《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部伟大的佛教经典,全文仅260字,却囊括了600卷《般若波罗蜜经》的精华核心,是古今未来一切菩萨成就无上智慧的必修之法,值得反复书写、阅读、体悟……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译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书法家欧阳询之评价:
唐张怀瓘《书断》:“询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唐高祖李渊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
我不知道你是要问?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几个字的写法呢,还是整篇心经的写法。
另外我觉得写心经的笔其实也很重要,建议你找这个文章读读《中国十大毛笔品牌(附毛笔的挑选及保养方法)》,我感觉受益匪浅。
我们求职的时候,都要投简历。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伟大的书法家欧阳询在找工作,他的简历会写什么?
是写你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然后列举你的书法成就,还是直接展示你的作品?但他是初唐及后世四人得出的结论。好像不能用。当然,在古代,申请官职不需要简历,只需要推荐信。
欧阳询
我经历了陈、隋、唐三代。当然,隋朝已经实行了科举制度,所以欧阳询也可以通过科举来报效国家。
欧阳询一生中担任了许多官职,这些官职都与礼仪或文献编纂有关,这也证明了他在文学和书法方面的造诣。如果你觉得自己错了,只要你有公务员的知识,就一定要写好。如果没人知道你写的是什么,那么你的书就没用了。
因此,书法造诣很高的欧阳询仍有很大的优势。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和《三十六计》足以让别人仰视。此外,欧阳询擅长题字。据不完全统计,今天能看到的欧阳询楷书铭文有十余种。当然,专家认可的只有四个,但这足以让很多人过一辈子了。
都说别人是后人锻造的,所以人的性格才会流行。
明代的杨士奇曾评价欧阳询的书法,说他的笔法庄重而有书卷气。它既有金代书法的典雅,又有自己的规律。作为初学者,只要坚持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
欧阳询心经
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潭州临湘人。他从小就很聪明,在隋朝已经小有名气,在太仓当大夫。他也是初唐四大名人之首,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欧阳询的书法融合了魏晋以来众多家族的长处,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整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书法形式。他的写作技巧与古代民族相似。他端庄沉稳,转折非常利落。欧阳询的称号当时在世界上是众所周知的。在书法飞速发展并达到顶峰的唐代,凡是提到楷书,都会提到欧阳询。然而,欧阳询仍然认真对待书法,并不时研究它。
欧阳询的《花都寺佛龛名》,《皇甫寿碑》等。被称为唐代第一楷书。他的文笔和风格都非常严谨认真。此后世人提及的“欧阳三十六体”,就是在他的楷书中找到的经验。
《心经》的全称是《般若心经》。这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佛教经典。全文虽然只有260字,却是600卷《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核心精华。菩萨,为了达到最高的智慧,必须修持心经。这本书值得反复思考,欧阳询的书法更是锦上添花,赋予这部心经更特殊的意义。它是欧阳询较为完整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和不可磨灭的地位。
欧阳询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欧阳询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祖籍潭州临湘,现居湖南长沙。他从小聪明机智,后来对历史书很感兴趣。可以说他博览群书。
欧阳询书法
其中,他对书法尤其着迷。他最喜欢摸王羲之的书法。后来,他在王羲之的基础上,软化了李翰的特点,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他的书法在隋朝很有名气,后来做了太常大夫。
他的书法继承了魏晋的经验和特点,在李翰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是用钢笔从古籍中抽出来的,所以厚重、雄伟、干净、密集、结合紧密。可以用“危险力量”两个字来概括。当时在其他国家很有名,韩国e
据说欧阳询相貌丑陋,但他聪明而有意识。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被誉为初唐四大家之首。后人流传下来的《欧阳捷体三十六法》也是从他的书法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和方法,为后人学习书法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整体来说,他的书法严谨,字体长但分布均匀,气势很奔放。虽然大部分向右倾斜,但重心非常稳定,几乎没有倾斜。他书法的这一特点后来成为世界比赛实践的焦点。
浅析欧阳询楷书的特点
俗话说“阅字如观人”。也就是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的长相,一个人的脸。
所以很多人都会练字,比如行书、楷书、草书、瘦身法等等。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说到楷书,必须提到一个人。隶书是李创作中最重要的人物,但他因楷书而被世人称道。这个人是谁,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说起这个人的名字,很多书法爱好者都会恍然大悟,哦,是他,没错,是欧阳询。欧阳询的楷书工整规范,用笔苍劲有力。他的字迹清晰工整。
在清代,有人曾评论说,欧阳询的话强调了手指之间的力量的使用。笔画结构严谨有力,不丰满圆润,也不太细长。每幅画都很完美。有点太长,有点太短,重量合适,长度合适。
当然,他的字除了用手指间的力量,还力求用笔,严格控制笔画中间部分的力度,就是简单的横划,用笔划句号。还有一些字的主要笔画强调向外延伸,以显示人物的紧凑性,尤其是书写竖画在右侧时,往往有向上的夸张延伸。欧阳询的这些独特作品显示了他非凡的胆识。
欧阳询还创造了“八招”来阐述他对书法的独特见解。唐代有人评价他的八笔尽善尽美,完美展现了权力的危险。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正确读音: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时也称《般若波罗蜜心经》,为《金刚经》降伏其心篇,简称《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余卷中的一节。
佛教典籍中关于抄写、持诵《心经》而得善报、增福慧的故事有很多。历代帝王、将相、高僧大德、书法家、文学家,大多崇尚写经,而其中写得最多的,便是这部《心经》。今将日本古写经的八个版本以飨各位书友,可管窥唐人法度。
古来认为读此经可以了解般若经类的基本精神。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主要思想:
此经文旨,原出于大部《般若经》内有关舍利子的各品,即是秦译《大品般若》的〈序〉〈奉钵〉〈习应〉〈往生〉〈叹度〉五品(《大品般若》卷一至卷二),唐译《大般若经》第二分初〈缘起〉〈欢喜〉〈观照〉〈无等等〉四品(《大般若经》卷四○一至卷四○五)。各品所说的内容是佛和舍利子问答般若行的意义、功德,此经即从其中撮要单行。
般若的深层含义:
般若既是佛教思想,也是哲学思想,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思辨模式,尤其值得我们了解和关注。正是由于般若的存在,使佛教成为人类历史中几乎是唯一的一种最终并不承认“神”的宗教。
日本法隆寺贝叶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梵文本《心经》,原本现收藏于东京博物馆。相传此本原为迦叶尊者手写,后由菩提达摩传给慧思禅师,再经由小野妹子于推古天皇十七年(西元609年)传入日本[5]。净严和尚于1694年以梵文悉昙体手写抄录。穆勒(Max Muller)于1884年转写成天城体及罗马拼音,传至欧美国家。1957年及1967年,孔睿校订梵文本。 伯希和收集的梵文心经
[6]巴黎,菲尔(H. L. Feer)校订之梵文本。原本现藏于法国巴黎帝国图书馆,Catalogue No.967,为梵藏汉蒙满五本对照本,其梵文为兰札(lan-dza)字体。
汉译本
中国历史上,至宋朝为止,可考的至少有11次汉译,现存9本。 《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 吴·支谦译 缺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姚秦·鸠摩罗什译(402-413年)略本 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玄奘译(649年)略本 存 艺本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7]《般若波罗蜜多那经》 唐·菩提流志译(693年)缺 《摩诃般若髓心经》 唐·实叉难陀译(695-710年)缺 《佛说波罗蜜多心经》 唐·义净译(695-713年)略本 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别本 唐·法月译(初译)(738年)广本 存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法月译(重译)(738年)广本 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般若共利言等译(790年)广本 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智慧轮译(847-859年)广本 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法成译(敦煌石室本)广本 存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宋·施护译(980-1000年)广本 存 欧阳询书心经
其中以玄奘法师汉译本流通最广,共260字。其译本内容约有20处与今日所见的梵文本不同。日本通行的汉译本共262字,比中国通行本多了2字,即“远离一切颠倒梦想”中的“一切”。 唐代义净的汉译本,在咒语后有一段不同一般译本、独有的流通分,描述读经的功效[8]。有些学者认为此版本可能是玄奘汉译本的误用,因此《大正藏》未收录,但日本存有此本的抄本。 依藏文本汉译的有: 赵孟頫书心经
《大内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清康熙据西藏番字旧本译。依此版本,雍正皇帝御制《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藏满蒙汉对照版,雍正元年十二月初八日制成。 1948年贡噶呼图克图于上海依藏文本作汉译本《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经》。 1994年方广锠依《敦煌遗书》的《心经》异本作修订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9]。 依梵文本所造的汉字音译本有: 敦煌遗书S2464号“观自在菩萨与三藏法师玄奘亲教授梵本不润色·《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0],及S5648号。白石真道曾将此本还原成梵文。 房山石经藏不空汉字音译本[11]。福井文雅曾将此本还原成梵文 房山石经藏慈贤汉字音译本[12]。福井文雅曾将此本还原成梵文 宋·兰溪大觉禅师,汉字音译本[13]。此本于西元1246年(宋·宽元四年),兰溪大觉禅师自中国传到日本。 《玄奘感观音亲授记梵文心经》,此本引自愣严解冤释结道场仪,为明清时期云南阿咤力僧常用之科仪,不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底本藏于云南图书馆[14]
藏文本
德格版《西藏大藏经》中,有两种明显不同的译本。其一是由印度堪布无垢友(梵Vimalamitra)及译师宝车(藏Rin chen sde)比丘所翻译,经名《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归入续部。另一版本,经名《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者佚名,归入般若部。均为广本。 敦煌藏文文献中,有第三种藏译本,经名《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略本,收录在《敦煌大藏经》中,有20种抄本,内容大致相同。
英译本
最早的英译本是毕尔(Samuel Beal)于1864年依玄奘汉译本所译。 穆勒(Max Muller)于1884年将梵文本转写成天城体及罗马拼音,并首次将广本及略本梵文心经译成英文传至欧美国家。穆勒转译时间早,且当时英文的佛教用词尚未固定,故此译本以今日标准看并非佳作,但这无损于穆勒在心经研究史上的地位。 1957年及1967年,孔睿(Edward Conze)校订广本及略本梵文心经,并译成英文。孔睿是二十世纪欧美研究般若经典最出色的学者,其心经译本几乎被当成标准本,地位等同玄奘译本在汉字文化区的地位。
其他语文译本
其他语言译本多依梵文本、玄奘汉译本、藏文本而译。 德译本:1960年何内等三人(I. B. Horner,D. Snellgrove,A. Waley)依孔睿校订本及略本梵文心经,译成德文。 1982年法勇比丘(Bhikkhu Dharmaviro)依玄奘汉译本作德译本。 法译本:1984年吴其昱依玄奘汉译本作法译本。 日译本:1972年松原泰道依梵文本作现代日语译本。1977年榊亮三郎依法隆寺修订梵文本作日文意译本。1988年白石真道依修订梵文广、略本作日译本。昭和16年,高岛米峰、清泉芳严依法月、般若共利、智慧轮、施护、法成等汉译本作日译本。昭和52年,寺本婉雅依藏文本作日译本。 俄译本:1989年,切连契耶夫(Terentyev A. A.)作俄译本。 韩译本:1994年,越祖,宋醉玄著《般若心经讲论》,依鸠摩罗什、玄奘、法月等汉译广、略本心经作韩文音译及意译。 越南文:净行法师依玄奘汉译本作越文音译及意译本。 荷译本:Rob Janssen依梵文本作荷兰文译本。
编辑本段相关疏注
由印度论师所造的《心经》释论,现存于《西藏大藏经》的有八篇: 《般若心经注·密咒道释》,吉祥狮子撰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广释》,无垢友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莲花戒撰 《般若心经注》,阿底峡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法义遍知》,摩诃阇那撰 《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广释·法义明灯》,金刚手撰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广释》,善军撰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智友撰 中国历代高僧大德对心经的疏注甚多,以下举例部分最通行的版本: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 唐·窥基撰 《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赞》 唐·西明寺沙门圆测撰 《般若心经疏》 唐·靖迈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唐·法藏撰 《心经直说》 明·德清撰 《心经说》 明·紫柏撰 《心经要解》 明·智旭撰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8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下一篇: 武则天喜好祥瑞改元大足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