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东吴大都督周瑜的同窗好友蒋干岂能简单,

话历史 2023-07-22 03:59:10

①操问众将曰:“昨日输了一阵,挫动锐气;今又被他深窥吾寨。吾当作何计破之?”言未毕,忽帐下一人出曰:“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曹操大喜,视之,乃九江人,姓蒋名干,字子翼,现为帐下募宾。操问曰:“子翼与周公瑾相厚乎?”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操问:“要将何物去?”干曰:“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操甚喜,置酒与蒋干送行。……

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操问:“子翼干事若何?”干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动也。”操怒曰:“事又不济,反而所笑!”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乞退左右。”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吾中计矣!”——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②却说曹操连得二书,心中疑惑不定,聚众谋士商议曰:“江左甘宁,被周瑜所辱,愿为内应;黄盖受责,令阚泽来纳降:俱未可深信。谁敢直入周瑜寨中,探听实信?”蒋干进曰:“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操大喜,即时令蒋干上船。……

左右取马与蒋干乘坐,送到西山背后小庵歇息,拔两个军人伏侍。干在庵中,心中忧闷,寝食不安。是夜星露满天,独步出庵后,只听得读书之声。信步寻去,见山岩畔有草屋数椽,内射灯光。干往窥之,只见一人挂剑灯前,诵孙、吴兵书。干思:“此必异人也。”叩户请见。其人开门出迎,仪表非俗。干问姓名,答曰:“姓庞名统,字士元。”干曰:“莫非凤雏先生否?”统曰:“然也。”干喜曰:“久闻大名,今何避居此地?”答曰:“周瑜自恃才高,不能容物,吾故隐居于此。公乃何人?”干曰:“吾蒋干也。”统乃邀入草庵,共坐谈心。干曰:“以公之才,何往不利?如肯归曹,干当引进。”统曰:“吾亦欲离江东久矣。公既有引进致信,即今便当一行。如迟则周瑜闻之,必将见害。”于是与干连夜下山,到江边寻着原来船只,飞棹投江北。——三国演义《四十七回》

(二)

这两回段落是蒋干在《三国演义》的戏份,第一回说的是在赤壁战役中蒋干第一次在曹操面前露了一次脸,还许诺前往江东招降周瑜,特别牛逼的不带什么珍宝就过江,要知道当初李肃奉董卓之命去招降吕布的时候还带了一匹名马赤兔和大量的金银珠宝,这家伙真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去招降周瑜,看到这里,可能已经有人在心里骂他在装逼,不过这个先掀过稍后再提,他是不是在装逼自有分析。

而他过江后,却被周瑜明着摆了一道——酒宴。这跟现代处事的道理是一样的,有什么在酒宴上说,三杯两盏美酒入肚,大呼吃菜吃菜别客气,在觥筹交错中,喝得尽兴,只字不谈事情,周瑜靠的就是这个,话说这也只是形式上问题,蒋干大可以边喝酒边招降,可周瑜偏偏让武将太史慈当监酒。说起监酒这个特殊的地位,可就有趣了,一般的理解也就是在酒宴上的监督宾客饮酒!

无酒不成宴,古人对劝酒敬酒之理看得很重,长辈向晚辈敬酒,晚辈必须立刻从席上站起来,微躬身躯回敬长辈,并且还要满饮杯中的酒,稍后还要离开位子,跑到长辈面前再回敬。而主人向宾客敬酒也有一套很繁琐的礼节,就跟走程序似的,枯燥无味,放到现代就是作秀装逼。反正需要知道的是,在酒宴上,担当监酒的人地位就是最大的:

《江表传》记载:孙权宴请蜀国使者费祎,令诸葛恪(ke)监酒,诸葛恪用马鞭拍费祎的背,疼痛难忍。费祎启禀孙权说:“蜀国丞相(诸葛亮),可与周公相比,都护君侯(诸葛瑾),可与孔子相比,今有一小儿,是执鞭之士。”诸葛恪回答:“你来到大国,傲慢无常,以鞭打你,有什么不合道义?”众人大笑。

这一段讲的虽是诸葛瑾之子诸葛恪的才智,但也间接的表现出在酒宴上监酒的地位,当时的诸葛恪官职并不算大,却执鞭拍打盟国的使者,‘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对外国使者一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就已经说明了使者尊贵的地位,可监酒的诸葛恪却如此胆大,凭什么?凭的就是他监酒。

至于要监什么就要看当时定下的是什么规矩,一般的规矩都是‘不能不喝酒’,或者‘不能喝多’,再或是‘饮酒后需要作词吟诗一首’,不然监酒之人有理由惩罚,被惩之人轻则颜面尽失,重则奉命斩杀,奉谁的命?奉上司的命,酒席上监酒的地位虽高,但靠得还是顶头上司的威能,不然位高权重的文臣武将是你小小的监酒能杀得的?不过在酒宴上担当监酒还是有好处的,可以搞残跟自己关系不好的同僚,看他醉酒后洋相尽出,再顺便安个罪名告知上司然后送他去见阎罗王。

紧接着蒋干就是进了周瑜下的套,让人高马大的太史慈在一旁当起监酒,而周瑜像是故意要做给蒋干看一样(其实还真是故意做给他看的),还把自己的佩剑交给太史慈,“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

看着一脸煞气的太史慈,铠甲闪亮,双臂修长,更要命的是他修长的手臂还拿着监酒用的佩剑,蒋干惊愕,连话都不敢多说,到了别人的地盘不老实不行啊,在如此情况下,就算蒋干有三寸不烂之舌又何用?他完全没有开口机会。 再接着蒋干被装醉的周瑜拉到卧室里共眠,放心,这两人不是在搞基,他们是同窗好友,在学习期间不知道同窗而读、同床而眠几次了,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搞了这么多次的基,要是这样我没话说了。然后接下里的故事情节就是蒋干偷看周瑜的书信,听到周瑜故意说出来蔡瑁张允要诛杀曹操的密语,使聪明的曹操也中了周瑜的反间计,怒火攻心,立刻让武士把这两个深得水军精要的将领砍了。

(三)

而第二回讲得是蒋干再一次在曹操面前露脸,自荐前往江东探听消息的虚实,而曹操也让他去,这一份信任还真不是随便就能磨合出来的。可惜蒋干再一次让曹操失望了,到江东之地还没站稳步子就被周瑜很‘友好’迎接了——直接被送到凤雏庞统所在的地方,为什么?为了连环计的实施。

见到庞统后,蒋干一下子就知道他凤雏的名号,究竟是庞统的名号太响,还是蒋干对天下能人早就已做了一番详细了解?天南地北的,他是怎么得到这些资料的?要知道在古代可没有互联网,这个稍后再分解。

当知道面前这个人就是凤雏后,也知道庞统还没有事主(他的确是没事主),蒋干愿意为他引荐给曹操,而庞统也顺水推舟的跟蒋干来到了曹营,布下了赤壁大战最重要的计谋——连环计,被周瑜的一把火把连得结结实实的几千艘战船化为灰烬,戈戟尽数沉沙于长江。

再后来便是曹操败北于赤壁,孙刘联军大获全胜。而两次决定赤壁之战格局的蒋干在这之后便无任何踪迹,他是和大军一同被烧死在赤壁,还是被曹操给砍了泄愤?再或是出逃了,那他又逃亡到哪里?史书中并无记载,而且让我特无语的是,我翻了好几遍的《三国志》都没能找到关于他的史记,也许当时的陈寿不记得三国里还有这个人。不过我的同道说,《三国志·江表传》里是记载了蒋干这一个人:魏国谋臣,周瑜的同窗,因大方的性格和善辩的口才,成为淮水一带知名的秀才(还有一种: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二带,莫与为对。)。可我怎么也找不到这一段话……

关于他的事迹,除了三国演义上述的两场戏份外,也就是一些民间野史记载了这么一个人。

唯一的记载就是:少有辩才,有战国名士纵横之风,与周瑜一同师承颜衡,出师后在魏将满宠府中当书簿,教满宠之子识字,在这之后他被举荐到曹操席前,掌管着曹操笔、砚、纸张等东西,有点像私人物品保管员。不是秘书,秘书是荀彧,但可以知道的是,无论曹操有什么重要文件,蒋干都能事先看到。

至于颜衡嘛,在讲这个颜衡之前,得先说什么是淮江书院。

淮江书院创立于公元163年,占地81亩,另有146亩的田产淮江书院开支,它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一块圣地。由颜衡和卢植二人创办,得到许多名满天下的儒士如乔(桥)玄、何颙(yong)、许劭等的大力相助,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三千余子弟皆成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成名成就于天下者,有百余人人之多,昔日的豫州牧蒋华、庐江郡守纪守、光禄大夫唐仁、太子太保卫元、侍中魏杰、大鸿胪吴致、御史中丞贾宜都是淮江书院的俊杰,共有三十多人成为国之栋梁,还有太子太傅姜军、光禄勋章宪、幽州牧叶龙、庐江郡主簿黄代、荆州书佐文和等二十多人都曾在东汉各地显露锋芒,担当重任,还有许多淮江书院的弟子无意于仕途,游历天下,四处讲学,成为东汉各地德高望重的名士,最显著者乃是江南才子史丰和钱英,就连汉灵帝都亲笔为书院题字——君子之德风。

共5页:12345下一页

第四章 三国之周瑜---英姿飒爽,风华绝代。

策令曰:“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扬,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

——《江表传》

从攻宛,拔之。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最流离,得吾二人为婿,亦足为欢。”

——《江表传》

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干往见瑜。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讬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干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干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但笑,终无所言。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江表传》

周瑜生命中有不可或缺的四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这几个人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或者贯穿着他最辉煌的职业生涯。假使周瑜同学真能靠群英会的表演荣膺影帝的话,他的获奖感言除了感谢很多加V的人之外,也要感谢这几个人。没有他们,就没有周瑜在历史上光辉的形象。

周瑜一生中的贵人,首推江东小霸王孙策。这位跟周瑜有升堂拜母之交的人中龙凤,跟周瑜可谓一见如故,甚为赏识公瑾的才华。要知孙策是何许人?江东猛虎孙坚之子,帝王之姿,非俊杰不交。周瑜也当得起这份重视,屡次救孙策于危难,雪中送炭。

周瑜与孙策是发小的交情,亲如兄弟。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一个人修为几许、能耐几何?只要看他身边的朋友便知一二。周瑜破魏制蜀,扶吴成汉末三足鼎立之一。孙策承父启弟,兴吴六郡八十一州之基业。周瑜与孙策,就是典型的龙交龙凤交凤,二人为乱世英俊兄弟,娶江东二乔双姝,又添连襟之情,亦传为千古美谈。

周瑜和孙策是兄弟情深,周瑜和鲁肃则是投桃报李的侠客之交。周瑜当居巢长(居巢长,今天安徽巢湖一带的县令)的时候,曾找鲁肃借粮。鲁肃当时是大户地主,家有良田千顷、存米两囷,将一囷米送给公瑾。一囷是三千斛,一斛是五斗。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高风亮节,鲁肃能给素昧平生的周瑜一万五千斗米,可见其风节低不到哪去。后周瑜向孙权推荐鲁肃有王佐之才,恐怕不光因为鲁肃出手阔绰,更是周瑜对鲁肃的器量和才华的看重。周瑜识英雄、重英雄,鲁肃识大体、重社稷,二人共保东吴大业。赤壁之战前后,周瑜和鲁肃在对曹魏和刘备势力的观点上也不谋而合,联刘抗曹成为那一时期东吴的主要政治外交策略。周瑜临终之前,力荐鲁肃做继任者,足见周瑜的知人善任。周瑜死后,鲁肃接班做东吴大都督,周规鲁随,延续和发扬周瑜思路,力持东吴兴盛。

周瑜跟诸葛亮的关系就复杂了一些,但绝非演义中的势同水火。一个是东吴都督,一个是西蜀军师,均为当世国士。赤壁之战总指挥是周瑜,诸葛亮是主要参谋,临时搭建的团队和睦更是必要,一个明争暗斗的队伍很难成就伟业,所以他们该是互相协作的关系。有个成语叫“一时瑜亮”,是形容不分伯仲,可见周瑜跟诸葛亮实力相当难分高下,丝毫没有二人不睦的意思。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作为不同势力的当家主事人,最终目的都是吃掉对方,这也属正常。但翻遍史籍,未有周瑜小肚鸡肠含恨而死的记载,更谈不上“三气周瑜卧龙吊孝”云云。换个角度看,二人关系的准确定位是互相成就。在演义中,周瑜是诸葛亮的配角,让后者名字在街头巷议中光彩熠熠。而恰恰因为这一点,周瑜也在被误会被歪曲直到渐渐被澄清的过程中,在人民心目中形象愈见高大。

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孙权和周瑜正是这样理想的君臣关系。周瑜受孙策托孤之意,事孙权为主,殚精竭虑、尽职尽责。孙权对周瑜言听计从、尊敬有加,以兄事之。孙权在面对曹操劝降威胁坐立不安、满朝文武又各执一词的时候,周瑜适时出现一番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论调,使孙权当机立断坚定抗曹决心,最终打赢了那场著名的战役。

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在《三国志》中记载的这段周瑜豪气干云、情理得当的发言,扭转了时局甚至时势的变化。他敢于如此对吴侯进谏,也可揣度他们的关系融洽和默契。说到这君臣两人的信任,在《江表传》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比较靠谱的历史故事:当初曹操听说东吴主帅周瑜是一个高帅富,就觉得可能能用一些优厚的条件挖过来,就派遣九江的蒋干去见周瑜。这个历史上真实的蒋干可不像《三国演义》上说得那样猥琐,而是一个外貌英俊并且以口才著称的大好青年,搁现在怎么着也是一个大学辩论赛选手,走到哪里都有妹子追捧的那种。而曹操派这种人过去,明显是想说服周瑜。但是等到蒋干到周瑜那里的时候,周瑜很客气:“老哥您这种大名人远涉千里来我这个小地方,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是想给别人当说客吧?我虽然不像古人那样,但是闻声知意这点本事还是有的。来来来,我们先不说其他,先喝酒洗尘。”很礼貌周到地招待蒋干好吃好喝,然后就正经地告诉蒋干:“现在我有机密事情要处理,您还是先在我们招待所委屈两天,等我处理完了再请你。”三天之后,周瑜又宴请蒋干,这次还邀请蒋干交流参观军事基地,看看吴军的仓库多么充实,武器多么厉害,兵马多么精干。然后又让蒋干看赏赐给他服饰珍玩一类的东西,然后认真地告诉蒋干:“大丈夫在世,遇见一个知己作为君主,外人看来是君臣之义,内地里是骨肉之恩。君主对你言听计从,有肉大家一起吃,有祸大家一起当,就算苏秦张仪这两个说客复生,我也只当他们是渣渣,何况是你呢?”蒋干听了这番话,也只能笑笑,回来向曹操汇报说,周瑜这小子有志气有雅量,不是我们随便说说就会改变心意的人啊!

在这个故事中,周瑜很直白地说明了他和孙权的关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这种关系,其实就是和蜀汉的桃园三结义相比,也是丝毫不逊色的。

而孙权这一辈子,最佩服的也就是这个“英姿勃发”的周瑜,据说后来庞统在孙权那里没有找到工作,就是因为他言辞中对周瑜不逊,惹得孙权一怒之下将他赶走。周瑜一生最重要的女人,除了母亲,就是小乔了。二人相逢于汉末战火纷飞,相恋于江南小桥流水,实乃神仙眷侣羡煞旁人。三国时期有几对著名夫妻,比如吕布与貂蝉、诸葛亮与黄月英、曹丕与甄姬等。但他们的爱情故事或是悲剧收场,或是并不般配。只有周瑜与小乔当真是郎才女貌。

在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年代,周瑜的爱情始于宛城破城之时,试想这个被称作周郎的少年将军年方二十四岁,英姿飒爽风度翩翩,不期邂逅了一位国色天香美若天仙的温婉女子,缘定半生、一世情牵,何其绚烂动人!虽然小乔嫁给周瑜很可能是迫于形势为求生计,但周瑜能娶小乔为妻,却是乔门当时的幸运与荣耀。身逢乱世,朝不保夕,能嫁给周瑜这样文武全才、潇洒细腻的男人,哪个女人能不芳心大悦?周瑜当时即便还没成为绩优股,但已经是被看好的成长股。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切。东吴掌管兵权、说话连主公都言听计从的都督之妻,小乔完成了多少女人梦不敢梦的鱼跃龙门之嫁。小乔固艳绝群芳,周瑜也帅冠天下,实在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周瑜追求胸怀天下的大器量,也擅长儿女情长的小情调,真是重情重义的英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8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