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妻子崔氏被公公曹操杀了。理由是崔氏“衣绣违制”。所谓“衣绣违制”,就是崔氏穿的衣服违反了曹操的规定。据史书记载,曹操生性简朴,常常穿补丁衣服。因此他要求家里人不准奢华,并明文规定曹家人不准穿绣了花的衣服和鞋子。
可是,曹植的妻子崔氏生性张扬,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和鞋子,经常不顾公公立下的家规,穿着绣花衣服和绣花鞋到处行走。这让曹操十分恼怒,一道命令就把这个儿媳妇给赐死了。
历史书上虽然这么记载,但曹操杀崔氏果真仅仅是因为崔氏爱美,穿了花衣服和花鞋子吗?不是。曹操虽然杀别人毫不手软,但从不杀自己家里的人。根据可以查到的历史资料,他此前此后都没有杀过家里的人,与此相反,他对家里的人,无论男女,都十分爱惜。比如,他的结发妻子丁氏被他一气之下赶回了娘家,他气消之后亲自上门去接她。但丁氏十分固执,不愿再回到曹操身边。曹操只好与她离了婚,并劝她另嫁他人。由此可见,曹操对家里的人十分宽容。崔氏是他的儿媳妇,她虽然违反了家规,但只不过是穿了花衣服花鞋子,不是犯的什么大逆不道的死罪,曹操不会因这点小事就杀了她。那么,曹操究竟为什么要杀崔氏?他杀崔氏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了解了这件事的背景就清楚了。
背景之一,此时正是曹操考虑立储之时。曹操共有25个儿子。其中,曹丕、曹彰、曹植和曹熊为正室卞氏所生,是正出,其他儿子都是庶出。按照封建立储传统,应该立正出长子曹丕为储。但曹操非常喜欢正出第三子曹植。因为曹植文采出众,出口成章,很得曹操赏识。曹操有意将曹植立为世子,并得到一些大臣们的拥护。可曹植沾染上了当时文人们的习气,喜欢饮酒,不修边幅,言谈举止没有约束。尤其饮酒之后,敞胸露怀,高谈阔论,放荡不羁,令曹操反感。有一次,他饮酒之后,竟然乘坐皇家马车,奔驰在皇宫禁道上,让曹操十分震怒,起了杀心。但曹操舍不得杀儿子,便怪罪于车夫,把当时给曹植赶马车的几个车夫杀了,让车夫当了替死鬼。从此,曹操逐渐失去了对曹植的好感,断了立曹植为世子的念头,很快宣布立曹丕为世子。为防止曹植觊觎世子之位,同时也为了约束他的不端行为,曹操很想给曹植一个深刻的教训。只是曹植在不喝酒的情况下,表现得很乖巧,对曹操十分顺从,以后再没有发生过不端行为,让曹操一时没有找到惩罚他的理由。正当这个时候,曹植的妻子崔氏违反曹操的禁令,穿着绣花衣服和绣花鞋招摇过市,这让曹操非常恼怒,便把对曹植的一腔怒火撒在了崔氏身上,把崔氏杀了。
二是崔氏的背景。崔氏出生名门,是大臣崔琰的侄女。崔琰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先辅佐袁绍,后效力曹操。他文武双全,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威望很高,为曹操所忌。曹操早就想给崔琰一点颜色看看,杀一杀崔琰的威风。现在,崔琰的侄女犯了事,拿他侄女开刀,可以对崔琰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后来,曹操到底没有放过崔琰,他也和他的侄女一样,被曹操找一个借口赐死了。
综上所述,曹操杀崔氏是杀鸡给猴看,目的是教训曹植,震慑崔琰。所谓“衣绣违制”,只不过是曹操杀崔氏的一个借口。可怜的崔氏,为了漂亮丢了性命,当了冤死鬼。
曹植有几个妻子?
曹植一生娶了两位妻子,前妻崔氏,系名门之后。其叔父崔琰曾任曹魏尚书,一度得到曹操的信任,后来因“辞色不逊”而被下狱,成为历史公认的冤案,后世一般认为这是曹操为曹丕继位清除障碍的做法。不久崔氏又因“衣绣违制”,被曹操勒令回家并赐死。
故有人说,崔氏女的死是由于受到崔琰冤案的牵连,亦或者是曹操出于对曹植的打击。曹植的后妻姓名不详,太和年间被封为“陈妃”,她是曹植后期生活的伴侣。据史书记载,她一直活到晋代,享年80余岁。
曹植有两个儿子,长子曹苗,曾被封为高阳乡公,早夭。次子曹志,被封为穆乡公,他少而好学,才行出众。曹植称赞他是曹家的“保家主也”。曹植死后,曹志继位,徙封为济北王。司马氏篡位后,曹志降为鄄城县公,后任乐平太守,迁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后转博士祭酒。
太康九年(288)卒,谥曰定公。曹植还有两个女儿金瓠和行女,在他的著作中偶有提及,都不满一岁即夭折。
曹操在那个时候宣布全国上下都要实行节俭的政策,曹操本人是魏国的最高统治者,他颁布的法律是面对全国的所有人,这个所有人也包括他自己,因此,对于皇室宗亲人员,他更是要求必须以身作则,可曹植的妻子居然敢在大庭广众下不服从他的命令,这何以服众?这何以去要求天下人?为了让政策更好的执行,曹操必须赐死曹植之妻来以儆效尤。
在东汉王朝的中后期,全国的人口达到了一个鼎盛的程度,但是到了东汉末年,由于乱世和饥荒的存在,整个东汉的人口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凋零,根据史书记载,在东汉末年的十年里,人口的总数减少了足足有十倍之多。
在这样的艰苦的现实环境下,曹操作为北方的主人他必须励精图治来让国家尽可能的发展,他为了改善人口凋零的现状,他推行了一系列的修生养息的政策,在这一系列政策中,他着重推行的一项就是节俭政策。
在曹操看来,人口持续凋零是因为百姓吃不上饭,而吃不上饭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些毫无作用的用度太多,为了让每一笔钱都花在改善民生上,他要求全国上下的所有人必须遵守节俭的这个美德,而这一政策的最大推行者就要属曹操了,例如来说,曹操对自己穿过的衣服都是选择一补再补,他用过的私人物品也是尽可能的修修补补,在他的皇宫中,他根本不允许一切奢华的东西出现,他正是凭借自己以身作则的态度才在短短的几年里为解决饥荒和人口问题上收获到了不少的成效。
但是曹植的妻子居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以绣衣面人,这种事情如果被传了出去,那么全国上下的民众肯定会在心里感觉到不平衡,为了让政策不付之东流,曹操也唯有选择将爱子的妻子杀死来表皇室带头节俭的决心。
曹操本人的崛起虽然是依靠自己敏锐的政治眼光,铁血的军事手段,以及不拘一格的人才选拔等等,但是对于士族的拉拢也一直没有马虎,尤其是清河崔氏,在东汉末期是鼎鼎大名的名门望族,即贵且富。
也许人性就是这么的有意思,曹操在未得势之前,是极度的鄙视门第出身,但是在自己得势后,为了安定局面大局,也不得不与大的士族合作,其中一点就是为第三个儿子曹植迎娶了崔家的姑娘做儿媳。
曹植本人非常的有才华,文笔很好,曹操非常的喜欢这个儿子,有意的培养为接班人,可是由于他的文人性格的随心随性,缺乏约束,不仅贪杯误事,有时还对自己的朋友比较纵容,任由其用他的名号为非作歹,久而久之,曹操就感到了伤心和失望,加之后来曹操位极人臣,权倾天下,也不需要崔家的支持,也就对儿媳崔姑娘没有什么好脸色,甚至一度迁怒于她,认为是她没有规劝好自己的丈夫。
有一次,曹操在铜雀台大摆宴席,家里的夫人都是穿着朴素的头饰和粗布衣衫,说到这里,就要插一段了,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因为曹操本人非常的朴素节俭,他不仅自己穿打补丁的衣服,而且也命令家里人不准铺张奢华。他曾经明确规定:家人不得穿五颜六色的衣服,不准穿漂亮的绣花鞋。出于曹操的严格要求,所以宴会上的女人都是这种打扮,只有崔家姑娘一个人精心打扮,头戴黄金珠宝,身着绫罗绸缎,大摇大摆的走上台来。曹操看在眼里,以为她是故意驳他的面子,存心跟他过不去,在酒宴上大发雷霆,马上下令抓去处死。
可以说,崔姑娘就因为此事被处死确实有些冤枉,可谁让其出生在那个年代呢,说到底,可怜的崔姑娘也只是政治的牺牲品而已。
我认为靠谱,曹操这是在杀鸡儆猴,这个?猴?就是曹植。
曹植,字子建,自幼颖慧,10余岁,便诵读诗、文、词赋数十万言,出口成章,落笔成文,此特点非常像曹操,故深得曹操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所以想要立他为世子。
然曹植恃才傲物,终于把一手好牌打的惨不忍睹,下面且看曹植的所作所为:
其一,曹植不懂得约束自己,自由散漫,文人气息太浓 ,虽然写的一手锦绣文章,但过于自负,不知道低调收敛,他不懂得过于自负,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危害。在曹操正在考验曹丕和曹植的时候, 曹丕知道进退取舍, 而曹植依然故我,我行我素,这自然让曹操很是不满意。
其中就有一件事让曹操很是气恼,就是曹植酒后醉闯司马门, 曹植饮酒赋诗好不快乐,酒性所致要潇洒走一回,命人打开司马门,乘着王室的车马,走着帝王才能走的路,曹植是酒壮英雄胆,把一切规矩都抛到九宵云外,一气从司马门跑到金门,此事令曹操十分震怒,对曹植也十分失望,不久之后便立曹丕为世子。书上言: ?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工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其二,曹植不能约束家人,厉行节俭,这是曹操教育家人的一贯宗旨,曹植的夫人崔氏, 是大家闺秀,有一次打扮的花枝招展尽显奢华,曹操观之心生怒意,后被曹操杀之。曹操杀崔氏是在提醒曹植,但是曹植没有这样的政治嗅觉, 曹植毫无政治韬略,是政治小白,曹操又能如何。一直以来曹操家教甚严要求子女必须衣着简朴,曹操的夫人卞氏就是节俭的模范,严格按照曹操的要求去做,魏书曰:?后性约简,不尚华丽,无文绣珠玉,器皆黑漆?。
其三, 曹植政治上不成熟,在朝廷上没有一个精英智囊团,向杨修这样的朋友,都是没有政治头脑和远见的,只是耍一些小聪明罢了,对提高曹植的政治修为没有什么帮助,导致曹植政治经验严重不足,不懂得韬光养晦,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烂醉如泥。史载:?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 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忽有所赖戒。 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在前线吃紧的情况下,曹植没有想到为国分忧, 时刻准备听从曹操的召唤,曹植居然是革命小酒天天醉, 曹操怎敢把国之大计托付给曹植,要知道军情大如天呢!
从以上可以看出,曹操一直没有放弃曹植,希望他能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像他那样的人,既有文韬武略,又有权谋智慧,但是最后,曹植并没有成为他希望中的样子, 曹操只能弃?植?留?丕?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7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曹植怨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