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杨修之死,(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华里士 2023-07-22 03:17:30

杨修之死的原因:杨修的故事由于太出名,再加上笔者我比较偷懒,所以他的“光辉事迹”就不再重复,只写评论。 杨修也是出身名门,并且也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他有才华,不过他的文才比起祢衡和孔融来逊色不少,但他因为小聪明成为比孔融和祢衡出名的多的人。

还是那句话,杨修也是因为一系列的小聪明,很不招曹操喜欢。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卖弄小聪明的人,也是非常让人讨厌,但就是因为他是被曹操杀的,所以让不少人同情。

至于杨修最后的死,其实没什么冤枉,不说封建时代,各位不妨翻翻目前各国军法,应该可以找到这样一条:凡蛊惑军心者,送往军事法庭处理或者就地枪决!!!杨修不过一曹操的秘书,在曹操没点头的情况下,竟然说出了那样的话,也就休怪他人的刀砍在自己脖子上。

也许有人抗议,说曹操那样杀他只是找借口,其实是别的原因。原因是有,但同样是触犯了君主的声誉和利益,而且杨修并不是一个正直或者道义感很重的人。这种依靠小聪明表现自己的手段,终究害了自己。

“祢衡被逐”、“孔融被杀“、杨修之死,都属于“持才放旷”,大多人认为,有资本的人才狂,但更多的高手并不狂。而且这里尤其注意一点,这三人他们引以为傲的是纯文学才华,中国历代文人凡是讽刺朝政者,大多都是以此为资本,因为一般被他们讽刺的人,不说别的才华,至少文才没他们好。但事情发生在这三个人身上却有了不一样,因为这三个人在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影响,加起来还不到曹操的二十分之一。他们没有任何一丁点的资本在曹操面前狂,他们没有任何特长在曹操面前狂,说实话不是打击他们,他们在曹操面前,一无是处。

中国人对于“才子”一词的定义,太过于单一,一般就是单纯的文才,把军事才干,政治才干,发明学问全部抛之脑后。此三人,均属于历代中国人所夸奖的“才子”。自古文人多高傲,但是却捞了不少好名声。他们大多数目空一切,眼高手低,并且认为自己很有治理国家的才能,诗人中呼声最高的李白,也同样认为自己很有政治天赋,应该当大官。

实际上纯文人做好官的人相当有限,他们狂妄,从来不检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整天埋在经书里不接触社会,更甚者,已经有了严重的厌世,消极情绪。但大多人还认为他们的狂有个性,清者自清,月白风清。这到底是文人疯了 ,还是民众的疯狂?能真正改变他们的,只有世界观的改造。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些“正人君子”的真正面目,迟早要暴露在阳光之下。

杨修(东汉末年文学家)简介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东汉末年,杨修是曹操军营中一名军师,聪明又有谋略,在曹操四处征战的时候,杨修给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曹操也很信任杨修,很多事情都和他商讨,不过杨修最后却是死在了曹操手中,那么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呢?
杨修,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据史料记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和杨修之死的有关事件
1、阔门事情。一天曹操到他的手下那里去视察,接着在门上写上了个活字就走了,让人一头雾水。杨修看了一眼就明白了: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大家都不明白曹操在想什么,只有杨修看明白了曹操的意思,而且很自得的把它告诉他人。曹操知道后,虽然口头夸赞杨修,心中却对杨修有忌了。
2、一合酥。塞北送给曹操一合酥,曹操在上面写上一合酥。杨修看见后,便与众人一同分享。曹操问其原因,杨修说一合酥拆开就是一人一口酥,不敢违抗丞相之命。曹操表面虽然欢笑,心中却厌恶杨修。
3、梦中杀人事情。曹操为了避免他人暗害本身,假装对他人说本身梦中好杀人,让大家不必在本身睡着时接近本身,并装模作样的杀死了一个替本身盖被子的近待。结果人皆认为操果梦中杀人,而唯有杨修理解曹操的意图,并对他人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得知后,心中更是恶之。
4、曹操暗试曹丕、曹植事情。曹操想考察一下曹丕、曹植的临机处事才能。成心让两人出城,却在暗中吩咐门吏不让两人出城。后来,曹丕老老实实地退回来了,而曹植却在杨修的指点下,杀死门吏。杨修又一次的料到了曹操的意图。而曹操知道后,已然不是容易的恶之,此时曹操已是怒火冲天。
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
1、曹操嫉妒杨修的才能
杨修之死的原因之一是曹操嫉妒他的才能。因为杨修总是看懂曹操的心思,曹操多疑奸诈,如何容忍得了?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或许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2、杨修恃才放旷
杨修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枉顾军纪,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还煽动他人也作归计,所以杨修之死是咎由自取。明代李贽点评三国演义时对这件事写道: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即有此意。
3、参与夺嫡之争
杨修经常教曹植怎么回答的好曹操的问题,只要曹操问他问题,曹植就依照杨修教他的地回答。曹操问曹植军国大事,曹植对答如流。曹操心中非常疑惑。后来曹丕暗地里买通了曹植府中下人,偷着来告诉曹操。曹操见了大怒说:匹夫居然敢来欺骗我!那时就有了杀杨修的心思,如今就借惑乱军心的罪名杀了他。杨修死时才三十四岁。正因为如此,杨修卷入曹丕和曹植的夺嫡之争,这是古代皇室权利之争中的大忌,也是杨修之死的原因之一。
所以对杨修之死,可以说是死在自己手里,聪明原本是好事,可是事情看得通透却不知变通,终于惹怒了主公,最后落得身死的下场。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后人有诗曰: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6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