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庞吉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真的是奸臣吗

众妙之门 2023-06-13 17:43:16

庞吉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真的是奸臣吗

庞吉是什么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我们经常能在各种电视剧中发现,很多的历史上的事情,剧组都会进行最大的程度,去还原这个真实的历史。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宋朝时期的有一个大臣,他所在的年代就是宋仁宗时期,国家安定,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景象。在这个时期就出现了很多的文人能将,他们很多都是非常的才华横溢,有着欧阳修、范仲淹等等大人物都在这个朝代出现了。而我们可能从别的渠道听说过有一个大臣,名为庞吉,他就是庞太师。

他在各种地方给别人的印象似乎都是老奸巨猾的,为人非常奸诈,并且一生中做了非常多的坏事,还有自己的大野心。他还有着源源不断的钱财为了满足他自己的私欲。而且这也就算了,他还要去追求更高的权势和地位,曾经在名著里面被黑的很厉害

说他曾经徇私舞弊,在科举考试里面暗暗操作,所以使得很多有才华的人都被埋没了。让很多有才华的人都没有办法再去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还经常跟别的大臣一起拉帮结派的,并且企图去把握整个朝代的朝政。除了这件事情以外,他自己的儿子犯错了,就赶紧找各种关系打通,想要保住他的儿子。甚至拉着家人一起去陷害包拯的侄子。

这样的事情,可真的是罪大恶极了,而且一看感觉就是那种只会满足自己的自私家伙,所以虽然庞太师在各种文学作品里面都出现了,可是他很少能有个好的结局,每一个结局都非常的惨。

当时是有一个让他成为了庶民,然后一辈子都不能进入朝政里面当个官,后来另外一种,那就是自己和家人都被杀掉了,这就是株连九族的罪。

但是这个庞太师叫做庞吉,大家总是把他跟有个名宰相给弄混了,这个有名的宰相就是庞籍。这俩人是刚刚好重名了,但是很多人都弄混了。当时历史上的庞籍是宋仁宗时期的一个很有名的宰相,他本身出生在一个当官的家里,而且幼年的时候刻苦学习,后来科举及第,又受人提携入朝为官。

我们都知道做官的俸禄也没那么多,而且也有很多的诱惑等着他,可是他始终保持初心,就只想为朝廷做贡献。除了这个,还曾经跟狄青一起镇守边疆,抵御西夏的侵犯。到了他老了的时候,由于宋仁宗子嗣稀少无继位者,他又赶紧去劝仁宗尽快选宗室子为太子,要以江山社稷为重。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忠臣,是勤勤恳恳的过完了一辈子,最后因为生病所以就去世了,一辈子度过了76岁。

所以他只是被借了名字,而真正的奸臣原型其实是张晓佐,他仗着皇帝宠爱,各种嚣张跋扈,干了很多坏事。所以其实庞籍的名声莫名其妙的受损了,就是因为这个文学作品,所以我们平时看任何的东西都要有着自己的想法。

历史中的庞太师是怎么死的

 这都是文学形象
 在中国古典小说以及评书里,以庞籍为原型创作的人物庞太师的出镜率很高。在《呼家将》里庞太师叫庞文,女儿庞赛花是仁宗的西宫娘娘,跟呼延家过不去,陷害忠良制造了肉丘坟冤案,斩了呼家三百多口。呼延庆三闹京城,庞文与寇准、包公、高家、杨家斗法。
  在《七侠五义》里,“庞太师”名叫庞吉,也是国丈,仍然是奸臣,专和包公领导的开封府及三侠五义为难,而且庞昱、庞虎两个儿子也都是作恶多端。

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宰相等。 庞籍还是韩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马光、狄青等人的恩师

庞籍后被册封为“颍国公”,以太子太保退休。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76岁时去世(此时的包拯已于一年前去世了),六月葬于雍邱县(今河南杞县),仁宗赠他司空,加侍中,谥号“庄敏”。

本是一代贤相,狄青的恩人,为何被抹黑丑化几百年?

这里所说的狄青的恩人,一代贤相指的是庞籍贯,庞太师。看过包拯的电视剧或古典小说《三侠五义》都知道庞太师被塑造成了跟一代忠臣包拯作对的反派,而真实的历史中,跟包拯作对的是陷害忠良的张尧佐。庞籍非但不是小人奸臣,还是一代名相。可见,历史是可以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如果得罪了文人墨客,其手中的那支笔可以让你由白变黑,永世不得翻身。庞太师估计得罪了阴险的文人才得此恶名。

之所以说庞籍是一代名臣,是因为他知人善任,保荐了狄青和范仲淹,所以他不只是狄青的恩人,还是范仲淹的恩人,可见其胸怀天下,一直在为大宋物色社稷之臣。为了平定岭南侬智高的叛乱,庞籍顶住谏官韩绛的压力,力保狄青出任平南主帅,说服宋仁宗不要派文官去制衡狄青。注意,大宋可是重文抑武的朝代,庞籍敢说这话是需要足够的胆色的。庞籍成功了,但却为此还和韩绛结下了梁子。后来庞籍被韩绛诬告,被罢免了宰相官职,发配到了地方当官。


二是其政绩卓著。当他在西北守卫跟西夏接壤的国土时,军纪严明,严禁骚扰百姓,不惜严刑峻法,10万宋军畏惧庞籍的执法严明,秋毫无犯。还让狄青率军就地结营寨,进行军屯,减轻当地老百姓的负担。光在西北,庞籍就职期间就修筑了11座坚固的城池,对西夏军队严防死守,积极备战,最后迫使西夏退还了侵占大宋的土地,宋夏结成同盟,史称?庆历和议?。庞籍为大宋西北边境线的安宁做出了巨大贡献。

庞籍被贬到地方当官,当宋仁宗想起他时,他已经年过古稀,不能再为国家效力。庞籍是绝对的正面人物,千万不能篡改历史人物的本性。

为什么庞太师(庞籍)会成为一代奸臣?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一代贤臣庞籍

“敏而好谋,果而不惑”:历史上真实的庞籍

由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在上世纪90年代风靡大陆的台湾电视剧《包青天》中,庞籍被作为包公的对立面出现。但凡看过这部电视剧的,无不对庞籍恨之入骨。然而,戏说害死人。《包青天》为了突出包公的正面形象,将很多人无情地打入了“反派”。庞籍就是这一批无辜人的代表。那么历史上的庞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和庞籍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宋仁宗景佑年间,庞籍任殿中丞审刑院评议官。有一次,他和刑院主判官一同向仁宗皇帝进呈案卷。仁宗指着案卷中“何次公”这个名字随口问道:“此人名叫‘次公’是什么意思?”主判官一时语塞,不能回答。站在他身后的庞籍越级回答道:“臣读《前汉书》(即班固所著的《汉书》),黄霸,字次公。大概是因为‘霸’和‘王’比较,等级稍次吧。此人必定仰慕黄霸的为人。”仁宗皇帝点头称是。后来有一天,又进呈案卷,仁宗问知院官:“前些时日那个姓庞的评议官为什么没来?”知院官回答说:“任期满了。已经出京城到地方上做官去了。”仁宗马上援意中书省让庞籍在京城任职。庞籍被任命为三司检法官,不久又被提升为三司判官。庆历年间,最终做了宰相。

如果没有电视剧的影响,你看这多像一个贤臣的名人轶事啊。最起码,它说明仁宗皇帝是非常欣赏和信赖敏而好学的庞籍的。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庞籍非但不是奸臣,反而是贤臣,是名相。至今,在陕西延安城东北隔延河与宝塔山对峙的清凉山上,在山东青州松林书院内,一代贤相庞籍的塑像、礼位赫然在目。他杰出的风范,传世的业绩,多少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祭奠和景仰。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人。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出生,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去世。终年七十六岁,他比包公大十一岁,但比包公晚死一年。

庞籍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文辞。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比包公早十二年。庆历五年(1045)出任枢密副使。庆历八年(1048)任参知政事。皇佑三年(1051)出任宰相。皇佑五年(1053)罢相。前后在中央政府任职达九年。在此期间,他建议朝廷淘汰老弱兵员,以节省军费,在与西夏接壤的陕西地区及其他地区,淘汰六万多士兵,节省军费几百万贯,使陕西百姓负担大为减轻,国家财政大为宽松。宋代的宰相,一般都有二至三个,以便互相监督,皇帝从中制衡,但庞籍担任宰相时,只有他一个,可见宋仁宗对他的信任。他任宰相期间,推荐名将狄青领兵出征,并且不派文臣监军分权,结果一举平定了广西的侬智高之变。连仁宗都称赞他道“青破贼,卿之力也。”庞籍不但没有女儿在宫内当贵妃,和皇室也没有任何亲属关系。他多次向皇帝建议禁止后宫干政,还压制内侍宦官,上书仁宗皇帝不能滥封宦官官职。虽然为相仅两年,但还是颇有建树的,在宋代称得上一位贤相。

庞籍不但是一位贤相,还是一个像包公那样的诤臣,一位老成谋国的忠臣。明道二年(1033),已垂帘听政长达十一年的章献刘太后驾崩。此时仁宗皇帝已然二十三岁,完全具备亲政的能力。然而,刘太后却留下遗诰,命章惠太后,即仁宗皇帝的保姆皇太妃杨氏继续垂帘听政。当时,身为殿中侍御史的庞籍以大无畏的精神,大胆上书陈言,说仁宗有能力亲政,倘若再一次垂帘,将会使龙颜尽失,“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最终,在庞籍和一批大臣的力谏下,仁宗得以顺利亲政。嘉佑二年(1057),仁宗生病,迟迟未愈,大有日薄西山之势。但是,仁宗一直没有养成的儿子,一旦病逝,皇位由谁来继承,将是个大问题。这时庞籍已在地方任官,但仍然挺身而出,上书仁宗,要尽快从宗室中选拔贤能者作为继承人,以安定天下人心。仁宗看了他的上书,很是感动,不久即选宗室濮安王赵允让之子赵曙为皇子,作为接班人。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宋人多以文章见长,而武略不足。难能可贵的是,庞籍不但精通文辞,在武略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在担任陕西军政长官期间,修筑堡寨,招募百姓,修武练兵,发展生产,屡次击败西夏的内侵,逐渐收复了一些为西夏侵占的土地。在陕西的七八年间,由于庞籍经营有方,西夏无机可乘。连一代雄主元昊都很无奈,最后只好同宋朝通好,我西北边疆,得以安宁。
虽然,庞籍是一位在中央和地方都很有政绩的大臣,也很受皇帝信赖,但他却不贪恋权势。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仁宗仍然想用他为尚书左丞,但是庞籍坚持不就,屡次上表求退。仁宗无法,只好恩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趁现在身体康宁去当天子近臣呢。他回答说:“如果等到筋力衰退,皇上厌弃,然后再退,那不是不得已而退吗?”

1063年,北宋最好的皇帝宋仁宗死了,庞籍也死了,朝廷赐予庞籍的谥号为“庄敏”,这是历代封建朝廷赐给贤臣的谥号。而庞籍的得意门生司马光在为他写的墓志铭中说:“敏而好谋,果而不惑”,这八个字则是庞籍一生功业的绝好写照。
是的,这就是历史上真正的庞籍。鐧惧害鍦板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