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张廷玉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
雍正一朝,张廷玉可谓红极一时,他兼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吏部尚书等要职于一身,死后还得以配享太庙。这种荣誉是汉臣中无人能够企及的。可是说到底,张廷玉所扮演的角色不过是皇帝的秘书,算不上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但是清代是一个较为独特的封建王朝,皇权的集中超过历朝历代,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宰相,皇帝的秘书即所谓的大学士、军机大臣充当的都是秘书的角色,只有建议权而无决策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皇帝秘书这一角色无疑又是臣子最为显赫的。
想要在皇帝跟前做好一个秘书的角色其实是十分不容易的,尤其是在性情喜怒无常的雍正帝手下。张廷玉之所以能胜任秘书的工作,且能位极人臣,是他具备了四个先决条件,这四个条件可以说是缺一不可。
一是容貌。容貌在每个朝代多是热门话题,有出色的容貌去哪都受欢迎,令人羡慕。人们找对象也都喜欢颜值高的异性,而领导找秘书,也更喜欢找一个颜值高的秘书。人吗,只好长得好,看着就顺眼,看着顺眼,自然也就有了好心情。
容貌的决定权从来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然而却非常要紧,没有好的容貌,皇帝不可能点你去做秘书。全国三年考取进士的少则一百多人,多则四五百人,要想在官场上有所作为,除了才华就是容貌。皇帝挑选秘书,首先要看长相,歪瓜裂枣的是不会要的。而国字脸在清代最为吃香,张廷玉的父母很给力,给他配了一张标准的国字脸。
二是忠心。容貌虽然重要,可与忠心相比,便要逊色很多。因为忠心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可忠心为何放在容貌之后,答案非常简单,皇帝首先能看到的是容貌,其次才是忠心。
忠心就是要对皇帝百分之百的忠诚,一般来说,对皇帝忠诚,就是对国家忠诚,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国家是集体,皇帝是个体。当然首先是对国家忠心,然后才是对皇帝忠心。效忠皇帝,不得掺假,不得阳奉阴违,不得两面三刀,要一条路走到黑。
怎么让皇帝认为你是忠心的,那要看平时的表现,有的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有的人表忠心,誓死替皇帝做事;有的人讲究细水长流,靠平时的点点滴滴。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就是要表明你不是三心二意的墙头草。
忠心说起来很简单,可做起来相当难,许多人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尽忠。这种精神才是皇帝最需要的。显然,张廷玉在这方面做得足够优秀。
三是才华。作为皇帝的秘书必须要有才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社会上的三教九流,无一不晓才行。作为秘书,首先要能看懂各种体裁的文章,不管是奏章,还是诗词歌赋,而且还要会写,能写各式各样的文章,皇帝想到什么,便要写出什么才行。皇帝还没想到,若是能写出来那就更好。这说明你具备惊天地、泣鬼魂的才华。
张廷玉的文案水平是不容置疑的,满汉文章信手拿来,而且记忆力特别好,办事又谨慎小心,从未出过什么差错。因此,不管是康熙帝还是雍正帝,对这位秘书都十分信任。当然,张廷玉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聪明,从不炫耀自己的才华,不会让皇帝丢面子。像这样既有才华而又懂得隐藏锋芒的秘书,皇帝怎能不喜欢呢?
四是口才好。作为秘书不仅要能看,会写还要会说,也就是能说会道。当然臣子对皇帝说话,分寸要拿捏的好,声音、语调都要恰到好处,让皇帝时时都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显然,张廷玉这方面是高手,让皇帝很受用。
具备以上四个条件,那么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秘书,但仅仅是合格而已。要想成为一名超一流的秘书,还缺少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一定要揣摩皇帝的心思,知道皇帝在想什么,当然这个意思自己不能表达,要让皇帝自己来表达,而且还要做到不让皇帝知道你在揣摩他的想法。这一点,张廷玉与和珅二人可谓是炉火纯青!
张廷玉是汉族大臣当中在清朝官位当得最大的。他是安徽桐城人,二十八岁中了进士,在康熙朝当到了侍郎,副部级官员。到了雍正朝当了首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宫前又挂了太保,还分管吏部和户部。人事权和财权都在张廷玉手里。
张廷玉
张廷玉和雍正的私交很好,有一次张廷玉回家省亲,雍正就用写情书的手法给张廷玉下圣旨,说你我君臣十一年了,从来没有一日远离,近你回家省亲,朕思念的紧啊。
雍正
雍正这个人,其实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难弄,难伺候,喜欢把事做绝。好对你是真好,能给你的荣誉、地位都给你,坏对你是真坏,恨不得一刀一刀剐了你,这点可以去读年羹尧的故事。
雍正在位十几年,就病得不行了,弥留之际,把张廷玉拉到身过,舍不得啊,不过你别误会,不是要拉着张廷玉陪葬,而是对张廷玉说,朕要走了,等你死了以后,把你埋在我的身边,配享太庙,这样你我到九泉之下,还可以做个伴。
配享太庙是当时为人臣的最高荣誉,清朝的后世子孙在给太庙先祖磕头的时候,也顺带给你磕一个,这荣誉还小吗。
雍正死了以后,乾隆登基,张廷玉就相当于雍正给乾隆留下的大清朝的说明书,有什么不懂的就问张廷玉。
乾隆
乾隆皇帝特能活,是中国最长寿的皇帝,张廷玉已是三朝老臣了,年纪大了,就想退休,想平安着陆。可张廷玉退休前还有一桩心事未了,那个配享太庙的事得跟乾隆皇上再提一下,别我退休了,乾隆皇帝再给忘了。
于是张廷玉找到乾隆,跟乾隆皇帝说了,乾隆皇帝呢也答应了,可张廷玉还要皇帝写一份书面的东西,这就让乾隆非常不开心。
朕是皇帝说话能不算数吗,原来你果然跟我没感情,但乾隆忍了,没有当场发作,还是写了份书面的保证给张廷玉。
按惯例张廷玉第二天要去宫里谢恩,可张廷玉没去。这下乾隆忍不了了,说你张廷玉到底按的什么心,这么大的荣誉,连声谢谢都没有,有这么做臣子的吗。
这本事朝堂的事,但并没有直接下旨给张廷玉,可张廷玉通过内线知道了这个消息,马上去给皇上谢罪。张廷玉确实是老了,如果他年轻一些,绝对不会干这种糊途事。
后果可想而知,乾隆火大了,哦,你谢恩不来,还在我身边布置内线,我发火你来了,你张廷玉原来还结党营私。把张廷玉所有的功劳、爵位都给撸了,就差下大狱了。
张廷玉就这么被赶回了老家,整天呆座家中,什么话也不说。
没多久,张廷玉的亲家犯了一件案子,乾隆皇帝派人去张廷玉家搜查,这次乾隆是动了杀心的,只要搜出一点什么,张廷玉就得脑袋落地。
可什么也没搜出来,张廷玉涉险过关,但乾隆皇帝还是责怪张廷玉用人不察,收回了张廷玉最看重的配享太庙的荣誉。
张廷玉为满清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曾经位极人臣,可现在什么都没有,没过多久就死去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张廷玉死了以后,乾隆又把配享太庙的荣誉给了张廷玉,用以宣扬自己的功业,可九泉之下的张廷玉已经不知道了啊。
张廷玉是清朝唯一一位死后配享太庙的汉臣,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父亲张英在康熙年间曾担任过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在这样的家庭中,张廷玉从小就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中了进士,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
在康熙晚年,由于九子夺嫡致使很多朝臣受到牵连,有的被贬黜,有的被降级,而张廷玉深知这件事情的厉害,他一直没有贸然站队,妥善的处理各方关系,因此受到了康熙的重用,被提拔为近臣,赐上书房行走,张廷玉靠着自己沉稳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康熙的认可。
康熙去世以后,雍正继续重用张廷玉,仅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张廷玉便升为了大学士。雍正非常倚重张廷玉,每件朝堂大事都要听取张廷玉的意见,在创办军机处的时候,雍正也是让张廷玉负责筹划,这一时期的张廷玉不仅掌管军机,同时还在吏部和户部担任要职。
雍正在推行一系列新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朝中原本的贵胄隆科多、马奇等人都为此受到了雍正的惩罚,只有张廷玉在辅助雍正处理朝政的时候,能够体察圣心,为雍正分忧,也正因为如此,雍正在去世之前,亲自任命张廷玉为顾命大臣,并留下了遗诏,等张廷玉去世之后,允许他配享于太庙之上。
乾隆登基之后,张廷玉作为托孤重臣,在前期为乾隆办理了很多实事,但是随着年纪渐大,功劳增加,张廷玉逐渐开始糊涂了起来,他在退出朝堂之前,给乾隆上了一封奏折,希望乾隆能够承诺将来让他配享太庙,乾隆看了这道奏折,心中很不满意,但是想起张廷玉的功劳,还是同意了张廷玉的请求。
得到乾隆承诺的张廷玉并没有亲自去谢恩,而是让他的儿子代他去拜谢皇恩,这样的举动彻底惹怒了乾隆,乾隆决定取消他配享太庙的资格,并准他离京还乡。张廷玉去世之后,乾隆想起张廷玉为大清江山立下的功劳,再想起父亲雍正的遗诏,最终还是让张廷玉配享太庙,可惜的是在张廷玉临死之前并不知道乾隆的这个决定,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张廷玉为什么能够成为清朝时期的太庙第一汉臣,主要原因就是他在雍正朝时期为大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完善了清朝的奏折制度并帮助雍正筹建了军机处,在西北用兵的时候,张廷玉充分展示了他的能力,雍正称赞他:“尔一日所办,在他人十日所不能也。”也正是由于雍正的认可,张廷玉最后才得以配享太庙。
因为张廷玉为人耿直,年逾古稀的张廷玉的固执和好激动,使他与乾隆帝之间渐生嫌隙,乾隆嫌他唠叨,想换人了,所以找个借口罢了,如果结朋党之罪属实,张廷玉死后也不会配享太庙了,他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