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旗人妇女怀孕禁忌多:不能梳旗头穿高跟鞋

华里士 2023-07-20 23:06:42

现在国家放开了二孩生育政策,为了生个优秀的二孩,人们做尽了产前功课,从体检到戒烟戒酒,再到胎教选医院,还有重金请金牌月嫂等等,更重要的是人们生育观念转变了,生男生女一样宝贝。而在晚清时期,旗人官宦家庭生个孩子也像今天一样金贵,所有的程序一个不能少,甚至还要多。

那时,旗人官宦家庭妇女怀孕后第一条是“忌车”。当时旗人礼节多,妇女一怀孕身子重了,就不能梳旗头和穿高底鞋,在礼节上便不向长辈叩头行礼,也不受晚辈礼,因此不便走动亲戚。加以旗人官宦家庭当时所乘的大安儿车都是木轮的,在路上很颠簸,孕妇容易伤了胎气。所以说哪位“忌车”了,便是说她有孕了。因此妇女怀孕后一般不出门,当然就不用乘车啦。还有孕妇不见新媳妇的禁忌,叫“新人不见新人”,说是见了双双都没好处。

再就是胎教。他们所谓的胎教与今天的胎教概念不同,就是怀孕期间的一些禁忌,旗人官宦家妇女有了身孕,夫妇就要分房而居,丈夫搬到别屋去住,如果夫妻恩爱不肯分房,就惹人笑话。一般要等小孩“百禄”(百日)之后,丈夫才能搬回来同房。同时规定孕妇不能听大戏,怕打击乐器震动了胎气,连鼓儿词也不能听,怕引起大笑,至于淫邪的东西就更不能听,不能看。再一个,孕妇身上总要带一块白玉,据说是洁白坚贞的宝物,能使胎儿洁白,如果遇到意外伤害,会伤玉不伤人。

请“姥姥”接生也是那时生孩子的必修课,“姥姥”就是当时北京产婆的代称,“姥姥”接生的职业是传代的,总是由婆婆传给儿媳妇。那时生孩子,不像现在去医院,由妇产科医生全权负责接生。因为,直到20世纪的头十年,北京城里医院还很少,设有妇产科的更不多。当时沿袭旧礼教,官宦人家的妇女绝不肯住医院叫男医生进产房,都是在家里请“姥姥”。北京有些著名的“姥姥”专给旗人“大宅门”孕妇接生。孕妇临产时就请来“姥姥”住在宅里候产,直到产后才离去。平常,“姥姥”也常到各主家去看望,很受女主人的尊重。尽管这些产婆并无医学知识可言,却在感情上和经验上得到了孕妇的信赖。

孕妇生产后,要送“喜果儿”传喜讯。头胎不论男女孩都要送“喜果儿”,以后只有生男孩才送“喜果儿”,可见当时重男轻女。他们送的“喜果儿”包括栗子、染红的鸡蛋、染绿的大花生、染黄的白果儿(银杏果核)。这些东西分别装在分为四格的红漆描金小盒子里,由女仆送到各亲戚家。得到喜讯的亲戚家到时都要来做“满月”。老年人总想叫新夫妇吃点这样的“喜果儿”,认为吃了这种果儿,儿媳妇便能早日受孕,早日开花结果。

最重要的一环是雇奶妈。那时,官宦家的产妇自己不给孩子哺乳,一般都是雇奶妈子。孕妇产前就由女仆四出到各“媒人店”去找奶妈,必须准备三四个奶妈子,在生下小孩后试用,选合适的留下。奶妈的工资待遇比一般女仆高。孩子大了,饮食由奶妈安排,衣服鞋袜也由奶妈缝作。孩子管奶妈叫“妈”,称自己的母亲为“奶奶”。因为整天和奶妈子一起,孩子多对奶妈比母亲还亲。当孩子结了婚有了小孩,奶妈就成了嬷奶奶或嬷姥姥了,在女仆中有很高的地位,很受主人的尊重,在《红楼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京剧里的青衣.花旦的具体解释是?

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

①正旦 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 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②花旦 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姣等。

③刀马旦 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较重唱、做和舞蹈。如《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④武旦 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着重武打,特别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与刀马旦的区别,过去主要有二点,一是武旦踩跷,刀马旦不踩跷;二是武旦有“打出手”,刀马旦无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武松打店》中的孙二娘等。

⑤花衫 是本世纪20年 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的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范畴,每个新戏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汉明妃》中的王昭君、《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红楼二尤》中的尤三姐等。花衫戏中还有一种旗装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饰,梳旗头,脚下穿花盆底鞋,说京白。旗装旦所表演的人物并不限于清朝妇女,哪一个朝代的都有,加《苏武牧羊》中的胡阿云(汉代)、《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宋代)等。

⑥老旦 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点。演唱用本噪,唱腔与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钩金龟》中的康氏等。

旗头的诗词旗头的诗词是什么

旗头的诗词有:《兵后寻边·旗头指处见黄埃》。
旗头的诗词有:《兵后寻边·旗头指处见黄埃》。结构是:旗(左右结构)头(独体结构)。拼音是:qítóu。注音是:ㄑ一_ㄊㄡ_。
旗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旗帜的上部。2.队前掌旗的人。3.兵卒之长。4.以旗为编制单位的军队首领。5.旗人妇女之发髻。
二、引证解释
⒈旗帜的上部。引唐李山甫《兵后寻边》诗之二:“旗头指处见黄埃,万马横驰_翅_。”唐韩_《边上看猎赠元戎》诗:“搜山闪闪旗头远,出树斑斑豹尾长。”⒉队前掌旗的人。引《宋史·仪卫志四》:“捧日队旗头三人,枪手五人。”⒊兵卒之长。引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韩岳兵尤精,常时於军中角其勇健者另为之籍。每旗头、押队_,於所籍中又角其勇力出众者为之;将、副有_,则於诸队旗头,押队内取之。”明冯梦龙《智囊补·兵智·沉希仪》:“令曰:出某门。旗头即引诸军贸贸行。问旗头,旗头自不知。”⒋以旗为编制单位的军队首领。引李东山《鲁王与小黄马》:“鲁王就是蓝旗的旗头,把清家顶呱呱的大头子僧格林沁王爷,在曹州府杀了。”原注:“鲁王,小名任柱,号任化邦,安徽蒙城小任家庄人,为捻军后期的领袖。”⒌旗人妇女之发髻。引《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满洲嫁娶礼仪二则》:“新人登舆不衣礼服而著棉袍,不梳旗头,聚_成髻,红巾盖之。”
三、国语词典
旗帜的顶端。
四、网络解释
旗头旗头主要指满族妇女的发式。满族已婚妇女的发式多是绾髻。旗头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的,由于是进关以后才流行起来的,所以,人们也把它叫"大京样"。
关于旗头的近义词
旗手
关于旗头的诗句
旗头指处见黄埃搜山闪闪旗头远饭锅未熟旗头逼
关于旗头的成语
别树一旗卷旗息鼓斩将夺旗斩将搴旗_鼓夺旗旗鼓相当
关于旗头的词语
星旗电戟斩将夺旗旗靡辙乱搴旗斩馘旗鼓相望卷旗息鼓别树一旗_鼓夺旗卧鼓偃旗旗旆成阴
关于旗头的造句
1、满旗头髻,多插横钗,汉旗则梳略长而尾翘的髻,不插钗。
2、大旗头村,位于广东省三水市乐平镇的古建筑群,是一个祠堂,家庙兼备,聚族而居的建筑群。
3、有的穿着传统旗袍,戴着满族旗头,有的穿着孙悟空、济公、唐僧的服装,有的还骑着“小毛驴”大家挥动着扇子和手绢,带劲地扭着。
4、前日本防卫大学校长五百旗头真发言说,回顾历史,民族主义高涨往往会带来战乱,不管各国之间是否保持了力量均衡。
5、如果李孝娥不是这样,护民军的旗头郭进早就饿死在应天街头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旗头的详细信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6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