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成王败寇,胜者书写历史,败者只能惨淡离世。中国封建几千年历史中,有多少皇子对皇位虎视眈眈,但皇位却只有一个,失败者远比胜利者多的多。
康熙末年夺嫡风波,九子争战,最终以四阿哥胤禛的胜利而告终。胤禛上位为雍正帝,后世评价他时少不了说他冷情冷心。为何?因为他上位之后,与他争斗的兄弟们日子都不好过。
站在雍正自己的角度,铲除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人没什么不对。除了当时参与夺嫡的成年皇子,其余兄弟多得善终。
爱新觉罗允禧,康熙第三十一子,生于康熙五十年,生母为汉族妃嫔陈氏。夺嫡之时尚且年幼,所以雍正帝继位之后,他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闲散王爷。
《甄嬛传》中,说允礼文武双全,风雅无比。其实娶了甄嬛妹妹玉娆的允禧,历史上也是一位文采斐然之辈。
他对于政治并不关心,只醉心于笔墨丹青,能诗善画。乾隆帝称其诗“国朝诗别裁之首,以代钱谦益者”,书画则“笔致超逸,画风清淡”,被评为宗室第一。
《甄嬛传》中允禧与玉娆少年情爱,最终成就一段佳话。但《甄嬛传》只是一部小说,历史上的允禧娶四女,与玉娆毫不相干。
允禧嫡福晋为祖建吉之女祖氏,又有侧福晋三位,分别是:头等侍卫六格之女赵氏、吴勋臣之女吴氏、员外郎博色之女关氏,与四位妻子生下两子四女。
除了书画上的成就为后人熟知外,允禧最令人称道的是他与郑板桥之间的友情。一个是天潢贵胄当朝郡王,一个是穷书生小县令,这两人竟能互为知己,十分神奇。
这个组合虽然令人费解,但却确有其事。郑板桥以其画而绝于世,政治上成就却不高。他先后在雍正三年、乾隆元年、乾隆六年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估摸是在第一次入京之时与允禧结识,而当时允禧只有15岁,郑板桥已经33岁,二者可称为忘年之交。
郑板桥仕途不得意,允禧甚至生出过将他招入王府的意思,对郑板桥颇为礼遇。《板桥自序》记:“紫琼崖主人极爱惜板桥,尝折简相招,自作骈文体五百字以通意,使易十六祖、傅雯凯亭持以来。至则袒而割肉以相奉,且曰‘昔太白御手调羹,今板桥亲王割肉,先后之际,何多让焉!”
郑板桥先后担任范县、潍县县令,乾隆七年范县县令一职还拖得允禧在其中为他转圜。郑板桥离京之际,写诗作别允禧。
允禧回答诗《送板桥郑燮为范县令》:“万丈才华绣不如,铜章新拜五云书。朝廷今得鸣琴牧,江汉应闲问字居。”临了还多次嘱咐郑板桥,到地方之后要经常写信给他。
郑板桥在当两县县令之时,多次写诗抒发对允禧的思念之情,也经常写信给允禧。而允禧收到信后,也会赋诗赠答。
抛去二人的身份差异,两人真就如普通朋友一般,感情极好。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允禧,没有娶玉娆,你没想到的是他竟然与郑板桥是好基友。
1、以怪出名
郑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2、颇有骂名
郑板桥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卖字画,身价已与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颇有可观。但他最厌恶那些附儒风雅的暴发户,就像扬州一些脑满肠肥的盐商之类,纵出高价,他也不加理会。
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允还要骂人。他这种怪脾气,自难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为朋友作画时,他特地题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3、个人润例
郑板桥卖画,不像历来文人画家那样犹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经迈进市场,索性大大方方的。他制定《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诸板桥,转觉其俗得分外可爱,正因他是出于率真。
4、好吃狗肉
板桥定润格,规定凡求其书画者,应先付定金,并作润例,颇为风趣。当时,许多豪门巨绅,厅堂点缀,常以得到板桥书画为荣。但板桥不慕名利,不畏权势,生平最不喜为那些官宦劣绅们作书画,这在他老人家的润格里是不便声明的。
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其书画,运用计谋,设下陷阱。他们了解到板桥爱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游的必经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狗肉,待板桥经过时;主人“笑脸相迎,并以狗肉好酒相待。”
板桥不疑,开怀畅饮,连赞酒美肴不止。饭罢,主人端出文房四宝,言请大人留联以作纪念。板桥深觉今有口福,便立刻应诺,随即起身提笔,并询问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
书毕,尽兴而归。后来,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发现自己的书画作品挂在那里,方知自己受骗,十分后悔,自己嘴馋不已。
5、状元外交家
清同治七年戊辰科状元洪钧,是个外交上的传奇人物,又是知名学者,他的政治生涯大多是与外国人打交道,他的私人生活又与当时名妓赛金花连在一起。所以其名气是和外交、洋人、才华、风流交织成一体的。洪钧曾任翰林院修撰,兵部侍郎。
光绪登基后,器重他的才学,晋升内阁学士。这期间其母病故,回家服丧,按例应当三年,但由于外交的急需,三月便返朝,受命为德、俄、奥、荷四国特命公使。在服丧时洪结识了红遍苏州的名妓赛金花,两人初会便情意绸缪,不久便结连理。
洪接到出使的密令后,便携新婚妻子赴任,洪精通德、俄文,才华出人,再加上高贵典雅的赛金花做点缀,那些外交界的老手几乎都为之惊叹、折服,尽管赛金花比洪小三十二岁,但二人感情很好,可是好景不长,在洪回国后的第三年,就一病不起,将年仅二十四岁的赛金花留在了人间。
-郑板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下面是我整理的板桥家书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刻急:苛刻严峻。〕也。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摺拉〔摺(zhé)拉:摧折、毁损。〕而死。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劬(qú)劳:辛勤劳苦。〕,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絪缊〔絪缊:这里指天地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状态。〕而出。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蛇蚖〔蚖(yuán):一种毒蛇。〕、蜈蚣、豺狼、虎豹,虫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而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驱之使远,避之使不相害而已。蜘蛛结网,于人何罪,或谓其夜间咒月,令人墙倾壁倒,遂击杀无遗。此等说话,出于何经何典,而遂以此残物之命,可乎哉?可乎哉?
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犹子:侄子。〕而姑〔姑:姑息。〕纵惜也。家人〔家人:指郑家的仆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飧(sūn):熟食品。〕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可将此书读与郭嫂、饶嫂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翻译
我五十二岁时才得到了个儿子,哪有不爱的道理。但是爱他一定要有道理,即使与他玩耍,一定让他忠诚厚道,不要急。
平生最不喜欢在笼子中养鸟,我贪图快乐,它在笼中,有什么情理,要让它屈服来适应我的性情。关于用发系住蜻蜓,用线捆住螃蟹,作为小孩的玩具,不到一会儿拉扯就死了。天生万物,父母养育子女很辛劳,一个蚂蚁,一个虫子,都是绵绵不断,繁衍出生。上天也很爱恋。然而人是万物之中最珍贵的,我们这一辈竟然不能体谅上天的用心,万物将怎么样托付给我们呢?毒蛇,蜈蚣,狼,虎豹,是最毒的,但是上天已经让它们生出来,我为什么要杀它们?如果一定要赶尽杀绝,天何必要生呢?只要把它们驱赶,让它们不要互相伤害。蜘蛛织网,和人有什么关系,有人说它在夜间诅咒月亮,让墙壁倒下,于是追杀完了。这些言论出自哪部经典之作,而作为依据残害生灵的性命,这样可以吗?可以吗?
我不在家,儿子由你管束。要必须使他忠厚的.性情增长,驱除他的残忍的性情,不要以为他是我的儿子就纵容他,仆人的儿女,是一般的人,应一样爱惜,不可以让我的儿子欺负他.凡是有什么鱼,肉,熟食,饼,水果,应均匀地分给大家,让大家都高兴。如果我的儿子坐吃好东西,让仆人的子女远远的望着,不能吃,他的父母看见很心痛,没有办法,呼唤让他走开,难道不是像割心头的肉一样吗!
我读书做官是小事,第一要明白道理做个好人。可以将此信读给郭嫂、饶嫂听,让两个女人知道爱儿子的道理在这里不再她们那里。
注释
①悱恻:形容内心悲苦凄切.
②飧:晚饭。
③中举:中(Zhong)。考取,录取。举:指举人,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称乡试考取的人。中举:考取了举人。
④逮:赶上,达到。
5忠厚排侧:忠诚厚道,感情真挚。
6劬劳:谓劳累,劳苦。后多指父母养育子女的劳苦。
7蚖:一种毒蛇。
8凌虐:欺凌,虐待。
9选自《板桥家书》。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书法家、文学家。潍县署,当时郑燮供职于此。淮县,今山东省。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10济事:能成事。
鉴赏 :
文选录的是郑板桥写给他堂弟的信的一部分,从三个方面表达了他的教子思想。第一,尊师敬长。教育儿子学习和尊重老师的长处,不得随意废弃承诺老师的待遇;尊重长者,不得直呼其名。第二,平等待人。告诫儿子不可欺侮虐待仆人的孩子,要把文具、水果、点心甚至旧衣物分发施舍给贫家的学生。第三,读书明理。教育儿子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明白处世做人的道理,做一个忠厚老实有益于人民的人。
郑板桥的这些教子言论,我们应该认同。因为他回答了如何做人,如何待人这个关系到每个人立足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伦理道德,说出了人们的心里话,表达了千万家长的心声,这些见解和主张在读书做官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里,是十分难得的。他的教子之举是值得钦佩的,他晚年得子,自然疼爱有加,这也是人之常情,但对儿子却不溺爱、不迁就、不纵容,敢于放手让别人严加管理,看上去似不近人情,实际上是一剂有利孩子健康成长的良药,这也正是人们对他敬佩有加之处。
这是郑板桥的又一封家书,清晰的地表达了他的教子理念:“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排恻”;“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等。这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至今仍具积极借鉴意义。
与第一书相同,语言朴素自然,恳切感人,长者风范跃然纸上。
拓展内容:《 郑燮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无留牍。公余辄与文士觞咏,有忘其为长吏者。调潍县,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贷,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万余人。上宪嘉其能。秋又歉,捐廉代输,去之日,悉取券焚之。潍人戴德,为立祠。燮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周。尝夜出,闻书声出茅屋,询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之。韩成进士,有知己之感焉。官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乞休归,囊橐萧然,卖书画以自给。文宏博雄丽,诗宗范、陆,词尤工妙。书出入汉隶中而别开生面。以余事写兰竹,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其需次春明也,慎郡王极敬礼之。一缣一楮,不独海内宝贵,即外服亦争购之。著《板桥诗钞》诸书。
译文
郑燮,号叫板桥,乾隆元年考中进士。他做山东范县知县时,爱老百姓,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他拒绝别人的馈赠和贿赂,处理政务勤敏,公文案卷不积压。公事之余就和文人们一块饮酒咏诗,有人都忘记他是县官了。后来调任山东潍县知县,遇上饥荒年景,出现人吃人的局面。郑燮打开官家的粮仓救济百姓。有人劝阻他(让他向上级请示),他说:“这是什么时候?等辗转向上级请示报告,老百姓就剩不下一个了。上级有什么谴责,由我来承担责任。”于是拿出粮食若干石,让百姓办好领粮的借据,然后把粮食发给他们,救活了上万的人。上级长官也表扬他有办事才干。到了秋季又歉收,他就拿出自己的养廉钱替老百姓交赋税。他在去职离任的时候,把百姓的借据全都烧了。潍县人民对他感恩戴德,给他修建了生祠(来奉祀他)。郑燮天生有奇才性格旷达,不拘小节,但对于老百姓的事情却处理得细微详尽,一定要做得十分周到。曾有一次夜里外出,听见从一所茅屋中传出读书声,一打听,知道这人叫韩梦周,是穷人家子弟,就供给他一些生活费帮助他。韩生中进士后,感念郑燮是自己的知己。郑燮在山东省先后做了十二年官,从没有积压的公事,也从没有受冤枉的百姓。后来他请求退休回家时,口袋里空空如也,一无所有,靠卖字卖画为生,他的文章写得宏博雄丽,诗歌效法范成大、陆游,词尤其写得工巧美好。他的书法具有汉隶的特点,但又能别开生面,富有创造性。在写诗写字之作就画兰花和竹子。他的画虽然足随意挥洒,却能妙趣横生。他在京城候补的时候,慎郡王(允禧,字谦斋)十分敬重他。郑燮画的一张绢、一张纸、不仅国内人看得极为宝贵,就是外国人也争相购买。他著有《板桥诗钞》等书。
简介:
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
郑燮生平郑板桥,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逝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6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晚清晋儒徐继畲盛赞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