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有清以来第一个离宫避难的皇帝,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被洋人吓跑的皇帝。离宫之时,身后残阳中的紫禁城巍峨肃穆依旧,他还不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回到这里。这次旅行,已是他生命的不归之路,不久他成为大清第一个死于逃难途中的皇帝……
仓皇出逃
咸丰十年八月1860年9月。
时序秋分,天气转凉。
京都北郊的驿道边,田野青纱,艳阳高照,秋高气爽。
这天上午,驿道大路上,忽然尘土飞扬,马蹄声传。
远远的,只见一队队御林军护卫一行皇家的銮轿仪仗,由南向北奔驰而来。这正在行进着的皇家队伍,远远望去竟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无人鸣锣开道,无人泼水净街,全然没有了平素的千种高贵,万般威仪。只顾默默地行军般快速驰行。这銮轿内所乘何人?因何而如此急促?
说起来很巧,这銮轿内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大清王朝的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咸丰帝爱新觉罗·奕。
他虽未满三旬,但已是形销骨立,愁眉不展。若不是身上的龙袍显示他仍是这个庞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看起来和一个普通的青年病人没什么两样。
此时的咸丰帝,肝肠寸裂,泣血大悲!
他的心绪与天不和,与地愤懑。
不远处,英法联军的洋枪洋炮,已经响彻通州,“夷氛逼近京城”,清军一触即溃,人心大乱。
此时,他既不能像祖先努尔哈赤、康熙、乾隆那样跃马扬鞭,与强敌疆场相见;也不能像明末帝崇祯那样杀死妻儿,吊死于宫后煤山;更万万不能以大国之君的万金之躯,在自己的金銮殿上做夷人阶下的之囚,成为千古奇辱。万般无奈,只好听从左近臣工的建议,以“秋木兰”——皇家例行的围猎之名,在皇长子随驾,众大臣的陪同下,于咸丰十年的八月初八1860年9月22日,恰巧是秋分前一天,自圆明园启銮,仓皇逃往热河行宫避难。
得意的是洋人,“对于恭亲王和他的同僚们所采取的政策,咸丰帝和他的宫廷出走热河也许是一种帮助,因为咸丰的势力,会像后来证明的那样,阻碍任何妥协。对于日后的合作更为重要的是,他永远没有回来,因此事情的真正指导落入更好的人们手中”。兴奋之意,溢于言表。
此刻的咸丰帝心里想些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也许他想起了故宋的亡国之君徽,钦二帝,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也许他默念着辛稼轩的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无论如何,此时的他,愧对列祖列宗,江山飘摇,生灵涂炭。无论怎么看,他的这个皇帝都当的很失败。
他一个念想的奔往热河,奔往那个祖宗骑射宣威之处,奔往那个离大清“龙兴之地”——盛京辖区近在咫尺的地方,奔往那个当年清兵入关必经的地方。他觉得那里应该是块祖宗余荫的福地,到了那里安全下来再徐图大计吧。
一路上,他一边不忘遣兵增援正在阻击夷人的蒙古王爷僧格林沁1811—1865:
令景淳、特普钦等,各拨兵一千名,猎户一千名,前赴通州一带,交僧格林沁等调遣。
一边调人护驾:
所有前调吉林、黑龙江兵丁,如已进山海关,即著春佑,迅速知照带兵官,饬令折赴热河护驾,毋庸前赴通州。
看到自己带出的后妃家眷,人员冗多,人吃马喂,毕竟是一国之君,虽然狼狈,礼仪终未可废,便同时下令:
热河行宫,及一切供应,著春佑即饬该总管、及地方官、妥为打扫豫备,是为至要。将此由五百里谕令知之。
共3页:123下一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6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