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立储之谜:乾隆为何选才具平庸的嘉庆接班,

话历史 2023-07-20 22:36:31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五代君主,1796~1820年间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此前,清朝经过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皇帝。颙琰本名永琰,是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永琰母亲魏佳氏的地位不高,自己的排行又很靠后,因此,永琰继承皇位的优势本来并不突出。而且,在永琰出生的时候,父亲乾隆皇帝已经五十岁了,难道在此前的几十年间,乾隆帝就没有考虑过继承人的问题吗?

到底是哪些因素使这位看起来并不出众的皇子最终成了皇位继承人呢?

在乾隆帝立储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事变呢?

开笔嘉庆,庶出皇子

鞭炮声逐渐稀疏,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气味,新年来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月初一日。

乾隆皇帝观看完乾清门广场上除夕夜的焰火表演,在太监、宫眷的簇拥之下来到养心殿东暖阁,太监捧来盛满屠苏酒的“金瓯永固”杯,燃起明烛高香,展开洒金朱笺,蘸好御用毛笔,请皇上“开笔大吉”–写几句吉祥话。

往年皇帝大多写一些“宜入新年,万事如意”,或者“三阳启泰,丰年为瑞”之类的套话。今年与众不同,皇帝兴致高,挥毫写下了一首诗,诗的最后一句是“御绘岁朝图志语,有以迓新韶嘉庆”。

“嘉庆”!这真是个吉利的字眼,众人交口赞叹。乾隆帝一言不发,他端详一番,然后搁笔,接过太监奉上的屠苏酒,一饮而尽……

这年十月初六日丑时,也就是1760年11月13日凌晨两三点钟,在北京西北圆明园的绮春园,一位小皇子出生了。

三天之后,这一消息以“六百里加紧”的速度传到了承德以北二百里的木兰围场。五十岁的乾隆皇帝一身戎装,驻马听完他的第十五个儿子出生的报告之后,并没有显示出格外欣喜的表情,简单几句问答,然后挥退报喜的兵部专差,又策马投入到紧张的围猎活动中去……

几天后,乾隆皇帝给这位小皇子赐名永琰。

谁能想到,几十年后,永琰成为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五代君主,主宰中国命运二十多年。

而且,他的年号恰恰就叫“嘉庆”!

清朝史官往往把这一巧合神秘化,认为是天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并渲染乾隆帝对这位幼子如何器重,似乎还没出生就注定了后来君临天下的命运。

其实,在佳丽如云、皇子成群的的皇族家庭里,这位小皇子并不显眼,地位也不突出。

永琰是庶出,母亲魏佳氏的身份很低,当年进宫的时候仅仅是个“贵人”。“贵人”是清朝皇帝妻子中很低的一个等级,低到什么程度?这个等级都不“定编”,只要皇帝不怕麻烦,娶多少个“贵人”不受礼法的限制。而且,乾隆帝对魏佳氏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偏爱。可能是考虑到她一共生了四个儿子,两个闺女,算是给皇家立功了,所以,后来升为贵妃。乾隆六十年,永琰被册立为皇太子,母亲被追封为皇后,这时她已经死了整整二十年了,死的时候,永琰才十五岁。

为什么要介绍永琰的妈妈呢?老话说:“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就是说在妻妾成群,子孙满堂的大家族里,孩子的地位的高低取决于他母亲的地位的高低;当然,等孩子大了,母亲老了,母亲的地位又要靠孩子的身份来定。永琰的妈妈死后二十年晋封为皇后,就是典型的“母以子贵”,但是,当年幼小的永琰因为母亲地位的低微,在皇子众多的皇族家庭里,不会拥有十分显贵的地位。

读者朋友可能奇怪,永琰是庶出,母亲地位很低,排行又很靠后,乾隆皇帝一共有十七个儿子,永琰排行第十五,那么,最后皇位怎么就轮到他坐了?而且,他出生的时候,父亲乾隆皇帝已经五十岁了,难道乾隆在此前的几十年间还没考虑过继承人的问题?

共4页:1234下一页

资质平庸的嘉庆为什么可以接乾隆的班?

清朝统治的初期可以说是国力强盛,清朝的版图最大的时候应该可以达到1300至1400平方公里,那个时候人口快速增长,可以用四海臣服、国威振奋来形容,并且在清朝出现了长达130多年的“康乾盛世”。清朝初期的这种局面的出现除了掌权者的才干外,另一个原因就是掌权者都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励精图治的雍正、锐意进取的乾隆,每一个都是上任皇帝生前所费尽心思挑选出来的最佳人选。

嘉庆做为清朝的第五位皇帝,我们翻看清朝正史找不到嘉庆昏庸、贪婪、荒淫、阴险的行为记载;再去翻看清朝野史,也没有看到关于嘉庆的不好记载。就是一个这样待人仁厚、老实持重、勤勤恳恳的人,却成为清朝所有皇帝中最没有个性的皇帝。他在管理国家方面没有建树,他身上最明显的标签应该就是平庸。这样的一个人乾隆为什么会把位置传给他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他呢?

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按照“立长、立嫡”的规矩,排在十五位并且是庶出的嘉庆是没有可能继承皇位的。最开始立储的时候嘉庆确实不在乾隆的考虑范围之内。但是乾隆的嫡生二子和七子先后去世,并且其他的皇子也有很多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嘉庆刚刚出生的时候14个哥哥已经有8人死去,并且乾隆最宠爱的第五子也在几年后死去,这样的情况下乾隆立储可选范围就已经非常小了。所以乾隆顾不得规矩了便从几个年幼的庶子中选择继承者。

这个时候在乾隆所剩不多的儿子中第十一个儿子永?和第十五个儿子永琰就脱颖而出了。永?聪明有才华做事有主见;永琰性格比较内向为人很规矩。那个时候的清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在这种情况下永?这种有个性有主见的人来继位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但是事实却是乾隆传位给了永琰。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这是由乾隆的性格决定的,他就想找一个听话的继承人,这样就可以遵从他的意志,不折不扣的执行他的政策,维护他的权威并把这样的盛世保持下去。嘉庆为人规矩老实对乾隆的话百依百顺,这就成为他被选择的最重要的砝码。当时大家都能看明白乾隆的心思,就是连朝鲜使者都多次的向自己国王汇报:“永琰为人老实忠厚很有度量,现在乾隆最喜欢他。

有人说嘉庆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为何乾隆还要选他做接班人?

嘉庆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纯属子虚乌有,而乾隆选择嘉庆为接班人更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世人对于乾隆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是能够与康熙相媲美的千古明君,而有的人则认为乾隆是清朝衰落的罪魁祸首。

或许我们难以评判乾隆的是非对错,但至少可以明确从嘉庆皇帝开始清朝衰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于是不断有人对乾隆选择接班人的眼光提出质疑:他为何要选择嘉庆呢?

乾隆皇帝一生中共有十七个儿子,其中嘉庆帝颙琰排行第十五,他的上面还有十四个哥哥,按照封建王朝立嫡立长和立贤三条的原则,皇位怎么说也不会落到嘉庆头上。然而现实就是这样的凑巧,乾隆凭借高寿为嘉庆上位铺好道路。

首先我们用排除法将竞争对手筛选一遍。

首先被排除在外的是皇次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永琏六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只是没过两年他就不幸病逝;永琮的情况比他还糟糕,年仅一岁就不幸夭折,根本不存在争夺皇位的可能。

其次排除皇九子、十子、十三子、十四子以及十六子。他们同样是早早夭折,甚至除了皇十三子永璟和十四子永璐以外,其他三位皇子连名字都还没来得及取就已离开人世。

而后出局的是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这两位本来都被过继给亲王为后,从名义上来看他们已经不再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

再之后淘汰的是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面对两位嫡子夭折,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因为伤心过度也在不久后离开人世。

为了表示思念,乾隆令永璜以大阿哥身份迎丧,结果永璜和永璋两人在葬礼上的演技太过拙劣,无法看出沉重的悲伤。因为这件事乾隆对其严厉斥责并且剥夺了他们继承人的资格。

接着出局的是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二子永璂。永璇脚部有残疾,乾隆根本不可能挑选一个残疾人做自己的继承人。而永璇也明白这件事,所以干脆彻底放弃争夺皇位的念头,每天沉迷酒色潇洒快活。也许是心态良好,他活了八十七岁,成为清朝最长寿的亲王。

至于永璂则是乾隆第二任皇后那拉氏的长子,并且也是当时唯一在世的嫡子,同时本身没有什么负面新闻,可谓占尽优势。

但是他母亲拉氏在陪乾隆下江南时途中发生?断发事件?,惹怒乾隆,被遣返回京,而后就连皇后印玺也被收缴,地位可谓一落千丈。因为这件事情永璂也就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再之后是皇十七子永璘。永璘是嘉庆的同母弟弟,比他小六岁, 除非他有着远超嘉庆的才能,否则永远不可能跨过嘉庆上位,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有竞争的能力。

之后是皇五子永琪。永琪不但博学多闻,还擅长弓马骑射,可谓真真的文武双全。更加难得的是他有的孝顺之心,有一次乾隆在九州清晏遇上火灾,永琪不顾个人安危,冲进火场,孤身一人将乾隆背了出来。

对于这个皇子乾隆是非常看重的,之后还将他封为和硕荣亲王,这其实就是立储的前奏。只是可惜亲王册封礼仪后没过多久永琪就患上附骨疽,一年以后不幸去世,时年25岁。

到这里,嘉庆兄弟十七人,因为种种原因相继失去争夺皇位的资格,最后只剩下嘉庆他自己与皇十一子永瑆。那为什么永瑆比不上嘉庆呢?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永瑆才能过于?鸡肋?

永瑆虽然才华横溢,但他的才华不是体现在政治上而是在金石方面,比如那令人赞叹不已的书法。然而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书法水平是否高超根本无足轻重,甚至有时候还会带来害处。

比如宋朝的宋徽宗,一手瘦金体至今为人们铭记,但是史书对于他的评价都是功不抵过,甚至还有不少后人对其厌恶痛恨不已,可见这位兼任皇帝的书法大师干的有多么失败。

满清一直以来都有着尚武的习俗,而永瑆不仅没有高强的武艺,就连才能都显得有些鸡肋,这样的资质根本不适合当皇帝。

二、永瑆性格优柔寡断

乾隆认为永瑆有个致命弱点就是?优柔寡断?,做事情缺乏一定的魄力决心,而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他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更加鲜明了。

身为皇帝,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奏折,处理难以计量的事情,如果太过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不但会极大影响国家机关正常运转的效率,还很容易被一些奸臣小人所利用。

比如宋朝宋钦宗,面对金国的入侵,他显得非常的优柔寡断,一会儿听从主战派的意见,一会儿又站在反对派那一边,今天与金人心平气和地谈判,明天就果断撕毁协议攻击对方。在他的优柔寡断之下宋朝终是走向了灭亡。

考虑到这一点,显然乾隆更加看重性格相对强硬的嘉庆。

三、魏佳氏比金佳氏更受宠

皇子之间的竞争同样要依托其母亲之间的竞争。永瑆的母亲金佳氏很受乾隆宠爱,死后还被追封为淑嘉皇贵妃。

但是相比嘉庆的母亲魏佳氏,金佳氏受到的宠爱还是逊色不少。从乾隆二十一年起,魏佳氏连续为乾隆生下四子二女,到了乾隆三十年,魏佳氏被封皇贵妃,而同年皇后那拉氏的印玺被收缴。从那以后魏佳氏以皇贵妃的身份代行皇后职权,主持后宫的大小事务。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乾隆对于已经将魏佳氏视为皇后,而嘉庆也被看成嫡子,这是永瑆等皇子无法具备的优势。

总而言之,乾隆虽然有十七个儿子,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能够满足接班人条件的只有嘉庆与永瑆,而两人相比之下,显然乾隆喜欢母亲更多宠爱、性格更加强硬的嘉庆。

至于说嘉庆的哥哥能力比他厉害上百倍,完全就是在扯淡,当然如果永琪不英年早逝,或许还真的没有嘉庆什么事。诸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有人说嘉庆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为何乾隆还是选嘉庆为接班人呢?

这得看嘉庆和哪个哥哥比,毕竟乾隆儿子很多。不过乾隆虽然生儿子挺多,生了十七个儿子,但是这其中夭折还有不少,再加上乾隆待机时间太长,活了89岁,熬死了不少儿子,外加还有过继出去的儿子,所以真正到乾隆三十八年即公元1773年秘密立储的时候有资格做继承人选的只剩下五个儿子。

下面就说说乾隆从继位到晚年去世,都想让谁当过继承人,在对比分析一下这些继承人中嘉庆的能力。

乾隆早年在嘉庆之前曾考虑过三位皇子为继承人

乾隆的继承人选其实主要围绕着他的三个女人,因为乾隆这个人比较保守,他比较喜欢立嫡子为继承人,也是有着他祖父康熙的想法,立嫡长子为继承人。

所以他想册立的继承人必须围绕着他的三位皇后所生孩子,第一位就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这位富察皇后也是乾隆一生挚爱。

富察皇后先后为乾隆生下了两个儿子,即二子永琏和七子永琮,乾隆在即位后就立刻将永琏的名字写入了秘密立储之中,但是很可惜永琏夭折了。

八年后富察皇后又生下了永琮,乾隆再度将永琮的名字写入秘密立储之中,还是非常可惜,永琮也夭折了。

在永琮夭折后不久富察皇后经受不住打击也去世了,乾隆也因此非常悲伤,而且富察皇后的去世也对乾隆的性格和情绪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史书记载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乾隆经常对着富察皇后的牌位自言自语,可见乾隆对富察氏爱恋之深。

乾隆多年以后曾经多次向大臣们提起当年秘密立储了永琏和永琮的事,还总哀叹儿子夭折的事情,由此才让后世知道,乾隆在嘉庆之前曾经两次秘密立储。

这就是乾隆在秘密册立嘉庆为继承人之前曾经考虑过的两位继承人,下面再说说第三位乾隆曾经考虑过的继承人。

乾隆曾经考虑过册立愉贵妃的儿子五阿哥永琪为继承人,也就是电视剧《还珠格格》里的男主永琪。

虽然永琪的母亲愉贵妃在后宫之中地位并不高,但是由于永琪能力太过优秀,所以深得乾隆喜爱。

因为永琪才华非常全能,所以乾隆忽略了其母亲愉贵人身份地位,而格外宠爱永琪,主要在于永琪才能是非常的全面,他工于书画,精通各种少数民族语言,而且还善于弓马骑射,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品行还非常高尚,最关键的是还非常孝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5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