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官海瑞简介海瑞当官技巧

华里士 2023-07-20 22:07:38

古代清官典范除了包拯之外,你还能想到谁?反正我想到一个,那就是明朝清官——海瑞。海瑞当官的故事大家听的不少,他清官之名也是世所周知。但是吧,这清官当的也是有技巧的。

今天给大家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海瑞, 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让你看看什么是奸诈式清官。

海瑞的祖上都当过一些小官,只他父亲中了个廪生,后娶谢氏为妻。正德八年,谢氏生海瑞,四年后海瑞父亲去世,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虽然孤儿寡母,但谢氏是个坚强的女人。她教育海瑞极为严格,不让他随意玩耍,于是海瑞自幼苦读四书五经,立志将来要做一位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

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人,此后三次参加会试皆不中。同年接受海南承宣布政使司指派,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教谕。

嘉靖四十一年,海瑞经人举荐被朝廷任命为淳安知县。淳安知县虽然不是贫困县,但是此地贫富差距很大,“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户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

海瑞不忍百姓受富豪剥削,于是决定重新丈量土地。在他的治理下,许多外逃的乡民纷纷归家,淳安县经济迅速发展。

当时浙江总督胡宗宪,有一子仗着父亲威势逞凶。他路过淳安县的时候,因为驿吏不小心将其惹怒,于是命人将驿吏倒挂起来。

其他人对此避之不及,不敢惹怒胡公子,只有海瑞施施然的说:“以前胡总督巡视各地的时候,常常要求地方官员供应不要太过铺张。如今这个自称胡公子的人,不仅行装丰盛,而且还如此跋扈,定然不是胡总督的儿子。”

于是命人将胡公子拿下,打开他的行囊,发现数千两金子,海瑞将这些金子全部收入县城库房。

他这样做了,还专门派人快马送信报告胡宗宪,胡宗宪听了之后,并未治海瑞的罪。海瑞先扬后抑,先夸了胡宗宪一通,不承认胡公子是胡宗宪的儿子,这让胡宗宪只能将愤怒生生压下。

这一手够阴,但不得不说一句干得漂亮!

明世宗好道求仙,为此忽略朝政甚至大兴土木。当时很多大臣都纷纷上奏劝谏,全部被嘉靖帝治了罪,因此后来人就再不敢言。而海瑞却不放弃,上谏写《治安疏》批判此事。

海瑞可不是刚直的对上,他先是买好棺材,将家人托付给朋友。带着棺材上谏,摆出一副将生死置之事外的刚正之风,尽管嘉靖帝生气,也不好意思要了他的命。

同样的手段也用于万历年间,72岁的海瑞欲用效仿古人“尸谏”,请求皇帝用太祖酷刑严惩贪官,以杀止贪。

当时评议认为海瑞的提议不正确,万历帝也认为海瑞言语有不恰当的地方。但是考虑到他年迈,又出于为国家考虑的地方,没有追究。

看看人海瑞,一生处处直言耿谏,却能安稳退休,善终结局。这是别人用的方法正确,不然谁都来不来就和皇帝正面刚,多少条命都不够废的。

海瑞定理:明代大清官海瑞办案的原则,为何成为一种法律准绳?

导语:

海瑞,明朝著名的清官,严刚清廉,明世宗的时候就自己买好棺材,写了治安疏上呈皇帝。海瑞的文章切中时政利弊,大胆深刻,此举深深的震动了朝廷,也让海瑞从此博得了敢说敢讲的口碑

他不但在政治上见解颇深,在司法执行领域也有独到看法,根据长期的断案经验将司法判决的各种情况细化,发展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海瑞办案体系,成为了后世司法裁判的重要参考标准。

海瑞认为所有的案件都应该明辨是非曲直,应该全力惩戒邪恶的一方,以此来达到真正保护受害者的目的,他大力维护司法的神圣和权威,反对为了息诉而息诉,反对各打五十大板的和稀泥。

具体到实在模棱两可的案件,像在经济案件中,海瑞倾向于保护原告被告中经济能力弱势的一方,在涉及道德权威的案件中,则保护乡绅阶层。

这些都是接地气的,能够维护 社会 稳定的行为,将司法公正和司法成本综合考量的最优方案,海瑞的办案原则在儒家的框架了最优的平衡了法律和人情的关系,这也成为了后世经常借鉴的司法准则。

1.法律存在的意义在明朝偏离了轨道

明朝司法判定著名的四六理论,将所有官司,特别是经济纠纷不论是非,基本平均的分摊责任,他是为了息诉而存在的司法现象,严重的动摇了 社会 公正的基础,大大的削弱了明朝政府的权威,司法权力作为古代王朝最基本的权力,在安定的时期最为直观的反映政府的执政能力。

大量是非不分的判罚,让政府司法部门的权威性荡然无存,诉讼在很多区域成为了一门生意,成为了刁民破坏 社会 安定,败坏 社会 风气的重要手段,法律成为了坏孩子要糖果的工具,这不能简单的看成官员的懒政,这是破坏明朝政府基层权威的行为,后果非常严重。

2.海瑞对和稀泥现象的纠正

海瑞清醒的看到了四六理论的危害,提出了理亏或者犯罪方承担一切损失的司法理论,他是对胡搅蛮缠,靠烂诉致富的 社会 群体的严厉打击,在海瑞的判决中,是非曲直是非常清楚的案件中,没有安慰性的补助政策了,理亏或者犯罪方在承受经济损失和时间损失的同时,还在 社会 舆论上遭到猛烈的抨击。

这对唤起人民对司法的信任是非常有必要的,法律的本质是保护遵守制度的人的利益,如果一味的四六开下去,又有谁会去遵守 社会 规则呢?

而量产的刁民无论任何朝代都是民变的隐患,从这点考虑,海瑞未雨绸缪的保护了明朝政权的安全,从法制角度避免 社会 动荡。

3.海瑞认为百分之六十的案件是极为容易判定的

将案件根据难易度,证据完整度,合理度分为容易的百分之六十,疑难的百分之三十,极难的百分之十,是海瑞因为长期的基层断案经验而做出的司法总结。

他是接地气的,对百分之六十的案件,海瑞完全保护无错方的利益,迅速做出裁决是节约司法成本的表现,将更多的司法资源投注到疑难的案例中,而不是在一目了然的案件中纠缠,是海瑞定理重要的内容。

海瑞的公正理论,大大的强化了司法存在的本来意义,客观上减轻了底层民众被恶意司法纠缠的现象,维护了 社会 的基本公正。在情理法中突出了法的本质,理论成为了后世断案重要的参考方向。

1.差别理论的内容

在疑难案件中,无法做出绝对合理判定的情况下,司法裁决根据人情世故,偏向一定的群体,在经济案件中,保护贫穷者的利益,在道德文化方面的裁定中,则倾向保护乡绅的利益,这是法律综合考虑人情的最睿智的选择。

哥哥与弟弟的争执,偏向弟弟,叔伯和子侄,偏向叔伯。贫民和富民,偏向贫民,老实人和刁民,偏向老实人,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司法见解。

而在经济案件中,主要是富人和穷人争夺产业的案件中,保护穷人,在富人和穷人文化方面,道德方面的争执中,则保护富人。差别理论对那百分之三十的疑难案件,做出了非常详尽的安排。

2.差别理论背后深刻的儒家法律观

海瑞是王阳明学说的拥护者,本人算的上儒家大拿,他对疑难案件的安排,在简单案件倾向于法理情的法的基础上,更加看重了儒家的纲常,贴近了基层 社会 生活的生态圈。

弟弟在哥哥面前, 在儒家的定义面前和子侄在叔伯面前一样,属于弱势的地位,哪怕受到了冤屈,也是可以接受的,这是差别定理的判定

而富人受冤屈的承受度高于穷人的承受度,地痞受冤屈的可信性小于老实人受冤屈的可信性,都是非常接近 社会 现实的判断,他从最大意义上减少了由于误判错判造成的反弹,维护了 社会 的安定。

3.从人情上保护各阶级真正在意之事

富人和穷人争财产,输了就是少顿酒钱,少穿点绸缎,而穷人输了官司,可能就是一家冻饿而死,或者铤而走险危害 社会 。经济上保护穷人是非常老道的司法见解,是海瑞基层做官经验的体现。

而在文化方面的争夺,保存富人的脸面,毕竟穷人被人讥笑下,也算无伤大雅,而乡绅的权威则是基层稳定一个重要的考量,保护两个阶级真正在意的东西,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司法对 社会 稳定的干扰,虽然看上去像经验主义的行为,其实中间是大有讲究的。

1.无罪定理,海瑞与西方司法理念暗合的之处

情和法这两项古代司法精神的基石,在百分之九十的案件中都体现了出来,最后百分之十实在是缺乏证据链,缺乏动机,缺乏合理性的案件中,海瑞是倾向于无罪判定的,这在古代 社会 司法裁决中是个较为新颖的观点

和西方的无罪论不同,海瑞在这里的考量笔者认为更多的是情理法中的理,古代认为冤狱是大大有伤天和,也就是天理的行为,海瑞的无罪判定,从天道来讲是避免虐气产生,维护王朝基础的大道,他是海瑞儒家天道论在司法领域的体现。

他产生的理由虽然唯心,但是可能确实维护了基层 社会 的安定,他是在错杀好人和放过坏人中选择了后者,这种选择超过了司法的范畴,是具有古代中国特色的哲学考量。

2.海瑞定理降低了司法成本

由于我国古代没有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划分,大量的案件掺杂在一起,成为了基层政府官员巨大的负担,案件还大大的降低了基层政府的执政效率,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在司法环节中。

海瑞将情理法综合考量的经验,将案件根据难易度划分出来,然后按照不同的考量统一裁决,虽然有专断的嫌疑,但是确实大大的降低了司法成本,或者说最优化的完成了司法成本的分配

他用法律公正原则处理简单明了的案件,中国的人情世故现实处理复杂的百分之三十案件,主要是民事案件。用无罪理论处理棘手的百分之十案件。

海瑞理论司法体系当然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比起是非不分的四六理论,比起旷日持久的疑难案件造成的被告原告双方的痛苦,比起冤案中无辜者的嚎哭,海瑞的体系在当时是科学的,最重要的是高效的

他成为后世执法重要的参考,不仅仅在于他在司法领域的革命性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将司法和中国古代政治特点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做出了最符合政权稳定考虑的司法最优选择,并且还大大的降低了司法成本。

海瑞定理是清官海瑞根据明朝司法情况所做出的体系化的司法判断的定理,这一定理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民事案件的审理,而在古代,民事案件是司法审判的重点方向。 海瑞根据案件的难度,将情理法镶嵌在司法判定中,这是儒家精神,法家精神,以及 社会 人情世故综合起来的司法态度

看似是海瑞的经验主义,但其实中间也包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虽说在后世也被无数法律学者抨击,然而在海瑞的年代,笔者认为这套理论是合理的。情理法的平衡和取舍,是古代法治 社会 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海瑞对这三者在民事案件中的侧重,是与案件的具体情况所对应的,这就比泛泛而谈的其他法治理论优越了许多, 在海瑞的体系中,维护 社会 的稳定,保障 社会 生活的正常运转是重要目标,这与几乎所有统治者的追求都是高度吻合的,那么海瑞的理论成为后代司法建设的准绳,也就不难理解的了


参考资料:

《明史》

《明实录》

《国朝典故》

清官海瑞是个怎样的人?

海瑞固然是以清正廉洁而闻名于世,但是与此同时,他也以古怪孤僻而著名。

双面的青天

当海瑞死去时,百姓为他痛哭流涕,不过也有人兴高采烈,许多士人都纷纷庆幸这个“偏执”、“疯癫”、“爱管闲事”的南海狂人终于死去。然而,就是在骂他的人中,也有人暗暗佩服他,例如当时的大地主何良俊,与海瑞势不两立,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海瑞是“铮铮一汉子”。海瑞作为清官,似乎已经盖棺定论,但是看看有关史料的记载,却又能发现一些海瑞不为人知的事情。比如,他性喜易妻纳妾,引起了当时不少士人的批评与不满。据说海瑞罢官在家的十几年中,曾经九次娶妻,并且毫无理由地更换正妻。所以有人批评他说“此老大概好异,做事多不近人情”。

在海瑞的一生中,确实有多次频繁娶妻纳妾的记录,先后被他收为妻妾的就有王氏、潘氏、许氏、丘氏、韩氏等人。他在六十多岁的时候还娶了两个年轻貌美的小妾,以至于引起妻妾不和,造成了二人同日自缢的家庭悲剧。他休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往往只是因为一语不和,或是一事之失,就会毫不留情地把妻子赶出家门。像他的妻子潘氏、许氏二人,被休回家,却竟然不知自己为何原因被休。

饿死女儿

又有记载说他为人残忍冷酷,活活饿死自己的幼女。这件事是说,海瑞有一个五岁大的女儿,有一天她肚子饿了,正拿着童仆给的东西吃,不巧正好被海瑞撞见了,海瑞就厉声责问她食物从何而来,女儿回答说是童仆给的,海瑞就发怒了,责怪女儿不应该接受别人给的东西,辱没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并且命令女儿,只有把自己饿死,才能证明她不愧是海瑞的女儿。

小女孩儿真的拒绝了家人送来的食物,一连饿了七天,活活把自己饿死了,而这时候的海瑞仍是无动于衷。试问一个五岁大的孩子,肚子饿了找东西吃,接受了童仆送来的吃食,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自己的孩子被饿七天丧命,作父亲的海瑞竟然无动于衷,这实在是有些太过于不近人情了。难怪明代有的人说,海瑞尽管娶了这么多妻子,却没有生下一个儿子,只有这一个女儿,又被他饿死了,也许这正是天道的报应吧!他的一生,基本上没有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临死时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孤孤单单地离开了人世,这不能不说是因为他异于常人的个性原因造成的吧?

人非完人

再如,海瑞要求别人行事不要铺张,而自己出行却又讲究排场,又极为喜欢以圣人自居,很容易就让人产生反感。还有,海瑞在处理案件时刚愎自用,只是按照自己的感觉断案,而往往不管事实真相如何。虽然大多数时候他偏向普通老百姓是正确的,但是也不乏被刁民欺骗利用之事。

不可否认,海瑞在执法时是铁面无私的,可是行事却又太过迂腐刻板。户部司农何以尚是海瑞的好朋友,曾经因为替海瑞说话而受过重刑,两人因此结成莫逆之交。可是海瑞复出就任南京吏部右侍郎时,何以尚以下属的身份去见海瑞,他却摆起了上官的架子,自己高坐在主位上,而让何以尚坐在角落里。何以尚非常生气,他说,若是单以官位来讲,这也没什么。但是,两人是好友,难道海瑞就不能以客人之礼待他吗?海瑞对他的抗议仍然不发一言,还是一副冷硬的面孔,不加理睬,最后两人不欢而散。这件事传到京城中,大家也都对海瑞十分不满,认为他寡情少义,恩将仇报。这虽是一件小事,却也不难看出海瑞的行事为人尚有待议之处。

这些材料是否属实,许多人都曾经提出过怀疑。海瑞刚正不阿,敢说敢干,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但是,他不大讲究工作方法,有时操之过急,有时又不切实际,当时得罪了不少人,受到许多攻击和诋毁,连著名的政治家张居正也因为担心他说话太直易坏事,而把他闲置起来,坐了十几年的冷板凳。其实,这些事情若是真实的,到也并非全无道理。那只是因为海瑞过于刚直、宁折不弯的性格造成的,他待己以苛,同样也待人以苛,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和他能一样成为道德的典范,成为伦理的圣人,而不管别人的想法如何,是否能够作得到。他并不认为这样做有过火之嫌,他坚信着“矫枉必须过直”,否则就不能矫正不良风气。这样一来,他的一切行为都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海瑞是什么样的人

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诌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别妻子,冒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经演义加工后,成为了许多戏曲节目的重要内容。海瑞戏的主要剧目有《大红袍》、《小红袍》、《五彩舆》、《海瑞上疏》、《海瑞背纤》等等,最著名的是吴晗的《 海瑞罢官》。

海瑞简介 海瑞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海瑞号称海青天,一生成就无限,严惩贪官,忠于职守一直从事着反腐的工作,不为强权。海瑞为人民修建水利工程,平凡冤假错案。但是历史上的海瑞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孰能无过,史书记载的海瑞和历史上真实的海瑞差距有多大,我就带大家来看看真实的海瑞。

海瑞简介

清官海瑞扮演者照片

海瑞是明朝时期的官员,是一位廉洁奉公的清官。海瑞是四朝之子,经历了从正德开始到万历年间的四个朝代。海瑞字汝贤,是广东琼山人,广东琼山就是现在的海南人。

海瑞生于1514年,死于1587年。海瑞在1549年的时候中了举人后来当了知县。当过淳安知县,淳安是浙江的一个县,后来还担任了江西兴国的知县。海瑞当官期间,把自己的职权发挥到了最大的用处,海瑞为那些冤假错案犯案,还严治贪官污吏,整治官场之风,站在普通老板姓的立场赦免赋税,这让清官这个形象从此与海瑞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海瑞因为这些作为官职得到了提升,当过判官,尚宝丞等职位。

海青天的来历。海瑞在利民方面的作为主要有帮助农民要回属于自己的田地,因为被贪官污吏强占海瑞强令归还属于农民的田地。另外一方面整理河道,修筑水渠,为整个民众的生活提高了一个水平。海瑞在政治上的作为,海瑞不畏强权,对贪官污吏严惩不贷,禁止一切行为的贪污受贿,矫正了整个官场的不正之风,这就是海青天的来历。

1587年,海瑞病逝于南京。

海瑞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海瑞祠图

用一句话来概括海瑞,海瑞是一个清官,但算不上一个好官,总结来说海瑞是一个好人。如何看出呢?下面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海瑞当官期间,其实作为并没有像历史文书记载的这么优秀,他为老百姓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逼贪官退田。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个贪官就是徐阶,明朝的整个官场风气就是是官必贪,而且官越大其贪污受贿的数额就越大,徐阶就是其中一个。徐阶是严嵩的走狗,有着严嵩这个大靠山,徐阶的贪污数额有多大想必大家能猜到了。严嵩是当国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徐阶是宰相的左右手,就是负宰相的职位,这是2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权利也是铁硬的。

徐阶就是这样贪污的田地达到了40万亩,而且这40万亩田地刚好就在海瑞的管辖范围内。海瑞是明朝的第一个清官,也是唯一一个,他知道贪污的风气,但是不畏惧谁的权势,在他的地盘决不允许出现贪污受贿的现象。海瑞逼着徐阶把贪污的田地还给百姓,高拱也来惨一脚,徐阶只能退田。这就是海瑞最大的一个贡献。

海瑞判案的唯一标准是礼数判案,不分事情不分原因不分常理只按照礼数来判定一个案子,这点上来看海瑞迂腐不化而且是个昏官。

海瑞严惩贪官污吏,干的是反腐的活。但是海瑞按照一个标准,没有半点通融也没有半点的常理思考,按照超过60贯铜钱以上就算是贪污的行列,要全部充公。海瑞牢记于心,所有的反腐案件都以这个作为标杆,这一做法漏洞百出,让天下个官都填不饱肚子,官场名不聊生。从这里可以看出海瑞人品和道德都是没话说的,要说其办事能力如何,只能说顽固不化,人家怎么说死都不会改变的性格,成就不了大事。

要问海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海瑞就是这样一个人,清官但是做不成好官,只能成为人们口中的大好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4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