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9年,赵匡(光)义在高梁河(今北京市大兴县东)被辽军战败,全军溃逃。辽兵紧迫,御用器物和妃嫔都被夺去,他脱身逃走,大腿上中了二箭,此后箭伤每年都要复发。公元996年秋,赵匡义箭伤又复发。同年8月,立三子赵元侃为太子,命李沆、李至为太子宾客,负教育之责。公元997年3月癸巳日,赵匡义病死于汴京万寿殿西阶。太子遵遗命在灵柩前继位。
赵匡义在位期间,继续推行统一全国的政策,迫使吴越王钱椒纳土归宋,出兵攻灭北汉,又数次大举北攻辽国,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因准备不周,均遭大败,并使与辽国的关系转为被动。他又继续加强中央集权,用文人执政,使儒学渐渐抬头。他注意农田水利,继续鼓励垦荒,使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但对百姓的盘剥颇重。晚年,他血腥镇压了四川地区的王小波、李顺起义。
赵匡义也很喜欢读书,并最爱读《太平御览》,常常从上午渎到下午。他也重视文人。当时随南唐李煜(宋太宗赐死李煜,葬于洛阳北邙山)、吴越钱椒等国君来汴京的臣子,在这些旧主亡故以后,因处境恶化而口出怨言。赵匡义知道了,并没有加罪于他们,反将他们全部录用,建造书馆,让他们编修《册府元龟》、《文苑艺华》、《太平广记》等文籍,并给他们提供了很优厚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这些人心满意足,大都潜心撰书,直至老死。
976年,他刚刚50岁。虽说,官修《宋史》对宋太祖的猝死原因做了各种各样的遮掩和粉饰,但仍通过形形色色的破绽证明:赵匡胤是被亲弟弟赵光义谋杀的。 宫廷疑案,玄机重重,未能躬逢其盛的后人,只能在故纸堆里摸“狐狸尾巴”。老谋深算的赵光义怎么能躲开这些穷追猛打的诘问呢?说他是“窃国大盗”,自然有几分道理。 原因之一一赵匡胤之死,赵光义的嫌疑最大。 《宋史·本纪》热情洋溢地赞颂这哥儿俩如何情深意长、肝胆相照。赵光义病了,赵匡胤亲自到床头去服侍,烧艾草热灸的时候,哥哥惟恐烫坏了弟弟,就先在自己身上烧几下——手足深情,令人感喟。 赵匡胤常对身边的近臣夸赞赵光义说:我这位兄弟,降生的时候就和普通人不一样,仔细瞧瞧,他龙行虎步,威风凛凛,将来必定是太平天子。甚至还谦虚地表示:“福德吾所不及。”宋朝皇帝怎么了?“一把手”居然给“二把手”拍马屁!令世人狐疑的是,春秋鼎盛、耳聪目明的赵匡胤,竟然在一夜之间暴亡?好端端一个男子汉,为什么说没就没了呢? 官方的记录非常潦草:“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至于死因,压根儿没提。坊间的猜测五花八门:有的说,死于饮酒过度,还有的说,因腹下肿疮发作而病亡……其实,最大的嫌疑犯就是最大的受益人——赵匡胤的政治接班人赵匡义。《湘山野录》中记载,赵匡胤死前一晚,天气极寒,他跟赵光义饮酒,俩兄弟一直喝到深夜。本不该留宿内廷的赵匡义却厮守在皇帝身边。 当夜,赵匡胤发出莫名其妙的呼喊声,且传出“烛影斧声”。《烬余录》甚至想出了花蕊夫人与赵光义的奸情。诸多不正常疑点暴露在那个太祖驾崩之夜。赵匡义即位后,亲自主持编修《太祖实录》,并三次修改了其中一些内容。即便这样,他本人还是不太满意。为了一位死去皇帝的“起居注”,至于费这么大劲吗?真是欲盖弥彰,越描越黑。 原因二,《太祖实录》忽然冒出了所谓“金匮预盟”,赵光义篡位的政治基础游移、暧昧,难以服人。 《宋史》把这份神秘的“金匮预盟”描绘得有鼻子有眼——杜太后是个通情达理的女人,病危前,她把赵匡胤和丞相赵普叫到床前,留下了匪夷所思的“遗嘱”。太后认为,赵宋之所以能获取后周的江山,就是因为周世宗任用了一个小孩子当皇帝,如果是一位壮年英武的君主,绝不会出现“陈桥兵变”。 为了不让这种惨痛的历史重演,为了维护赵宋亿万年社稷,太后责令赵匡胤必须选择一位“长君”做接班人。赵匡胤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太后自然非常满意,遂命赵普白纸黑字记录下来,并把这份政治遗嘱当作“基本国策”珍藏在黄金宝柜里。倘若果真如此,也算赵光义正大光明。偏偏所谓“金匮预盟”的来历非常暧昧。这可是出师有名的铁证啊!赵光义登基,不可能无视“金匮预盟”。 想想吧,谁肯把“你办事,我放心”的“尚方宝剑”藏进胳肢窝里?有趣的是,《太祖实录》第一次编修的时候,居然未对这件重大事件做丝毫记载。《宋史》贩卖的“金匮预盟”,是后来才加进去的。 仔细分析,赵光义的政治骗术漏洞百出。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5岁,身体倍儿棒。赵光义刚刚23岁,比哥哥家的儿子成熟不了多少。那时,赵匡胤的次子德昭已经11岁,四子德芳也3岁了。问题是,赵匡胤并不是立刻就死,谁知道将来会怎么样呢?也许还能享国十年、二十年……何必火急火燎地安排接班人呢? 即使赵匡胤几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七岁孤儿断送江山的局面。杜太后是个明白人,绝不可能出此下策。况且,“金匮预盟”是赵光义登基5年后,赵普才密奏。这种驴唇不对马嘴的解释,也只能糊弄外星人。 原因之三,迫不及待地更改年号,大有造成既成事实的嫌疑。 按理说,老皇帝去世,新君一般继续沿用旧有年号,直到第二年,才启用新纪元。可是,赵光义根本顾不得这些“妈妈令”,还没等到这一年结束,就换上了自己的年号。他冒天下之大不韪,把仅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 这种打破常规的险招儿,已将自己推上了舆论的审判台。他的动机只有一个:抢先为自己“正名”。惟恐皇帝大位被谁抢了去。提前改元的做法,遭到了史官的公开批评,《宋史·太宗本纪》拽住了赵光义的几条“小尾巴”,提前更改年号这件事名列第一。 原因之四,赵光义剪除后患,将“金匮预盟”所覆盖的接班人一网打尽。 即便确实存在所谓“金匮预盟”,这份文件的核心无非是提供了“兄终弟及”的合法根据。说白了,哥哥死了,兄弟干,就是不能让给小崽子。那么,有朝一日赵光义撒手人寰,身后怎么安排,皇帝大位会不会落到自己兄弟身上?或者转而回到赵匡胤的子嗣手里? 为剪除后患,赵光义不惜对至亲骨肉,大开杀戒。先说赵匡胤那一枝,“太祖四子:长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次秦康惠王德芳。德秀、德林皆早亡”也就是说,最大的潜在对手是年长的德昭、年幼的德芳。再说自己的兄弟,唯一的竞争对手就是弟弟——秦王赵廷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赵光义亲自导演,将亲弟弟赵廷美、亲侄子赵德昭、赵德芳一一逼上绝路。 结果,赵廷美被贬房州,38岁抑郁而终;赵德昭被逼自杀,年满30岁;赵德芳像老爹一样,不明不白得暴病而死,年仅23岁…… 一切都结束了。赵光义端坐在血腥弥漫的皇位上,嘴角掠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后人赞诗:水调歌头 黄河近北望,烽火燃九州。万里山河飘絮,狼烟几时休? 兵戎剑指江南,血泪浸染震高唐,威名北域留。 朕之卧榻旁,安容他人眠! 假途虢,灭后蜀,平南唐。君臣计谋,壮志雄心复汉唐。 可叹时不我与,苍天后土戴孝,皑皑白雪皆苍茫。 千古英雄泪,直流后人裳。
子承父业,这是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所沿袭的传统体制,封建 君王将王位一般都传于自己的儿子,除非特殊情况下,很少有传位 于他人的。然而历史上就有那么几位帝王其帝位的得来似不合正 统,如隋炀帝杨广、宋太宗赵光义等皇位的取得都是作为千古之谜 流传至今。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胤于960年发动了 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9年的皇帝,到976年便猝然离 世了。其死固有两种说法,一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非正常死亡说, 二是部分学者认为他属正常死亡,并非他人所杀。由于正史中对 赵匡胤的死因没有明确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其死因便 成为历史一大悬案。 持非正常死亡说者认为,赵匡胤死于其弟光义之手,也就是 所谓“烛影斧声”之谜。他们的依据是北宋年间所编的《续湘 山野录·太宗即位》中讲述的这样一个故事: 当天晚上天空晴朗,星光灿烂,宋太祖心中十分高兴。不一会 儿,天空中乌云四起,天气突变,雷雹纷纷落下。宋太祖见势不妙, 赶紧攒走仪仗,退阁回到寝宫,急忙地传呼掌管宫延钥匙的官吏打 柱斧戳入雪地中,回头对宋太宗说:“好做.好做!”说罢,太祖解 衣带就寝,发出如雷声般的鼾声。这天晚上,宋太宗夜宿宫中。至 五更鼓过,皇宫值夜禁卫寂无所闻,太祖猝死。宋太宗遵太祖死前 发布的传位诏书,在太祖灵位前即皇帝位。等到天亮,宋太宗翌晨 上明堂(古代帝王定明政教的地方),宣读完宋太祖死前留下的传 位诏书,率领亲近大臣轮流观看玉制的葬服刍并瞻视宋太祖遗体,容 颜安详、柔润就像是刚进行洗浴修饰过一样。这段话记述了赵匡 胤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宋太祖之死是个疑案.因为宋太宗 赵光义在宋太祖死去的这天晚上一个人与太祖在宫禁内休息,具 有杀兄篡位的嫌疑。 至于赵光义杀兄夺位的原因,也有几种传说,一是说赵光义非 常好色,看上并调戏宋太祖赵匡胤的宠妃花蕊夫人,被其兄发现争 斗起来后杀死兄长;另一种说法是家族内部的权力争夺,赵匡胤忽 视了对赵光义的注意和防范,导致赵光义势力和野心的膨胀;还有 一种说法认为兄弟二人的政见不同,如在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上.对 定都何处的问题上二人都有分歧,最后导致兄弟相煎。 持正常死亡说者则认为上述所谓“烛影斧声”之说纯属杜撰, 他们以司马光的《涑水纪闻》为依据.其中记载:宋太祖晏驾后,皇 后派内侍王维隆召长子赵德昭进宫继承王位。王继隆认为太祖在 世时.素有传位给晋王之意。于是自作主张召赵光义进宫。赵闻 讯后大惊,犹豫不敢前往。王催促说:时间紧迫,耽误时间,帝位就 是他人的了。这时赵才匆忙随王入宫。皇后一见来者为晋王赵光 义,非常吃惊,只好说:我母子的性命都托官家了。赵见状,也哭着 说:共保富贵,不要忧伤:以此而论,赵匡胤死时赵光义并不知晓. 也不在宫中,因此也就不存在弑兄之嫌了。 那么,宋太祖赵匡胤究竟是何种原因暴死的?也有学者认为 是由于太祖很爱喝酒,可能是得了高血压脑溢血之类的急病,抢救 不及而死,,或者是与赵氏家族的遗传病有关,掘考证,赵匡胤一族 早亡者居多,即使活得较长的平均年龄也就41岁,与当时的上流 社会平均寿命61岁相比小得多。
鄙人愚见,题目所述,其实就是传说中赵光义做梦见李煜,要转世报复的故事。具体情况如下:
1、光义继统,?绝命毒师?
众所周知,赵光义的嗣位,对于国人来说,在国人的印象中,总是充满了黑化。不是月高峰黑夜中,太祖卧室的烛影斧声,就是太祖身殁,其子离世的让人狐疑。
总之,相较赵匡胤的?厚道?,赵光义而显得格外不遭人待见,其?绝命毒师?、?摧花折柳?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而题目所说的这位投胎君王,就是在继位后,?黑化过?的赵光义,阴影下艰难求生的,南唐后主李煜。
2、李煜国主,光义难容
这位国主,在南唐覆灭后,成为俘虏来到宋朝,被献俘后,他和他的家人都得到了,宋太祖的高规格的接待,虽然是俘虏,但是依旧富贵荣华,生活殷实。其与大小周后的爱情故事,依旧还有续写。只是这位多愁善感的文学大家,没有刘禅的?大条神经?,时常感叹,小楼昨夜又东风!惹得赵光义颇为不快。
赵光义继位后,宋王朝基本战乱平息,被赵匡胤收服的各个国主们,也逐渐失去了,招降广告的作用。不久一代艺术大家,在?绝命毒师?赵光义的治下莫名离世。
3、梦中咒怨,惊人巧合
于是一个传说诞生了。那就是赵光义,夜间梦见。早于去世的,儒雅而清秀的李煜,拜见了他。告诉他,自己要转世为赵家子孙,而后飘然而去。也许巧合,百年后的宋徽宗,竟然也如李煜般,面若冠玉,艺术造诣极高。只是后来被掳北国。宋室因其几乎绝嗣;王朝因其而灭亡。而这正好让人们想起赵光义的那场梦魇中?李煜复仇的咒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0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宋灭北汉之战
下一篇: 南宋吴太后垂帘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