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先后嫁给父子两皇帝
上官婉儿,一代才女,在香消玉殒千余年后,2013年9月,其墓现身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备受关注。而完好的墓志,982个字的志文,究竟给我们还原怎样一个真实的上官婉儿,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4年1月7日,上官婉儿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披露或者颠覆了很多史书记载的内容,墓志记载的情节,堪比今天的古装剧。记者采访多位唐史研究专家和考古专家,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上官婉儿。
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说,上官婉儿墓志,青石质,正方形。出土于甬道正中,出土时志盖覆于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其中志石长宽均为74厘米,厚15.5厘米。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总共有982字。
记者发现,志文主要记载了其家族的来历,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叙述上官昭容祖父三代,其祖父上官仪的官职就罗列有10多个。而对上官婉儿的经历描述则颇为简略,主要记载了上官婉儿年十三为才人(唐朝嫔妃等级,相当五品官。后提到的婕妤、昭容、昭仪均高于才人),神龙元年(705年)42岁册为昭容,之后请求皇帝贬自己为婕妤(jiéyú),唐隆政变(710年)被杀,死时47岁。
五大揭秘
墓志内容远超此前考古专家所说“没有什么爆炸性内容”,虽然不足千字,多位专家却从中解读出诸多历史颠覆:
揭秘一
祖籍:家族从南方迁到甘肃 后又有分支
长期以来,由于婉儿祖父上官仪的墓志明确记载为唐朝陕县(今河南三门峡)人,上官婉儿也就是三门峡人。但是在墓志上,则说上官婉儿是“陇西上邽(gu)人也(今甘肃天水一带)”。
该墓志追溯上官家族的祖先出自颛顼(zhunx)高阳氏(五帝之一),到了战国时代,因为楚怀王之子子兰被封为上官大夫,以官职为姓,这也是上官姓氏的来历。而子兰也就是历史上谗言陷害屈原的人。
为何上官仪是河南三门峡人,而婉儿却是甘肃人呢?陕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百家讲坛》“狄仁杰真相”讲座主讲人于赓哲解释说,汉代,上官家族从南方的楚国迁徙到甘肃天水,之后上官家族又有了分支,其中有的到了河南三门峡,上官仪就是三门峡人,这与婉儿墓志所说的祖籍甘肃并不矛盾。
揭秘二
先后嫁父子两皇帝 经历堪比武则天
上官仪在唐高宗(李治)时位居宰相,上官仪因“离间二圣、无人臣礼”的罪名被杀,且连累全族,婉儿刚出生就进入掖廷(yètíng宫女居住和犯罪家属妇女宫中劳动之处。)为奴。《新唐书》记载,上官婉儿“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婉儿是因文采被武则天所发现和起用的。之后嫁给了武则天之子唐中宗(李显)。在嫁给唐中宗期间,曾与武三思等人私通。
然而,墓志明确记载婉儿13岁时被封为唐高宗才人,42岁册封为唐中宗的昭容。“这在史书上从来没有记载过,也颠覆了以往的记录。也就是说,婉儿先后嫁给了唐高宗和唐中宗这两位父子皇帝。”于庚哲说,其经历与武则天颇为相似,武则天十四岁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被太宗之子唐高宗李治接回宫中,册封为“昭仪”。
于庚哲说,上官婉儿虽然是高宗才人,但他推测可能是武则天指定的,为了给婉儿一个名份,摆脱官奴或宫人身份。
揭秘三
拼死阻止安乐公主索要“皇太女”之位
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师大教授杜文玉说,史书上记载,安乐公主是唐中宗和韦皇后最宠爱的女儿,恃宠而骄、飞扬跋扈。曾在韦后的默许下,向唐中宗索要“皇太女”的地位,想当储君。史书记载婉儿与韦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墓志则显示,婉儿并非与韦后一伙,而是拼死阻止“皇太女”一事。
墓志以详尽篇幅记载婉儿劝阻的过程,曾四次向唐中宗进谏,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都没有得到唐中宗准许后,最终婉儿采取了“请饮鸩(zhèn毒酒)而死,几至颠坠。”以死相谏。婉儿喝毒药后,太医紧急救治,才得以保命,之后婉儿多次请求降低身份,唐中宗不得不将其降为婕妤。而安乐公主的“皇太女”之梦,最终也没能实现。
针对婉儿自杀一事,杜文玉说,此前历史上从来没有记载过。由此也推翻了史书记载婉儿与韦后是一伙的说法。
揭秘四
上官婉儿之死:亡身于仓卒之际
史书记载,公元710年,唐中宗驾崩,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韦后,上官婉儿表忠不成而被杀。李旦继位,即唐睿宗,睿宗之后就是儿子李隆基,也就是著名的唐玄宗。
陕师大历史专家、博导王双怀表示,墓志中记载,上官婉儿是在唐隆政变时,亡身于仓卒之际。上官婉儿的政治立场唐中宗、唐睿宗应该是比较清楚的,不是韦后一伙,而李隆基则为了免除后患,在仓促之中将婉儿杀害,可见在当时并没有对婉儿进行审判或者详细调查。
揭秘五
谁安葬谁毁墓?皆因太平公主
在墓志中记载完唐睿宗下诏安葬后,还明确记载“太平公主哀伤,遣使吊祭,赙(fù)赠五百匹,词旨绸缪”。意思是说,太平公主非常哀伤,派人去吊祭,并出钱五百匹绢,相当于今天的份子钱。五百匹绢在唐代是一大笔钱,相当于今天50万元左右的购买力。
李明推测说,上官婉儿死后,睿宗懦弱,太平公主权势极大,在太平公主的游说下,睿宗下诏按级别修建了上官婉儿墓。墓志记载上官婉儿“懿淑天资、贤明神助”,并以唐睿宗的名义,为其篆刻墓志铭,还获得了“惠文”的谥号(唐代女性只有皇后和几位公主能够获得谥号)。这与同时被杀的韦皇后、安乐公主贬为庶人、悖逆庶人则是无法比的。
而墓的被毁,李明认为也因为太平公主,延和元年(712年)八月睿宗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次年,李隆基突然起事,赐死太平公主,下令铲平太平公主丈夫武攸暨的坟墓。上官婉儿被认为是太平公主一党,在铲平武攸暨坟墓时,上官婉儿墓也因此受到牵连而被毁。他推测,应该是李隆基下令进行的官方毁墓。
五大谜团仍待解
谜团一
墓志缘何未提武则天时期作为?
上官婉儿的才华在武则天时期得到了充分发挥,史书对此记载颇多。而记者发现,该墓志对武则天时期却只字未提。王双怀推测,这应该是有意为之的。唐朝经过武则天的武周时期后,恢复了李唐江山,墓志则刻意回避武则天时期,尽力消除武周时期的影响。
谜团二
李隆基杀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为何没有阻止?
从墓志中可以看出,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的关系非同一般。那么,在唐隆政变时,为何没有阻止李隆基对婉儿的杀害呢?
于赓哲推测,在唐隆政变时,太平公主不在现场,李隆基杀上官婉儿估计也不在预案内,太平公主并不知情。
谜团三
李隆基为何非要杀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以死来进谏,站在了韦后一党的对立面,为何李隆基非要致其于死地呢?
于赓哲说,是因为他把上官婉儿视为武则天以来女人当政的符号人物,而他的志向在于消灭女人干政,杀上官婉儿主要是为了斩断太平公主的一个臂膀。所以杀婉儿不久就和太平公主激烈斗争,得胜后宫中扶植宦官,同时压制女性,这是一场性别之战,影响深远。
谜团四
墓志是谁写的?
在唐代,不少墓志中都写有谁书写的墓志,而上官婉儿的墓志却只字未提,令人奇怪?
有关专家推测,墓志可能是张说或者齐国公崔日用所撰写。这二人都是婉儿生前重用的文人,他们背后都是太平公主一党。留存至今的《昭容上官氏碑》150字,则是由张说所写,而该碑的序文则是由崔日用所写。但考古人员在婉儿墓周围,却没有找到该碑。
谜团五
缘何志盖是昭容,墓志写婕妤?
记者发现,在墓志盖上写着“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而墓志却是“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根据唐制,昭容为皇帝九嫔第二级,仅次于昭仪,正二品阶;婕妤为代世妇之一,正三品阶。
上官婉儿墓
上官婉儿,唐朝著名女政治家,其人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不仅才情卓绝更是富有政治头脑,先后追随于武则天、唐中宗李显以及韦皇后,后来韦皇后一党势力遭到打压又想结交太平公主一党,更是与被废太子李贤之间有着一段不清不楚的感情经历,直到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政变,清剿了韦皇后一党,这时的上官婉儿为求自保又想投靠于李隆基,不想却被其斩杀。
考古发掘工作异常的缓慢,到了九月,随着清点工作逐步的展开考古学家发出官方声明,上官婉儿墓被发现时多处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出土的陪葬品也没有多少,但是留有很多的墓志,考古学家就是根据这些墓志从而确定了墓主的身份就是上官婉儿本人。
墓葬确切位置位于陕西省咸阳机场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北,距离唐代长安城的遗址约为25公里,是一座多天井和小龛单室砖券斜坡墓,走向坐北朝南,由墓道、天井、过洞以及壁龛、甬道和墓室所组成,其结构在唐朝墓葬中并不算复杂,为唐朝多见墓葬规格。
由于墓葬出土前已经遭到了破坏,天井与过洞被大范围的翻动过,甬道以第5过洞的顶部被彻底的破坏,已经不复存在,墓室的顶部也是全部坍塌了,地砖被掀起,最重要的是墓室内未发现棺椁。
上官婉儿像
史书中并未对其容貌有着着重性记载,只是对于其生平有所描写,记录其是如何得女皇武则天的宠幸,善于察言观色,曲意迎合武则天,心思玲珑缜密,步步为营,逐步的参与进唐朝的政治漩涡中,重点着墨于其人的八面玲珑,周转于唐后宫的各方势力中。
但是让人失望的是,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步进行,专家们表示并未在其墓葬内发现上官婉儿的棺椁与尸骨,也没有木质棺材的腐朽之物,并且墓葬内曾经遭受过疑似官方毁墓的大规模破坏,专家们无法确定是当时并没有将上官婉儿的尸骨埋葬于此还是后期毁墓所导致的,而想要复原上官婉儿的容貌就必须要有其头骨,否则就无法完成。这些考古发现多少是有些让人失望的。
对于这个古代传奇女子,大家的好奇从未停止,网上有才能的网友更是自行想象绘画出了上官婉儿的相貌,亦是倾国倾城之姿、美貌惊人,但是这些仅仅是想想而已,想要真的复原是无多大可能。
墓志的出土让研究者也是兴奋不已,这对于研究唐朝的历史有着很重大的意义,也让大家对于这位传奇女子的认识更加全面。
上官婉儿墓志铭图
其墓志为青石所制,形状为方形,出土时为发现有损坏,长宽均为七十四厘米,厚度有十五点五厘米,以阴刻手法,行文九百八十二字,墓志内容主要记载了其家族的兴衰荣辱与她的一些生平事迹。
后人读其内容,浩浩泱泱达到九百多,翻译其内容更是让很多史学家跌破眼镜,披露和颠覆了很多大家认知里的历史知识。
首先就是墓志所说上官婉儿的祖籍乃是今甘肃天水一带,而从他祖父上官仪的墓志所记载,其祖籍应该是今河南三门峡的,这一点后来在历史文化教授的验证与解说下也得以解释,其原因要追溯到上官家族的祖上楚怀王子兰身上。
再就是记载了上官婉儿本身经历与一代女皇武则天极为相似,都是嫁了唐朝的两任君主,十三岁被封为才人,虽然这有可能是武则天的安排,当时的李治已是垂暮之年,对于男欢女爱已没有什么兴趣了,但是名义上她也是唐高宗的女人了,再到唐中宗李显,已是徐娘半老的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位级比武则天当时昭仪要低一等。
最具爆炸性的就是墓志记载上官婉儿并不是韦皇后一党,其人也并不是如历史记载那般阿谀奉承,八面玲珑之人,更是曾以死相谏阻止李显封安乐公主为皇太女,打破安乐公主想要步武则天后路的美梦,后被降为婕妤。
上官婉儿像
其祖上三代都是当朝重臣,祖父亦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后来因为参与抵抗武则天被武后赐死,全家受连,尚在襁褓的婉儿与母亲被迫窝居于掖庭,但是她丝毫没有受到打击,反而从小愈发的勤奋,一直到十四岁得到武则天的重用,收于身边,她便开始了自己的宫廷斗争生活与政治生涯。
由于她熟读史书,能行文赋诗,武后异常的器重于她,一时之间权势渐盛。到了唐中宗时期,武后的势力遭到李唐宗室大臣的打击,武则天被迫退位,上官婉儿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才华以及八面玲珑的手段又得到了唐中宗李显的重用,纳入后宫,封为昭容。
此后她开始曲意逢迎韦皇后一党,参与朝政,并且为韦皇后出谋划策,开始打压李唐宗室。遭到了太子李重俊的强烈不满,直到景龙元年,李重俊发兵杀了韦皇后一党的武三思父子,上官婉儿逃过一劫由此她又开始结交太平公主一党。
景龙四年也就是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政变,杀了韦皇后一众党羽,也将上官婉儿斩于旗下。
上官婉儿像
也正因为这样,这位才女走上了大唐的政治舞台,并在上面添上了浓重一笔,武则天称帝之后,上官婉儿的身份也跟着再上一步,当时武则天的很多旨意都是由她负责书写的,之后十年内,她更是一步步走上朝堂,成为武则天的左膀右臂,虽然没有明确的封号,但是,当时的她可谓是真正的权势滔天,在武则天被迫退位后,唐中宗李显复位,其对上官婉儿更是信任有加,专门让她负责起草诏书,又册封她为昭容,在此期间她与太平公主的关系也很不错,在太平公主的势力愈加强盛之后,她们的关系更是亲密,唐中宗驾崩之后,韦皇后成为实际掌权人,原本她打算立李重茂为皇太子,自己垂帘听政,但是当时的宰相楚客和韦温却鼓动韦皇后像武则天一样,自己称帝。
这个消息被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知道后,商议之下决定率先动手,阻挠他们的意图,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带兵攻入皇宫,先后杀死韦皇后及其女儿安乐公主,后将上官婉儿杀害。
她才华横溢,容貌出众,身居高位,甚至爱上了武则天的旧情人张昌宗。之后,她不甘寂寞,与吴三思有染,并爱上了崔坤的哥哥。唐中宗建立了一个王朝,但先后依附于魏如昀和太平公主。尽管唐玄宗李隆基渴望他的才华,但最终还是以通奸为由杀了他。
被武则天重用的“宰相”上官婉儿真的如传说中那样不堪吗?1月7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公布上官婉儿墓志铭全文,曝光或颠覆多项历史记载,或许能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上官婉儿。
墓志铭是谁写的?
2013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香港新城公园孔西郡南街项目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一座有五个天井的唐代墓葬。虽然坟墓遭到严重破坏,但出土的随葬品并不多。但是,根据一方墓志铭《大唐上官石墓志铭》,考古学家判断,
根据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公布的《唐上官氏墓志铭》的解释,上官婉儿的墓志铭是青石坊。它是在坟墓的隧道中间出土的。出土时编年史盖在编年史上,头朝北。其中,这块石头长74厘米,宽74厘米,厚15.5厘米。画一副精棋,刻32行隶书,共982字。文志详细记录了他的家世,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描述了上官的祖父三代,而他的祖父上官仪则列举了十余个官职。不过对上官婉儿的经历描述还是挺简短的。主要记载了上官婉儿是唐太宗十三年的才人。后来的婕妤、赵嵘、赵翼都是比才子高的人。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四十二岁的书是赵嵘。后来,她请求皇帝将自己贬为婕妤。唐龙死于政治革命,享年47岁。
长期以来,由于唐婉儿的祖父上官仪的墓志铭中明确记载他是陕西人,所以一直认为上官婉儿是三门峡人。但墓志上说上官钰儿是“陇西上虞人,即甘肃天水一带人。”为什么上官仪是河南三门峡人,上官婉儿是甘肃人?
从墓志上看,上官家族的祖先来自《颛顼列文》年的莱文家族。战国时,楚怀王之子子兰被封为官医,上官氏由此而来。“汉朝的时候,上官家族从南方的楚国迁到甘肃的天水,然后就有了一个分支。有的去了河南三门峡,上官仪是三门峡人,这和婉儿墓志铭中提到的祖籍甘肃并不矛盾。”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解释道。
但是,上官婉儿的墓志铭是谁写的,墓志铭中并没有提及。专家推测墓志铭可能是张硕或《齐国公崔日报》写的,因为他们都是婉儿生前重用的学者。据史书记载,150字上官氏碑,碑序写于0755年至79000年。然而,考古学家在婉儿的坟墓周围没有发现纪念碑,写婉儿墓志铭的人的身份仍然不清楚。
嫁了两个皇帝。
据史书记载,上官家族出身于贵族家庭。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上官家族最显赫的成员,也是唐高宗的宰相。因为他起草了废除武则天当皇帝的圣旨,被武侯杀死,给整个家族带来了麻烦。大一的上官婉儿跟着母亲郑当了宫女。但是,郑始终没有放弃对上官婉儿的教育。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婉儿逐渐崭露头角。14岁时,她因出众的文采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命运发生巨变。她从宫廷侍女一跃成为武侯的宠儿。唐中宗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太子李习安借此机会复位,恢复大唐国号。“因为婉儿很有才华,更重要的是,她可能也参与策划了这场政变,所以中宗非常欣赏她。”李明说。据《崔日报》,“中宗即位,使成为国家的主人,赢得了信任。为赵嵘寻求崇拜。”
然而,墓志铭清楚地记录了婉儿13岁在唐高宗被命名为人才,42岁在唐中宗被命名为赵嵘。“这是史书上从未记载过的,颠覆了以往的记载。换句话说,婉儿娶了两个父亲和两个儿子,唐高宗和唐中宗。”李明说和武则天的经历很像。据史料记载,武则天14岁入宫,成为唐太宗的人才。她出家了,因为她没有孩子。唐太宗死后,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把他接回皇宫,并封他为昭仪。“从婉儿的经历来看,当她13岁的时候,她就被奴役了。唐高宗人才的身份可能是武则天特意指定的,只是为了给婉儿一个摆脱官奴或皇权身份的名号。”李明推测道。
至于上官婉儿是否有难,墓志铭中没有明确记载。但墓志铭详细记载了婉儿劝阻“贵妃”的事实。在魏的默许下,她要求获得“台湾皇后”的地位,想当楚军。为此她“喝了毒酒,摔了几跤就死了”,试图与死神搏斗。获救后,婉儿多次要求降级,唐中宗只好降他为婕妤。“虽然史书上没有婉儿自杀的记载,但结合史书上关于中宗死后婉儿与太平公主勾结的记载,企图遏制对侯伟的历史分析,史书上说婉儿与侯伟是一伙是不正确的。她和太平公主是一个阵营的。”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文宇说。
谁被埋了?
关于上官婉儿的死因,墓志铭提供的信息与历史文献基本一致。“只是有点隐瞒,只说她死于混乱。内容和《旧唐书上官赵蓉传》,《子同治鉴》的记录差不多。”但李铭认为墓志铭对上官婉儿之死评价很高,记载上官婉儿墓志铭以唐睿宗之名镌刻,并获得回文谥号。这与同时被杀的魏如昀和安乐公主被贬到庶人反叛庶人是不可比拟的。“形象比较正面。这是因为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关系很好。她的整个葬礼和后来的文献编纂都是由太平公主主持的。”墓志铭还特别提到:“太平公主很伤心,直接给了五百帛,表示哀悼,这些话的目的是未雨绸缪。”据了解,500块丝绸在当时是一大笔钱,相当于今天50万左右的购买力。
因为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关系密切。唐玄宗李隆基掌握了实权和稳定的地位后,李隆基通过政变推翻了太平公主及其残余政党。“这个时候,上官婉儿的墓可能会被牵扯进来。目前,人们发现陵墓已被破坏,可能是在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之后。被毁的是上官赵嵘的墓
在上官婉儿的一生中,她生于武侯权力斗争前期,死于玄宗权力斗争前期。按照唐代的丧葬礼仪,已婚女子随夫葬,未婚女子随父葬。上官婉儿,唐中宗赵嵘人,葬于唐中宗定陵。但墓志上说她葬在永州咸阳县毛道乡洪都花园。仅仅是因为洪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贵族墓地吗?还是有其他更直接的原因?期待下一次考古发现,解开这个谜团。
<img p=""
上官婉儿,唐朝著名女官、诗人,生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然而,从出生那一刻起,厄运就降临了。这一年,祖父上官仪因替唐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以“离间二圣、无人臣礼”的罪名斩杀,株连全家。
上官婉儿父亲上官庭芝也被杀,母亲郑氏则带着上官婉儿被发配到掖廷为奴。郑氏颇有文学素养,在母亲的影响下,上官婉儿很快显露出她在诗文上的天赋,“天性韶警,善文章”,而且姿色上佳。
<img p=""
上官婉儿14岁时,出落的美丽妖艳。当时掖庭之人对上官婉儿遭遇很是同情,可以猜测随着她才名出众,武则天也逐渐有所耳闻。一次,武则天召见上官婉儿,希望测试她的才能,当场命题,结果上官婉儿须臾成文,被武则天免除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
从此,武则天重用上官婉儿,中宗时被封为昭容,地位显赫。武则天在位时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全唐诗》中,收录了上官婉儿32首诗,她的才能可见一斑。然而,上官婉儿的结局令人唏嘘。
<img p=""
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及所以韦后一党,上官婉儿表忠不成被诛杀。谁也没想到,2013年考古人员在发掘上官婉儿墓地时,有了一个惊人发现。
2013年陕西考古人员在西安咸阳机场附近,抢救性发掘了一座破坏很严重的唐朝墓地。唐朝墓地等级越高,天井数量就越多,墓道越越长。上官婉儿墓地发现五个天井,这与她是二品昭容很符合。
<img p=""
墓地盗掘严重,陪葬品更是寥寥无几,墓室中发现了两块残存遗骸。刚开始大家认为这可能是上官婉儿的遗骸,后被证实是黄牛的枕骨。从天井、甬道和墓室破坏情况来看,该墓地不系一般盗墓者所为,很可能是“官方毁墓”。
在出土的所有文物中,以墓志最为珍贵,近千字的墓志铭给我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墓志为青石材质、正方形,出土时志盖覆于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其中志石长宽均为74厘米,厚15.5厘米,阴刻正书32行,共有982字。
<img p=""
《新唐书》记载,上官婉儿是因为才能被武则天发现和重用,之后下嫁唐中宗李显,期间曾于武三思等人私通。然而,墓志上明确记载上官婉儿13岁时被封为唐高宗才人,42岁时成为唐中宗的昭容。
这意味着,上官婉儿先后下嫁父子两皇帝,这与武则天经历相似。另外,墓志盖上想刻着“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但墓志上却是“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细微的差别,也说明上官婉儿死时已经被降为婕妤。不过,死后不久就恢复了昭容,可见上官婉儿下葬的急促。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历史爆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27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状元的罪与罚
下一篇: 唐太宗(李世民)十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