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同时他还是一位状元郎,在古代700多位状元中成就很高。柳公权的书法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就是我们常说的“颜筋柳骨”。另外,柳公权还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柳公权历仕七朝,都是朝廷重臣,在朝中的风评很高,活了八十八岁。
都说柳公权很有才,甚至不输给奇才曹植,他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唐武宗时期,柳公权就是靠着一首诗救了一个人的命。当时,皇宫内有一名女官惹得武宗不喜,武宗想杀掉她,但是又觉得有点小题大做,就对柳公权说:“朕很不喜欢这个人,如果学士你能写一首诗送给朕,那朕就放过她。”
俗话说得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柳公权总不能拒绝武宗,然后眼睁睁看着武宗把女官杀掉吧,否则他心里会内疚一辈子的。
柳公权才思敏捷,他立刻就作了一首诗: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
武宗得到了柳公权的诗,他非常高兴,不但放过了那名女官,还另外赏赐给柳公权二百匹锦缎。女官死里逃生,忙向柳公权拜谢。
我们知道,三国曹操的儿子曹植是个绝世天才,他七步成诗的故事流传了数千年,今天我们却要说,柳公权之才不输曹植。
那是唐文宗在位时期,有一次柳公权跟在唐文宗身后,在未央宫的花园中游玩,走着走着,文宗突然停了下来,他对柳公权说:“有一件事让我很高兴,往年朝廷赐发给边疆士兵的衣物,都不能按时送达,而今年二月朝廷就把春衣发放完毕了。”
柳公权听了也很高兴,他急忙说了几句祝贺的话,但是文宗听了都觉得“没味道”。文宗对柳公权说:“你刚才那几句祝贺的话,还不能把你心里的想法表达清楚,你应该作一首诗向我祝贺。”
一旁的宫人也附和着文宗的话,还催促柳公权将作的诗亲口念给文宗听,柳公权无法拒绝,当即便脱口而出一首诗: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听完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是啊,当年的曹植在曹丕的逼迫下,不得不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因此就有了千古名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如今的柳公权虽然没有曹植那般有名,但是他却能在三步之内成诗,可不就是比曹植更厉害!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齐名,人称颜柳。
他的书法初学,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玄秘塔碑》、《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简介】
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曾任翰林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其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柳公权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 《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生平】
大唐文化瑰丽堂皇,书法艺术名家辈出。初唐有欧、虞、褚、薛;盛唐有、颜真卿、诸人;中晚唐有柳公权、诸大家。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又一峰巅。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
岭南三大家陈恭尹生平简介 陈恭尹诗词代表 ← 目录列表 →书法大家颜真卿学习书法的故事 颜真卿的诗词作品
柳公权是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唐朝诗人,京兆华原人氏,字诚悬,生于公元778年,去世于公元865年。柳公权以楷体著称,是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在当时与另一个楷书大家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有颜精柳骨的美誉。
柳公权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柳正礼曾任汾州士曹参军,父亲柳子温为丹州刺史,兄长柳公绰唐代名臣,封河东郡公。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柳公权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柳公权本人也十分喜欢学习,本身又聪明伶俐,十二岁的时候就能作辞赋。
元和三年,柳公权高中进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为夏州掌书记。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去世,唐穆宗李恒继位为皇。新皇登基,柳公权进京回禀政事,得到唐穆宗的召见。柳公权被后世所熟知,是因为他写的一手好字。后来他被唐穆宗重用,也是因为他字写的好。
唐穆宗在召见他的时候,表示自己曾经在佛寺看见过柳公权的笔迹,早就想见他了。于是就将柳公权调回京师,先任右拾遗,后又补翰林学士,又升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柳公权一生在仕途上成就不高,但是却深受皇帝的宠信。他是三朝侍书,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都被皇帝任命为侍书。最搞笑的是,他不是一直是侍书的,本来已经担任有其他职位的,但是皇帝想念他了,于是就又为侍书了。
柳公权的哥哥柳公绰是唐朝名臣,仕途上成就很高。看见自己的弟弟,一直在侍书的位置上待着,也看不下去了。柳公绰在太原任职之时,就写信给李宗闵,希望能够给柳公权调换一个职位。当然柳公绰不是想让柳公权掌握职权,只是觉得侍书的职位和占卜小吏差不多,不需多少,就调换一个闲散职位就行。
在哥哥的帮助下,柳公权终于得以升任右司郎中柳公权简介,又转为司封郎中、兵部郎中、弘文馆学士。但是不久之后,唐文宗因为思念他,又调他为侍书。
柳公权后来升任谏议大夫,改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据说有一次文宗召见六位学士,无意间说起汉文帝的节俭,于是举起自己的衣袖表示,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其实就是想突出自己节俭之风,在场的学士都颂扬文宗的美德,但是只有柳公权闭口不提。
几位学士走后,柳公权被文宗留下来,然后文宗询问他方才为什么不说话。变相意思就是,方才柳公权为什么不夸夸他。柳公权表示,君主的美德,应当是在亲贤臣远小人,奖罚分明方面。穿洗过的衣服只是小节,实在无足轻重。
唐文宗说:我深知你这个舍人之官不应降为谏议,但因你有谏臣风度,那就任你为谏议大夫吧。于是第二天就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兼知制诰,学士之衔仍旧,掌撰写诏书。个人认为,唐文宗当时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开心的。
开成五年,唐文宗去世柳公权简介,唐武宗李炎继位。唐武宗继位之后,柳公权被任命为右散骑常侍,后柳公权被宰相崔珙推荐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唐武宗本来挺喜欢柳公权的,但是柳公权被推荐之后,就不怎么喜欢了。后来柳公权不仅没有得到升迁,反而降为太子詹事。经过好几次升迁,才任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封河东郡开国公,任工部尚书。
大中初年,任少师。大中十二年,柳公权八十岁,在随群臣祝贺之时,因为年迈疲惫,本来为宣宗上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柳公权误称光武和孝,于是受到弹劾。就这样,柳公权都未曾退休。
咸通初年,柳公权以太子太保职位致仕,咸通六年去世,享年八十八岁,追赠太子太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27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