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一个披肝沥胆的大唐官员,为何被流放到“南蛮之地”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3 16:07:40

一个披肝沥胆的大唐官员,为何被流放到“南蛮之地”

在历史长河中,韩愈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在中国历史上,韩愈是以文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面孔出现的。文学方面,他倡导古文运动,开启一代文风;教育方面,他注重为师之道,终生诲人不倦;政治方面,他高举儒家思想,拥护中央集权。这些成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万人颂扬。而他遭贬时能够坚持以国为任、以民为本,在逆境中能够立足实际、为民造福的爱国之心和奉献精神,更让人对其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因为不愿眼睁睁看着皇帝沉溺佛教、误入歧途,因为一篇至情至理、铿锵有力的《论佛骨表》,唐宪宗一怒之下把刑部侍郎韩愈贬为刺史,并下令发配到八千里外的潮州。潮州,在汉、唐前被称为“南蛮之地”,多为官员贬谪之地。一副忠肝沥胆,换来的却是长途颠簸流离,加之随后全家被赶出京城、女儿病死在路上的连贯打击,让韩愈切身感受到什么是耻辱、忧伤和失望,这份失意一直到延续到此次辛酸苦旅的终点站。

眼前这片陌生的土地,比他想像的还要荒凉,比他当时的心情还要糟糕。农耕方式原始、弊政陋习积厚、乡村学校不兴、鳄鱼危害严重、买卖人口成风、文化知识滞后,和北方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比,潮州简直就是茹毛饮血、浑浑噩噩。这种可怜、可悲、可叹的愚昧落后的生活现状,切实刺痛了韩愈那颗向来拳拳为民之心。在韩愈看来,自己一个人所遭受的委屈、苦楚和磨难,与在潮州繁衍生息的百姓们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不再消沉中虚度,就在逆境中振作。韩愈没有像其他被贬官员那样自暴自弃、消极处世,而是发挥优势、主动参政。他忠于职守,心系百姓,他决心拯救潮州百姓于水火,他用自己的思想、知识和能力,为潮州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在谪贬潮州的仅仅八个月内,他不辞劳苦的驱逐鳄鱼、兴修水利、赎取奴婢、兴办教育、摈除弊政陋习、传播中原文化,他甚至不顾自家经济拮据拿出部分俸银作为办学经费,这在潮州历代刺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韩愈在潮州为官仅仅八个月,就使中原文化在潮州扎根、发芽,并对潮州后来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潮州文化,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后来,苏东坡评价韩愈是转变潮州社会风气的“百世之师”,这种赞誉一点也不为过。仅以科举取士为例,韩愈去潮州之前,潮州共出了三名进士,而他走之后到北宋末年登科及第已逾百人。经宋、明数代,潮州人文渐盛,名贤辈出,已经被誉为“海滨邹鲁”。这是一个奇迹。对此,韩愈功不可没。

作为一介布衣,一个罪臣,韩愈在贬谪失意之时,壮志难酬之际,在逆境中,在荒僻处,仍然坚持报效国家,心系百姓,不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何等的韧性与胸怀,这是何等的境界和情操?!为文时严谨不苟,为师时孜孜不倦,为官时直言谏君,遭贬时心明志坚,韩愈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脊梁。

1000多年前,日本举国之兵挑战大唐,却因祸得福,保住几千年血脉

公元663年八月,日本悍然倾全国之兵侵略百济,大唐虽然内外交困,却誓死不让寸土。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镇守刘仁轨率领3000水师,将40000日本海军打得一溃千里,不敢再战。

基因里充满了“尚武精神”的大唐军却不罢休,会合前来增援的7000江南水师,一路追击,彻底打垮妄图占领朝鲜半岛的日本海军!

自此,日本终于认识到谁才是东亚之主,锁国30年,并谦卑地派出遣唐使来学习大唐。

这就是一千多年前著名的“白江口战役”,奠定了东亚地区的千年和平!

对于这段久远的战争,人们不禁疑惑,以大唐之赫赫声威,弹丸之国的日本为何敢于倾国之力来战?难道,他们就不惧怕如日中天的盛唐?

事情要从唐高宗李治病重、武则天二次垂帘听政说起。

公元662年,武则天垂帘听政、主持“二征高句丽”失败,大唐朝堂上下一致呼吁武则天下台。

已经怀有身孕的武则天并不服气,竟然与大病初愈的李治争起了权力,一帝一后分开单双日,轮流听政。幸好,临产的武则天迫于身体原因,不得不退居幕后,李治这才得以再次执掌皇权。

由于二征高句丽失败,李治为了收拾好武则天留下的烂摊子,命令东征大军返回,包括驻扎在百济的唐军。

苏定方、薛仁贵奉命回撤,唯有镇守百济的政务官刘仁轨不同意。

因为,大唐为了帮助藩属国新罗不受百济、高句丽的侵略,好不容易才打下百济,和新罗连成一片。如果唐军就此全部撤走,不仅百济会马上复国,新罗也会重新陷入高句丽和百济的包围。作为泱泱大国,大唐何曾失信于藩国?又如何对得起战死沙场的大唐虎贲?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李治同意了刘仁轨的坚持,给他留下4000大唐虎贲,任他驱使。

此时的百济,叛乱丛生,新王扶余丰在日本的重金协助下重建百济国,建都 周留城 。原本投降唐军的百济大将 黑齿常之 等人也揭竿而起,反出大唐,投靠扶余丰。

由于唐军大面积撤离,拥有400万人口的百济国掀起了“救国”浪潮,在日本的帮助下,组建了一支50000余人的军队,和刘仁轨率领的4000唐军抗衡。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喘息?

刘仁轨虽然是文官,但在治理内政、收服民心方面却驾轻就熟。

为了彻底打消扶余丰的复辟野心,刘仁轨在百济施仁政、救灾民、募府兵,很快就让大批百济人归心。大势渐成的刘仁轨趁机开始收复被叛军占领的失地,4000大唐兵加上募集来的府兵,竟然把5万百济兵打得节节败退。

本以为大部分唐兵撤退就可以复国的扶余丰见状急了,连忙求助远在东瀛的日本出兵,并承诺打败唐兵后与日本平分新罗国。

新罗国是大唐的藩属国,在日本海对面。

日本列岛常年地震,日本天皇和贵族早就垂涎朝鲜半岛,这也是他们不遗余力支持百济的原因。为了占领新罗,日本天智天皇毅然决定倾国之力,出兵百济。

在准备了半年多时间后,日本终于凑齐了1000艘可以渡海的船只、40000名久经战阵的武士和兵将,悍然出兵。

日本是瞄准时机出兵的!

此时的大唐,内部帝后失和,为了争夺权柄不惜自爆家丑,武则天把李治气得旧疾复发;外部,大唐则面临着吐蕃的强大攻势,藩属部落吐谷浑甚至都被吐蕃吞并了。可是,穷兵黩武数年的大唐已经没有余力再战,只能捏着鼻子忍下。

眼看大唐如此“孱弱”,且百济国内唐军寥寥,日本天智天皇再也坐不住了,于公元663年八月中旬正式出兵。

自武则天“二征高句丽”失败后,苏定方、契必何力、薛仁贵、裴行俭等名将便离开了百济和高句丽,分往铁勒部、安西都护府和契丹等方向镇守大唐边境。

在百济境内,留守的只有五品镇守刘仁轨、匈奴降将刘仁愿和戴罪立功的王文度,名不见经传。

此等小官小吏,自然不被日本天智天皇放在眼里!

刘仁轨原是大唐朝堂的给事中,因审查宰相李义府贪贿一案,被李义府诬告,降为青州刺史。

公元660年,李治 初征高句丽 ,李义府再次诬告刘仁轨,并请武则天吹枕头风,杀之。

幸好,“宠妻狂魔”李治当时还算清醒,只是削去了刘仁轨的职务,并悄悄派他进入百济,以图“戴罪立功”。

可是,因为缺少了刘仁轨的后勤支援,大唐虽然占领了百济,却后继乏力,没能拿下高句丽,只得悻悻而回。

公元662年,武则天垂帘听政,打算通过“ 二征高句丽 ”建立威信。

可惜的是,这一次东征的结局更惨,不仅没能拿下高句丽,还激起了百济的民愤,让本已投降的百济民众纷纷倒戈。危难之际,李治授意刘仁轨出任百济镇守、刘仁愿出任都督,在二人的通力合作下,百济才趋于稳定,确保了南路唐军顺利撤退国内。

不过,刘仁轨却不愿离开百济,誓要把此地打造成大唐的东境藩篱!

刘仁愿,本是匈奴降将,归唐后改名换姓,曾参加过大唐灭薛延陀、平西突厥的战争。这员大将有良知,对大唐忠心耿耿,但也善于审时度势。

王文度,因为和程咬金搭班子平定西突厥时假传圣旨,被李治免职,白身派往辽东前线效力。这也是一名知耻奋进的老将,惜乎,早已失去建功立业的渴望。

就是这样三个几乎被中枢边缘化的大唐官员,组成了百济唐军的指挥核心!

对于百济伪王扶余丰勾结日本的动向,刘仁轨早有察觉,并于半年前请示李治调来驻扎在青州的一部水师。

大唐的水师和宋明两朝的水师不同,由作战士卒和水手两部分组成。水手只负责操船,不属于水师的正式编制。只有那些经过严格水上训练的战卒,才能称之为水师。

在隋朝时期,中国的造船业就很发达,到了唐朝更胜一筹。

大唐的水师船只由不同种类组成,正面作战的有楼船、斗舰、走 舸,潜袭的有蒙冲、游艇,水下还有能凿船的“水鬼”兵。

至于作战武器,则远近皆备。近战武器有勾杆、弓弩,远战武器有绞车弩、车轮炮和投石机(拍竿)。

当这部水师抵达百济后,便被刘仁轨调到熊津沿海一带,日夜操练战法。其余6000人则编入陆战部队,清剿平叛。

面对日本的数万海上大军,刘仁愿一直劝说刘仁轨撤回大唐,不要“以卵击石”。刘仁愿并非心怀二心,而是担心跟着刘仁轨一起会被宰相李义府清算。

刘仁轨虽是一介文人,却坚决不同意,拔剑斩断桌角,对着刘仁愿和王文度道:“刘某食大唐俸禄,为大唐效力,虽死无憾!诸公若惧,自可退去!”

话都说到这份上,刘仁愿和王文度也没办法,只能跟着刘仁轨一条路走到“黑”。

幸运的是,就在3个月前,李义府终于被下定决心的李治下诏流放了。至此,刘仁愿才开始全心全意辅佐刘仁轨,抗击日军!

就在大唐中枢收到刘仁轨增兵折子的同时,日本的上千艘战船已经横跨大海,绕过朝鲜半岛的南端,来到黄海之上。同时,百济和日本的20000地面部队也开始在南部陆上汇集。

垂帘听政的武则天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增援。

唐高宗李治虽然性情软弱,又风疾缠身,但依旧坚持同意刘仁轨所请,紧急调集江南水师孙仁师部7000余人,前往增援。

按照大唐那些肌肉里填满了战斗基因的将领的意见,当然是希望狠狠地打一仗!

可惜,大唐的真实情况却不允许。东征失败,铁勒、契丹等部落叛乱不断,再加上吐蕃吞并吐谷浑后更加咄咄逼人......连年的穷兵黩武,让大唐现在如同脱了力的壮汉,无力增援刘仁轨更多!

即便如此,刘仁轨依旧表示兵力已足。

是的,纵横东西亚的大唐虎贲,何时依仗过以多胜少?

八月十七日,刘仁轨率3000大唐水师从熊津江向白江口转移,佯攻周留城。

白江口,又称白村江江口(今韩国锦江口),距离百济都府 周留城 仅百余里。大唐水师移军于此,就是逼迫日本在此一战。否则,唐军就可直下周留城,与陆军会合,消灭伪王扶余丰的最后势力!

刘仁轨虽是一介文人,在此之前从未指挥过战争,但那个时期的大唐官员哪一个不是传说?

在战前,刘仁轨已掌握了日本战船的主要参数。

这是一种低舷高腰的战船,比大唐的楼船小了数倍,和斗舰差不多。长约50m,宽10余米,高5-6米,行动起来相对灵活,但却禁不住楼船的碰撞。

大唐楼船长约120米,宽20米左右,上面有3-4层建筑,顶层高度可达20米。在船头和船尾,分别设置有绞车弩,投石机,两侧则布设有小型弩车和车轮炮。

一旦日本战船进入大唐楼船方圆50丈射程之内,几乎跑不脱;即使能近身,也难以攻上高度是其4-5倍的楼船!

刘仁轨麾下有7艘战船,10余艘斗舰和20余艘蒙冲、走舸。按照已经成熟的战法,楼船在前、斗舰护住两翼,蒙冲和走舸则隐藏期间,伺机出动。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八月二十七日清晨,在楼船上枕戈待旦的刘仁轨远远就看到南方的海面上升起点点白帆。从其战船大小,可以判断出是日本战船,遂擂鼓迎战。

七艘楼船分成三排“品字型”进发,发须皆白的刘镇守亲自擂鼓迎战,50余艘大唐水师像一根锐利的楔子,狠狠地插进日本船群中!

首次进犯的是日本指挥 朴市津,率着万余日寇、200多条战船乘风破浪而来。

可是,距离唐军水师还有几百丈远, 朴市津便发现大唐的楼船竟然比其战船大了数倍,而且高不可攀!

这并不能怪日本的情报做得不充分,而是他们的天皇在号召这些日本士兵侵略百济的时候,告诉他们说“大唐孱弱,列邦可欺”。于是,使用着东汉时期造船术的日本,就兴冲冲地乘着两片帆的老古董来了。

到了战场, 朴市津才醒悟上了当,遂与左右紧急商量战术战法。

按照日寇最原始的战术思想:既然你个头大、力气壮,我就仗着人多势众,车轮战累死你!在迅速达成意见后,日军打算分成数队,轮流向大唐水师进攻。

朴市津选对了方向,却错估了对手!

当日本的前方战船还在纠结如何分队的时候,大唐的楼船已当先闯入船群。随后,便是冰雹般落下的巨石、弩箭、包着牛皮的拍竿和无数浸满油脂的火球、火箭......刚下达分队命令的 朴市田来津顿时就懵了,只是一个照面,日军就损失了20多艘战船,对方却毫发无损,这还怎么打?

不得不承认,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传承悠久!

尽管初战失利, 朴市津依旧认为是自己一方没有完全发挥“武士道精神”,遂咬牙下令剩余战船分队轮流进击,作“飞蛾扑火”状!

刘仁轨见日军改变阵型,随机应变,命水师分成左右两队,夹击轮流来攻的日本战船。

如果日寇一拥而上,刘仁轨还要考虑保留战力应对不测;可是,面对造船术、战术高出数百年的唐军,愚蠢的日寇却采用“添油”战术,岂非是自寻死路?

就这样,日寇一队队飞蛾扑火,唐军则有条不紊,逐次击残、击溃前来送死的日寇!

直至落日西斜,眼看战船不足一半,海面上悬浮的全是己方士兵的残骸, 朴市津终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早已被打怕的日寇纷纷后撤,刘仁轨亦作 力竭状 ,引而不追!

大唐水师与日本海军初战,3000VS10000,唐军大获全胜,仅伤亡400余人!

而反观日军一方,战船被打沉打残100余艘,2000多名倭寇丧生大海!

朴市津被打败,日军总指挥毛野却认为是朴市津无能,并和扶余丰定于第二日再战白江口!

因为不放心日本的战力,扶余丰也潜出了周留城,混入日本的战船中。

毛野 虽然当着众将指责 朴市津无能,但内心却很重视白天的失利。是夜,他召集了朴市津等参加白日海战的将领,试图弥补寻找唐军的漏洞。

唐军的楼船虽然高大、攻击力强,但体积庞大,转身、接战的时间长。至于斗舰、蒙冲,虽然体积小,但转向灵活、武器先进,恰恰是它们对日本战船的作战优势最大。如果日军能先把唐军的斗舰、蒙冲和走舸吸引出来,给予毁灭性打击,则唐军的楼船不足为惧。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把斗舰、蒙冲吸引出来?

朴市津提供了他的建议: 先用小批量的战船前去挑战,吸引唐军的斗舰、蒙冲走出楼船的防护圈,然后再聚集大量战船,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之。

可是,唐军楼船高、看得远,海面上一览无遗,日军怎样设陷阱而不被察觉呢?

毛野思考了半晌,决定把1000艘战船分成两部分,主力战船靠近江边隐蔽,只派少量战船前去撸战。一旦唐军追来,隐藏的战船再倾巢而出,聚而歼之。如此反复,不信唐军不上当!

为应付大唐楼船, 朴市津又提供了一条“作死”的建议:以绳索、铁链连环战船,围困之。

很显然,那个时候“火烧赤壁”的典故还没流传到日本,否则, 朴市津就不会给出这个貌似聪明、实则愚蠢的主意了。

毛野欣然接受,认为这个主意妙!

次日晨,扶余丰又率万余百济军沿岸鼓噪、进袭,试图扰乱刘仁轨的视线。海面上,依旧是 朴市津剩余的百余艘战船,分为三个梯队轮流向大唐水师进攻。

看到日军依旧沿袭昨日的战法,没有吸取教训,刘仁轨猜测到对方极有可能藏有阴谋。

稳重起见,他一面急令岸上的刘仁愿、王文度率领陆地部队靠拢,一面集中楼船在前,缓缓向岸边靠近,计划依托岸边筑起防御线,观察日军动向。

到了中午,岸上鼓噪的百济兵被6000大唐军杀得节节败退,日本战船的隐蔽之地即将暴露。

总指挥毛野再也忍耐不住,命所有战船倾巢而出,围杀大唐水师。

唐军虽然船坚炮利,但毕竟数量太少,且日本战船冒出来的太突然,开始就吃了大亏,损失了一艘转向不及时的楼船!

不过,刘仁轨迅速改变战法,集中船上的火油、火箭,向被连成一片的日本战船射击。

风助火势,追击的日本战船纷纷中招,被烧掉十几艘战船。

虽然损失了上千人,毛野却认为不算吃亏。如果用十几艘战船换一艘大唐的楼船,只需要百十艘,就可以打掉这些攻击力强大的海上堡垒。到那时,唐军的斗舰、蒙冲再无依托,必将被围歼!

下午,两军再战!

3000大唐水师对战40000日本海军,刘仁轨打得很艰辛!

尽管楼船坚固无比,但架不住日本战船太多,而且,锁在一起的日本战船又限制了楼船、斗舰的冲刺,损失比较严重。

不过,刘仁轨在等待,等待一个让日本人终生难忘的机会!

那就是现实版的“火烧赤壁”!但是,船上没有那么多火油,也没有多余的稻草、船只,刘仁愿已接到军令,正在火速筹集。

战斗进入第三天中午,唐军和日军在海面上连战三场,损失1000多水师,战船也只剩下不足40艘。不过,日军也不好过,战至现在已损失上万人,只剩下不足700艘战船。

唐军和日军的交换比达到1:10,这个比例是大唐名将的作战水平。

按照正常的标准来看,唐军三战三捷,日军大亏!

不过,刘仁轨显然志不在此!

据报,增援而来的孙仁师江南水师距此已经不远了。幸运的话,这批生力军有可能赶上这场海战的尾巴;如果不幸运,他们只能赶来给刘仁轨庆功了。

此时,刘仁愿已经准备好了100余艘小船、数千斤火油、稻草和引火物,就藏在岸边。刘仁轨决定一战竟全功,把这数万日寇全部埋葬在白江口。

下午,刘仁轨突然走上楼船擂鼓台,亲自擂鼓出击。

40艘大唐战船并排并行,巍巍如山,向日军的船群驶去。

毛野正在苦思如何引出大唐水师,不料对方竟然孤注一掷全军出动,大喜过望的他想也不想,立即命令剩余的700艘战船全面压上!

唐军处在上风口,其势却缓;而日本海军处于下风口,却在毛野的督促下,迅速插上!

两军距离还有数十丈,唐军战船突然一分为二,并列而行,中间闪出一个宽约百十丈的空间。然后,毛野、 朴市津就好奇地看到100余艘小船蓦然出现......

渐渐地,这些小船上燃起了大火,唐军水鬼从船上一跃而下......

渐渐地,这些燃烧的小船靠近了连成一片片的日本战船......

毛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逃出战场的,他只记得 朴市津红着眼驾着战船冲入火海,只记得扶余丰破口大骂自己愚蠢至极,只记得他在漫天火光中被手下驾着窜过一条又一条战船......

毛野还记得,成功逃出火海的有400多艘!

可是,当他们正在庆幸逃出生天的时候,一支更加庞大的大唐水师突然出现在了他们面前......接着,就是逃窜、一直逃窜!

直到2天后他逃回了日本,向天智天皇惶恐地描述大唐水师的可怕,天智狠狠地扇了他几巴掌,才把毛野打醒过来。

大唐和日本在白江口一战:

唐军水师伤亡1000余人,损失战船20余艘;地面部队伤亡2000余人。日本海军伤亡2万余人,被俘8000余,损失战船700余艘,百济的2万地面部队损失殆尽!

这是一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胜利,是独属于大唐戍边官员“人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胜利,也是引导日本脱离蒙昧时代的胜利。

刘仁轨的“火烧连营”,让日本人彻底醒悟:大唐无论是智慧、 科技 还是体量,都可以把它摁在地上随意摩擦。要想不被摩擦,就要向大唐学习。

自此,日本遣唐使络绎不绝往来东瀛与长安。

白江口一战,日本海军被大唐水师打败,余波未平。

日本天智天皇日夜惶恐不安,命人在海边连续筑造3道巨堑,以防大唐水师尾随而来灭国。可是, 等了一年,也没等来一艘大唐战船。

大唐皇帝李治听闻刘仁轨胜利的消息,豁然病愈,皇后武则天被迫取消“垂帘听政”。

刘仁轨因此一战而被列入大唐名将之列,被李治调离百济,升任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专司防御吐蕃!2年后,刘仁轨升任大司宪,监察百官。

百济伪王扶余丰在此战后不知所踪,其子出城投降,百济自此纳入大唐版图。至于百济大将黑齿常之,则再次投降大唐,辅佐刘仁轨抗击吐蕃,战功赫赫,成长为大唐名将。

在“白江口战役”之前,日本只向大唐派出4次使者,其目的多为打探大唐对新罗和百济的态度。自此次大败后,日本锁国闭关30年,唯恐再次得罪大唐!

直到公元701年,抚平了战败余伤的日本开始大幅增加遣唐使的频次,几乎年年派遣大量使者来学习大唐的文化、医药、军事等方面的先进知识,乖乖地做了千年的“好学生”。

因此,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日本历代主政者须臾不敢忘记东亚之主的强大,始终拒绝挑战这个一支偏师就打败其倾国之兵的泱泱大国!

这一明智之举,不仅为东亚地区带来了千年的和平,也因祸得福,保下了几千年的民族血脉。如果当时的日本没有吸取教训,继续挑战下去,只怕早已如百济、高句丽一样,被 历史 湮灭了。

由此可见,“和平”并不是无缘无故得来的,而是某些人被打痛、打怕后理智的选择。

连载【武则天大帝】05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