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一个座位引发的血案——郑庄公灭胞弟誓保王位

历史典故 2023-07-20 15:26:51

一个“座位”究竟有什么魔力竟使得多年的手足反目成仇,甚至刀剑相向。这个案件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是教育的无奈还是亲情的丧失?这个案件发生在公元前722年的郑国(最新崛起于河南的土豪),也就是众多学生最讨厌、背书背到要死的、甚至怀疑自己人生乃至智商、让人癫狂的春秋的第一年。这个案件的发生也就开启了春秋这个波诡云谲的时代。

首先为大家一一介绍本案的涉案人员

一号男主角:郑庄公

郑庄公之长葛之战

姓名:姬寤生(姬难产)家庭地位:郑武公嫡长子职位:郑国第三任国君外号:春秋小霸王(不是学习机) 生平大事:干掉自己弟弟(姬段)、干了自己老大(周朝)

二号男主角:京城大叔

姓名:姬段 (极端) 家庭地位:郑武公嫡次子,姬寤生同父同母的兄弟

职位:大夫 生平憾事:谋反没成功

三号女主角:武姜

姓名:姓姜 名失考家庭地位:郑武公之妻,郑庄公、京城大叔之母 生平憾事:谋反家庭教育的失败。

姬段与武姜(姬段、郑庄公生母)为抢郑庄公的“座位”,被郑庄公镇压,姬段逃跑。郑庄公后对其母亲大吼道咱不到黄泉不相见。

【案情始末】

郑武公的长子刚在前面介绍了叫寤生换做现在的叫法就是难产,全名就是极难产….哦…不是….是姬难产。这名字乍一听,就觉着是听错了,毕竟堂堂王之子,王国储君,未来郑氏集团总裁。怎么取个名字取得那么任性、随性?这还就得从long long ago说起。

郑武公的媳妇儿史称武姜(来来一起学姿势..啊..呸..是学知识时刻,武姜这个名怎么来的呢,武,是丈夫的谥号、姜则是娘家的姓)是申国公主。肚子也挺争气完成了女人作为生子工具(古代女人的任务就是为其夫家延续香火、传宗接代)的伟大任务,成功为郑武公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就是后来的郑庄公叫寤生(姬难产),为啥取个那么奇葩的名字呀?就是因为这哥们出生的时候不走寻常路。别人出生循规蹈矩的,咱们这位男一号出场自带主角光环,从娘胎出来时是倒着(脚先出来)出来也就是咱们说的难产,可把当时的接生婆和他老妈吓着了。但是主角就是主角在古代医疗设备简陋到令人发指、医个病几乎靠蒙的时代,在难产的情况下他居然安全着陆,并顺带母亲平安,命虽保住了,可他母亲却对此不走寻常路的大儿子极为不满,取个名字时也就很随意,于是姬难产的名字就此诞生了,同时我们这位主人公悲惨的童年也就开始了。

武姜生的二儿子叫姬段,生孩子嘛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如同生鸡蛋,武姜生这个孩子的时候那叫一个顺畅,顺畅的自己都觉着舒畅。这舒畅对比生老大时的那种锥骨之痛不知快乐了多少,也是这种舒畅使得武姜更加相信老大的出生是上天对自己的不满,也是自己命运的不幸(那是个迷信鬼神的时代)。

因此武姜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老二姬段并且不断对郑武公吹枕头风让他把王位传给老二姬段(不过在那个宗法制还尚未崩溃的春秋初年,武姜的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这也就埋下了后来祸起萧墙的祸根),而对老大那就是以一种后妈的姿态进行棍棒式的爱抚。老二姬段犯错武姜则微笑说道:哎呦我家小宝贝没事哈,别怕母上大人为你做主,别哭,母上大人让人给你做好吃的,而老大姬难产犯错武姜的态度那叫一个180度无死角转弯怒道:你个小杂碎,生你的时候害我,还嫌不够,现在还要犯错来气我你是不是诚心不让我好过,过去给我面壁思过,好好反省。武姜对姬难产的态度让难产同志一度怀疑他是不是亲生的?

在这种艰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姬难产,不但没有患上自闭、自卑的常见儿童心理问题反而变得更加坚强、独立、果敢、甚至冷血,这种性格的养成也成为他后来能够称霸中原的重要因素。但这都是后话,在此之前他还要像唐僧一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可取得安稳的王座。

郑武公去世后姬难产继位是为郑庄公,这本是合情合理更是合乎法理的一次继承。可是就是有人不高兴他居然坐上了国君之位,那就是那个明明是生母却待他如草芥的武姜以及明明是自己亲弟弟却视他如仇人般的姬段。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姬段的恨一半来自母亲教育的失当而更多的则是源自“座位”所代表的权力的诱惑。在那个人治的时代,权力依靠血缘来维系,更是依靠礼制约束下的群臣百姓的跪拜来获取至高的威严。

可是权力如同鸦片一旦吸食则让人欲罢不能,礼制和血缘在人性欲望面前就显得苍白无力,姬段的恨则源自对于几乎没有约束的权力的渴望。而武姜的恨则更多来自那次难产,一方面是那时代人们对于难产的迷信无知,另一方面则是家庭教育缺乏心与心的交流!于是母子间故意疏远,随着时间流逝,疏远变成了隔阂,隔阂变成了怨恨,本是母子却最后都视彼此为仇雠。

一旦仇恨不满嫉妒的种子在心中种下,它必将疯狂生长不仅蒙蔽你的眼睛甚至吞噬你的心灵,最后葬送了自己。而这就恰好是武姜和姬段的真实写照,武姜和姬段不满这个难产出生的人坐上郑氏集团的老大座位。于是谋反就在彼此间慢慢酝酿。先是武姜为段讨要封地,此时的武姜已是太后,自然这个要求被同意,姬段得到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并且富庶的京邑,然后就开始扩军备战,意图不轨,建立起了非法武装力量。而武姜则在郑国国都充当内应,两人合谋欲图君位。于鲁隐公元年计划偷袭郑都,郑庄公得知消息后,派大夫子封率两百辆战车讨伐京邑。京人闻讯,立即与段划清界限,姬段最后无力反抗,狼狈出逃,最终到达卫国。

为什么要与对手下实现双赢?

一个成功的赌徒应该是什么样的?按照庄子的说法,就是“呆若木鸡”,不到关键时刻不显露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不过,在“实战”中,器度和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要做成功的靠赌博发家的大户,便不能斤斤计较,更不能因小失大。

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水浒传》里“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情节。林冲正是卖了一个破绽,让洪教头失去戒心,急躁进攻,才轻松取胜的。这段描写十分精彩——“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人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人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一般人会理解成这是林冲的“以退为进”的战术,实际上,这是林冲在实战中器度和策略的体现。如果器度不够,就无法做到先退;如果策略不足,就无法看清对手的弱点。所以,单纯的以退为进是没有好处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器度能够容忍对方的攻城略地和气焰嚣张,然后靠着策略撕破对方的防线,这才是高明的做法。

春秋初年的郑庄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器度,有谋略,策略高。

中国人素来崇尚智慧,热衷谋略。所谓“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正是这一文化传统的形象写照。因此,历史上凡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的人物,其最大的特色必定是政治智慧超凡人圣,谋略运用炉火纯青,风风雨雨等闲而过,把握主动永不言败。春秋初年的郑庄公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一。

郑庄公与共叔段都是姜氏之子,可是由于姜氏生郑庄公时难产,于是对庄公遂生厌恶,想立她的小儿子共叔段。姜氏想方设法把共叔段安置在要地,后来在郑武公那里讨了京这块地方,共叔段便大大方方地做起了“京城太叔”。祭仲对郑庄公说:“都城过了百雉(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是国家的祸害,如今京地超过了它本应有的限度,不合先王之制,你将来要控制不住的。”郑庄公便说:“姜氏要这样,哪能避开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不如早给共叔段安排个便于控制的地方。”郑庄公只是回答说:“你等着瞧吧!那小子多行不义,必会自取灭亡。”

后来那个“京城太叔”共叔段划出属于自己的地域。郑大夫公子日说:“一个国家容不得两个国君的,你打算把郑国送给共叙段,那我就侍奉他;你要不甘心让位于他,那请我除掉他!”郑庄公又是极为平淡地说:“用不着了,他会自己赶上灾祸的。”

这正是郑庄公政治智慧高明的第一个表现,就是遇事能忍,器量不凡。苏轼在《留侯论》里面有一番话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郑庄公就是这样的人。

当他的母亲姜氏与胞弟共叔段串通一气,给他多方制造麻烦的时候,他能做到隐忍不发。共叔段想占好的地方,他就把共叔段分封到京地;共叔段贪欲不足,大修城邑,图谋不轨,他也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忍下一时之气。

共叔段自私得很,又把原来划出的地域正式收为自己所有,到了郑邑庆延。于封说:“土地广大了会得民心。”郑庄公却说:“共叔段不义,不能笼住民心,土地占多了就要垮台。”

共叔段继续修葺城墙,并开始制造甲衣武器,准备步车兵车,将要袭击郑国。姜氏欲为内应,为共叔段开城门。郑庄公听到共叔段袭郑的日期,说:“太好了!”便派于封率大队人马伐京,京人背叛共叔段,共叔段最后仓皇而逃。

孔子说“过犹不及”。真正高明的战略家对战略目标的设定都是非常理智的,绝不会在胜利面前头脑发热,忘乎所以,而是能注意掌握分寸适可而止,不做赌徒。

从隐忍不发到及时出击,正是郑庄公政治智慧高明的第二个表现,就是有谋略,出手狠辣。郑庄公在胞弟逼宫问题上的隐忍,说到底不是单纯的隐忍或退让,而属于韬光养晦,后发制人。

他不曾马上实施反制,是他不愿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过早地和对手摊牌。所以,郑庄公在隐忍的同时,私底下一直在作充分的准备,以求一招制敌。

可笑的是,他的对手却对此茫然无知,把郑庄公的克制隐忍、妥协退让误认为是软弱可欺,于是乎步步进逼:共叔段动员军队企图偷袭郑国国都,谁知他忘乎所以的举动,恰好为郑庄公痛下决心全面反击提供了机会。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他予对手以迎头痛击:“克段于鄢。”一举端掉国内动乱的祸根。

可见,不出手则罢,一旦出手,就又准又狠,雷霆万钧,摧枯拉朽,给对手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也是郑庄公战略意识高度成熟的显著标志。

共叔段与姜氏二人可谓确实自私透顶。姜氏因生郑庄公时难产便不想让他继承王位;共叔段不仅自私,而且爱耍小聪明,时而划分疆域,时而扩充地盘,时而修兵买马。

庄公不动声色,任其弟为所欲为,只是说:“等着瞧吧!等着瞧吧!到时候他会自己碰到灾祸的。”等共叔段准备暗袭郑国时,庄公才出动军马大加讨伐。

共叔段为了争王位只能偷偷摸摸,灭郑也只能用“暗袭”的方式,而郑庄公争王位却是堂而皇之,灭掉共叔段也完全可以采用“大加讨伐”的姿态。

共叔段目光短浅、胸无点墨;而郑庄公则胸怀大志,让共叔段自己露出尾巴,然后以正义之师出师讨伐,故而一举获胜。

郑庄公政治智慧的高明,表现之三为善后能稳。孔子说“过犹不及”,真正高明的战略家对战略目标的设定都是非常理智的,决不会在胜利面前头脑发热,忘乎所以,而是能注意掌握分寸适可而止,见好便收,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能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郑庄公在这方面的作为,同样可圈可点。当挫败共叔段的叛乱阴谋,迫使他逃窜共地后,郑庄公便不再追击,因为他知道,共叔段此时已惶惶似丧家之犬,实在不值得继续花工夫去对付,自己的精力应该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果然,经过一番努力,他成了春秋时期最早的一位霸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7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