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源自庄子的思想。庄子认为所谓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等,都是人道毁弃,而人为标榜出来的东西。人皆巡道而生,天下井然,何来大盗,何须圣人。以孝而论,乌鸦生反哺,无需彰显孝道,而尽反哺本职。以专注彰显孝为宗旨的赡养,攀比成风,最终有人无法满足所谓孝道,而放弃了赡养,于是就有了孝子和不孝,何若行赡养之本职,人人赡养,不胜出个别所谓的孝子。再如人人排队好,不胜过一群人乱哄哄而出个别谦让的好品质人。
出自 《庄子·胠箧》“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在中国古代,如果说有真正的哲学家的话,我以为老庄应该坐头两把交椅。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一句惊世骇俗之言,出自庄子的《胠箧篇》。字面意思很明白:圣人不死绝,世间大盗也就不灭绝。如此说来,“圣人”简直就是“大盗”的同义词了。
于是有许多人读不明白。
先说何谓“圣人”。圣人,就是为世间立下行为规范、成为人类楷模的人。古时有句话,道是:“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意即指此。有意思的是,“为世作则”一句音近“为世作贼”,可能是冥冥中的天意巧合。明朝初年,有个叫徐一夔的儒生在给朱元璋的贺表中就写下了这句话,结果惹得朱元璋大怒,说:“则字音近贼也!”竟因此砍了徐教授的脑袋。
儒家学说引导人们成“圣”,孔子自然是最有资格成“圣”的,所以被儒生们尊为“圣人”,唐太宗封之为“先圣”,宋真宗封之为 “至圣”,意思是圣人的顶峰。既然“圣人”称号在孔子这里封了顶,那么,以后出现的“圣人”的称号就不能超过孔子,所以孟子只能做“亚圣”,颜子为“复圣”、曾子为“宗圣”、子思为“述圣”。秦汉之后,便极少有人能当得起“圣人”这一桂冠了。敢称圣人的,一是南宋的朱熹,再就是清末的康有为“康圣人”了。
那么,为世间立下准则、成为人类楷模的人,这样的人应该越多越好啊,庄子怎么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呢?
仅就这一句话而言,我不得不佩服庄子深刻而锐利的思想。
佛"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是庄子说的.庄子为何这么说呢?战国时期,有两个目空一切,盛气凌人的人,一个是孟子,一个是庄子.这两个人,比耶酥还能吹牛.耶酥说:"跟我来,必得救."这不是吹牛吗?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还说"舍我其谁?"自信心很重要.不自信,不一本正经,就不能让人上当受骗.所以,骗子往往十分自信.
孟子这么自信,庄子反对儒家学说,不自信,能行吗?庄子比孟子还自信.庄子的文章,洋洋洒洒,汪洋恣肆.观点往往耸人听闻.然而,也有些可信之处.例如,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何谓也?什么意思呢?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庄子有一篇文章,标题叫<<祛箧>>.箧就是箱子,祛就是用东西撬开.祛箧,就是强盗把箱子偷盗出来,再用东西把箱子撬开,取走箱内之物.庄子认为儒家的圣人制定礼法,苦心经营,可是王位被篡夺,那么圣人的这些工作就都是为强盗(窃国大盗)服务了.庄子用箱子比喻国家的礼法制度.王位被篡夺,那么圣人忙活了半天,还不是为强盗忙活了?这样的圣人要他何用?
此前篡位的例子不少.齐国就被篡位了,以前的国王姓姜,姜子牙的子孙,后来国王姓田了.晋国也被篡位了,三家分晋,晋国不存在了,晋国被分成赵国,魏国和韩国.圣人不能避免王位被盗吗?
第二层含义.庄子还有一篇文章,标题叫<<盗跖>>.在这篇文章中庄子虚构了一个关于孔丘和柳下跖的故事.柳下跖是强盗,人称"盗跖".孔子去柳下跖的山寨说服,劝他别再当强盗了.孔子对柳下跖讲了一遍仁义道德,可是柳下跖并非草莽之辈,柳下跖不但擅长武艺,而且还擅长言辞,对于孔子所谓的仁义道德,柳下跖非常轻蔑,发表议论,滔滔不绝.柳下跖的大意是:你所谓的仁义道德,难道不是抢劫人民的财产吗?为什么人民都叫我"盗跖",而不叫你"盗丘"?双方辩论结果:柳下跖优胜,孔子劣败.孔子无言以对,于是赶忙回去了.
有网友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说法是事实判断,不是因果判断.其实,这既是事实判断,也是因果关系.例如,谭嗣同说:自秦以往,皆大盗也.强盗层出不穷.首先这是事实判断;其次这是因果关系.何以强盗层出不穷呢?因为不断鼓吹圣人,所以不断产生圣人;因为圣人屡踣屡起,所以强盗层出不穷.
"自秦以往,皆大盗也."仁义道德就是一块招牌,谁夺得政权,谁就郑重地把它挂在门柱上.其实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鲁迅无比义愤,批判仁义道德,揭示"吃人"礼教.五4时期,文化人反对封建礼教,批判强盗逻辑.五4运动表面上是文化运动,实际上是维权运动.圣人的思想往往表面上体现民意,而实际上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怎样让这块招牌名副其实呢?推倒圣人,还权于民.复何言哉!
每个人都可以上圣人也可以是大盗,这句话和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样是互文的手法,意思是圣人和大盗都是普遍存在的,有相生相克的意味。圣人与大盗的区别只在于作为与否。人无定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7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铸刑鼎:中国古代法制史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