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清廷在南方忙的焦头烂额之时,西北又出大事儿——为清朝驻守平凉的王辅臣,忽然也反了!吴三桂起事之初,曾经派出不少人携带亲笔信和讨清檄文,到全国通知他的旧部和故交,约诱一起行动。西北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平凉的王辅臣和甘肃的张勇。
这两个勇将,都曾是吴三桂部下。而后,王辅臣调陕西提督,驻守平凉(今甘肃平凉);张勇任甘肃提督,驻守甘州(甘肃张掖)。如果这两个人能为吴三桂在西北开辟新战场,定可造成南北夹击清朝之势。而且,王辅臣、张勇掌握西北兵权,手下皆为精兵良将,战斗力非常强。
出乎吴三桂意料,一开始,王辅臣、张勇二人都坚拒吴三桂劝诱,特别是王辅臣,曾经受到康熙帝亲自接见,且得赐蟠龙豹尾枪,对于康熙本人深为感念,所以一心一意保大清。为此,他马上派儿子王继贞把吴三桂使者押解到京,深得康熙叹赏。
王辅臣此举,却激怒了老同事张勇:奶奶的,你自己作忠臣,事先也不告诉我,这不明摆着让朝廷怀疑我吗……从此,二人嫌隙顿生。
为了增强西北地区防务,康熙亲派刑部尚书莫洛经略西北,让他率领满兵驻扎西安,规定巡抚、提镇以下各将官悉听莫洛节制。
康熙之所以使出这招儿,其实内心对王辅臣还是有些疑虑,毕竟王辅臣和吴三桂从前关系过密。为此,他还专门给张勇密诏,让他以甘肃提督的身份,密切关注陕西局势。同时,康熙还调王辅臣同将军席卜臣等人赴荆州增援。后来,又指示王辅臣随将军赫叶等人进取四川保宁,颠来倒去,最后康熙还是命令王辅臣一切听从莫洛差遣……
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初,莫洛率所部到达宁羌州驻扎,和王辅臣兵营相距二里多地。初四日,王辅臣兵马突然向莫洛营发起进攻。莫洛本人身中鸟枪子弹,当时身死。其手下章京、笔帖式及兵士多人,都当场被杀。剩下的标兵和运粮兵两千余人,全被王辅臣收降。而后,王辅臣从沔县北上略阳。
清朝的定西大将军董额得知王辅臣叛变消息,急忙退保汉中,并且马上奏报康熙。
王辅臣叛清,完全出乎意料,康熙帝不知道内情,赶紧亲自发出一道长篇敕谕,招抚王辅臣。
这篇诏谕,全篇对王辅臣毫无指责之语,康熙帝还自责说自己事先不了解王辅臣跟莫洛之间有何嫌隙,所以导致“激变”。对于莫洛之死,康熙也含糊其辞,表示说肯定是莫洛办事不妥,导致王辅臣手下士卒一时激愤而致,和王辅臣本人肯定没关系。只要王辅臣能够重新归清,一概不问。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说句实话,包括康熙本人在内,根本就不知道王辅臣为什么忽然变脸。
即使已经翻脸造反,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十五日,王辅臣还是写了一份奏本,向康熙帝抱怨自己所受的委屈——原来,王辅臣一直非常关心国事,他到陕西见到莫洛后,就劝告莫洛以当年洪承畴为榜样,应该小心行事。岂料,莫洛和张勇的关系很好,所以对王辅臣持有成见。他不听忠言,反而认为王辅臣和吴三桂有染,对他任意羞辱。而后,莫洛又在不给王辅臣部马匹的情况下,死催他率部进川……
总之,王辅臣上奏表示,宁羌州兵变,实非出自自己事先策划,乃是莫洛欺压汉族官兵导致。
虽然向康熙帝言冤表白,王辅臣已经势成骑虎,反都反了,莫洛也杀了,也只得在陕西一带听从吴三桂差。在接受了老上司二十万两白银和“平远大将军陕西东路总管”大印后,他立刻在陕甘地区对清军展开进攻,说降了秦州城(甘肃天水)守将之后,率领大军从略阳移至秦州,毁掉了陕甘两省边界的凤县(今凤县西南)偏桥,派部将率人马把守栈道,从而导致清兵粮道受阻不通,使得清兵粮道被断。
由于饷道被切断,清军被迫退回西安。汉中、兴安等重镇,皆被吴三桂军队占据。在王辅臣诱劝下,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将领纷纷投附吴三桂。最终,只有甘肃提督张勇、总兵孙思克、西宁总兵官王进宝以及宁夏总兵官陈福没有投附,依旧死守城池,坚持忠于清朝。至此,陕西全省基本都投吴三桂了,只剩下西安一府和邠、乾二州。在甘肃,清军仅保有辽西走廊一带狭小区域。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宁夏发生兵变,清将陈福被乱兵杀死。至此,清廷不得不改调西宁总兵官王进宝代替陈福的职务,暂驻秦州,并继续兼任西宁总兵官。于是,张勇推荐他的原部下、时任天津总兵的赵良栋到宁夏任职。
共2页:12下一页
金镖黄天霸,是讲述清朝历史的评书《施公案》里的人物。在小的时候,有一年夏天,村子专门从外地请来一个评书艺人讲了一部《金镖黄天霸》,每天晚上7:00,村子里的人就集中到打谷场上,准时听书,前前后后听了一个月。我记得当时我们村子100多户人家,每家每户收两斤小麦,村长选了一部分家庭每天招待艺人一顿饭吃。
一、黄天霸,黑白两道通吃的家庭背景。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次康熙微服出访期间,遇到了反清复明的绿林人物组织的暗杀活动,当时年轻的还没有当上南七北六十三省总镖头黄三太,凭借金镖救康熙皇帝的性命,从此一举成名,并被康熙皇帝赐予了一件黄马褂,江湖送绰号?金镖大侠?,也被江湖人物痛斥为朝廷的鹰犬。黄三太,因为有了康熙这层关系,不仅成了绿林江湖道的首脑人物,也成了朝廷遏制绿林人物的工具,是一个黑白两道通吃的通天人物。
黄天霸,是黄三太的儿子,他自幼练习武艺,深得父亲的真传,与贺天保、濮天雕、武天虬三人结拜为异性兄弟,一起聚集在恶虎村落草为寇,被江湖称为?小四霸天?。
二、因故结仇,被官府锁拿。
有一次,?小四霸天?中的结义老大贺天保,因一桩公案,被扬州知府施仕伦实施计策派兵剿灭。这个突如其来的事件,使?南天四霸?的名头在江湖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为了进行报复,黄天霸他们三个,就商量着一起去杭州刺杀知府施仕伦。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未成想施世伦早有防备,出入有重兵保护,家里一天十二个时辰有官兵巡逻,并安排了无数个暗哨。他们的刺杀未能取得成攻, 反而黄天霸还被官府抓住。
施仕伦深知黄天霸在江湖上的影响力,为了实现对黄天霸的收买,让他能够死心塌地的为朝廷效力,就故意在看管的环节上设计了漏洞,让黄天霸顺利逃脱牢笼。
三、欲擒故纵,英雄大会,变成剿匪大会。
黄天霸逃跑之后不久,他的父亲黄三太因病去世,作为孝子的黄天霸就在家中大办丧事,广邀南北绿林同道前来祭奠。各地反清复明的英雄豪杰也借此机会,化妆到此接头聚会,因此黄家的这场丧事,也就变成了一场绿林豪杰的反清复明英雄大聚会。
一直监控黄天霸行踪和消息的施世伦,也就在黄为父办丧事当天,暗地里从京城请出大内高手,前往捉拿黄天霸,并计划拘捕一些江湖上犯事的人物。一场英雄会,就演变成了官府与江湖人物的凶杀恶斗。
四、投靠朝廷,沦为鹰犬,用绿林人物的热血染红顶戴花翎。
在黄天霸家的一场恶战之中,施天伦并没有对所有的绿林人物赶尽杀绝,只是捉拿了几个罪大恶极的绿林强盗和反清复明的核心人物,对黄天霸更是现场捉拿之后又释放了他。同时,施天伦现场宣布,是黄天霸的协助才捉拿几个绿林强盗,并当场宣告黄天霸在府衙听用。
现场黑白两道的绿林豪杰,也都因此产生了误会,认为黄天霸设计陷害绿林人士。在施天伦恩威并举之下,黄天霸不得不走上了投靠官府,忠实地为朝廷效力的道路。
从此之后,黄天霸就与昔日的绿林通道反目成仇,紧跟着施天伦捉盗拿贼、维护地方治安,彻底地走上了仕途之路,成了一名官府鹰犬爪牙。
后来,黄天霸甚至不惜为了自己前程而杀了结义兄弟濮天雕,武天虬及两位嫂子,并火烧了恶虎村。为了表彰他为平定民间叛乱和维护朝廷稳定立下的汗马功劳,康熙皇帝亲自在金銮殿赐予了他黄马褂,以示隆恩。
人物评价:
黄天霸这个绿林人物,在被招安之前,整体来说他算不上侠义之士,但也不算是大恶之人。从他的身份来看,不是反清复明的义士,也不是劫富济贫的侠士,更不是保家卫国的壮士,他只是聚众落草的土匪草寇中的一员。因为他父亲黄三太与康熙的关系和江湖名头,也就有了可以被官府利用的价值,为此才有了施世伦招降他的计划实施。
后来,黄天霸做的事情,就有点不仁不义了,他投靠官府、出卖兄弟,用他义兄义嫂的鲜血染红了顶戴花翎。这种结果,注定了他很难被世人评价为英雄。
一个人再无敌,百战百胜,然而有一样是敌不过的,那就是岁月,吴三桂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败给了岁月并非清廷。
受影视剧荼毒不浅,世人都以为吴三桂乃反复无常的汉奸小人,康熙大帝在与其角逐之中一直稳操胜券。今日我们且不论吴三桂数次改弦易辙的原因,只简单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吴三桂。
公元1644年,吴三桂不满逼迫崇祯自缢且将自己一家老小圈禁的李自成大顺政权,摆了李自成一道,联合多尔衮引清兵度过山海关。此后,为满清四处征战李自成政权将近20年,封为云南平西王。
可以说,满清的大半天下都是吴三桂打下来的。所以,历史上真实的吴三桂并非如影视或者我们谣传那样不堪,吴三桂号称铁骑将军,镇守山海关令满清未进寸土,他的能力可见一斑。
1659年,吴三桂入缅甸征南明政权,俘南明永历皇帝,1662年,为取信于清廷,吴三桂在云南勒死永历皇帝,寒了天下仕子的心。
1673年,康熙不堪三蕃重俸,意图撤蕃,年61岁的吴三桂为求取生之道在云南杀满清巡抚朱国治,拥兵20万宣告起兵造反,短时间内,广东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圈禁其父亲起兵造反拥兵10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拥兵20万纷纷默契响应。
一时间,加上台湾郑经残部,保明与少数民族势力,南方将近70万兵力与满清割据,已经拥有了剑指京都的实力。此时,康熙能够调遣兵力不过20万而已。同年,尚之信又作墙头草转降满清。
吴三桂意图三面夹击康熙,即联合昔日部将陕西总督王辅臣还有靖南王耿精忠夹击康熙,派遣使者汪士荣劝降王辅臣响应自己,王辅臣不愿附逆,未经与山西张勇商量便将汪士荣交于康熙发落,将吴三桂书信与计划和盘托出。
张勇因此嫉恨王辅臣目中无人,与其分政治之。恰逢四川总督郑蛟麟附逆造反,康熙派遣大臣莫洛为山陕经略,莫洛因为与张勇私交甚密而处处掣肘王辅臣。
公元1674年12月既康熙十三年,王辅臣被逼无奈,在宁羌杀莫洛,宣告起兵造反,这可把吴三桂高兴坏了,总算实现了自己三面夹击的战略。
次年2月5日,王辅臣攻下兰州,一时间陕甘岌岌可危。
1675年,康熙集结十路大军与吴三桂在湖南,岳阳一带两军对峙。此时,兵多将广的吴三桂却始终不愿听谋士刘玄初建议北上直捣黄龙而是选择在松滋停留三个月,致使白白贻误战机。
大局转折在公元1676年,康熙派遣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与心腹周培公征王辅臣,图海先于平凉断其粮草再攻心为上,招降王辅臣,吴三桂左翼沦陷。
同年,东面的耿精忠部因与台湾郑经部相互猜忌且部将离心,投降满清。至此,吴三桂只能孤军驻守衡州,调兵遣将与满清对峙,其中,其大将马宝在永兴大败清廷,接着几战告捷。
但是,所谓单拳难敌四手,吴三桂正值暮年,且其因为几度改弦易辙已经无人愿意追随,大势落在了清廷,就是昔日汉族盟友也因为他杀了永历皇帝而与他势不两立。
也许吴三桂自知大势已去,在1678年3月在衡州称帝,但是,随着夫人去世加上战事胶着,吴三桂身体每况愈下。
公元1678年8月18日,吴三桂因为积郁成疾而死,享年66岁。公元1682年耿精忠被康熙赐死,三蕃之乱结束。
值得一提,吴三桂在最后一年66岁时,即使是势单力薄依然让满清吃尽了苦头,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吴三桂败并非因为当初不肯过长江直捣黄龙,更多是因为年纪大了,大寿将尽,心有余而力不足,假如再给他10年光阴,天下必定改弦易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4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