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范仲淹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其实,唐朝和宋朝的散文创作,也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散文家。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唐宋八大家”。他们分别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这个名单里,为什么没有以散文创作见长的范仲淹呢?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生于989年10月1日,26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范仲淹一生仕途几经浮沉,虽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但因为犯言直谏,屡次被朝廷贬斥,最终病逝于颍州知州任上。难能可贵的是,范仲淹文武双全,既写得一手漂亮的诗文,还曾经戍守西北边疆,横马立刀,使得西夏军队不敢轻易进犯。
范仲淹未能入选唐宋八大家,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不够好吗?
当然不是。
范仲淹一生创作历程达40多年,著作甚丰,涉猎甚广,在散文、诗歌、词等领域都有上佳的表现。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明显,代表着由唐音向宋调转变的重要一环;他的词作产量不高,仅有5首流传到后世,但每一首都是脍炙人口精品之作。范仲淹的散文,更是值得大书特书。
1046年10月17日,58岁(虚岁)的范仲淹应好友岳州(古巴陵郡)知州滕子京的邀请,为岳阳楼写一篇文章。范仲淹挥笔而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不是普通的旅游记录,而是借岳阳楼的大观,抒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思想。文章里面佳句迭出,产生了许多成语,而将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创作手法,将散文创作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岳阳楼也因为范仲淹的这篇文章,扬名天下,成为天下四大名楼之一。
范仲淹一生创作的散文作品当然不仅仅是《岳阳楼记》,《与唐处士书》《答手诏条陈十事》《与韩琦书》《灵乌赋》《上政事书》等文章都具有很高的流传度。
要讨论范仲淹未能入选唐宋八大家,得从唐宋八大家的来源说起。
在唐朝、宋朝、元朝,都没有唐宋八大家这种说法。第一个提出唐宋八大家说法的,是明朝文学家朱右。朱右参与过《元史》的编撰,担任过晋王朱棡的右长史。朱右曾经编辑过一本文集,名为《六先生文集》。说是“六先生”,其实共有8人,正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加上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朱右将苏洵、苏轼、苏辙并为一家,故称为“六先生”。
在朱右之后,各位文学家在编辑散文集时,多遵循《六先生文集》的选取原则。比如,明朝中期的儒学大师唐顺之在其选辑的《文编》中,唐朝和宋朝的散文只取前面的八大家。明朝末年的散文家茅坤编选了一本《唐宋八大家文钞》,在坊间流传很广,影响很大,从此唐宋八大家的说法就定型了。
那么,朱右、唐顺之、茅坤确定唐宋八大家时,遵循了什么原则呢?
四个字:“古文运动。”
在汉朝以来,文学界流行的是工整严谨、辞藻华美的骈文。骈文比较注重形式技巧,如果运用得当,也能产生许多声情并茂的佳作。比如唐朝文学家王勃创作的骈文《滕王阁序》,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创作的骈文《哀江南赋》,都是骈文中的经典之作。
但是,优秀的骈文作品还是太少了,绝大多数骈文都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针对这种情况,韩愈第一个提出“复古”的文学理论,反对骈文的创作手法,提出用散体作文,从而揭开了古文运动的序幕,因而被称为“百代文宗”。
柳宗元比韩愈小5岁,他积极响应韩愈的倡议,继续扛起古文运动的旗帜。在韩愈、柳宗元的影响下,骈文受到一波打击。可是,当韩愈、柳宗元去世后,骈文死灰复燃。
到了宋朝初期,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再次倡导古文运动,并以韩愈、柳宗元为学习的对象。同时,欧阳修没有一概否定骈文的优点,而是将它的优点与古文的优点结合起来,为宋朝的古文运动开辟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欧阳修利用其在文坛上的地位,影响了许多文学家。苏轼、王安石、曾巩曾经拜欧阳修为师,苏洵、苏轼、苏辙为一门三杰,他们都投身到欧阳修发起的古文运动中,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参与的古文运动,给了骈文第二次打击。此后,骈文在文学界的影响力日益衰落,虽然没有彻底灭绝,但已经不复往日辉煌。
为了记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对古文运动作出的贡献,朱右、唐顺之、茅坤先后将他们的作品收录成册,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反观范仲淹,他比欧阳修大18岁,在欧阳修面前属于“文学前辈”,成名也远远早于欧阳修。欧阳修自然“领导”不了范仲淹,范仲淹也没有参与这场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朱右、唐顺之、茅坤等人编选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时,显然就不会将范仲淹的名字写进去。
对于一些在历史上特别有名气的诗人或者是散文家,文学家,后人经常会把他们并列给予一定的称号。像唐宋八大家,在历史上就是鼎鼎有名的八位散文家,这八个人既有宋朝,也有唐朝,其中还是以生活在宋朝的居多,唐朝的两位散文家只有柳宗元和韩愈。这八位散文家都是因为散文写得出神入化,所以才被评为八大家的。范仲淹作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散文大家,却没有进入唐宋八大家,是因为他的作品虽然好,但是数量非常的少,他一心都扑在了政事上,而苏洵虽然并不是特别的出名,但是他的文学程度是不低于自己的儿子的。
忧国忧民
在当初评选唐宋八大家的时候,曾巩与范仲淹相比,其实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不管是从文笔还是从名气方面来看,范仲淹都可以甩曾巩几条街。但是,朱右编纂《八先生文集》的时候,却把曾巩编纂了进去,而把范仲淹放到了外面,主要是因为范仲淹的作品虽然质量高,像《岳阳楼记》,但是数量非常的稀少,而且他的重心也不在写散文上面,范仲淹选择入仕途为官,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好官员。
苏家三父子
一提起苏东坡,我们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曾经都背诵过苏轼的很多作品和文章,苏轼也是威名远扬。除了苏轼之外,他的父亲苏洵和他的弟弟苏辙也都是在当时非常有名的文学大家,但是可能是因为苏轼的名气太大了,就掩盖了父亲和弟弟的名声。苏家的这三位大文豪被后人统称为?三苏?,这三个人也都是全才,可以说是虎父无犬子。
大器晚成
苏洵作为苏轼和苏辙的父亲,其实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文人。他在年轻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光阴,直到快30岁的时候才猛然发现自己应该去考取功名,他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功的跻身于唐宋八大家的位置,所以,苏洵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很多人对于苏洵的作品并不是特别的熟悉,但是他的作品确实是非常优秀的,像《六国论》,这是一篇完全不输与自己的儿子苏轼的作品,所以他被评为唐宋八大家也是理所应当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