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代茶道十三宜与七禁忌

华里士 2023-07-20 12:57:01

“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茶道的寓意是什么?

茶艺即饮茶艺术,茶艺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首先以习茶方式划分,古今茶艺可划分为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其次以主茶具来划分,则可将泡茶茶艺分为壶泡茶艺、工夫茶艺、盖碗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再次则以所用茶叶来划分。工夫茶艺依发源地又可划分为武夷工夫茶艺、武夷变式工夫茶艺、台湾工夫茶艺、台湾变式工夫茶艺。

茶道是中国人的艺术创造,东方文化的瑰宝!
世界已有公认,中国是茶之故乡。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4000年到10000年的历史。
茶道茶道,茶以载道,“道”寓于饮茶之中。所以茶道的形成有两个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茶的广为种植,二是茶的普遍饮用。
茶在中国的人工栽培史是世界最早的,早在巴蜀时代,园中就已开始人工栽培茶叶。种茶之举不晚于西周,迄今约2700年。
中国茶道酝酿于隋朝之前,形成于唐代,鼎盛于宋明。陆羽创立了中国茶道。千余年来,茶叶文学久盛不衰,不断有佳作问世;茶学专著有百余部,可谓著作大备。茶道正是茶文化的结晶。中国茶道深深植根于华夏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不仅重视饮茶艺能,还重视饮茶时的自然环境,人际关系和茶人心态;它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指导思想,以民族传统美德为追求目标。
中国茶文化自汉代输入日本,中国茶道唐宋时期就已在日本扎下根来。日本人民的聪慧之处在于富有创意地学习中国茶道,并融入日本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不仅毗邻的亚洲诸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借鉴了中国茶道,从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习俗。

品味茶道的文章

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茶热起来,人淡下去。茶能生善、人间奇香、饮茶洗心和入清凉地。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1
品茶悟人生

对于“茶”,我接触得并不多。虽说有时会与朋友坐在一起泡泡茶,但那纯属消遣与打发时间。至于说“茶”论“道”,根本就轮不到我这个门外汉,所以不敢赘述。但那年在福州与一位朋友在我亲戚家泡茶品茶,不敢说从其处领略了茶的精髓,倒也是从他的一席话中悟出了一点人生感叹。

记得那次是刚爬完鼓山,坐车回到妹夫家。因爬山出了一身汗的缘故,只感到口干舌燥,情急间只想寻些冷开水解渴。此时,妹夫正与一位朋友坐在那泡茶,见我找水,就顺手递过来一杯茶,我“咕”地一下倒进喉咙,根本没吃出味来,更别说解渴了,直囔囔要大杯白开水。妹夫看我那猴急的样子,笑了:看把你急得,坐下来慢慢喝点茶,茶也解渴。我坐下端起第二杯:“呸,又苦又涩,而且根本不解渴过瘾。”“这你就不懂了,茶是要品,要慢慢地喝才能喝出味道来。你是急不得恼不来的。”这时,是那位朋友说话了。“哦,这里面还有学问啊,说来听听。”反正没有白开水解渴,不如坐下来喝点茶,听点有关茶的知识。“哦,那我就卖弄卖弄罗。品茶品茶,你得静下心来品,要让自己进入一种‘抛却纷纷扰扰,细听雨落梧桐’的境地。喝茶,不能单单只是喝,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那种滋味。要学会品,从品茶中尝出一种一种心情,一种意境。”“得了吧,喝茶不就是为了解渴吗?还有那么多名堂?”我不屑地说道。“你是没真真接触到茶,不信你静下心来试试?”听了他的话,我试着又端起茶盅,慢慢送到口边抿进嘴里徐徐吞下肚......咦,还别说,随着茶水丝丝入喉,真的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就连心情也似乎变得舒畅起来。“其实,我们国家茶文化源远流长......”“是吗?那你说说。”我一下子被他勾起了话瘾,感到口也没那么渴了。“其实,你不知道,茶也解渴,且比白开水更解渴,只是需要时间。时间长了,你不光能喝出茶的滋味,还能喝出内心和人生的滋味。这可都是有讲究的。”还真是越说越神了,我虽有点不以为然,但没吭声,只是看着他,他也没在意,而是继续说他的:“就说泡茶吧,泡茶讲究的是心境,其实并不在乎茶叶优劣,因为泡茶是动词,主要是动作上的活计。只要动作到了,心到了,也就算泡茶的意思到了,喝不喝倒在其次。所以也可以说泡茶不是为喝茶,享受的是泡的过程。从人生的角度上来说,也就是做某件事追求的是尽力了就行,不一定要臻于完美。”说著,他又提起茶壶给我倒茶,只见壶嘴倾倒之间水垂一线,不满不溢:“倒茶也有讲究。倒茶不满则不溢,倾杯成空则无忧。”“嘿,这里面还蛮有学问的。”“可不是吗,‘倒茶七分满,做人留一线’。‘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就是这个道理。”听了他的话,我又端起茶细细地品起来。哦,不,正如他所言,这已不是单纯的品茶了,正如他所言,是品尝著一种心情一种意境,茶汤中的香味让人感觉一阵过醉,原来,好茶真可以醉人的......

正所谓茶中有道,道中有茶。 这次喝茶,随着领略茶的从苦到甜到香的过程,我也通过深思悟出一点道理,从茶中品味人生,就如同品茶时的三种境界:刚开始有清苦之味,寓意人生的苦境。面对苦境,只能学习忍耐,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品出茶的清香,体味生活的原汁原味,认清人生之旅的艰辛而对人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奠定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念;茶从嘴过,苦去甜来,此也寓意人生经过岁月的浸泡和困苦的煎熬,幸福的种子开始发芽、成长。这是对勤劳的肯定,给付出的回报,让你产生一种在品尝胜利之果实时感受到人生的快意;茶进肚子,嘴中回味,此已进入第三种境地,即清香回味。这也寓意着人生的淡静。回味一生,酸、甜、苦、辣、咸,经历的太多太多,曲折、平坦、甘苦......。如果一味沉缅于成功或失败当中,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太过执著,就会作茧自缚,陷入生活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丧失许多的人生乐趣。这就需要淡泊明志的心胸和恢巨集辽阔的气度,才能真正做到“富贵于我如浮云”、“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没有后来的甜。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进我们的一生。

有人说:“人到中年,唯心独醉。人生沉浮,如一盏苦水,苦如茶,香亦如茶。淡名、泊利、无争、毋夺。一切自然,一切脱俗,一切入幽美貌远的意境,都是人生的淡雅之美。水甘味真,茶清楚好!人到中年,一杯好茶,一颗清静心。静静地守望者生活与岁月的点滴幸福......”。此话说得多好啊。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一苦二甜三回味”,这也寓寄着人生哲理,也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你,到哪一层了呢?
2
品味茶道

何为茶道?其实它是一种茶文化的浓缩与精炼,而茶文化又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不管是煮茶、闻茶,还是赏茶,抑或是品茶都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中华精神的内涵。

从古至今,茶道都有着一定的标准,兴于唐代,盛于宋代与明代,虽说不用将其奉为圭臬,但也会默默遵循。唐代的茶道必须将“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极致演绎;而到了宋代,“三点品茶说”流行一时,三点之一乃新茶、甘泉、洁器,三点之二为天气好,风流儒雅而心有灵犀的佳客即为三点之三。在唐宋时期,中国茶道对“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这五境的要求极高,只为让“味”和“心”同时达到最佳享受状态。就连以“和、敬、清、寂”为核心的日本茶道,也继承了唐宋遗风。明代品茶的“十三宜与七禁忌”规则较为人们认同。时光荏苒之间,改变的只是形式,那深刻而内敛的茶品却从未改变。

品味茶的韵致,鉴赏茶的美感可谓茶道,而茶道其实更被认为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社交礼仪、修身之媒。茶道既能静心又能安神,还能陶冶情操,“世人若解茶之道,不羡仙人做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茶道修的不仅仅是茶,更是心。在这纷繁复杂的尘世间,将心放在茶之上,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茶是起因也是结果,以茶读人,读事,读物,都会有别样的风景,只因它是茶。
3
茶道

早上一杯茶,清心明目,润喉通神;午间一杯茶,提神解凉,止渴生津;晚上一杯茶,解腻和胃,健身强体。绿茶,与蜂蜜一道,在饮品中名列世界第一。

早上起来,泡一杯茶,成了爱茶人生活中的第一件事。那墨绿或黄绿色的茶叶,在开水中,慢慢地沉于杯底,叶片渐渐舒展,叶色慢慢变绿,呈现出嫩绿的生命本色,汤色也随之变成淡绿,满杯都是春天的色彩。一杯茶,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充满希望、满是朝气的春天的世界。端著一杯茶,静静地随着春天的脚步,迈开新的一天轻松、健稳地脚步,心舒神爽,意趣幽然。三五分钟后,开启杯盖,飘着清香的热气,嫋嫋升起,慢慢散开。此时,闭上双眼,用鼻子吸允那飘渺的热雾,顿觉气舒脉通,通体飘逸,如神仙驾着彩云,悠哉游哉。稍后,我都会习惯地摘下眼镜,把杯口对着眼睛,任由那升腾的热气,熏蒸著、溼润着我的双眼,然后戴上眼镜,眼前的世界仿佛明亮了许多。现在开始喝茶了,嘬上一小口,在口中慢慢品味,一股绵绵的清香,会从鼻孔中溢位,咽下那口茶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全身飘着茶香,等喝去一半以后,再斟满,就是第二杯茶了。

“头碗水,二碗茶。”,说的是第一次用开水冲泡的茶水,色美味香,而第二杯茶,就没有第一杯那样的悠悠的清香了,有的是浓浓的、绵绵的清苦的劲道,这杯茶是解渴、提神、生津的上品。如果你又渴又累,喝上一杯二碗茶,不但立即止渴,而且疲劳顿消。

第三杯就是最后一杯了,既没有了头杯茶的茵茵的绿色、飘然的清香,也没有了二杯茶的浓浓的、绵绵的劲道,只是不像白开水、矿泉水那样索然无味,茶瘾大的,干脆就不喝了,一般人将就著喝喝,当然更没有谁去细品了。

一杯茶,就这样在沸水的三次煎泡中,渐渐淡去了它的色香味,被毫不吝惜地倒进花盆或者田坎,与大地融为一体,走完了它来自自然又回归自然的生命历程,实现了它作为饮料精品的所有价值。

从采集到高温制作,然后被开水一次次煎泡,茶的一生可谓历经磨难、九死一生,淡化自己的过程是那样痛苦,淡化自己的同时,却又是被人享受的时候,而它依然平静面对,也许它在对人类付出所有时,得到了我们不知道的快乐吧。

我在品茶中享受生活,更在品茶中感悟人生,总觉得人生如茶。《道德经》说:“大道自然。”我想,人的一生也应在付出中淡化自己,然后悠然的了无牵挂地回归自然,也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正所谓“道法自然”。

茶道最讲究些什么?又最讲究什么?

茶道(拼音:chá dào 英语:tea ceremony)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有关茶道:/view/39397.htm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0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