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又有史书称是四十六嫔妃。不论到底哪一个数字正确,至少可以证明一点,朱元璋死前碰过的女人不低于40名。
本文摘自:《帝王秘事》,作者:倪方六,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老百姓有言,古代皇帝没有一个不好色的(除了小皇帝啊),此言有道理。
虽然朱元璋与马秀英两人之间感情极好,但并不是说朱元璋的后宫生活就不丰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欢美女,他性生活同样出色。
《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又有史书称是四十六嫔妃。不论到底哪一个数字正确,至少可以证明一点,朱元璋死前碰过的女人不低于40名。
具体见《国榷》中记载,有昭敬充妃胡氏、成穆贵妃孙氏、淑妃李氏、安妃郑氏、庄清安荣惠妃崔氏、安妃达氏、碽妃、宁妃郭氏、惠妃郭氏、顺妃胡氏、郜氏、韩氏、余氏、杨氏、周氏、贵妃赵氏、贤妃李氏、惠妃刘氏、丽妃万氏,等等。
朱元璋对女人管理很严,甚至很残酷。一旦发现身边的女人对他不忠,或如刘邦的老婆吕雉那样有“红杏出墙”之嫌,那必死无疑。民间有一种说法,朱棣非马皇后所生,其母亲是碽妃。但生下朱棣后,碽妃便受铁裙之刑惨死。
汉、明两朝的帝王们,在生活上都是很荒淫的,两朝都出了很多风流帝王、荒淫皇帝。如汉武帝“金屋藏娇”、汉成帝“牡丹花下死”、明武帝“豹房纵欲”、明世宗“炼丹恋色”。
但是,朱元璋虽有众多嫔妃,连政治对手的女人也不放过,却独独没有“荒淫皇帝”的骂名,令人称奇。
刘邦不同了,同样是开国之君,民间则认为他是一位“流氓皇帝”。这到底为何?对性生活的态度决定历史形象。
刘邦与朱元璋历史形象的明显区别,也许还与他们各自的生理需要不同有关,不过最终还是各人在对待女色、对待妻子(皇后)态度上的不同所致。
刘邦一见吕后年老色衰,就拿结发妻子不当妻子了,而独宠戚夫人。朱元璋则不同,虽然马皇后生的是一双大脚,这在过去是很丑的女人,但朱元璋一直视之如贤妻。马皇后病了,他是“朝夕尚食,手剂之”。这种只能在寻常夫妻中才能看到的情形,出现在朱元璋的后宫中,实在是难得啊。
马皇后在朱元璋的女色消费上,也不是不管不问的,还是有节制的。但马皇后对朱元璋并不采取性控制的手段,让他专宠她一人(事实上也不可能),而是允许、甚至鼓励朱元璋纳妃子,包括前朝元顺帝的妃子洪吉喇氏(有人称是朱棣生母,后文会说此事)、朝鲜女人李氏、对手陈友谅的小老婆。
如果是吕后,这些女人恐怕早给折磨死了。但马皇后却很好地理顺了这么多女人之间的关系,宽厚仁慈,同样难得!
家有贤妻旺夫啊。对于帝王来说,这道理是一样的。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都出身平民,但在史上留下了不同的评价,我想与两人皇后的优劣不无关系。但归根到底,还是与两人对性生活态度的不同造成的。
如果刘邦如朱元璋那样,性生活讲点规矩,对老婆善待一点,吕雉的行为或许也会收敛一些的。可能吕雉当年真的就是这样想的——你刘邦能乱搞女人,我为什么不能养汉?!
在古代,“邪教”是朝廷对民间秘密宗教的称呼,是政治“打假”,没有令人信服的评判标准。朱元璋在登位伊始,就采纳谋士李善长的建议,迫不及待的宣布摩尼教、白莲教为“邪教”组织,先是严加监控,而后施以铁腕。《大明律》明文规定“为首者绞,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其杀伐之速之狠,既让我们看到了这位草根皇帝对“邪恶势力”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决心,也让我们隐约感觉到了他对民间宗教组织的几分畏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代帝王对宗教的忌惮,完全是以古为鉴,不是没有原因的。史载公元184年(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张修二人,各以宗教名义,发展会众。数年之间,便带甲百万,铁骑千群,一则独霸东方,一则统摄汉中,与大汉王朝分庭抗礼。(据《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概述张角、张修的学说时说:“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雒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
由此可见,“宗教”实在可以作为一个政权的前身和胚胎!自古及今,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专制君王又怎么可能容忍一个潜在的、隐形的、将来有可能把自己端掉的组织存在呢?!何况朱元璋本人,即是明教(摩尼教中土支教)中薄有威名的小头目,深知宗教笼络人心之手法的厉害,出于政治目的,他必须过河拆桥,不能养虎遗患。
“明教”有这些特征吗?我们可以来看看《明教教义》:“修行乃四法,启智,体情,炼体,徒行。缺一不足名,缺二无以立,缺三终浑噩,无四亦无始。启智通日,以理为事,以常为道。习以日月伦常,天道循环。晓以万物之规,世间之律。以数入道,以理推之。寻未知之事,探不明之理,终以创世;体情通月,以心处世,以情动人。会三情通六窍,体疾苦凉黑白,不以贫贱叹不平,不以困苦而自弃。守明月,待圆缺,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是我国古代先贤圣达所追求的至高境界,邪在哪里?!朱元璋身在教中,早已知道明教以自我修行为主,拜祭上苍为辅,意在为教众建立积极的信仰。并欲以此为基,建立明历之后的新秩序。
反倒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政权,颇有“邪教”的特征,自太祖、成祖之后,大都昏庸无道,荒淫好色,不理政事。更兼设东西二厂,纵容宦官秉政,对朝野之间进行无孔不入的行为控制、情绪控制。时值明末,更有东林党糟改儒学,垄断传统文化的解释权,推崇“两末之议”,对士族阶级、莘莘学子进行思维控制、资讯控制。
朱元璋的老婆是谁?朱元璋一生睡过多少女人?
朱元璋的老婆是明代皇后马秀英。
大脚马娘娘,芳名秀英,皖北宿州人,生于公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八月初八,时值壬申,肖猴,幼年失怙。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代,马秀英坚不裹脚,故被人称为〃马大脚〃。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嫁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立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册立马秀英为皇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积劳成疾的马皇后在南京病故,终年51岁。死后被溢为孝慈高皇后,葬于钟山之阳,即朱元璋死后合葬的明孝陵。
<img p=""
大脚马皇后?本是一位极具反叛精神的平凡女子。她生于乱世,有胆有识,在艰难逆境中,全力帮助朱元璋成就大业,五次救朱元璋死里逃生。做了皇后后,虽大富大贵,仍不娇,始终不忘民间劳苦,不改勤俭本色,不变平民心态,时常用自己的言行规劝、影响朱元璋。她惩奸佞亳不手软,扶良善鞠躬尽瘁,保忠臣机智灵活,助皇上能屈能伸,革陋习坚决果敢,倡新风大马金刀。朱元璋称她〃家有贤妻,犹国之良相〃。她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诸后乃至命妇民妇皆以其为楷模,争相仿效。她是史家公认的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贤后。
老百姓有言,古代皇帝没有一个不好色的(除了小皇帝啊),此言有道理。
虽然朱元璋与马秀英两人之间感情极好,但并不是说朱元璋的后宫生活就不丰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欢美女,他性生活同样出色。
《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又有史书称是四十六嫔妃。不论到底哪一个数字正确,至少可以证明一点,朱元璋死前碰过的女人不低于40名。
具体见《国榷》中记载,有昭敬充妃胡氏、成穆贵妃孙氏、淑妃李氏、安妃郑氏、庄清安荣惠妃崔氏、安妃达氏、碽妃、宁妃郭氏、惠妃郭氏、顺妃胡氏、郜氏、韩氏、余氏、杨氏、周氏、贵妃赵氏、贤妃李氏、惠妃刘氏、丽妃万氏,等等。
朱元璋对女人管理很严,甚至很残酷。一旦发现身边的女人对他不忠,或如刘邦的老婆吕雉那样有“红杏出墙”之嫌,那必死无疑。民间有一种说法,朱棣非马皇后所生,其母亲是碽妃。但生下朱棣后,碽妃便受铁裙之刑惨死。
“铁裙刑”是中国古代男人惩罚不忠女人的一种酷刑:将铁片做成刑具,形如裙子,逼犯人穿到身上,然后把“裙子”放在火上烘烤。刑具受热,犯人的皮肉如被烙铁烙,其惨状不言而喻,结果可想而知。
碽妃怀孕不足月便产子,受铁裙之酷刑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对待自己早产的女人?原来朱元璋怀疑她与人私通怀孕。当然,朱棣生母之死是一种民间传说,并不真实。但是,从中透露出朱元璋对待不忠女人的态度,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汉、明两朝的帝王们,在生活上都是很荒淫的,两朝都出了很多风流帝王、荒淫皇帝。如汉武帝“金屋藏娇”、汉成帝“牡丹花下死”、明武帝“豹房纵欲”、明世宗“炼丹恋色”。
但是,朱元璋虽有众多嫔妃,连政治对手的女人也不放过,却独独没有“荒淫皇帝”的骂名,令人称奇。
刘邦不同了,同样是开国之君,民间则认为他是一位“流氓皇帝”。这到底为何?对性生活的态度决定历史形象。
刘邦与朱元璋历史形象的明显区别,也许还与他们各自的生理需要不同有关,不过最终还是各人在对待女色、对待妻子(皇后)态度上的不同所致。
刘邦一见吕后年老色衰,就拿结发妻子不当妻子了,而独宠戚夫人。朱元璋则不同,虽然马皇后生的是一双大脚,这在过去是很丑的女人,但朱元璋一直视之如贤妻。马皇后病了,他是“朝夕尚食,手剂之”。这种只能在寻常夫妻中才能看到的情形,出现在朱元璋的后宫中,实在是难得啊。
马皇后在朱元璋的女色消费上,也不是不管不问的,还是有节制的。但马皇后对朱元璋并不采取性控制的手段,让他专宠她一人(事实上也不可能),而是允许、甚至鼓励朱元璋纳妃子,包括前朝元顺帝的妃子洪吉喇氏(有人称是朱棣生母,后文会说此事)、朝鲜女人李氏、对手陈友谅的小老婆。如果是吕后,这些女人恐怕早给折磨死了。但马皇后却很好地理顺了这么多女人之间的关系,宽厚仁慈,同样难得!
家有贤妻旺夫啊。对于帝王来说,这道理是一样的。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都出身平民,但在史上留下了不同的评价,我想与两人皇后的优劣不无关系。但归根到底,还是与两人对性生活态度的不同造成的。
如果刘邦如朱元璋那样,性生活讲点规矩,对老婆善待一点,吕雉的行为或许也会收敛一些的。可能吕雉当年真的就是这样想的——你刘邦能乱搞女人,我为什么不能养汉?!
朱元璋私生活糜烂 动用公权力强占美艳寡妇
按照正史的记载,朱元璋的第一个女人应该是马皇后,但据户部尚书黄景昉的《国史惟疑》所载“沐英为高皇帝与外妇所生”,结合《明史》等史料通盘来看,沐英8岁时被当时已开始发迹的朱元璋夫妇所收养,由此可知朱元璋的第一个女人极可能是沐英他妈。他俩没有结婚就有了骨肉,当然现代人可以理解,这是青春期少年把控不住的一次身体“走私”。
但就此来看待“圣人”朱元璋两性生活的话,确实是将他看扁了,人家不愧为当皇帝的料,他随时随地要将自己的“爱之雨露”播洒出去。我们不妨来看看朱元璋如何占有女人的?
胡寡妇原本是濠州一带人,因为丈夫短命,使得她年纪轻轻就开始守寡。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这不,当时濠州有好多人就听说了胡寡妇的美艳,动足了脑筋想抱得美人归,可胡寡妇的母亲不同意啊。也不知怎么搞的,这事被已经远走他乡在南京城里做着日益膨胀皇帝梦的朱元璋知道了,他可是人世间顶级“采花人”,现在又是一方枭雄,要个把女人那是小菜一碟。
于是朱元璋就托人去说媒,没想到胡寡妇母亲一口拒绝。不久胡寡妇及其母亲因避战乱逃离了老家濠州,随军到了淮安,成了寄寓那里的“流民”。朱元璋听说以后二度派出媒妁说客上了淮安,这淮安地盘上的“父母官”平章赵君用可听朱元璋的话了。
当说媒使者来到淮安向赵君用说明来意时,赵大人二话没说,也不管胡寡妇母亲同意不同意,就动用官差将流寓淮安的美艳胡寡妇及其母亲一同“送”到了南京朱元璋处,随即胡寡妇就被朱元璋占有,据说后来被立为妃。([明]刘辰:《国初事迹》)
除了“明媒正娶”和“强娶”外,只要看上眼,朱元璋还会强占女人和嫖娼。
可能出于政治统治之需要,有一次朱元璋在《大诰》中对自己强占女人的事情作了坦白:“朕当未定之时,攻城略地,与群雄并驱十有四年余,军中未尝妄将一妇人女子。惟亲下武昌,怒陈友谅擅以兵入境,既破武昌,故有伊妾而归。朕忽然自疑,于斯之为,果色乎?豪乎?知者监之。”(《大诰·论官无作非为》卷43)
这是朱元璋向全国臣民颁发的《大诰》中的自我检讨,他承认自己因为愤怒当年陈友谅冒犯他而强占了陈的女人阇氏,但“朱圣人”毕竟当过和尚,“女人是祸水”的警语还是想得起的,尤其是亡国亡夫的女人那简直就是妖魔,朱皇帝突然间来了个拷问自己的内心:干出这种事情是贪图美色呢?还是天下豪杰男儿应有所为?最终他没忘给全国臣民一个提醒,要大家以他的“唯独一次”犯规为戒啊!
朱元璋的这次“感情走私”尽管在明代正史上没有记载,但在官书上有。有人认为他诚实得可爱,将“唯独一次”犯规也说出来,还有什么不可信的。
要说朱元璋在两性问题就那么一次“感情走私”?我看也未必。相传早年还是农民军领袖时朱元璋就乘着老兄弟邵荣外出作战之际奸污了含苞待放的少女——邵荣的女儿,迫使邵荣最终走上谋反之路;还有民间一直流传着朱元璋个人嗜好——嫖娼,(详见笔者:《大明帝国:从南京到北京》之《奇特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卷》,以下简称《朱元璋卷》)想必这些不会是空穴来风吧?
爱好强占女人与嫖娼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相反令人不齿,朱元璋当然也清楚,于是凡文人笔记或诗歌一类的只要有所隐射“天生圣人”的话,就要被处以重典,据说苏州文人高启就是因为写诗隐射朱皇帝嫖娼而被腰斩的。
朱元璋的特殊性嗜好:以睡到对手老婆为荣
在“烂汉”、“脏唐”之外,还有一个“乱明”。
大明王朝帝王的性关系之乱让朱氏后人感到脸红。我在前面文章曾说过,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是个模范丈夫,与皇后马氏相亲相爱几十年,马氏死后一直未再立新后,即是证明。
朱马夫妻恩爱是事实,但另一方面朱元璋在性行为方面也是收不住的,对女色的贪恋也不含糊。与刘邦的喜新厌旧不同,朱元璋的一大性嗜好是“玩二茬”,以睡到对手的老婆为荣。
其战争对手陈友谅的妃子阇氏年轻貌美,朱元璋早就眼馋了。在打败陈友谅后,朱元璋首先想到陈后宫里的几十位妃子,将阇氏揽入自己的怀中,后封其为瑜妃。听说那时阇氏已怀了陈的孩子,此孩子即民间传说的长沙王潭王。
传说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是蒙古女人,也是因为朱元璋纳元顺帝的有孕后妃缘故。
上梁不正下梁歪。其后的16帝多数都是好色荒淫之君。我曾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的、明朝第一淫君、武宗朱厚照,因荒淫过度,31岁就死了。
朱厚照多次到各地巡游,“每夜行,见高屋大房即驰入,或索饮,或搜其妇女”。正德十四年十二月,朱厚照巡幸至扬州“寡妇无人幸免”。因为朱元璋的榜样作用,明军在征讨外族时,掠夺美貌女子进奉给皇帝,也是战争任务之一,当然也是拍皇帝马屁的好方式。
宪宗朱见深的妃子纪氏就是俘掳来的。成化三年,西南少数民族作乱,平乱后俘获了不少美女,其中就有纪氏。纪氏之美让对贵妃万贞儿爱得死去活来的朱见深一下子就动心了,少有的召幸,竟然让纪氏怀孕了。
纪氏生子后被册为淑妃,在小孩6岁时,朱见深才知道自己龙种早在纪氏体内发芽,有了儿子。但在真相大白后,纪氏让万贞儿毒死了。
?
汉、唐、明,是中国封建朝代的三大鼎盛时期。但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这三个朝代在男女性关系上,就不值得炫耀,用今天流行语来讲是烂一姓、脏一朝、乱一片,其毒负作用很大。
朱元璋简介: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朱元璋是平民出身,但他建立的明朝,不见得有平民性,更别说多一点民主。
朱元璋不愿人们提他的出身。据说,明代有个富人请名士祝枝山写一副对联。这个富人出身贫寒,做过弹棉花的活。祝枝山给他写的对联有点调侃:
三尺冰弦弹夜月,
一天飞絮舞春风。
字面很雅,传出来的形象是弹得一片飞絮,夜里也得开工。这个富人并没有不高兴,说:我就是这样的出身。但对朱元璋,是绝对开不得这样的玩笑的。
朱元璋的祖上几代,就四处游徙(沛,句容,再徙泗州,钟离),是个没有恒产的家庭。十七岁那年,天旱、蝗灾、大饥疫。朱元璋的父、母、兄都死了,“贫不克葬”(《明史本纪》)。乡人刘继祖给一块地让他们下葬,这就成了以后的凤阳陵。接着,朱元璋“孤无所依”,去皇觉寺做僧人,僧人都得托钵求食,朱元璋出去“游食”了三年,回到皇觉寺。所以,朱元璋做过和尚,讨过饭。他后来很不愿提起这经历。
到了元朝末年,“元政不纲,盗贼四起”。四起的有刘福通、徐寿辉、赵均用、方国珍、郭子兴等等。有的已经有自称为帝(如徐寿辉)。那时元朝的 *** 极其腐败,面对这样的局面,“元将彻里不花惮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赏”。这样的元将,不敢去打真正的起义兵,却还要随便抓良民说是贼盗,去向上面报功。人们愿做顺从的良民也做不成了。
朱元璋想,天下这么乱了,该怎么办呢?他求卜,“去留皆不吉”。于是再卜,求问:“得毋当举大事乎?”这卜得“吉”了。那就去参加起义造反的队伍吧。他就去找郭子兴。郭子兴觉得这个人相貌不凡,留他做亲兵。朱元璋表现出有领兵的才能,“战辄胜”。渐渐拥有自己的一支队伍,有徐达、汤和、费聚等骨干(后来都成了大将)。这时候,朱元璋觉得好些起义领袖都不成气象(如彭大、赵均用的队伍很“暴横”,郭子兴则“弱”),觉得与他们都“无足与共事”,于是统率了自己的一支队伍,在横涧山与元将张知院打了一仗,“收其卒二万”。这前后,十分有见识的李善长也来归。从此形成了一支不平常的势力,领袖朱元璋有雄才,有勇将有谋士(其后又有出名的刘基来归)。这时朱元璋的根据地是滁州。
不久,元丞相脱脱大败又一支起义军张士诚,分兵围六合,威胁到了朱元璋。朱元璋说:“六合破,滁且不免”,起兵救之。元兵来得更多了,朱元璋“设伏诱败之”,打了大胜仗。
这时的朱元璋已显示了多方面的才能,郭子兴对他很重视。派兵打和州的时候,指定由他“总其军”,做司令。朱元璋担心众将未必心服,就定明日开会。他有意迟到,众将已到,右边的位子坐满了,朱元璋就坐在左边(右边是尊贵的位子)。开会了,决定一件件的事项,大家提出意见,朱元璋一一“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朱元璋的分析很快,很中肯,众人张大了眼睛无话可说,服了。这时朱元璋才拿出郭子兴叫他“总其军”的文檄,说明“奉命总诸公兵”,大家都“惶恐谢”。这是朱元璋的一次出色的表现,在众人面前立了威信。
在这以后,朱元璋地位日显,发展迅速,终于成为皇帝,建立了明朝。
很清楚,朱元璋是以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多方面出色的表现,打出江山来的。这样的经历,如果说起出身下层,那不是更可自豪的吗?大可以像平民出身做了皇帝的刘邦一样,坦然与群臣敞开谈论“我为什么能够得天下”。偏偏朱元璋就是不能。在坐定江山以后尤其不能。
朱元璋在坐定江山以后,开始对付功臣。也开始在文字上“鸡蛋里挑骨头”,因为他心底有阴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0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