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冯良,字君郎,年三十岁时做县尉,奉县佐之命去迎督邮,行至途中,忽生愤慨之心,觉得作人厮役是一种耻辱,就将车子打坏,把马杀死,又把衣服帽子都撕毁,逃到犍为,去跟从杜抚求学。冯良的妻子四处寻找丈夫,却毫无踪迹,后来在草中发现破车和死马,又看到腐朽的衣裳,以为被虎狼吃掉,或者是盗匪所害,就把衣物埋葬,认为他已死了。未料过了十几年,冯良回来了,竟然成为有名的大臣。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_有怀子由弟》共有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这组诗是1074年(熙宁七年)八、九月间,苏轼将离杭州通判任时所作。是年,苏轼三十九岁。他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时任齐州掌书记,在济南。《咸淳临安志》:“浮云岭,在于潜县南二十五里。”(于潜,浙江境内的县,在临安西,位于分水港支流上。)苏轼任杭州通判的三年中,年年都有水旱灾害,所谓“止水之祷未能逾月,又以旱告矣”(《祈雨吴山》)。1074年,京城以东因干旱闹蝗灾,“余波及于淮浙”(《上韩丞相论灾伤书》)。苏轼因捕蝗至于潜,作此二诗寄给苏辙,以抒发自己的抑郁之情。
这一首着重写山行疲苦之感。一二句点明时令、景物。重阳将近,溪边野菊已开出耀眼金花。三四句纪行。苏轼久不登山,这次为了捕蝗来到这山石高峻的浮云岭,深感疲苦不堪;然而他正处在壮年,豪情未减,偶尔喝一杯村酒,仍觉得精力有余。此二句从生理方面的感受作一抑扬。五六句是夜宿山村的感受。夜晚,独自一人在林木荫翳的山村野店住宿下来,一天的疲劳,暂时忘却,顿觉宠辱不惊,梦魂安稳;然而,这片刻的安闲却唤起数年来世路奔波的许多回忆:那时局的动荡,党派的倾轧,仕途的艰险,以及这场特大蝗灾给人民带来的困苦,他奔走呼号、欲诉无门的愤懑这一切,涌上心来。诗人用“人间忧患长”五字加以概括,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此二句再从心理上的感受作此一段抑扬。全诗经此两度抑扬,声情跌宕,有力地表露了抑郁不堪之情,并很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二句。
结尾紧承“人间忧患长”意,他想到此时这种疲于奔走、形同厮役的处境,忿忿然说:我真想像冯良一样杀马毁车,从此遁去,至于所谓用行舍藏那一套,不必再去管它,你也用不着再来和我讨论了!《后汉书·周燮传》载:,一个叫冯良的人,三十岁,为县尉,奉命去迎接上官,他“耻在厮役,因毁车马、裂衣冠”遁去,跑到犍为跟一个叫杜抚的学者学习去了。家里人满以为他死了,过了十多年他才回到家乡。苏轼用此事,也和此时山行疲苦、情绪不好有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的教训。在封建社会里,一些持身谨严的士大夫对自己的出处进退总是比较认真的。苏轼弟兄也经常谈到这一问题。两年多以前,苏轼在《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绝》诗中就说:“眼前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去未能。”说他不愿奉行新法,只是由于贪恋君恩,未能决然引去。在捕蝗事后不久,苏轼在杭州赴密州道中寄给苏辙一首《沁园春》词又说:“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认为出仕或归隐的主动权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此时因捕蝗疲苦这一具体事件的触发,天秤偏到那一端了。这和组诗中第一首的结尾“理蝗余”的积极态度表面上矛盾,其实不然。在苏轼的思想上,为人民利益而奔走和为了奉行新法而被人驱使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两首诗的结尾各有侧重。《乌台诗案》提到“独眠林下”这四句诗时,苏轼自己解释说:“意谓新法青苗、助役等事,烦杂不可办,亦言己才力不能胜任也。”这正是苏轼的痛苦所在。王安石的变法在历史上是一种进步,但新法本身并没有解决农民的问题;加上新法执行中的某些偏差,给农民带来了不利。因此,不能因为苏轼不满新法就一概加以否定。这两首诗,更多地体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
这首诗写的是现实生活给诗人思想感情上的一次巨大冲击,抑扬顿挫,感慨遥深,用事精切,写出了内心深处的难言之情,也是亲兄弟间推心置腹的肺腑之言,所以特别真切动人。
杀 字开头的成语: 杀敌致果 谓杀敌建功。语出《左传·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孔颖达疏:“能杀敌人,是名为果,言能果敢以除贼;致此果敢,乃名为毅,言能强毅以立功。” 杀鸡哧猴 见“杀鸡骇猴” 杀鸡骇猴 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 杀鸡取卵 喻贪图眼前微小好处而损害长远利益 杀鸡为黍 谓殷勤款待宾客 杀鸡焉用牛刀 喻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语本《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杀马毁车 《後汉书·周燮传》:“扞冯良呴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后以“杀马毁车”喻弃官归隐 杀妻求将 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於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后因以“杀妻求将”比喻人为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惜忍心害理 杀气腾腾 谓杀伐之气很盛。形容气势凶狠 杀人灭口 ①谓将人处死。②指为隐瞒真象而杀害知情人的凶恶手段 杀人如草 形容杀人多,极轻视人命 杀人如蒿 见“杀人如麻” 杀人如麻 形容杀人极多 杀人如蓺 见“杀人如麻” 杀人盈野 被杀死的人布满原野。形容杀人极多 杀人越货 杀害人命,抢夺财物。指盗匪行为。语本《书·康诰》:“杀越人于货,■不畏死,罔弗憝。”孔传:“杀人,颠越人,於是以取货利。” 杀身成仁 指儒家为了“仁”的最高道德准则而不惜舍弃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后泛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杀身成义 犹言杀身成仁 杀一儆百 亦作“杀一警百”。杀一个人以儆戒许多人 杀一警百 见“杀一儆百” 杀一利百 见“杀一砺百” 杀一砺百 犹言杀一儆百 杀衣缩食 犹言节衣缩食 杀彘教子 谓父母教育子女,首先自己要言行一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8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宋朝文彦博消除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