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唐朝是一个开放型的盛世王朝,与周边各个其他民族的来往都很密切,也吸收了很多汉族所缺乏的优点。然而你可能想不到,除了文化、经济,唐朝居然还有非常多的胡人将领,甚至有人认为唐朝完全算是胡人政权。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胡人将领出现?他们有些甚至是被打败的小国,是什么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大唐效力?
在中国历史上名将最多的朝代一定是唐朝,在这个将星闪耀的朝代,很多都是胡人。高仙芝、王思礼是高句丽人,尉迟恭、屈突通是鲜卑人,哥舒翰是突厥人,李光弼是契丹人,仆固怀恩是铁勒人等等。唐朝为什么会任用这么多外族将领,仅仅是请来的“雇佣兵”吗?
通俗来讲,两汉的灭亡证明了外戚、宦官是不可靠的;曹魏、东晋灭亡证明了权臣是不可靠的;西晋灭亡证明了同姓诸侯王也不可靠;南朝证明了士族豪强靠不住;北朝证明了八柱国也是靠不住的。等到了唐朝强大无比,干脆就试试外国人吧。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对内休养生息,对外开疆拓土征讨四方,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各民族融洽相处,李世民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由于唐朝的版图极大,很多胡人本身就是大唐的子民,为朝廷效力无可厚非。唐朝国力有特别强盛,在唐朝谋个差事,比和唐朝为敌强太多。
李唐有胡人的血统,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鲜卑独孤信的四女儿。关陇集团就是鲜卑贵族与汉人豪强相互通婚,形成的门阀军事势力,后期汉人逐渐成为主体,但胡人的某些作风还有所保留。在大唐王朝中,李世民接收了隋炀帝的部分妃子,李治接盘了“小妈”武则天,李隆基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大唐皇室都这么“开放”了,将领里面出几个胡人一点都不奇怪。
更重要的是这些后世看来的外族人,其实自认唐人,当时并没有国籍的概念,也不同于今天的民族意识,相当于现在都是中国人,但是省市不同罢了。夫蒙灵察大骂高仙芝:啖狗肠高丽奴!高仙芝:此胡敢来!胡人将领对喷杀伤力最大的话就是开除唐籍,可见他们以唐人自居。
当然后来的粟特杂胡安禄山玩的太大了,唐朝开始逐渐不信任武将了,汉将都不信任,更不要说外族将领了。
主要是由于唐朝末期局势动荡,胡人乘机内迁甘肃,使得汉人受到了大量胡文化的影响,从而胡化。唐朝末期,经过了安史之乱的动乱,朝廷已经没有办法阻止唐朝逐渐地走向衰弱。各地的藩镇政权割据,个人的武装力量已经比朝廷更加强大,朝廷也无暇顾及甘肃被胡人渗透,这就为甘肃的汉人被胡化创造了至关重要的机会。
其次,甘肃在唐朝初年就被胡人占据过。唐武德二年,在甘肃的李轨被李渊带兵讨伐。唐代将甘肃改郡为道,甘肃分成了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一共占据了22个州。广德二年,包括甘肃在内的河西、陇右都被吐蕃所占据。大中三年,唐朝重新占领了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大中五年,张议潮起兵征伐了包括甘肃在内的河西、陇右,唐朝这才重新占据甘肃。
也就是说,在唐朝末年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甘肃都被吐蕃所占据,作为一个胡人政权,自然会采用胡人的思维方式、行为特征、 生产模式、风俗文化等诸多方面来治理甘肃,这就为之后唐朝末期的甘肃汉人胡化创造了坚实基础。
再者,甘肃与古时候的西域是相邻的,有很多胡人会来甘肃与汉人通商,并且有一些胡人还会扎根在这里,与汉族人联姻,创造后代,繁衍生息。胡人将自己的文化教给自己与汉人结合的后代,使得一些汉人在耳濡目染下,不自觉地胡化。这是我们民族文化交融的象征,在古代很有代表意义。
因为唐朝建立时,唐朝时多民族王朝,而且很多皇族也具有胡人血脉,就像第一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其父是李昞,系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唐朝追谥元皇帝,庙号世祖。其母是独孤氏,追谥元贞皇后,独孤信第四女。独孤信,本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是鲜卑族,云中(今山西大同)人,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因此,在李渊身上就有1/2的少数民族血统。
李渊娶北周皇族窦氏为妻,称帝后追封为穆皇后。窦皇后是北周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北周襄阳长公主(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女,北周武帝之姐)的女儿。生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阳公主。北周皇室宇文氏又是鲜卑族,窦皇后身上至少也应该有1/2的少数民族血统。
因此,高祖和窦氏所生的唐太宗李世民身上自然就有1/2的少数民族血统。太宗娶长孙皇后。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是右骁卫将军,母亲高氏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长孙一族因是北魏宗室之长,亦为汉化的鲜卑族,在孝文帝改革时,赐姓长孙。长孙皇后生长子李承乾,自幼封为太子,次子李泰,三子李治。
后来李治继承皇位,是为唐高宗。李治身上也应该有至少1/2的少数民族血统。高宗娶武氏,生四子,二女。武则天其父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于隋朝皇室,父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这样算来,武则天身上也有少数民族血统,只是不好计算比例了。唐朝自高宗后,帝王皆为武则天子孙。中宗李显两次称帝,在神龙革命后,李显二次登基,后被其皇后韦氏所害,其四弟李旦在其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的政变中被拥立为帝,是为唐睿宗,睿宗也是两次登基。高宗和武后所生的三子李显、四子李旦为,其身上至少应有1/4的少数民族血统。这样一看大本的皇族多多少少都是有一些胡人血脉,所以提到唐朝就提到胡人血脉还是有道理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开放的一段时期,很多少数民族来到唐朝,或经商,或当官,更有人统领兵马,镇守一方,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各地。在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城市中开设的波斯胡店,以经营宝石、珊瑚、玛瑙、香料、药品而驰名。在今天的吐鲁番、西宁、太原、西安以及广东的英德等地,都曾发现过波斯萨珊朝的银币,有的数量还很多,这证明唐朝和波斯的商业贸易是很繁盛的。而来自阿拉伯帝国和日本的侨民有不少在中国担任官职的,有的还担任部长级高级官员。据《唐史》记载,唐朝宰相至少有二十三人是胡人,其中主要是鲜卑人。还有日本人阿倍仲麻吕,他是日本奈良时代入唐的留学生,汉名朝衡、晁衡,开元五年(717年)随遣唐使使舶赴唐,后中进士第,在唐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秘书监兼卫尉卿等,此人还与李白有良好的私交。还有唐前期赫赫有名的高仙芝(高丽),哥舒翰,李光弼(契丹),及臭名昭著的安禄山,晚唐的李克用(沙陀)等人,都是胡人,且均为大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5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洛阳为什么会被称为神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