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北魏、后燕之参合陂之战(参合陂之战中,北魏为什么能打败后燕?)

华里士 2023-07-20 08:36:55

参合陂之战是中国五胡十六国后期,北魏在参合陂(今中国内蒙古凉城东边的岱海)大败后燕的一场重大战役。北魏登国十年(后燕建兴十年,395)5月至11月,后燕太子慕容宝率领8万后燕军进攻北魏。北魏拓跋珪采取“敌进我退,诱敌深入,拖而不打”的战略,渡黄河南下,与后燕军队隔河对峙。后燕军队长途跋涉,不能速战速决,加之天气渐冷,又误信慕容垂死亡,决定撤兵。被拓跋珪率领的2万北魏军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边的岱海)大败。这场战役加速了后燕的灭亡,也奠定了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参合陂之战简介

北魏叛后,后燕帝慕容垂命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率军八万攻魏,并以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等率一万八千骑为后援。魏军接获消息后,则是先将主力部队后撤,然后在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一带的黄河与燕军隔岸对峙。魏军复又假传慕容垂已死的消息,使慕容宝等闻讯后军心动荡,后来燕军中又有将领阴谋发动兵变拥慕容麟为帝,更导致军心涣散,士气低落,慕容宝不得已只好趁夜撤退。然而时值严冬,气温急降,河水结冰,拓跋珪立即率精兵二万骑渡河,追击燕军。

魏军日夜赶路,反观燕军疏于戒备,慕容麟率军三万殿后,却是一边行军一边打猎。终于在六日后,魏军于参合陂西追及燕军主力,而燕军当时安营于陂东靠近河边处。魏军连夜登山,计划奇袭燕军。翌晨,魏军登上山头,下临燕营。燕军正要东归,忽见魏军遍布山上,士卒大惊。拓跋珪下令攻击,燕军争相渡河逃命,人马相互践踏,压死及溺死者数以万计。仅包括太子慕容宝及部分亲王在内的数千人逃走,而慕容绍则为魏军所杀,其余燕军四、五万人全部投降。后来,在北魏大臣王建的建议下,所有投降的燕军全被坑杀。

参合陂之战背景

北魏在其前身代国时期,即与后燕的前身前燕互为姻亲之国。北魏及后燕建国后,二国本来关系密切,然而后来先是因后燕于391年扣留前来进贡的魏王拓跋珪之弟拓跋觚,复因北魏势力逐渐强大﹐亟欲脱离从属于后燕的关系,因此于395年背叛后燕(时为北魏登国十年、后燕建兴十年),抄掠后燕沿边。

参合陂之战过程

东晋时期,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逐步强盛起来。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民族先后在黄河两岸和北部中国建立起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公元384年,慕容垂恢复了燕国,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史称后燕,什翼键之孙拓跋珪,定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为了称霸北方,两国互相残杀。魏燕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边的岱海)之战,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生的。

北魏和后燕都是鲜卑族建立的国家。按亲属关系,慕容垂是拓跋珪的舅舅,他曾援助拓跋氏打败匈奴独孤部、贺兰部,使拓跋氏获得马匹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从而增强实力。后来,拓跋氏让其弟拓跋觚去拜谢其舅舅慕容垂。慕容垂的几个儿子留住拓跋觚不让走,要求送给后燕几匹良马,拓跋氏见后燕如此无礼,不仅没送给良马,而且与后燕断绝了关系。从此,两国结下了仇恨。

为了报复此事,后燕建兴十年(公元395年)农历七月,慕容垂派太子幕容宝为元帅,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为副元帅,领兵八万,向北魏大举进攻,并派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以一万八千部队进行策应和援助。出征前,散骑常待高湖曾劝告慕容垂说:魏与燕世代结为婚姻,亲如一家,应该互相帮助,互相谅解。这一次因为没有得到良马,就软禁了拓跋觚,是燕国的不对,为什么还要攻打人家?这样师出无名,是不会取得胜利的,高湖又分析了这次将出师不利的因素,太子慕容宝狂妄自大,不是拓跋氏的对手;长途远涉,疲劳应战,对燕军必然不利。慕容垂刚愎自用,不但不听高湖的劝告,还罢免了他的官职。 与此同时,北魏拓跋氏在燕军到来之前,召集群巨商议对策,注意听取大臣们的意见。长史张衮分析说:燕军过去打了许多胜仗,这次大军出征,气焰嚣张,应该避其锋芒,故意摆出退败的样子,使燕军掉以轻心,然后,出其不意,方能取胜。拓跋氏按照张衮的计策,转移部落、牲畜和财产,从都城盛乐撤退,西渡黄河,以逸待劳。燕军长驱直入,一路上也没遇到魏军的抵抗,顺利地进军到五原,兵临黄河,并准备造船渡河。

这时,魏军早已作好战争准备,在黄河的西岸、北岸屯兵十五万,严阵以待,并与后秦取得联系,得到支持。燕军造好船后,先派十几艘战船和三百多名士兵作为先遣部队渡河,结果,船未到岸,正好遇上大风,后燕十几艘战船沉没,三百多名士兵当了魏军的俘虏。燕军渡河失败后,又在黄河东岸一直停留了近四个月,也找不到作战的机会。农历十月底,天气逐渐变冷,燕军兵疲马困,士气涣散。燕军出发前,慕容垂正患病不起,之后,拓跋氏派军队切断了燕军通往中山的道路。使慕容宝与慕容垂失去联系。于是,拓跋氏乘机制造假象,他告诉燕军俘虏说,慕容垂已死,然后,释放燕军俘虏回去。这些俘虏回到燕军后,慕容垂去世的消息一下子传开了,慕容宝长时间远离国土,不知真情,士兵也惶惶不安。慕容嵩也以为嘉容垂真的死了,大搞夺权活动,密谋让赵王慕容麟为燕王。不料事情泄露,被慕容宝处死,燕军内部互相猜疑,无心恋战。慕容宝只好烧掉船只,往回撤军,撤退之前,有人曾向他建议:撤兵要快,如等大河封冻,就会给魏军造成有利条件。慕容宝妄自尊大,不以为然。

共3页:123下一页

参合陂之战中,北魏为什么能打败后燕?

在中国历史中,参合陂之战算不上多大规模的战役。即使是对于当事人双方的后燕和北魏而言,参合陂之战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战役。

在我看来:参合陂之战或许可以看做是后燕衰弱的转折点,却不是传统史书所说的“决定后燕命运”的大决战。

这场战役的大致过程就是:后燕太子慕容宝率军将近十万进攻北魏,北魏王拓跋珪则率军两万进行抵抗,最终拓跋珪战胜了慕容宝。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以弱胜强”、“以寡敌众”的战役。可如果我们深度剖析双方的出兵背景,就会发现事实绝没有这么简单。

对于后燕太子慕容宝而言,参合陂之战就像是做了一个无法醒来的噩梦。

在当时的后燕国内,皇帝慕容垂已是风烛残年,却时刻不忘打压太子慕容宝;皇后段氏曾密谋废除太子,双方隔阂甚深;太孙慕容会也拥有了和太子慕容宝相同的待遇,似乎随时可能越过父亲而提前接班;赵王慕容麟拥有滔天权势,足以与太子慕容宝分庭抗礼;慕容德身为后燕皇叔,资历老水平高,更不是慕容宝可以驾驭的。

在这种背景下,太子慕容宝率军出征了。当后燕大军开拔之后,所有人的内心中,恐怕都会考虑一件事:如果皇帝慕容垂突然病逝,后燕的局势会变成什么样子?

关于这一点,拓跋珪早就预料到了。几年前,拓跋珪的堂弟拓跋仪曾出使后燕,回来以后对拓跋珪说:“后燕现在之所以还能维持表面上的团结,全靠慕容垂撑着。等慕容垂一死,他们内部肯定会乱成一锅粥。”

仪还,言于珪曰;“燕主衰老,太子暗弱,范阳王自负材气;非少主臣也。燕主既没,内难必作,于明乃可图也,今则未可。”——《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九

出于这一考虑,拓跋珪并未选择与后燕硬碰硬。他玩起了“坚壁清野”的战术,大量转移人口和牲畜,任由后燕大军长驱直入。

当然了,拓跋珪的“坚壁清野”执行得不算太彻底,因为后燕大军在长驱直入的过程中,还是捞到了一些好处(三万多户人口和上百万斛杂粮),但总地来说,北魏损失不算大。

燕军至五原,降魏别部三万馀家,收穄田百馀万斛,置黑城,进军临河,造船为济具。——《资治通鉴》·晋纪三十

可由于后燕大军长驱直入,就逐渐远离了后燕本土,再想与本土联系,就必须不断地往本土派出信使。可拓跋珪率领一支特种部队潜伏在了后燕大军的后面,专门盯着信使抓,没过多久,后燕的信使就被拓跋珪抓了个一干二净。

后燕太子慕容宝之所以要如此频繁地与国内联系,除了必要的联系之外,主要还是探问皇帝慕容垂。因为在慕容宝出兵之时,慕容垂就生病了。后燕国内的局势如此复杂,慕容宝必须第一时间掌握国内的最新资讯。

可当后燕大军来到黄河边的时候,突然听到信使们集体大喊“慕容垂已死,你们为什么还不回去?”正是这一声声高呼,使得整个后燕大军内部,开始弥散着一股恐惧和惊疑的氛围。

宝之发中山也,燕主垂已有疾,既至五原,珪使人邀中山之路,伺其使者,尽执之,宝等数月不闻垂起居,珪使所执使者临河告之曰:“若父已死,何不早归!”宝等忧恐,士卒骇动。——《资治通鉴》·晋纪三十

他们为什么会恐惧呢?因为慕容垂如果真的死了,那么帝国内讧的序幕就会拉开。而他们正随着太子慕容宝远征在外,突然发生了这种事,他们怎么可能不恐惧呢?

他们为什么会惊疑呢?因为信使们是在北魏大军的挟持下喊出这种话的,这话到底有多少可信度?谁也不知道。可这支后燕大军内部派系复杂,至少赵王慕容麟就一直与太子慕容宝不对付。在军营随时可能发生政变的前提下,他们怎么可能不惊疑呢?

而赵王慕容麟并没有令拓跋珪失望,他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猪队友”。在这种充满恐惧和惊疑的氛围中,慕容麟开始密谋夺权。虽然他的夺权举动失败了,可这更加重了后燕大军中恐惧和惊疑的氛围。

于是,后燕大军的将士们开始悲观,开始对前途绝望。他们已经不再妄想打败敌军,只想赶快平安回家。在这种背景下,后燕大军开始主动撤退。

燕、魏相持积旬,赵王麟将慕舆嵩等以垂为实死,谋作乱,奉麟为主。事泄,嵩等皆死,宝、麟等内自疑,冬,十月,辛未,烧船夜遁。——《资治通鉴》·晋纪三十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文笔优美,他是这样描写参合陂之战的:丙戌,日出,魏军登山,下临燕营。燕军将东引,顾见之,士卒大惊扰乱。

短短几句话,立刻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直接勾勒出了后燕大军的悲观与绝望。就在此时,北魏大军已经完成了集结:陈留公拓跋虔率领五万骑兵驻扎在黄河东岸,东平公拓跋仪率领十万骑兵驻扎在黄河北岸,略阳公拓跋遵率领七万骑兵堵在后燕军队的南边,后秦皇帝姚兴也派杨佛嵩率军赶来支援北魏。

珪使陈留公虔将五万骑屯河东,东平公仪将十万骑屯河北,略阳公遵将七万骑塞燕军之南。遵,寿乌之子也。秦兴遣杨佛嵩将兵救魏。——《资治通鉴》·晋纪三十

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同时占据了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后燕大军甚至来不及做出任何布置,就在一片惊惶失措中,被北魏大军冲得溃不成军,跑都没处跑。

后燕大军的确声势浩大,但他们真把心思放在战争上了吗?答案恐怕不容乐观。军队出征了几个月,却连一场像样的局部战役都没打过,然后就稀里糊涂地全军覆灭了。


一个优秀的惊悚故事,通常是会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描写:导演或作者一直营造恐惧气氛,但这一切似乎都只是主人公自己吓自己,因为并没有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可就在主人公的内心快要崩溃的时候,就在观众认为主人公快要远离危险的时候,可怕的事情突然发生,而且比所有人预料得都要可怕。这种强烈的反差,不说当事人会有什么感官,就是观众也会感觉心惊肉跳。

回过头来看参合陂之战,不用过多加工就是一个优秀的惊悚故事。

后燕军队在撤退的途中,一直弥散着恐惧和惊疑的氛围,军队中的和尚(支昙猛)和术士(靳安)则一直在装神弄鬼:这个说今日大凶,那个说追兵将至。这种话本就容易让将士们的内心产生不安情绪,可直到后燕大军即将回国的时候,也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阻挠。

参合陂之战的战争结果

参合陂之战的失败,让慕容宝深感耻辱,于是请求慕容垂再次出兵进攻北魏。慕容德鼓动慕容垂说:魏军取得参合陂的胜利,必然轻视太子无能;只有挫败魏军的锐气,才能长燕军的志气。于是,登国十一年(396年)三月二十六日,慕容垂留下慕容德守卫中山,亲自率领大军再次向北魏进攻。这次,燕军改变行军路线:慕容宝、慕容农从北路进军,慕容隆从西路进军,慕容垂从中路翻越恒山,凿通山道,三路同时向云中进军。
北魏陈留公拓跋虔统领的部落约三万多户人家镇守在平城。慕容垂来到猎岭,让辽西王慕容农、高阳王慕容隆作为前锋部队突袭拓跋虔。这时,燕军因刚遭到惨败,都很畏惧魏军,只有慕容隆统辖的龙城部队勇敢果决,个个争先。拓跋虔平素经常不注意戒备,闰三月十二日,燕军来到平城,拓跋虔才发觉,仓促之中率领部下出来接战,战败而死。燕军收编了他的部落。拓跋珪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惊恐惧,打算放弃都城逃走,其他部落听说拓跋虔的死讯,都产生二心。拓跋珪不知所措。
慕容垂率军路过参合陂时,看到那里依然尸骸堆积如山,于是祭奠死难者,军士们都放声恸哭,哭声震撼山谷。慕容垂见此惨状,心里既惭愧,又愤怒,因而吐血得病,停驻在平城西北部三十里远的地方。慕容宝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带兵从前方撤回。燕军里有叛逃的人,跑到北魏说:“慕容垂已经死了,用车拉着他的尸首。”拓跋珪打算追击燕军,又听说平城已经沦陷,就带着部队回到阴山。 慕容垂在平城居住十天,病势却反而加重,在此兴筑燕昌城,便班师回朝。四月初十日,慕容垂在回师路过上谷的沮阳的途中去世。
慕容垂死后,慕容宝继位,后燕内部互相倾轧,力量削弱。皇始元年(396年)八月,拓跋珪率领四十万大军,南出马邑,越过句注,大举进攻后燕。 皇始二年(397年),攻占后燕都城中山。天兴元年(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 ,此后,北魏相继消灭了胡夏 、北燕 、北凉 等政权,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的局面,北方各族人民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阶段。

【图片】后燕体系与参合坡之战的介绍【慕容垂吧】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1历史上的燕国与慕容氏

前秦与前燕的对峙

自西晋覆灭以来,中国北方分裂出了许多的割据政权。又因为其中有名的少数民族政权是氐、羌、鲜卑、匈奴、羯5个胡人部族建立的,因此史称五胡十六国。这其中,就有来自于鲜卑族的慕容家所建立的燕国。

又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先后出现了好几个慕容家族建立的燕国,因此慕容家建立的第一个燕国也被称之为前燕。

前燕鼎盛时期疆域,涵盖了今天的北京-河北-山东一带。并且占据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和辽宁的一部分,是北方一支强大的割据政权。但在公元370年,前燕为前秦苻坚所征服,慕容氏也转投苻坚麾下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不过到了公元378年,上天赐予了慕容家一个机会。

淝水之战前秦被东晋大败,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的第五子--前秦冠军将军慕容垂,趁机 *** 鲜卑旧部。他在河南荥阳号称燕王,并于公元386年定都河北省定州,复国号燕,史称后燕。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淝水之战 给了两个鲜卑政权以新生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复国后的后燕与北魏夹

公元386年,后燕复国的同时慕容德简介,同为前秦所灭的代国拓跋氏,也在拓跋珪的带领下,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部的牛川复国了。不过与慕容氏复燕不同,拓跋珪没有恢复代国的国号,而是更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建立北魏后拓跋珪南征北战,先是取得后燕的帮助,恢复了对代国旧部的控制。又向北部的游牧民族柔然、高车、库莫等发动进攻,取得了多次胜利,获得了大量的牲畜、人口和领土。同时也获得了优秀的骑兵兵源,成为塞北威胁中原的一支劲旅,为此后机动作战的胜利打下基础。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早期的北魏军队 几乎全部由骑兵组成

虽然北魏后燕双方合作无间,甚至还通婚交好,但是因为他们都积极的求取扩张发展,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很快,这样的矛盾便发展成了实际行动。公元390年,北魏和后燕合军大破贺兰、纥突邻、纥奚等部落。拓跋珪非常高兴,便遣秦王拓跋觚出使后燕。后燕由于猜忌北魏,便扣留使者要求北魏敬献良马,拓跋珪大怒便与后燕绝交,转头与后燕之敌西燕交好。

此时翻脸的两国还没有爆发直接冲突。一直到公元393年,后燕出兵西燕,拓跋珪由于同西燕的良好关系而派遣5万军队援助。最后,西燕仍为后燕吞并,两国也因此正式演变为敌对状态。北魏正式成为后燕在北方的劲敌。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北朝壁画上正在狩猎的鲜卑人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正在前进的燕军 包括具装重骑兵 弓骑兵和汉族步兵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在自己的同盟被消灭以后,北魏东部的缓冲屏障相当于被击碎,拓跋珪自然不甘示弱也开始了报复。公元395年4月,拓跋珪率军攻破依附于后燕的各个部落,剪除了后燕的同盟,这也意味着两国开始正面对决。

于是在同年5月,慕容垂决定出兵伐魏,派遣其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范阳王慕容德、陈留悼王慕容绍等,统军9.8万共同北伐。慕容宝率8万大军前行,慕容德则带着步骑1.8万人殿后跟进。他们企图仿效汉武帝北击漠北,用庞大的军力,一劳永逸的解决北魏。

在这接近10万人的大军中,后燕人有相当部分的骑兵。《晋书》在记载南燕时,就曾指出,步兵37万,车1700乘,铁骑53000。骑兵比例约为全军的12%,也就是说慕容家至少也有1.2万人的骑兵。比南燕更为强大的后燕自然会更多,达到数万亦有可能。

更为可怕的是,这些骑兵还并非缺乏防护的轻装骑兵。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骑兵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马皆防护齐全的具装骑兵,风靡华夏大地。慕容家所属的鲜卑族就是使用具装骑兵的民族。由于这次出征更是倾尽国力,所以很可能是慕容家人马具装的精锐铁骑在此次战争中悉数出动。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论军事实力 当时的燕军绝对在北魏之上

有了数万骑兵皆是人马具装的铁骑,加上步兵和轻骑兵的配合,这支大军确实会让人难以招架。也难怪拓跋珪在得知消息后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能他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就在拓跋珪一筹莫展之时,左长史张衮献计说:燕国因为滑台、长子之役的胜利以及此次北伐军势强盛而必然轻视我们。应当示弱诱导他们,促使他们骄兵而败。

拓跋珪仔细掂量了一下,自己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优势就是机动能力,避实就虚搞偷袭比在本土死扛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于是便依从此计,在7月,将部众向黄河以西迁移,又派遣使者向后秦请求援军。

由于北魏方面采取保守退避的战术,后燕军进展迅速。5月出发,7月便到达了今内蒙古包头西北的五原地区。一路上还收降了北魏其他部落部民3万余家,收集到粮草100多万斛。随后进军到黄河北岸。

此刻拓跋珪正带着大军于黄河南岸驻扎,双方隔河对峙。为了打破僵局歼灭敌人主力,慕容宝征集和修造舟船准备渡河。终于在9月的时候,舟船准备妥当。慕容宝于是列兵准备渡河。但就在此时慕容德简介,突然狂风大作,数十艘船因此飘向南岸,后燕军渡河计划宣告破产。不仅如此,还导致后燕300甲士随着舟船被吹向南岸,被陈列于南岸的北魏军俘获。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早期北魏弓骑兵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面对突然获得的俘虏,拓跋珪心生一计。他将俘虏其全部释放,动摇后燕军与北魏死拼到底的决心。但这区区300人还不足以成事,为了促使后燕统帅慕容宝动摇,拓跋珪还安排人埋伏于后燕首都中山到五原间的必经之路上,截杀信使。结果慕容宝几个月得不到病重父亲的消息。正当慕容宝为此纠结回去稳固皇位还是继续作战的时候,拓跋珪给他的心理防线奉上了最有力的一击。他派人隔着河岸向后燕军呼喊:若父已死,何不早归!

听到此话的慕容宝顿时忧惧万分。目前的局势根本打不开,一时半会又回不去,因此生怕自己回去晚了没法及时继承大统。士兵听了以后也认为归家的时间近了,加上之前俘虏被放回,认为对方也不想与自己一战,便产生了动摇的心理。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十六国到北朝事情的重骑兵与重步兵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北魏的重骑兵与弓箭手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决战参合坡

公元395年10月,一路胜利的北魏军,吹响了拔营的号角。由于当时河流还未结冰,慕容宝认为拓跋珪不能渡河追击,连斥候也没派就仓皇撤退。

后燕的撤退给了拓跋珪反击的机会。于是他派遣陈留公拓跋虔,率军断绝后燕南面的退路。东平公拓跋仪屯兵黄河以北,从北面包围后燕军。略阳公拓跋遵阻拦后燕军向东南撤退。自己则在11月黄河结冰之时,率大军渡过黄河。亲带2万轻骑星夜兼程追击后燕军,四面将后燕军包围。终于,在6天后的夜里拓跋珪所部于内蒙古凉城东北的参合坡追上了后燕军。

燕军与北魏军队的厮杀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此时后燕军正驻扎于蟠羊山南边的河流旁边,面对即将到来的威胁还浑然不知。这并非是北魏军有着隐身的能力,而是由于慕容宝治军无方。虽说麾下都劝其要小心防备北魏的偷袭,术士靳安也警告他敌人将至。但是慕容宝仍然不当回事,安排与其有嫌隙的慕容麟殿后防备北魏,派遣散漫的斥候前去侦查。结果慕容麟纵兵游猎,未能设防,斥候则前行不过10里便卸下马鞍宿营休息,未能及时侦查到北魏军动向。

敌人如此放松警备,北魏军自然得以从容调度。追上后燕的北魏军连夜布置,第二天清早登上山头,一齐向着正准备开拔的后燕军发动攻击。猝不及防的后燕军发现漫山遍野的骑兵,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自己冲来。结果一下子就失去了斗志,阵脚大乱,士卒四处奔溃。北魏骑兵居高临下的冲锋,相当有效。本就混乱的后燕军无力抵挡,落水、自相践踏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此时又恰逢在东面阻挡后燕军撤退的拓跋遵赶到,双方两面夹击将后燕军打的大败。北魏取得此役的最终胜利。俘获4,5万后燕将士,斩杀陈留悼王慕容绍,活捉鲁阳王慕容倭奴、桂林王慕容道成、济阴公慕容尹国。还擒其王公以下文武将吏数千人。

重骑兵居高临下的冲锋 靠羸弱的步兵很难抵抗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后燕灭亡的开始

北魏武士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听闻参合坡惨败的慕容垂十分悲愤,其子慕容宝亦羞于此败,于是多次上书请求再次伐魏。慕容德则鼓动慕容垂说:北魏取得了参合坡的胜利必然轻视太子无能,只有挫败北魏的锐气才能以绝后患。

慕容垂思量过后认为言之有理,又考虑到慕容宝的无能,便只能在年老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御驾亲征。公元396年,慕容垂率大军翻越位于河北涞源附近的青岭,兵分三路直逼北魏政治中心云中。当时驻守山西大同平城的北魏将领拓跋虔不知后燕军赶至,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突袭击败。后燕收降了拓跋虔所部3万余人,挽回一些颜面。拓跋珪震怖,欲走,诸部闻虔死,皆有贰心,珪不知所适

但在经过参合坡之时,后燕军见到堆积如山的尸骨。军中有亲人在此役阵亡的士兵便放声大哭,哭声甚至震动了山谷。见此情景的慕容垂羞愧难当,也悲愤交加,加上年老体衰又患有疾病,便发病吐血。由于皇帝病重,后燕军只得班师回朝。但在慕容垂的身体已经支持不下去了,在回师路过上谷沮阳时就去世了。

哀嚎一片的燕军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由于伐北魏竭尽国力,参合坡一战的失败又直接葬送了大批的军力,后燕和北魏的力量产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参合坡惨况还诱发了慕容垂的病情加重,导致其二次北伐半途而废。这个有能力的皇帝,未能及时安排便撒手人寰,后燕的衰落已然显而易见。

如此良机北魏怎能放过?于是公元396年10月,拓跋珪趁机进攻后燕,夺取后燕首都中山。此后燕南北分割,一蹶不振。后燕至公元407年为北燕冯跋取代,南燕也在3年后被刘裕所灭。

北魏的具装重骑兵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天翊琴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2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