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司马绍登基,看着这小娃坐在宝座上,王敦篡位之心欲止不能,他先是不断给皇帝施压,因为这老贼手握重权,所以司马绍没法子,只好给了他一个又一个的特权,感觉就像是爸爸收拾儿子。慢慢的,王敦大军进驻姑孰,屯兵于湖,早上出兵夜间即可抵达皇宫。可见司马绍依然是王敦囊中之物了。
司马绍血气方刚,刚刚继位,精力充沛,肯定要做出什么来,就这么束手就擒,必然不会。看着来自王敦方面越来越强的压力,司马绍也在做着应对,他命郗鉴为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镇守合肥。一个手握重兵的异己怎么可以让他雄踞自己身后,王敦不满意了,于是上疏司马绍,推荐郗鉴调回中央任尚书令。拿着这份奏疏,司马绍开始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做皇帝有时也要看大臣脸色。
郗鉴回建康的途中,在路过于湖时曾拜见过王敦,两人讨论了洛阳时期当权官员的得与失。但王敦把自己的对头放走了,这么做他是另有心机。郗鉴不服那又能怎么样,把他一个人扔到朝廷,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他始终只是一个郗鉴而已嘛,所以何必要那么胆战心惊的呢。通过郗鉴事件,王敦也发现司马绍不是个甘愿受人摆布之人,于是更加积极的谋求扩张王姓家族的势力,让自己的羽翼丰满。
王敦认为对以后登基来说,还存在那么一个威胁,那就是当地的豪族,周家。王敦和他的王家今后要想在江东这块地方站住脚,就必须先解决当地的豪门大姓,要么联合,要么打压,权衡利弊,他选择了后者。王敦将周家的几个代表人物全部诛杀。至此,王敦再也没有顾忌,放眼前方真是一马平川,踏破建康已是举手之劳,眼看另一场暴风骤雨即将袭来,东晋小朝廷却显得那个的无助和不堪一击。此时,暴风骤雨前的狂风已经吹进了建康城,但可能谁也没想到,就在这打击到来之前,变故再次降临,王敦病了。
王敦病了,而且很严重,就很刘渊一样,王敦此次也是暴病。王敦没有儿子,于是把老弟王含的儿子王应过继到自己膝下,等到王敦病重,就假传圣旨,任命王应作自己的副手,再任命王含为骠骑大将军。智囊钱凤看着王敦日渐消瘦,就问其身后之事,王敦的回答出乎意料。虽然兵犯建康,诛杀大臣,逼死皇帝,但王敦并不认为自己会受灭门之灾,因为他坚信司马绍不会报复,因为他司马家还要倚靠王导。
真正点燃这场战争导火索的却是王导,温峤来到建康,带来王敦兵力部署的同时,也带来了王敦病重的消息,于是王导就设立灵堂,发出讣闻,大家看到这架势,都相信王敦已经病故,于是精神大振。司马绍就借着这股士气,向全国颁布诏书,一条条罗列王敦罪状,并发出讨逆檄文。王敦看到诏书,病情加重,已经不能起床,但他心里也清楚,此时除了一战别无他法,就这样躺在床上调动大军进攻建康。
后来王敦挺不住死了,王应就拼了命的玩女人,虽然现在还没几个人知道王敦的死讯,但叛军的指挥已经完全混乱,就像没头苍蝇一样,飞到哪是哪。此后沈充带着一万人与王含、钱凤等人会师,而朝廷的勤王军也从四面八方涌来,兖州刺史刘遐、临淮郡长苏峻也带着一万精锐抵达建康,司马绍不等天亮,深夜召见二人,分别赏赐将士。沈充等人听说朝廷援军赶到,就趁着这支军队正处疲劳之际发动进攻。沈充等人强渡秦淮河,政府军不支,叛军于是攻进建康,铲除政府军的防御工事,准备进一步进攻皇宫。但就这这个时候,刘遐、苏峻大军突然从秦淮河南岸杀到,叛军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身后居然有人,于是仓皇之间全军崩溃,仅在秦淮河溺死的就有三千多人。刘遐紧追,在钟山下再败沈充,至此叛军大势已去。
之后王含纵火焚烧大营,趁夜逃亡,司马绍返回皇宫,大赦天下,历时两年半的王敦叛乱被彻底剿灭。随后朝廷开始善后处理。王含返回于湖,带上王应打算投奔荆州,王应出乎意料的表示不如投奔江州,王含不从。两人到了荆州后,果然被王舒捆绑,投入长江淹死。而王彬听说王应有意来投,已经秘密准备接应船只,后来没有接到王应,只能深感遗憾。
王敦的尸体被挖出来,下跪鞭尸,然后弃尸朱雀桥,任其腐烂发霉,飞禽恶虫分食。
王敦至今都留下了一个谜,那就是:他到底想不想改朝换代?在权臣和皇帝之间,他似乎摇摆不定。
皇座曾经触手可及,然而他掉头离去。可惜转眼一生,转身一世。等他再次回首,才发现荆棘密布,云遮断归途,建康已是咫尺天涯。他只有站在长江边仰天悲歌,奔腾不息的江水卷走了他的万丈雄心,却没能冲洗得了对他的万世骂名。
司马睿被活活气死
王敦是个矛盾的双面人:
1、他对钱嗤之以鼻,但给他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家里堆满了各方的贡品财物;
2、他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但每次开会都吵吵嚷嚷,他大声发火都控制不住;
3、他推崇清谈,尊重名士,但最信任的两个人沈充、钱凤,都是卑鄙小人。两人胡作非为,王敦也不管;
4、他意志顽强,坚韧不拔,但他的决策朝令夕改,变化随意。
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那就是:他有当皇帝的野心,但没有当皇帝的魄力。
掌控东晋大权后,他到处树立党羽。在朝内,王导加尚书令,是行政一把手。亲哥王含为卫将军,掌管军队;在地方上,重要州的负责人全换成同一族的。比如王廙为荆州刺史,王廙死后,换成王舒;王彬任江州刺史;王邃为徐州刺史等等。整个东晋大地挂满了“王”的族帜。
真正的老大司马睿,已被“软禁”在皇宫之中,王敦自始至终没有看他一眼。
司马睿说的话只在宫门内有回响,天下的新闻报道中再也找不到他的名字。
他在恼怒中患上了忧郁症,越病越重。有一个大臣叫荀组对他忠心不二,司马睿最后一次挣扎,任命他为太尉兼太子太保,希望能发出一丝光亮。没想到荀组不久就病死,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司马睿放弃了所有的幻想,夕阳西下,晚霞散尽,余辉皆灭。322年11月,也就是建康城破的半年多后,司马睿带着无穷的愤恨和幽怨撒手西去,终年47岁。
对周氏一族动了杀心
司马睿当“囚徒”的日子,整个司马氏完全被打翻在地,王敦只需要补上最后一刀时,却停手了。
他在建康呆了一个多月,就匆匆返回了武昌。武昌是他的大本营,他可能认为,遥控朝廷和现场指挥效果是一样的。但一着走错,满盘皆输。
司马睿病逝后,太子司马绍毫无阻碍地顺利即位,史称晋明帝。才过一个月,王敦终于意识到离朝廷太远,鞭长莫及。于是猛吃反悔药,暗示建康征召自己回去。司马绍没有抵抗,非常听话,亲手写诏书,说:回来吧,朝廷离不开你。
但王敦还是没有到建康,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嫡系部队的大营设在姑孰南边的于湖,离建康很近。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没有采取任何动作,任司马绍慢慢坐稳了位置。
上天也许看他频频浪费机会,再也无法容忍。
323年下半年,离司马睿去世不足一年,他患病了,而且病来如山倒。他身体棒棒的时候,总觉得来日方长;此刻,才知道时不我待,隐约有了篡位的念头。
他要先把地方上的豪强一个个清除干净,然后从容走进建康,踢掉司马绍这个傀儡。
屠刀先举向了江南的周氏。周氏犯了什么错呢?
周氏的领头人是周札,守石头城时主动投降王敦,立了大功。因此周札被任命为光禄勋,很快转为尚书,接着又转为会稽内史。整个周氏全部封赏,一共有五人封侯。周札这个人不懂得功成身退,只想到衣锦还乡。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老虎长大了,即使不咬人,也让王敦不放心。
钱凤和沈充看着死对头越来越傲气,要爬到咱们头上,怎么受得了。钱凤更担心如果王敦突然死了,自己搞不定周家,于是对王敦说:周家有才能的子孙多啊,只有除掉他们,您的后代才平安,国家才能稳定啊。
王敦决定除掉这个后患,还要一并处理北方的周家。周顗被杀死后,弟弟周嵩一直怀恨在心,王敦假装派人去慰问,周嵩说:他被天下人所杀,吊唁什么?
王敦听了极其愤怒。王敦自己没有儿子,哥哥王含家的第二个儿子王应,过继给了王敦,被王敦指定为接班人。
周嵩公开批评王应不适合领兵,说是他纨绔子弟。王敦对周家非常厌恶。为了杀他们,找了一个借口。
王敦之乱:
东晋初年,晋元帝司马睿有感王氏权重,遂逐渐任用南方
大族戴渊、周嵩与北方二流大族刘隗、刁协等人,以制约
拥兵坐镇武昌的王敦。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利用大族对政府发奴为兵的
不满情绪,以诛除刘隗、刁协为口实,在武昌起兵叛乱,
并迅速攻下建康,刁协战死,刘隗投降石勒,戴渊、周嵩
被杀,其他一百多名官吏也被罢免。之后,王敦退还武
昌。
司马睿死,明帝司马绍即位,调配兵力,加强石头守
备。太宁二年(324年),移镇姑熟(今安徽当涂)的王敦再
次叛乱,但中途病死,叛乱结束。
------------------------------------------------
桓玄之乱:
东晋朝廷的麻烦事总是不少,好不容易把浙东的孙恩摆平了,荆州桓玄又开始发难。在孙恩起义的时候,桓玄就曾上书请求讨伐,元显知道一旦桓玄来到建康,他自然是没好果子吃的,没有答应桓玄的要求。桓玄也不是省油的灯,尽管偷袭建康不成,他还是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控制了长江中上游的广大地区并对朝廷进行经济封锁,把朝廷搞得相当狼狈。(史书上是这么写的:桓玄“断江路,商旅遂绝。于是公私匮乏,士卒唯粰橡。”连士兵也只能靠橡子充饥了,真不知元显是怎么干的,坐拥三吴富庶之地,居然也能穷成这个样子。公家如此,百姓更是可想而知,怪不得要造反)桓玄还写信,对司马道子、元显父子在孙恩逼近时候的惊恐表现大加嘲讽。元显自己也沉不住气,居然决定讨伐桓玄。出兵时间是安帝元兴元年(402年)正月,元显自任元帅,以刘牢之为前锋都督。
战争的过程也根本就是个笑话。讨伐的元显自己不敢主动出击,桓玄倒是一路沿江东下(当然,他也不够魄力,随时都在准备回江陵),刘牢之更是刚到建康西面一点的溧州便按兵不动了。这时,桓玄派了个说客去找刘牢之,刘牢之又怕讨平桓玄后元显容不下自己,又想先和桓玄合作做掉元显再回头摆平桓玄,总之,他倒戈了。刘牢之这个家伙打仗有一套,政治上却是十足的白痴,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之举,最后必然招致众叛亲离的下场。张飞骂吕布“三姓家奴”,这几个字用来形容这时的刘牢之似乎也不算太过分。
三月,刘牢之投降,桓玄兵到建康,只喊一声“放仗(放下武器)”,战争就结束了。他一点也不含糊,马上就自任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荆、江三州刺史,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废杀会稽王道子,杀元显等人;任命刘牢之为征东将军、会稽内史。
这个任命明显是为了架空刘牢之,他慌了,对刘裕说:“便夺我兵,祸其至矣。今当北就高雅于广陵举事,卿能从我去乎?”刘裕回答:“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三军人情,都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讳当反复还京口耳”(《宋书DangerCode;武帝本纪》)。参军刘袭更直接:将军往年反王兖州(兖州刺史王恭),近日反司马郎君(元显),现在又要反桓公,一人三反,何以自立!刘牢之走投无路,自缢而死。(人无信不立!谨记!谨记!)桓玄下令斫棺斩尸,暴尸于市。等到后来刘裕建议,追理刘牢之,才复其本官。(刘裕对这个老上司还是有点感情的)
此时,何无忌问计于刘裕:“我将何之?”刘裕说:“镇北去必不免,卿可随我还京口。桓玄必能守节北面,我当与卿事之。不然,与卿图之。今方是玄矫情任算之日,必将用我辈也”(《宋书DangerCode;武帝本纪》)。果然,刘裕被任命为中兵参军,其余如故。
这时的桓玄自我感觉一定很好,于是当年他老子没实现的梦想开始在脑中发芽了,那就是——过过皇帝瘾。这个动作比他打仗快多了:元兴二年(403年)正月,任大将军;九月,自任相国,封楚王,加九锡;十月,逼晋安帝写禅位诏书;十二月就在姑苏即位了,国号楚。不过他大概忘记了,曹丕和司马炎篡位之前都历经了至少两代人数十年的努力;他呢,不过打赢了一场儿戏般的内战而已。这样就想当皇帝,他凭什么?
果然,马上就有人发难了。元兴三年(404年)正月,益州刺史毛璩宣布讨桓,发兵东下;二月,刘裕和刘毅、何无忌等人也在京口起事。按照桓玄的说法,“刘讳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担石之储,摴蒲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当然,这三个都是敢做敢当赌徒精神十足的人物。(还是要说物以类聚,只可惜他们不是刘关张,还有下文,还有下文)
刘裕的行动可以称得上闪电战了,二月二十七、八两天,他和刘毅分头行动,都用诈称打猎的办法,袭杀京口、广陵守将桓修、桓弘,瞬间占领了这两座重镇。然后和兵一处,(也才一千七百人而已,凭这点人就造反了,虽然桓玄个人能力和他不成比例,人心也不在桓玄那边,不过还是想说刘裕,赌徒就是赌徒)二十九日,发表讨桓檄文。三月,连战数阵,皆胜,并斩桓玄大将吴甫之、皇甫敷。可惜的是刘裕军中宁远将军檀凭之阵亡。(他的叔叔檀道济可是名将,侄子此时能做到将军,多半也是人才吧)接着,遭遇桓玄主力桓谦部,刘裕另将士饱餐一顿,抛弃余粮(类似项羽破釜沉舟的战法);并令老弱者登山,多张旗帜,威慑对手;刘裕、刘毅等分做几队,向桓谦突击。桓谦所部多为北府旧兵,知道刘裕是什么人,很快就溃散了。(这个……只能说见过傻的,没见过这么傻的,士兵不是武器,人家有脑子的,这简直和指望用青州兵攻击曹操一样荒谬)桓玄无心恋战,逃回江陵准备反扑,五月,峥嵘州之战,刘毅、何无忌、刘道归一举击败其水军。这时江陵也无人听他号令了,桓玄只好继续逃跑,终于在江陵南的枚回州被益州兵杀死,其残部在桓振率领下还挣扎了一阵子,最后以其败亡而告终。
顺便交代一下,益州兵不愿东征,在毛璩下令攻击桓振时发动兵变,将他杀死。参军谯纵自立为成都王,蜀中又出现割据。
刘裕于义熙元年(405年)正月攻克江陵,迎安帝回建康。东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桓氏一族,在经历了桓温、桓冲兄弟的辉煌后,终于在不肖子桓玄的率领下走向了灭亡。刘裕被任命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领徐州刺史。
刘裕则借此成为了东晋最后一个头号实力派。
刘裕得到的还不仅仅是权力,还有一个将来对他有巨大贡献的人物——刘穆之。他是在刘裕刚得到京口,需要一个处理事务的主簿时,刘毅推荐的。上任初始,就将一切事务很快处理得井井有条。后来,刘裕北伐关中时,以他作为留守司令,可见刘裕对他的信任。(很遗憾,我一时想不出现实中有谁可以用来类比,不过看过银英的朋友可以参考卡介伦在杨舰队中的地位)
(转贴)
王导,你们都知道吧,他是东晋时期有名的丞相,而东晋也是一段传奇的时代,文化农业都有所发展,那么,王导这一生,其实是一直活在纠结当中的,但他的确是不一样的花火,我们来看看他这一生就知道,为什么他总是活在纠结中了!
王导,琅琊人,生于名门大族琅琊王氏,字茂宏,从小就受到儒家的洗礼,是王衍的族弟,与王敦是兄弟,王导这个人,有人说它是很忠诚的,的确,他对司马睿的确很忠诚
自从八王之乱开始之后,民间就已经开始流传一个神奇的话:五马渡江,一马化龙,马指的正是这个司马家,一马化龙,这就证明了司马家的剩下五个公子,只有一个人可以成为皇帝,而八王之乱是内忧,外面还有李特、李雄的成汉,刘渊的汉,在外面攻打晋国,王导,王敦兄弟两人看着不对劲于是带着琅琊王司马睿,来到了东吴一代,也就是江南!
在这之前,我们来讲一个王导的小故事,西晋的大富豪石崇都知道吧?王敦王导有一次就是受到了他的邀请,去喝酒,而食种叫美人来倒酒,并劝酒,如果不喝下酒的,就杀掉那个劝酒的美人,而王导善心突起,毕竟人家学过儒家,知道孟子的四端,于是他就即使酒量不高,也喝了好几杯,都已经成醉翁了!其实这里王导是纠结的,但是,貌似并不明显,因为他纠结要不要喝?但他的善心使他立刻喝了下去,所以才不明显,而王敦这里,硬是不喝,导致石崇已经杀死三个美人了,王导就很生气,对着王敦说:“你倒是喝呀,你看看这些美人多惨呀!”王敦才不管这些,人家很无情的,他回答说:“他杀他的人,关我屁事啊!你让他杀呗,反正也是他自己的损失!”从中可以看出,王导已经拥有了第一个纠结,但是,这个纠结是很快就有了决定的那种!
好啦,我们继续来讲他们渡江的事,王导与兄弟王敦以及琅琊王司马睿,来到了江东一带,但是他们能受欢迎吗?肯定不能,因为现在外面有刘渊石勒以及李特作乱,内部还八王之乱,并且皇帝还是个傻子司马衷!这就令人很头疼了!而很快,消息就传来了,刘琨战败了,王衍等名士被石勒围杀,而西晋的最后一个皇帝也被干了,关键是,问题还没结束,江东人不肯服司马睿,他觉得,司马睿治理不了他们,而且一个月之内没有一个人来拜访司马睿他们几个!因此,有人私下传开来说,这是复兴吴国的好机会,于是他们找了一个射虎斩蛟的英雄,没错,就是你们的周处!他们觉得周处是第二个孙权或孙策,于是王导觉得这个问题不解决,可能他们几个还会被百姓轰出去!于是,王导对司马睿说:“我们最好爱民,我们减轻民众的赋税,并且做出一定的实际行动,一定能让民众服从我们”这里又是王导的纠结了,为什么呢?首先,如果他们什么都不干,反而还用武力解决,只会受到大众的反抗,而用儒学的文采,那可是很强的,我们都知道孔子的那个大道,是具有强大治理性的!(详见之前的文章:孔子的一生)这一政策让很多人都佩服司马睿,并且大家都支持司马睿登基,于是,司马睿登基,是为晋元帝,但是在朝会大典的时候,司马睿竟然邀请王导跟他共坐御床!王导三次都拒绝,而司马睿又邀请他的时候,王导就说了一句有名的话:“若太阳照耀苍生,苍生万物该如何?”其实意思就是,如果有两个太阳照耀,那整个世界都要乱了,所以司马睿也没啥好说的,但是封了他几个大官,不过东晋也就因此起的内部混乱!
司马睿找来了刁协、刘槐等人,为了不让琅琊王氏的权利更大,他们只能这么干,借此削弱琅琊王氏,结果司马睿找来这俩人的真不是个聪明人,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脚下有一颗“地雷”。
这颗地雷,正是我们的王大将军王敦。
因为刁协、刘槐等人,跟司马睿建议,削弱琅琊王氏,结果王导的官基本上被削爆了,意思就是他们琅琊王氏权力太大,必须除掉,这就使王敦很不满,于是愤怒的王敦便在武昌这个地方起义,武昌,也就是今天的武汉,他们在那一带起兵,说是为了王导打抱不平,为了干掉刁协、刘槐这两个欠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君侧”,结果军队过于猛竟然直接打到了司马睿家门口——建康!结果权利就这样落入了王敦手中!司马睿基本上面临被废的危险!而王敦正好也想废了司马睿!不过好在天没有绝人之路,他问了王导的意见,这里又是王导的一个纠结,为什么呢?如果废掉皇帝,那么他们王家人就可以当皇帝了,就能权倾天下了!但是王导并没有选择当,反而还劝王敦说:“兄弟啊!我劝你见好就收啊!别那么得寸进尺!”王敦也就没有废了他,而王导为了不让王敦被干,也是为了琅琊王氏的利益,他每天都脱下朝服,穿着最烂的衣服在朝廷里面说自己犯的罪,因此,王导的一个朋友便去劝司马睿,这位友好的朋友,劝说成功了,司马睿看好王导,他也看出王导的忠诚,把朝服亲自还给他,并对他说:“茂宏,以后我还希望你能继承我的大业呢!”
但是,王敦再一次起兵,又一次打到了家门口建康,这就令人很恼火,司马睿竟然忧愤而死了,儿子晋明帝继位,晋明帝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君主,只可惜活的时间不长,而王敦称,晋明帝即位之时,又一次攻击建康,整个东晋又一次开始危险了,而王导决定,自己有这样的兄弟,真是侮辱我们琅琊王氏,于是,它不仅决定铲除王敦,还得知了王敦病倒的消息,毕竟王敦年纪也挺大了!于是,王导想到这样一个办法,他对大家说:“以我兄弟的暴脾气,他现在病倒了,我们变到城门口骂他一通,就有效果,这样就会血气攻心,王敦的病就会更加的严重!”事情果然如王导所料,这里,王导又开始纠结,毕竟王敦他是王导的兄弟,亲生兄弟,但是为了大家的利益以及琅琊王氏的利益,王导又一次选择了消灭王敦。王敦很快就病死,王敦的军队自然是军心动摇,很快就被晋军给打了个底朝天,被打回了老家!所以王导这一生基本上全是活在纠结之中,你应该很快就能看出来了,就从以上几个事件,就能看出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0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