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西晋开国之君的亡国进行曲,

华里士 2023-07-20 07:41:42

公元265年,司马炎奋二世之余烈最后取代了曹魏王朝,建立西晋,是为晋武帝。又于15年后在大将军王濬(jun音四声)苦苦劝说下,本无心无志于环宇一统的司马炎无奈之下发兵讨伐孙吴政权,于是“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一举灭掉了当时最后一个分裂王朝东吴,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三国以来近百年的战乱,实现天下一统。但是10年之后,即公元291年发生八王之乱,随后政局动荡,于公元316年亡国,国祚51年。西晋一个实现了大统一的王朝,为何却在迅雷不及掩耳之间轰然倒塌。今天猴哥就为大家简要的分析一下西晋亡国的原因。

第一: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

随着天下的统一,性本宽厚的晋武帝(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纵情声色,其本身的缺点也在灭吴之后渐渐暴漏出来。首先贪财,卖官鬻爵,把钱全部收进自己的金库。其次好色,搜罗美女入宫,在其选人入宫之际天下万民不许结婚,甚至在灭吴之后把孙皓(东吴皇帝)后宫五千佳丽全部揽入后宫,使得后宫人数达3万余人,以前武帝还会为国事偶尔烦忧,如今却为今晚跟谁睡忧愁,就特意制作了羊车,自己坐在上面,羊拉到那儿就去哪儿,有些聪明的妃子就在门上插竹叶、在屋前泼洒盐水,引得羊儿来,这也就是“竹叶羊车”典故的由来。但后来大家都跟着学,到处都是盐水竹叶,羊也只好随意的走了。建国之初晋武帝也曾提倡节俭,但是后期却又支持臣下石崇斗富,并且对于臣子权贵贪污向来默许,这就使得全国骄奢淫逸之风渐浓。军事大臣何曾,日食万钱,居然还言“无下箸处”。石崇宴客杀美人劝酒并在担任靖州刺史期间,“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虽有大臣上书劝诫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但晋武帝始终对此置若罔闻、默许纵容。帝王尚不自好、何况臣子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整个帝国从帝王到臣子日日纵情声色、靡衣玉食,视天下苍生为刍狗,其亡国自是必然。

第二:士族风气败坏

东汉末年,由于党锢之祸,使得士大夫风气开始变坏,清谈之风开始盛行。到了西晋社会上弥漫着更为浓烈的清谈虚浮之风。所谓清谈,其实就是“玄言”讨论一些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问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只知道扯淡。司马炎建国后更是使得玄学之风日隆,士大夫们更是崇尚清谈,谁越是会吹的天花乱坠,越是可以飞黄腾达。如琅琊大族王衍,被誉为玄学领袖,极会空谈乱吹,最后却位极人臣,但仍不干实事,整日“口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而已”。后来西晋灭亡,大臣王衍死前叹息道:“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后桓温北伐﹐眺望中原慨叹:“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后来人称清谈误国。

第三:制度败坏

西晋仍旧延续九品中正制,使得社会阶层固化,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进一步稳固了巨家大族的利益,却抑制了人才的引进,导致社会阶层矛盾激化。并且由于士族多为世袭罔替的,导致后世多为养尊处优不学无术之辈为官,进一步恶化了吏治。更为糟糕的是晋武帝(司马炎)实行分封制,给了藩王们封地和军权,这也就给后面的八王之乱埋下了伏笔,并且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第四:继承人的无能

晋武帝(司马炎)选择让自己的嫡长子司马衷担任太子,作为自己江山宝座的接班人,更是大错特错的一次选择。当司马炎立司马衷为太子时,《晋书-列传》记载“朝臣咸谓纯质,不能亲政事。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瓘于此不复有言。贾后由是怨瓘。”用现代话说就是大臣们都觉得太子是个白痴,无法料理朝政,有一位大臣名叫卫瓘的有一次假装喝醉了跪在皇帝床前,用手拍了拍床说道此座可惜啦。想要皇帝能明白其中道理,但司马炎假装听不懂。司马衷即位后便成为一个木偶皇帝,其白痴程度也是旷古绝今,其著名的一句话就是“何不食肉糜”,百姓吃不上饭,他却反问吃不上饭为何不吃肉呢?偌大一个帝国却交给了一位无才、无德、无知人的手里,不亡天亦不容。唐太宗说“惠帝(司马衷)可废而不废,终至倾覆鸿基”

第五:司马炎为司马衷择后的失误

司马炎为司马衷挑选的皇后就是丑冠天下的第一荡妇贾南风,比之周星驰里电影的如花还要吓人。但如此姿态的女子为何当上帝后?原因在于她的父亲是开国功臣贾充,加之司马炎的皇后杨氏与贾充的夫人郭氏感情甚笃,于是贾南风顺理成章的就成为了太子妃。都说自古丑女多温柔,可是贾南风恰恰相反,不仅人丑,心更是比其外貌恶毒千百倍。贾南风为人刻薄、心胸狭小,残忍嫉妒,看谁不顺眼就亲自拿刀将其杀死。贾南风虽然对白痴太子没有感情,却决不允许有人染指太子获得宠幸,有一次她听说一个妃子怀了身孕,便手持画戟猛刺那个妃子的腹部,打的胎儿流产坠地,血肉模糊。晋武帝得知此事差一点就废了她的太子妃之位。

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之后,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贾南风也就顺势成为皇后。但此时把持朝政的却是杨太皇太后父亲杨骏,这引起贾南风的不满,于是她先借楚王之手杀掉了辅政大臣杨骏。从此拉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并进一步加速了西晋的灭亡。都说红颜祸水,这句话本身就是为古代帝王脱身的借口罢了,但西晋亡国确实是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咎于贾南风的乱政。

上述的五个原因正是导致西晋成为秦之后又一短命王朝的因素。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匈奴刘曜进攻长安,愍帝投降,受尽侮辱,公元317年被杀,时年18岁,至此西晋灭亡。

作者语:总观西晋亡国之因,其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并非白痴惠帝司马衷或者愍帝司马邺,而是开国之君武帝司马炎。正是他吹响了西晋亡国的序曲。

东晋王朝是如何建立的?西晋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公元316年,匈奴攻破长安,国祚五十一年的西晋王朝由此化为尘埃。西晋灭亡后的第二年,司马睿在建康登基称帝,是为晋元帝,历史上则称为东晋。

东晋是在公元316年正式立国,其实早在永嘉之难之时,司马越就已经在王导的帮助下开始在东晋建立政权。然而司马睿很聪明,他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之下称帝不是明智之举,故而他只是被推举为盟主,而西晋名义上的皇帝司马邺则成为了群起攻之的对象。

直到公元316年匈奴攻破长安,司马睿收到了司马邺的诏书:即允许让司马睿继承皇位,然而与之相对的司马睿则必须中兴晋室收复失地。有这层关系,司马睿虽无心北伐,可是对于祖逖的北伐他也不加以阻止,因为他必须得对天下人有所交代。

在明确了自己的合法身份之后,司马睿正式称帝,由此东晋在江南得以偏安,而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司马睿建立东晋的那些事:


王氏家族扶持司马睿

在司马睿刚到江南之时,其实他本身并不占据任何优势,当时八王之乱已近尾声,西晋皇族损失巨大,而司马越则为了平复各方势力,则派遣了幸存的西晋宗室王爷前往大江南北或镇压叛乱或镇守地方,而司马睿就趁着这个机会得以过江来到了江南。

当时除司马睿之外,还有另外四位王爷也分别过了江,他们分别是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在当时江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五马渡江去,一马变为龙?,其意即这五位王爷之中有一人将会成为未来的九五至尊。

这五位王爷都并非司马炎嫡系子孙,按常理来说他们任何一位都无法继承王位。然而当时晋武帝的嫡系子孙大多都已经死于战乱之中,而想要维持晋朝江山,只能从这五位旁支血脉的司马氏子孙之中挑出一位来继承王位。


本身五人并无血脉上的优势,外加上都是皇族旁支,本身也没有多大的权利,故而真正比较起来,其实五人之间的差距不大。

然而司马睿最终能够胜出,靠着的则就是王导背后的琅琊王氏:早在洛阳之时司马睿与王导就有深交。当时王导早已看出晋室江山的颠覆已经不可挽回,而王导则为了家族以及晋室江山考虑,则劝谏司马睿尽快回到其封国,以免危及自身。后来的事实证明,王导的决策是非常明智的,也正是靠着这一层关系,司马睿很多事情都需要依靠王导。司马睿出镇下邳,不久迁安东将军,请王导担任安东将军司马,军事谋划,都听从其安排。这一系列事情奠定了王导的特殊地位。

而在军事方面,司马睿又有王氏家族的王敦得以支撑。在早些年,王敦的族兄王衍便利用其职务之便利,将王氏一族的子弟安排在晋朝的大江南北,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在西晋危亡之时为家族找一安身立命的地方。王衍的这一举措让其饱受争议,可是他这?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举动为东晋的建立提供了帮助,而王敦就因为其族兄的安排被东海王司马越任命为扬州刺史。

靠着王导的谋划以及王敦军事上的支持,司马睿有了称雄的资本,因而得以在江东站稳脚跟。?王导主内,王敦主外?的局面让王氏家族的势力与日俱增,而由此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门阀政治。


王导助司马睿得到江东士族的支持

永嘉之乱后,大批的士族南下,然而后世的我们会发现那些南下的士族大多是根基不稳的,而诸如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早在汉朝就已经根深蒂固的门阀则是坚持留在北方。而从北方逃难逃到江东的士族我们后世称之为侨姓士族,琅琊王氏就属于此类。

琅琊王氏的根基本身并不在江东,故他们的到来无疑是打压了江东士族的生存空间,王导本身也知道这一点,故为了家族上的考量他就必须尽快帮助司马睿站稳脚跟,而想要帮助司马睿站稳脚跟则又要依靠江东大族的支持。


当时江南士族顾荣、贺循两人为士族领袖,而想要站稳脚跟,司马睿则必须得跟他们打好关系,而司马睿本人则专门派遣王导前去邀请二人,二人应约也由此吴地的百姓得以归附。

《晋书.王导传》还有一则轶事典故:相传司马睿刚到建康之时,其人心不附,而王导等人则为了帮助司马睿迅速获取声望则为其创造声势。正巧某天司马睿外出公干,而王导则特地为其安排了威严的仪仗,并不顾名士身份为其?造势?,和王敦两人 骑马在旁边侍从,而江南名士见到此等现象后十分诧异,一个接一个的随着司马睿行拜礼。

史书之中的典籍往往只是只言片语就简单的描述完了一件事,然而这简单的话语本后究竟有多少的艰难险阻我们也不知道;王导究竟是以何方法让顾荣、贺循二人支持司马睿我们也不得而知。然而笔者认为历史绝非这么简单,因史书未详细叙述,笔者不好妄自揣测。

然而司马睿能够获得江南士族的支持,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王导在其背后为其做了大量的工作才能促使既无资格也无特别出彩的司马睿登上了皇位,同时为了进一步获得江东大族的支持,在其登基之后,王导屡次劝谏司马睿重用以顾荣为首的江南豪族。

王导帮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王氏门阀也因而水涨船高,成为了后来的东晋四大门阀之一。然而琅琊王氏的崛起无疑是打压了江南本土士族的发展,这又牵扯出了一个新的矛盾:侨姓士族和江南土著之间的矛盾,这样子的矛盾影响了之后的东晋政局。


司马睿的尴尬地位

在王氏兄弟的辅佐下外加上江南士族的支持下,司马睿在江南站稳了脚跟,在公元317年登基为帝,至此东晋的建立算是告一段落了。

然而这张光鲜亮丽的皇位背后则是数不尽的哀愁:司马睿看似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然而其只是名义上的,当时朝廷的决策权利都掌握在王导等侨姓士族的手中;而江南士族虽没有参与中枢之权利,却在当地经营多年,故而要想站稳脚跟司马睿也必须依靠他们的支持。在世族门阀主政的情势下,晋室皇族一方面要紧紧依靠南迁世族的支持,才能维持偏安统治;另一方面,东晋皇帝又以?共主?身份,居间制衡和调整世族之间的内部矛盾,成为世族高门利益的?平衡器?。

西晋短暂灭亡的根本原因

千年历史风云中,王朝更替总是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诗词锦绣的盛唐,还是群雄并起的三国,终化为后人评说中的一抹别样芳华。

在这些王朝中,西晋之亡无疑是个特殊的存在。不少人一说到西晋亡国,总是轻蔑笑道:“都怪皇帝太白痴”,丝毫不见提到其他王朝亡国时的遗憾惋惜之情。

诚然,西晋的运气很不好,遇到了以司马衷为代表的白痴皇帝。在这位智商欠费的皇帝带领下,西晋的统治阶层们一番神操作,让刚刚经历治世的西晋迅速衰败,甚至折腾出“衣冠南渡”的惨状,把北方变成战乱的地狱。

然而,一个白痴皇帝,外加一群野心家,就真能造成这般严重的后果吗?西晋突然崩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奢靡之风

如果看西晋短命的历史,就发现西晋的衰亡,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首先为西晋挖下崩塌大坑的,便是风靡一时的奢靡之风。

西晋王朝的奢靡,绝对能让历朝历代的人跌破眼镜。这份奢靡从晋武帝的后宫便可窥知一二。据史料记载,晋武帝曾两次下诏选天下美女到后宫,灭吴后更是将吴宫中的5000名美女悉数收入后宫,以致宫女后妃人数达到将近一万人的新高度。

后宫团庞大至此,晋武帝自己也不知该临幸哪位妃子好,于是索性坐着羊车在宫里游荡,羊车停在哪,他便留在哪里宴饮就寝。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佛系临幸。

皇帝的生活如此奢靡,引得朝中百官上行下效。丞相、太傅何曾一天三顿饭菜要花1万钱,他的儿子散奇常侍何韵更狠,在老爹的基础上直接翻倍,每日餐费高达2万。

不过,何曾家这些花销,如果跟洛阳豪富石崇与国舅王恺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如果西晋也有富豪榜,那石崇、王恺必定榜上有名,毕竟王恺家洗锅都用米浆或麦糖水,而石崇家更是拿着白蜡当柴烧。

偏偏石崇、王恺又都是喜欢高调炫富的人,于是一场斗富比赛便华丽丽地上演了。王恺出门用紫丝布做40里步障,石崇便用织锦花锻做上50里;王恺用贵重药材赤石脂代替泥土涂墙,石崇便用皇后住房专用的花椒来涂墙。

不服输的王恺使出杀手锏,将晋武帝送他的一支二尺高的珊瑚树展示给石崇看,谁知石崇随手砸了这件稀世之宝,然后借着“赔偿”的名义,一口气搬出6、7株珊瑚来,个个都高达3、4尺,色彩艳丽夺目,重叠的枝条一层一层数不清,看得巨富王恺目瞪口呆。

值得一提的是,这股西晋奢靡之风辗转千年来到现代后,换上了一袭“魏晋风骨”的外衣,一脸人畜无害的来到文青中间,引得无数文青纷纷向往,算是实力圈了把粉。

可惜,再美丽的包装也掩盖不了奢靡之风对西晋的侵害。大乱之后刚刚稳定下来的西晋王朝,根本禁不住如此土豪做派。奢靡无度的炫富风不仅让西晋社会形成了崇拜金钱的价值观,还引发了腐败等一系列深层问题,难怪大臣傅咸会在奏折中痛心地说:“奢侈之弗,甚于天灾”!

二、腐败之痛

奢靡之风带给西晋的伤害有多深,看看西晋的腐败就知道了。

由于炫富生活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撑,这让金钱一下子从单纯的货币变成近乎万能的“神物”,就连《晋书》上也不忘提一句:“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

一出出金钱交易就此粉墨登场,卖官鬻爵,贿赂请托开始大行其道。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西晋的统治者不但不治理腐败问题,反而加大赋税征收力度,盘剥天下之民,很快就弄得民怨四起,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当时西晋的腐败有多严重?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的“袁毅案”,就是生动缩影。仅仅是个小县令的袁毅,就因娶了吏部尚书卢毓的女儿,腰杆子瞬间就变粗了。不但在任上拼命搂钱,还玩命在朝廷重臣间砸钱。就连“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都收了他的贿赂。当时的山涛,对这事也很纠结,可是“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不收钱,你就“异于时”了?这行贿受贿,竟都成了流行时尚。

后来袁毅闹得太过火,闹出了震惊朝野的大案。可晋武帝又是怎么处理的?牵涉其中的何曾何邵等权贵们,晋武帝统统不问,只处置了少数官员,就把这案子匆匆遮了过去。

如此风气下,哪怕许多名臣,也是不能免俗。比如亲手结束了三国乱世,有“杜武库”美名的能臣杜预,他在荆州任上时,也是“数饷遗洛中贵要”,也就是拼命给朝中高官行贿。为什么这么没节操?杜预自己也有一句辛酸回答:“吾但恐为害”——想要为国为民做事,就得先想法把这帮人喂饱。

可社会的财富是有限的,而奢靡享受的欲望的无穷的。西晋王朝横征暴敛,很快将人民的劳动果实收缴一空。“白衣飘飘”的魏晋风度后面,是千疮百孔的民生。

西晋社会就这么“病”了。各个阶层无不以“争利”作为人生最高奋斗目标。为了满足土豪炫富风,任何道德底线都可以突破,如此腐败的王朝,又怎能不笼罩在崩盘的阴影下呢。

三、亡国之恨

偏偏天不佑晋,西晋社会的腐败如此严重,还摊上了晋惠帝这位智商不在线的帝王。结果贾南风乱政成为压倒西晋的最后一根稻草,八王之乱一触即发,天下大乱的脚步也渐渐逼近。

然而,司马衷的智商问题至多只是西晋崩塌的催化剂。早在司马衷登基前,他的大晋朝,已经腐朽透顶,别说他是个白痴,就算曹操穿越来“附身”他身上,也是无力回天。与其纠结司马衷的智商问题,倒不如看看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里,那些埋葬了一个王朝的大坑。

哪些原因导致西晋王朝迅速灭亡

八王之乱
西晋时期,皇室极其腐朽。开国皇帝司马炎就是一个荒淫君主,“后宫殆将万人”。世家大族则贪暴恣肆,奢侈成风。如何曾日食万钱,还说“无下箸处”。
大族王恺、石崇互比奢侈,王恺用米浆洗锅,石崇用白蜡当柴;王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石崇用锦作步障五十里;王恺涂墙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泥。司马炎暗中支持王恺,赐他一株二尺多高的珊瑚树;王恺拿到石崇面前夸耀,石崇顺手把它打碎,然后叫人拿出三四尺高的珊瑚树六七株,任他挑选。大臣傅咸上疏说“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请求皇帝制止,但司马炎无动于衷。官僚们不仅奢侈成性,而且公开抢劫、杀人。如石崇做荆州刺史,“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
司马炎死,惠帝即位,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八王之乱”。
所谓“八王”,一般指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河间王颙、成都王颖、长沙王乂和东海王越。他们为争夺中央统治权,先是同外戚杨、贾两家斗争,而后宗室诸王兵戎相见,直到西晋灭亡前夕。
306年,东海王越入朝专政,以后又毒死惠帝,诸王力量消耗殆尽,“八王之乱”才告结束。五六年的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迅速激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0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