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时的蜀国为什么最后无人可用,(刘备死后,为什么蜀国无将可用)

华里士 2023-07-20 07:19:12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蜀国到了后期就人才困乏,青黄不接,但是北方的魏国却依然人才济济,无论是谋臣还武将,蜀国最后灭亡的时候还在吃老本,还都是刘备留下的老底,这也是导致蜀国灭亡的原因之一。

那么为什么蜀国最后无人可用呢?小皮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来分析下。

先说外因,那就是人口和经济!

看三国的版图,虽然看起来魏蜀吴三个国家相差不大,魏国略大,其次是东吴,最后是蜀国,但是如果要看人口密度,那魏国要甩吴国和蜀国好几条街,吴蜀的人口加起来都没有魏国一个国家多。

我们来看一组三国时期的人口密度图:

看这个图就一目了然,当时谁的人口最多,显然是魏国,集中在黄淮流域,有一个三国时期人口的统计对比

国别 户数(万) 人口数(万)

蜀2894

吴 52.3 230

魏103 443.28

合计183.3767.28

可以看得出来,魏国的人口数远远多于蜀国和吴国,即使在教育投入同等的情况下,魏国产生的人才也会比吴国蜀国多的多,更不要说当时北方地区教育水平更高。那么人才的出产肯定是魏更多。

并且魏国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帮带要比吴国和蜀国的高的多,教育水平和人口两个因素一叠加,这个结果就更加放大,另外当时的经济中心还在北方,南方的经济相对不好,在教育投入就更少。

再说内因,蜀国一开始看起来人才济济,有所谓的五虎上将,但是其实都不是本土的,都是刘备入蜀的时候从中原或者荆州地区带过来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诸葛亮等等都是刘备带来的,很多在蜀地的官员也都是中原派过来的,前面说,蜀国是看起来人才济济,但是相比曹操那差远了,曹操出名的谋士都有五个,别说其他不出名的了,文臣武将更是数不胜数,就算当时的吴国,也比蜀国多,所以说蜀国一开始人才储备就是落后的。

刘备死后,诸葛亮作为丞相,事必躬亲,从农业生产到军事训练,再到出兵北伐,都是诸葛亮亲力亲为,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这样也导致大量的年轻人无法得到锻炼,那就没法成长,习惯听从丞相的指挥,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这也导致蜀国人才青黄不接。

综上,人口总数、教育水平、诸葛亮的事必躬亲导致蜀国的人才凋落,蜀国后期无人可用也就不奇怪了

刘备死后,为什么蜀国无将可用

你好,并不是无将可用,而是人少的原因。魏国人口在900万以上,而蜀国是90万人,吴国是220万人。历史上的三国主要战役就是吴国跟魏国的战争。如果你看三国,你就会发现魏国一直对蜀国处于防御状态,因为四川易守难攻,所以经常是诸葛亮去打,但去中原的路也是一条,所以魏国做好了准备,人口少军队还能有多少人。战争比的是综合国力,跟蜀国打战虽然两败俱伤,但蜀国可以拉近与魏国之间的距离,所以魏国防御是以此发展国力,到了后期你就会发现魏灭蜀是做足了准备,不向诸葛亮那样北伐到粮草没了就撤回。

蜀汉后期为何缺人才?诸葛亮“搞掉”太多人才,导致蜀汉无人可用

看过三国的朋友想必能够发现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蜀汉自从关羽张飞那批五虎上将离世之后就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特别当诸葛亮这棵参天大树 历史 之后直接人才断层,以至于后来姜维北伐的时候想找个先锋都找不到,只能安排已经七十高龄的老将廖化做先锋,还被敌军嘲笑。

严格来说蜀汉最巅峰的时候实力远超东吴,一度可以和曹魏争锋,所进行的人才储备其实也足够多。但实际上造成这个原因除了蜀汉面临地域收缩的现实问题外,蜀汉的实际操盘手诸葛亮也有一定的责任。

刘备初到荆州时仅仅有一个左将军的头衔,但实际上兵马不到3000人,武器装备都不精良。刘表需要刘备的军事能力守护荆州,但也忌惮刘备会夺权,于是把他安顿在新野城,为他提供钱粮兵马,让他守护荆州的北大门。刘备知道刘表的意思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人在屋檐下。

后来刘备遇到了刘封,那个时期刘封还叫做寇封,他是荆州名门望族寇家的公子,背后所代表的是荆州的士族群体。寇封年少习武励志要成为一名将军,得知刘备暂居荆州后前来投诚。刘备知道寇封的政治身份,特意提出收养他为义子,以后要把衣钵传给他,目的是要对荆州士族释放善意换取他们的支持。寇封他家人以及荆州士族让他同意这份交换,于是寇封改名刘封,正式成为刘备集团的继承人。

刘封因为出身好起步高,他并没有很多世家子弟的浮夸之气,在集团内经常向关羽、张飞、赵云等军中宿将请教军事,而且每逢作战必身先士卒。赤壁之战后刘封跟随刘备收复荆南四郡,刘备入蜀时刘封作为先锋攻城拔寨,汉中之战时依旧跟随刘备驻扎在前线,用一场又一场胜仗证明自己的军事能力。刘备称汉中王后刘封被任命为副军将军,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蜀汉少壮派将领第一人。

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封驻扎在上庸的兵马并不多,在宛城徐晃等人的威慑下不敢支援关羽以至于关羽被擒杀。这件事刘封虽然有一定的责任但却不是主要责任人,知道全过程的刘备也并没有打算怪罪刘封。但诸葛亮以立嗣为由,担心以后阿斗制约不了刘封将会使蜀汉内乱,建议刘备趁着这个机会处死刘封。刘备和刘封不过是政治交易,他内心也是想把位置传给自己的亲儿子阿斗,于是逼迫刘封自尽。蜀汉少壮派第一人就在上庸了结了自己的性命。

李严本是益州的官员,当初刘备入蜀的时候李严就劝过刘璋不要引狼入室,免得益州会被刘备夺走。但刘璋认为刘备和自己同宗,这次入蜀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帮助自己除掉汉中张鲁,只要自己断了他的粮草,耐刘备有多大的能力都不可能拿下益州。后来刘备果然反草,用武力吞并益州部将杨怀、高沛的两万兵马再加上自己的从荆州调遣援军支援,最终占据益州。

战后刘备认为李严是个人才很有洞察力,不仅没有处决李严,反而还重用他。汉中之战时李严和赵云、黄忠等大将组团,多次供给曹魏的水寨和营房,出色的指挥能力让赵云黄忠高看。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又调李严回益州与诸葛亮一起处理政务,李严同样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可以说是一个出将入相的人物。

刘备临终前不仅和诸葛亮托孤,当时李严也在场,刘备把阿斗和政权教给诸葛亮,但却把军事指挥权教给李严,可以说李严和诸葛亮是同一级别的托孤大臣。用李严还制衡诸葛亮,可以知道他的能力有多强。而诸葛亮作为蜀汉的实际统治者不允许有任何人干预自己的事,掌权后以南征为由夺了李严的军权,在北伐期间不仅没有带上李严还让他负责押送军粮。李严知道诸葛亮对自己的用意但他却反抗不了,最后因为缓送军粮延误战机被诸葛亮撤职,下野没几年便郁郁而终。

魏延原本是荆州的将军,尽管多次获得战功,但因为没有强硬的背景一直被排挤,只能做一个长沙的守将。赤壁之战后刘备攻略长沙,魏延认为刘备后续将会统治荆州,于是在作战时挟持长沙太守并献城投降。当时诸葛亮认为魏延是个反骨小人,这次会卖主求荣,以后同样会这么做,建议刘备杀了他。但刘备认为魏延有才能而且看得清形势,不仅没有采纳诸葛亮的意见,而且还重用魏延。

在攻略益州时魏延身先士卒,凭借凶悍勇猛的作战风格杀的益州将士毫无战意,独自攻下了益州很多个重要关卡。汉中之战时跟随刘备一起奋战在阳平关,掩护刘备走小道迂回定军山,夏侯渊被斩首后还跟随刘备一起扩大战果追击曹军残兵。刘备十分欣赏魏延的勇猛,当所有人认为汉中太守非张飞莫属时刘备却将这个重要的职务交给魏延,魏延对刘备承诺只要他还在敌人就不能踏入汉中半步。后来魏延经营汉中十余年,期间曹魏多次攻城都铩羽而归,可见魏延的能力。

诸葛亮在北伐期间魏延还提出了奇袭长安的计划,但诸葛亮认为太冒险没有采纳。诸葛亮临终前部署撤军,不仅没有把军权交给彼时军队最有威望的魏延,反而还留下他断后,拿他吸引曹魏的主力为蜀军换取撤退的时间。幸好魏延机智果敢成功脱身,但战后想由他主导北伐但却被掌握军权的杨仪和姜维处死。可以说魏延的不幸是诸葛亮间接造成的,至此蜀汉再也没有能够正面硬刚曹魏的将领。

诸葛亮天纵英才的确不假,还年轻的时候他的老师水镜先生就认为谁能得到他就能够安定天下,所以授予他"卧龙"这个称呼。后来刘备得到诸葛亮的辅佐,诸葛亮为他制定战略规划,为他筹备兵马粮草,刘备死后还带着蜀汉继续前进,可以说劳苦功高。

但一个国家想要长远发展不单单只能依靠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集合大部分人的力量才行。诸葛亮直接或者间接处死的大将对于蜀汉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损失,假如这些人还在的话,蜀汉后期将无敌。

为什么说蜀国后期无大将?

因为蜀国后期一度面临无人可用的状况,所以说蜀国无大将。

蜀国一开始看起来人才济济,有所谓的五虎上将,但是其实都不是本土的,都是刘备入蜀的时候从中原或者荆州地区带过来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诸葛亮等等都是刘备带来的。

很多在蜀地的官员也都是中原派过来的,曹操出名的谋士都有五个,其他不出名的更多,文臣武将更是数不胜数,就算当时的吴国,也比蜀国多,所以说蜀国一开始人才储备就是落后的。

刘备死后,诸葛亮作为丞相,事必躬亲,从农业生产到军事训练,再到出兵北伐,都是诸葛亮亲力亲为,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这样也导致大量的年轻人无法得到锻炼,那就没法成长,习惯听从丞相的指挥,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这也导致蜀国人才青黄不接。

扩展资料 “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是后人对三国之一的蜀汉政权人才严重缺失的生动形象地描述。蜀汉人才缺乏,而将才更是奇缺。

以致于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之时,军中将领已经到了捉襟见肘、不得不用武功平平的廖化为前营先锋的地步,而蜀汉的开国之初,那种“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叱咤风云、朝内军中文武人才济济的壮观气象早已不复存在。

这与时任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失败的用人之道不无关系:

一、重用关羽,更吹捧关羽,结果使关羽大意失荆州而惨遭东吴杀害。关羽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其个性高傲,目中无人,但也有通情达理的一面。诸葛亮对他的特点应当说是相当了解的。

然而,终于酿成了“大意失荆州”并遭到东吴杀害的悲剧。虽然荆州失守,关羽败亡受多种因素影响,但诸葛亮的吹捧却是他自我膨胀的催化剂。

二、重视法正,却放纵法正,致使法正一生罪恶累累、黯然病逝。法正原在刘璋手下为官。

于是,暗中投降刘备,为引刘备入川立下大功,后又在攻取汉中的战役中出谋划策,功勋享著,被刘备封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然而法正任蜀郡太守后,德行方面并无改观。这种违法乱纪的报复行为,引起同僚的不满。

--蜀国

蜀国有五虎上将但为何到了最后却无将可用?

蜀国倒不能说是没将可用,只可以说没有大将可用,因为基本不是老死,就是被战争消灭了。首先,核心人物刘备(死于223)、关羽(死于220)、张飞(死于221)先后死了。其次,刘备主动进攻东吴的夷陵之战失败了,很多出征的将领非死即降,共计有冯习(战死)、 张南(战死) 、 傅肜(战死) 、程畿(战死) 、马良(战死)、 沙摩柯(战死) 、黄权(降魏) 、庞林(降魏)、 杜路(投降)、 刘宁(投降)等,虽说不是五虎将,但也都是核心军事将领。最后,诸葛亮五次北伐,也死了不少大将,包括有赵云、魏延等。诸葛亮、赵云死后标志着蜀国绝世军师和绝世名将的完全丧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9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