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虽然在曹操膝下生活了三十多年,耳濡目染,教诲良多,受益匪浅。然而曹操播下了龙种,生出的却是跳蚤,曹丕在待人接物上,较之其父相去殊远。说具体点,曹丕气量,相比于其父,可谓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
(魏文帝曹丕像)
对于昔日的敌人
张济是董卓部将,董卓一死,张济割据南阳自成局面,成为不受朝廷约束、祸害一方的军阀。张济死,张绣侄继叔业,依然在南阳割据自立。公元196年,曹操率大军一举攻下南阳郡穰县(今河南邓州)张绣老巢,张绣投降。按理说,南阳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是因为曹操的一时荒唐,竟然将张济妻子,亦即张绣婶子找过来做了三陪,在张绣来看,那个女人你不能找,偏要找我婶娘,打我的脸!恼羞成怒的张绣降而复叛,率军进攻曹操中军。事出猝然,曹军不敌,撤退中损失惨重,以至曹操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爱将典韦均死于此役。
这一仗,曹操不仅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使曹操丢尽了脸面——为了一时荒唐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让他难以面对全军上下。之后曹操还曾率领大军进攻南阳,又被张绣打败了。
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张绣听从贾诩意见,再一次向曹操投降。见到前来投降的张绣,曹操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进入宴会,为儿子迎娶张绣女儿做妻子,加封张绣为扬威将军。受到礼遇的张绣,在官渡之战和追击袁谭中立功最多,赏赐给张绣的采邑之地有两千多户。当时由于战乱灾荒,人口锐减,十仅存一,曹操帐下诸位将领的采邑之地,莫有超过一千户的,而张绣就有两千户之多!
曹操死后,曹丕逼宫后自称皇帝,张绣为固好与皇帝关系,屡次请曹丕赴宴,曹丕怒骂道:“您杀我兄长,今日还敢挺着一张脸招摇过市?况乎请我去吃饭!”张绣听到这样的谴责,自知不能见容于曹丕,惶惶不安中只好自杀。
杀子之仇与杀兄之恨相比较,前者直接而后者间接;当年仇恨与二十五年后仇恨相比较,前者难以释怀而后者早已经淡化;再而言之,曹昂一死,应该是曹操痛彻骨髓而曹丕在心中暗喜,毕竟减少了争夺接班人的有力对手。曹操能见谅而曹丕不能容忍者,全在于气量。?
曹操肩负着统一天下的历史使命,自知人才对事业的重要作用,所以能笼络人才,特别是曾经反对过自己,甚至曾经同自己敌对过的那些人才,张绣、贾诩、张辽、张郃都是从敌营转投过来,一概受到曹操重用,这里特别说说陈琳。
陈琳是袁绍帐下专管文书的文化人,官渡之战前夕,曾经为袁绍撰写讨伐曹操的檄文,檄文中称:“曹操祖父曹腾是宦官,曾经伙同其他宦官并作妖孽,像饕餮一样贪赃枉法,横行无忌,伤害风化,肆虐民众。曹操父亲曹嵩贪图富贵,乞求曹腾将其收养,仗着养父曹腾的权势,狐假虎威狗仗人势;又通过贿赂权势,买来了太尉一职。今日的曹操,正是宦竖遗孑的丑类。”
官渡之战以曹操胜利落下帷幕,撰写讨曹檄文的陈琳被活捉,曹操对陈琳说道:“你给袁绍起草檄文,骂到我也就足够了,人说骂声至于其身而已,为什么要骂道我的祖父和父亲?太过分了!”然而谴责归谴责,曹操终因为爱惜其才而宽不追究陈琳,依然留在帐下加以重用。
曹丕对曾经有过节的部下就不同了。曹洪是曹操族弟(曹丕的叔父),是从家乡带出去的子弟兵,在讨伐董卓中,曹军失败,曹操战马被射死,敌军追来,曹洪将自己战马送给曹操,曹操不要,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曹洪,但是不可以没有您呀!”曹操骑着曹洪的战马迅速逃走,曹洪在乱军中侥幸逃出。曹军损失惨重,所剩无多,又是曹洪凭借着私人关系,从扬州刺史陈温处招来几千兵马充实曹军。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以及同孙权、刘备的战争中,始终对曹氏集团忠贞不二,建立了殊多功勋,成为曹氏军事集团的重要成员,被曹操册封为谏议大夫,都护将军,国明亭侯。
曹洪有一个缺点,富有而十分吝啬。王太子曹丕曾经向求借于曹洪,曹洪未给,从此曹丕衔恨胸中。曹丕当政后,立即报复,借口是曹洪家佣人犯法,竟然将曹洪逮捕入狱,且定为死罪。以这样理由罗织罪名,比狼吃小羊的借口还要荒唐。朝廷的文臣武将都去求情,曹丕依然要杀掉曹洪。无奈中,曹丕母亲卞太后剑走偏锋,找去曹丕宠幸的郭皇后说道:“假如曹洪今日受刑,我明日命令皇帝废了你。”太后救大臣有所顾忌,内宫干涉朝政毕竟名不正而言不顺,让皇帝儿子废去皇后实在是小菜一碟。郭皇后受到威胁,生怕被废后打入冷宫,只得哭哭啼啼地多次请求。在枕头香风徐徐吹来的时候,曹丕才将曹洪释放。
陈琳对曹操而言,仅是个俘虏,曹洪对曹丕而言,则是叔父,且是勋旧;陈琳檄文遍贴全国,辱及曹操祖孙三代,罪名之浩大歹毒,言辞之犀利刻薄,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曹洪的拒借,顺理成章,借给是人情,不借是本领,没有可以责怪的地方。然而陈琳、曹洪面临的对象不同,竟然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唯一的原因,是曹操曹丕的气量不同。
对自己妻子
曹操庶妻刘夫人生子曹修与女儿清河公主,刘夫人早逝,一双儿女由原配妻子丁氏抚养成人。丁氏视曹修如同己出,珍爱有加。在围攻张绣的穰县之战中,曹修战死,刘夫人对儿子之死难以忘怀,哭啼不已,还要经常抱怨说:“是你将我的儿子杀了,一点不怜念。”哭泣得多了,曹操心烦,气恼中,让丁氏先回娘家,想等到丁氏悔悟后再接回来。过了一段时间,曹操到丈人家去接丁氏,丁氏此时正在织布,外边有人对她说:“曹公来了,”丁氏坐在织布机上没有反应。曹操进来,抚摸着丁氏肩膀说:“看着我呀,同我坐车回去吧。”丁氏依然不肯回头,也不回答。很无聊中,曹操走出来站在门外,又说道:“难道你就这样厌烦我,连看一眼也不愿意?”几近乞求的言语,依然不能打动丁氏,她还是没有回头,更没有片言只语。最后,曹操无奈地说道:“真绝情呀!”考虑到兵荒马乱,穷苦人家单身妇女难以度日的处境,叮咛老丈人将丁氏另外嫁人,让她去找自己的幸福。?
曹丕对妻子甄氏就不同了。甄氏早年嫁于袁绍第二子袁熙,官渡之战中,曹操夺取了邺城,甄氏与婆母坐在堂上等候发落。身为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带兵入城后,见甄氏美若天仙,喜不自胜,遂纳甄氏为娇妻,宠幸有加。孔融对曹操素有成见,为此,专门写信给曹操说道:“武王伐纣,将妲己赐予周公。”待到见面后,曹操询问这个故事记载在哪里?。孔融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从此,留下“想当然”一句成语。
结婚后,甄氏为曹丕生下曹叡,并立曹叡为太子。黄初元年十月,曹丕废汉而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被废为山阳公的刘协为求自保,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打着“效法唐尧”的美名,将两个女儿送给曹丕做小妾,与之前的郭贵人、李贵人和阴贵人深受曹丕的宠幸。失意的甄氏有怨言本可以充分理解,心胸狭隘的曹丕听到后却勃然大怒,不顾及太子曹叡的感受,派遣使者将甄氏赐死。
专制社会中,母以子贵,甄氏有儿子曹叡而丁氏无子,其地位远优于丁氏;甄氏不过对曹丕略有怨言,丁氏却是哭骂曹操,丁氏对丈夫不恭远甚于甄氏;曹操眷恋着丁氏,在送她回娘家后又请她回去,但是决绝的丁氏反休了了丈夫曹操,这在专制社会中十分罕见,更别说被休的竟然是曹操这样的无冕皇帝。然而曹操还劝丈人将丁氏改嫁,而曹丕却将甄氏赐死!两相比较,曹操对妻子态度气量远胜于曹丕千倍万倍。
对待部下的批评
曹操总是鼓励部下说出意见或建议,不必顾虑对与错,更不要顾虑曹操本人的态度。他在一个命令中,特别提醒部下不要“面从”,即不敢讲不同意见,总是看主官脸色行事。
曹操不仅是言者,更是身体力行的模范。官渡之战以袁绍失败落下帷幕,其子袁尚袁熙逃往辽东投奔乌桓。曹操想乘机北征乌桓,诸将都加以反对,认为一方面乌桓少数民族上层分子不可能为袁尚利用,一方面担心大军涉险远道北征,邺郡大后方空虚,一旦刘表与刘备乘机夺取许昌,后果则不堪设想。只有郭嘉支持北征,他认为:刘表疑心重,不会信任,更不会听从刘备的意见。北征的艰难远远超过了最初的设想,然而毕竟取得了彻底胜利。班师回朝后,曹操不仅在奏章高度肯定郭嘉的功劳,同时将昔日反对出兵辽东的诸将名单统计出来,这些人听了,恐惧不已。没想到的是,曹操对这些反对者均给以重赏,理由是:此次用兵辽东,是一次侥幸胜利,是上天保佑的结果,不能当经验效法。你们的劝阻,是万全之策,所以奖赏,以后有话就说,不要有顾虑。
曹丕就完全不同了,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刚登上皇帝宝座,全然不顾曹魏政权尚未有平稳,三国还在鼎立的分裂局面,就开始极尽享乐之能事,不仅急急忙忙地修建洛阳宫殿,更是不断地狩猎行乐。长水校尉戴陵提出国事初创,百业待兴,不应该不断地狩猎贻误朝政。这一下可了不得,竟然敢冒犯龙颜!曹丕大怒,在众大臣的劝阻下,戴陵总算保住了性命,以减死罪一等论处,被撤职法办下在狱中。
出兵征讨辽东是曹操本人的意见,孰料遭到诸将的反对,太不给丞相的面子了,然而却受到奖励;劝阻曹丕狩猎是小事一宗,也是从国家和皇帝的安全着想,竟然要判处死刑!两相比较,曹丕与乃父相去之远岂止十万八千里!值是乃父在天上,蠢儿在地下,不可以同日而语。
一个人也好,一个社会也好,都要为所犯错误付出代价,代价往往比错误要大出千倍万倍。曹丕气量狭小的错误,直接导致后续人才的匮乏。表面看,曹丕时代,还是蒸蒸日上的时代,文治有王朗、陈群、华歆等魏初三杰;武功有曹真、曹休、司马懿、张郃等,这些都是出类拔萃的一时人选,但是请注意,这都是曹操培养或笼络在帐下的精英,于曹丕没有关系。随着曹操时代的结束,硕果仅存也不过以上几人,曹丕,没有培养或延揽一个!
延续到后来,随着曹操培养起来的曹真、张郃、王朗、华歆、陈群等相继去世,司马懿一支独大局面已成为必然——曹丕没有培养出能够牵制司马氏的任何力量。更加之孙子曹芳、曹爽、曹奂等或昏聩、或懦弱,政权归于司马氏已成必然。
曹操想要试试曹丕和曹植的才华。一天,命令他们各出邺城的城门,却私下里让人吩咐看守大门的士兵,不准他们放行。
曹丕先到,看大门的士兵阻拦他出去,曹丕只得退走。曹植听说后,向杨修请教,杨修说:“你奉王命出城,如果有阻拦的,就把他们斩首就行。”
曹植听信了他的话,等到了城门,士兵阻拦住他,曹植大声叱骂他说:“我奉王命出门,看谁敢阻挡!”随即就斩了拦他的士兵。
于是曹操认为曹植有才能,后来有人告诉曹操说:“这是杨修教他这么干的。”曹操大怒,因此也不再喜欢曹植了。
原文: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
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内容梗概:徐晃与赵云黄忠交兵战败,欲杀王平,结果王平反了。徐晃报告曹操,曹操遂领兵与诸葛亮对阵,然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此处引出杨修,说曹操夜令鸡肋的意思是撤兵,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被曹操以乱军心的名义杀了。后来曹操兵败才想起杨修的话,下令厚葬杨修,班师回朝。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
曹操是东汉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那么曹丕与曹操什么关系?下面是我为你收集整理的曹丕与曹操关系,希望对你有帮助!
曹丕与曹操关系
曹丕是曹操的长子,之前曹丕还有一位哥哥,就是曹昂。曹昂是曹操与刘夫人所生的儿子,曹操对曹昂十分满意,但是在宛平之战中,曹昂战死沙场,曹丕就成了曹操的嫡长子。
曹操一生有25位儿子,最让曹操满意的就是曹昂、曹丕、曹彰、曹植和曹冲。曹冲尤其很是聪明,小小年纪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才能,很多人都知道?曹冲称象?这个典故,主角就是小小年纪的曹冲。曹冲在13岁就去世了,曹操非常伤心,便把继承人的目标锁定在了曹丕、曹彰、曹植三人身上。由于种种原因,曹操最后选择让曹丕继承他的爵位。
曹丕在军事上,袭承了父亲的英勇好战。曹昂去世后,曹丕就成了曹操的嫡长子,曹操对这个儿子也很上心,曹操从小就对曹丕进行培养。曹丕8岁时,就跟着父亲过上了战争生活,小小年纪便有了实战经验。在文学上,曹丕丝毫不亚于曹操,《燕歌行》就是曹丕的代表作品之一,曹操看见曹丕在各个方面都很卓越,自然也是十分开心。不仅如此,曹丕在政治处理上也有沉稳的性格,这一点让曹操很放心。后来,为了让曹丕全面发展,曹操还请了司马懿作为曹丕的老师。
曹丕作为曹操的嫡长子,在曹操去世后,曹丕成为了魏国的开国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袭承了父亲的治国措施。曹丕率领军队大破羌胡,统一了北方政权。
曹节与曹操关系
一代枭雄曹操的儿子个个都是奇才,其中以曹植、曹丕最为有名,父子三人都是著名的文学家,而曹操的几个女儿也都非常优秀,堪称巾帼英雄、女中豪杰,虽然身为曹操的女儿,难免会被利用通过政治联姻,成为家族利益的牺牲者,但是她们仍然不甘埋没,活出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曹操的次女曹节就是其中的一位。
东汉末年,曹操掌权,汉献帝成为曹操的傀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事实上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迫于礼法,曹操表面上还要安抚汉献帝,以免过于暴露自己篡位的野心,给天下人以口实。于是曹操先后将自己的几个女儿送进宫中,用来监视汉献帝。
其中曹节是最为出色的一位,曹操阴谋将汉献帝的第一任皇后伏皇后害死,让汉献帝立自己的女儿曹节为皇后,汉献帝不敢不从。虽然曹节与汉献帝是政治婚姻,但是二人感情很好,曹节面对哥哥曹丕的篡位,极力阻止。最后在阻止无效的情况下,大骂曹丕,与汉献帝一起流落民间,一起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曹节还几次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保护懦弱的汉献帝,使得汉献帝能够平安终老,并且以天子的规格下葬。
曹节的深明大义和贤惠大方受到后人的称赞,人们都说,要不是因为曹节,汉献帝恐怕早就死于非命了,他的命运恐怕就没有这么好了,还能平安终老,曹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是个值得记入史册的女中豪杰。
曹豹和曹操关系
曹豹和曹操虽然两人都以曹为姓,两人也是同一时代的人,但是曹豹和曹操两人并没有什么关系。虽然据说曹操也有个名叫曹豹的儿子,但是此曹豹并不是那个陶谦手下的曹豹。
曹豹与曹操都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人,曹豹是当时徐州牧陶谦的手下,非常受陶谦的宠信。在之后,陶谦下手杀害了曹操的父亲曹嵩,于是曹操就率领士兵进攻徐州,企图吞并徐州,而作为徐州牧陶谦手下的部将,曹豹曾与刘备两人合作驻兵防守郯东,拦击曹操的进攻,然而曹豹和刘备两人的拦击并没有成功,最终还是被曹操所攻破。从陶谦杀害曹操的父亲以及曹操进攻徐州来看,可以明显证明曹豹与曹操不可能有什么关系,不然陶谦不会杀害自己宠臣的亲属,曹操也不会进攻徐州了。
传言曹操有个名叫曹豹的儿子,但是那并不是陶谦手下的那个曹豹。据说,在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曾有写到一些相关内容,汉献帝曾经封曹操的三个儿子为侯,封曹植为平原侯,封曹据为范阳侯,以及封曹豹为饶阳侯。然而事实上这件事略有蹊跷,在三国里面曾写道建安十六年,封曹林为饶阳侯。因此,可以推断要么那个曹操的儿子曹豹的大名是曹林,要么就是历史记载有错误。
总而言之,曹豹与曹操两人并没有什么特殊关系,那些关于曹豹是曹操的儿子的传言其实是错误的。
猜你感兴趣:
1. 三国十大未被重用的人有谁
2. 三国名将们的真正死因
3. 曹操为什么要杀董妃
4. 历史人物曹操的历史
5. 夏侯惇和夏侯渊什么关系
6. 曹操杀杨修的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9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260年6月2日曹魏皇帝曹髦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