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鸿雁传书源于苏武牧羊(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

话历史 2023-07-20 05:27:35

【鸿雁传书】的故事源于苏武牧羊。汉武帝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却被囚禁于北海。后来汉匈和好要求释放苏武,匈奴却诈称苏武已死,而后汉朝得到一只从北飞来的鸿雁,鸿雁脚上系有帛书称苏武还在北海,匈奴不得不放回了苏武。从此,鸿雁便成为了信使的象征。

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

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汉武帝时期苏武的故事。 汉武帝时期,有个特别有名的人物叫苏武。苏武那时候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不过匈奴兵没有按来使的礼节对待苏武,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劝苏武投降。

不过苏武并没有出卖汉武帝,这种态度惹得匈奴的首领非常气愤,但是他又不敢杀了苏武,就把苏武安排在北海边,让苏武放羊,有个非常出名的故事名字就叫“苏武牧羊”。

在苏武牧羊遭受威逼利诱期间,汉武帝和他的臣子们也是想尽各种办法希望能把苏武救回来。但是中原地带距离匈奴何止千里,汉武帝几次派使臣希望对方把苏武放回来,但是匈奴一直回复的是苏武已经死了。

使臣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告知他苏武还没有死,只是被流放到北海放羊。于是使臣便告诉匈奴首领,谎称汉武帝在狩猎的时候射下来一只鸿雁,这只鸿雁的脚上有苏武写给汉武帝的书信,苏武肯定没有死。匈奴首领至此才承认苏武的事情,放苏武回去。

《鸿雁传书》出自哪个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源自于苏武牧羊的典故。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的历史有:

1、传说汉高祖刘邦被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

2、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

3、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

4、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

鸿鹄传书源自哪个历史故事

鸿鹄传书的出处:鸿鹄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后被单于扣留,苏武不肯就范,于是流放到北海放羊数十年;汉昭帝继位时,汉匈和亲,汉朝使者要求释放苏武,而单于谎称苏武已死;同苏武一起被扣留的副使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让汉使对单于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苏武未死。单于听后十分惊奇,又无法抵赖,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

鸿雁传书的意思
鸿雁传书又叫做飞鸽传书。鸿雁传书一般用来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鹄飞得很高,也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鸿雁原本是大型候鸟,每年在秋季时就会南迁,因此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传书的典源
《汉书》卷五十四: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4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