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演绎了霸王别姬英雄末路的凄美故事,人们对这位悲剧英雄充满了各种惋惜之情,那么楚霸王项羽为什么逃不过失败的命运呢?
秦二世胡亥继位后,宦官赵高指鹿为马,权倾朝野,秦帝国乌烟瘴气。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下,天下群雄响应,项羽随叔父在吴中起义。短短时间,项羽就军事力量雄厚,巨鹿一战成名,奠定了霸主的地位,但这时的项羽败给了他的性格。
第一:项羽坑杀了二十万降军,这支军队是秦朝在骊山征调的,大都是被秦朝压迫的,完全可以补充到自己军队里嘛,那实力得增强多少。再说你即使要杀也得搞个甄别呀,分秦人和六国人,这里大部分是六国的,其中还有很多楚国的。你杀秦国的那部分就好了嘛,可见项羽的仇秦的性格让他变得残暴,所以他才不管你是哪国人,反正你当过秦军就都杀了,相比之下刘邦在这方面就大度得多。
第二:焚阿房攻咸阳,巨鹿之战后,秦王朝再也回天无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刘邦这时离咸阳最近,于是高高兴兴地开进咸阳,心里那美滋滋的,楚怀王可是说过“先入关者为王”,进了咸阳,刘邦就想享受一番,但是经谋士劝告,于是封府库,等项将军来,项羽进了咸阳后先是族秦,鸿门宴又错过了杀死政治对手的机会,之后再放火烧秦宫,劫掠咸阳。
当时咸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悠久,地势险要,是当时最适合作为首都的城市,如果项羽据咸阳,就可以“执天下牛耳”了,基本上大局已定,有谋士也劝他占据咸阳便可令天下。可是项羽的回答是“富贵而不返乡,如衣锦夜行”,意思就是富贵了要回家乡炫耀,那个谋士就感叹楚人是“沐猴而冠”,可见项羽没有目光短浅,贪慕虚荣的心理。
第三:自封西楚霸王分封诸王,项羽在彭城却分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霸王就跟春秋时期的霸主差不多,跟诸王地位同等。只是你拳头厉害,就让你当老大叫你做霸王,但并不是上下级关系,这实际上就是回到了春秋时代。这就暴露了项羽失败的最跟本原因“抵制新事物”,但是时代潮流的大一统王朝,顺时代昌逆时代者亡,项羽想的是恢复诸侯国时代,逆了时代潮流,所以导致了他的失败,
楚霸王项羽为什么逃不过失败的命运?看完以上介绍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人们往往喜欢性情豪爽的项羽而不喜欢无赖般的刘邦,所以,楚霸王项羽让人们感到惋惜,但是造就他失败的原因还是他的性格。
西楚霸王项羽本可以渡过乌江东山再起,却在乌江自刎,最后的失败源于自己的性格,但是和自己爱逞英雄却没有关系。在被汉军包围,四面楚歌的情况之下,项羽的失败早已注定,因为自己不甘心如此,所以没有渡过乌江,选择了重新回到战场,奋勇杀敌,导致项羽失败主要源于三个原因。
其一: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没有恒心
电视剧中的项羽
在楚国灭亡后,项羽随同叔叔项梁生活在一起,在这段时间里叔叔项梁希望项羽能够学习文化知识,在未来能够成为栋梁之才。在刚开始写字之时,项羽就选择了半途而废,没有坚持下来,对项羽给予厚望的叔叔项梁有些失落,但是项羽却表现出未来只有依靠武力才能闯下名声,学习文化知识是没有用处的,转而项羽去学习剑术。
项羽学习剑术依旧没有坚持下来,原因是因为剑术太难,自己很难掌握,所以放弃了剑术,并且还有一个令叔叔项梁无法反驳的借口,学习好剑术只不过能多杀几个人,我要学习与对敌之策才是真本事。从这两件事情中我们看出青年时代的项羽身上有两个问题,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对于自己不感兴趣或者过于难得事情会选择放弃,第二是项羽有点过于自大,殊不知每一个优秀的将领都是德才兼备,而不是志大才疏。
其二:过于自信,不听谏言
电视剧中的项羽
观其项羽一生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出兵打仗还是治理军队,项羽从来都是按照个人意愿去完成,每一次的战斗都冲锋在前,因为出身在习武家庭,从小练武,对自己的武力过于自信,这就造成了在后期同刘邦在鸿门宴上过于自信,相信自己的武力远远超过刘邦,这是他在战场最大的缺点,如果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会在鸿门宴上将威胁铲除以绝后患,这样也不会出现乌江之事。
项羽的不听谏言源于每一次攻城后,多此采用屠城,特别是在咸阳城内还杀了秦二世,并且对城内百姓做出了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情,这让很多大臣失望,其中一位名为韩生的大臣劝阻项羽,希望能够改变,但是项羽做事情随着自己心情,面对韩生的劝阻丝毫未听,还杀了韩生,这让众多大臣内心不再敢说真话,后期所谈论的多为项羽如何英勇无敌,久而久之不听谏言的项羽,自身缺点不断放大。
其三:失去民心,无人支持,失败只是早晚之事
电视剧中的项羽
在同秦军战斗过程中,项羽同刘邦结为同盟,虽有谁先入主咸阳,谁为王的约定,但是项羽进入咸阳城后大肆烧杀抢夺,自己和手下在咸阳城中满载而归,但是城中百姓苦不堪言。而刘邦进入咸阳后首先是安抚百姓,收拢人心,两支军队在一起不怕谁先入主咸阳,就怕相互比较。在百姓眼中,刘邦反而显得更为亲切,自然而然项羽失去了民心,拥有再多城池,却无百姓拥护,那也成不了王。所以项羽失去民心是对他失败最为重要的因素。
电视剧中的项羽
项羽的失败 并不是自己爱逞英雄,喜欢逞英雄之人通常为能力不足,但想要表现,而项羽为对于自己武力过于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一切,这是对自己太自信而失败,因为自己的性格原因,造就了很多无法挽回错误,种种错误叠加在一起,乌江的失败也是预料之中。项羽其实本为英雄,何谈逞英雄一言?
个人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成分大一些,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争论不休。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
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有必然联系吗?两者之间有联系,有学者就认为项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过江,拔剑自刎。这样说很有道理,单纯说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虞姬之死就显得论据不足。而这与《史记》上说的“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段话一致。“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说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原因。项羽即便过江,败局已定。因而,他选择了不渡乌江。
但有的学者提出,自固陵战败后,项羽连连败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围又逃往东南,一直逃至乌江边。由此可见,他早有退守江东之意,并且是一路逃奔。如果说项羽因失败使江东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对江东父老的话,垓下被围时,“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应羞愧自杀。渡淮之后从骑仅百余人,至阴陵又迷了路,问一农夫,结果被骗,身陷天泽,被汉军追上。如此狼狈的境遇他也没有羞愧自杀呢!逃至东城,汉骑将之包围数重。尽管他“自度不得脱”,但还是把仅剩的二十八骑组织起来作了一番拼杀,又“亡其两骑”。这时候项羽仍“欲东渡乌江”。因而认为他好不容易逃到乌江岸边时却反而感到羞见江东父老而自杀似乎有些说不通。项羽的羞愧之心来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马迁为使情节完整而下笔渲染的情节。
有人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从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考虑的。认为项羽认识到了长期内战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早结束。项羽确实曾有结束战争的愿望,也曾想过通过他与刘邦的个人决斗来将战争结束,他觉察到“楚国久相持不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所以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最后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个性,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谈换取刘邦的让步,以鸿沟为分界。但是刘邦却违约出兵追杀楚军。当项羽失利并且认识到自己无法立即消灭刘邦而又无法谈和的情况下,项羽只有牺牲自己以结束数年的残杀。据说,项羽当时还是有可能与刘邦抗衡的。
项羽为何乌江不渡?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但至今难有定论。
项羽一生中的失误,其最大的问题便是败在人才的选用方面,韩信,陈平起初都是项羽的麾下,不过,后来都离开了,前者是因为得不到重用,无法施展才学,后者则是因为,司马卬降汉,而畏罪离开的项羽。
其实,哪怕是刘邦麾下第一谋臣张良,也曾经是项羽的至交好友这些文臣武将,却最终在历史的进程中,与项羽失之交臂,没能为项羽所用,而项羽麾下唯一的一位深谋远虑的谋士范增,还因为汉军的离间,而失去了项羽的信任,最终,气死在返回彭城的路上。
其实,项羽在楚汉争霸期间,不仅有才不用,更是无才可用,我们来看看,项羽所采用的一系列失当之人。大司马曹咎不尊将令,擅自出击,导致成皋的失守,龙且贪功冒进,轻视对手,导致潍水之战的惨败,由此导致齐地尽数落入韩信之手。
此外还有大司马周殷,在关键时刻背楚投汉,在项羽要害之处捅了深深的一刀,这些个能力并不算优异,甚至有的人品还不咋地的人,竟然在楚军中独当一面,这么看来,项羽想不败都是一件难事。
而且往往一个人的命运,是由性格所决定的,项羽这个人的性格中,怀有一种华丽的残暴。在他初登历史舞台的时候,一亮相,就是手提会稽郡守殷通血淋淋的人头,在郡守府内大肆杀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其姿态之凶悍,骇人心目。而后,和刘邦一起屠襄城,屠城阳,率领诸侯联军在新安杀降,进大秦帝国首都咸阳后,又火烧了阿房宫,并且将秦国宗室屠杀殆尽,此后,有暗杀了义帝熊心这一路就是杀,杀,杀,可谓肆逞杀欲,以快己心。
项羽的性格又是矛盾的,虽然,他的行为好似视人命如草芥,但事实上他却还有着?仁而爱人?的口碑,项羽待人和蔼可亲,并且知恩图报,这与无赖刘邦却是截然相反的,打天下过程中,刘邦一直假仁假义的维持自己的光辉形象,天下一定便立刻翻脸,查旧账恩将仇报。
对于项羽性格中的这些矛盾点,最后,被韩信的一句话给了盖棺定论,那就是:?妇人之仁。?项羽在政治方面是及其短视的,然后,性格上又一直怀有嗜杀成性的大私大利,这些原因最终造成了项羽不可挽回的失败。
但是,如果从人格魅力方面来看,项羽绝对不会是一个逞血气之勇的莽夫。虽然在政治方面,他并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以及解决问题的手段,却真的是常人无法企及的。比如,他能毅然决然的斩杀宋义夺取军权,而后提兵救赵取得巨鹿大胜。
比如,他能克服诸多险阻,击败章邯,收降二十万秦军;比如,他能够在当时无比复杂的政治条件下,主持分封,重新宰割天下;比如,楚汉战争中,项羽在正面战场对阵刘邦,屡战屡胜。这些无不体现出,项羽优于他人的军事才能。
项羽的性格,其实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刚猛无俦,才气过人,傲然自立。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项羽才能在秦汉交迭之际,那极其复杂的政治局面中脱颖而出,击灭暴秦,收拾残局,称霸天下五年之久。
项羽这个人也是很讲交情的,垓下被围,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项羽决定慨然赴死的时候,依旧没有忘记对故友施以恩德,他想用自己的首级,为昔日的部下吕马童,博取下万户侯的封赏。这样的无所畏惧的品质,可以说得上是千古少有了吧!
项羽的一生是悲壮又精彩的,虽然,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失败,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到,我们后世之人,对他的敬仰,哪怕千年过去,项羽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依旧是栩栩如生的。就算他失败了,但是,他必然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刘邦虽然赢了,但是,他所留下的形象,却并非光明正大,而是活脱脱的一个小人,一个无赖,与项羽比起来,真的是天差地别。最后,奉上一首元代词人萨都刺写的《彭城怀古》,我觉得这首词最能道尽项羽的英雄情怀: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谈及楚汉时期最优秀的军事家,可能当属项羽和韩信,刘邦一辈子都没有打赢过项羽,项羽的行军布阵让刘邦畏惧。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政治上却是低能儿,他斗不过老狐狸刘邦。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秦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纷纷爆发,秦将章邯率领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平定起义军。公元前208年,章邯趁项梁军队怠慢之时,在一个晚上突然偷袭项梁,楚军大败,章邯便开始轻敌,觉得楚军不过尔尔。于是他准备北上平息赵国起义军,但是他没有想到,刘邦和项羽的军队仍然在黄河以南活动。
随后,章邯渡过黄河与王离20万大军会和,准备攻打实力强大的赵王,赵王无力抵抗退守巨鹿,秦军乘胜追击包围巨鹿。不久,各地救兵纷纷赶到巨鹿增援赵王,但是因各路起义军畏惧秦军的勇猛,驻扎在原地都不敢主动向秦军发动攻击。
楚怀王也派上将军宋义,副帅项羽,领兵救援赵王,宋义军队出发后驻扎在安阳,安阳离巨鹿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宋义在安阳停留了46天也不敢向北进发。副帅项羽看不下去了,项羽力可抗鼎是位彪悍的武士,吴中少年没有不佩服项羽之勇的,加之项羽的祖父、叔父都死于秦军之手,项羽有着强烈的复仇之心,他一怒之下将主帅宋义杀害,自己率领楚军渡过漳水直奔巨鹿。
楚军渡过漳水后,项羽下令将所有的船凿沉,还有做饭用的工具砸碎,每位士兵只准携带三天的干粮,项羽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对秦军发动猛烈的攻击。据史书记载楚军九战九捷,秦军节节败退。
按照秦国残酷的法律,打了败仗是要被处死的,于是章邯手下剩余的20万大军纷纷降楚,项羽怕秦军诈降,下令全部击杀。
巨鹿之战后,秦国主力军被消灭殆尽,秦国名存实亡。项羽消灭秦军主力军后,领兵西进,来到函谷关,发现函谷关被重兵把守,项羽打听后发现是刘邦的军队,而且两个月前就入关了。
其实巨鹿之战前,楚怀王就任命刘邦为主帅领兵西进,并相约先入关中者为关中王。刘邦入关后派重兵把守函谷关,这是刘邦的失误,现在刘邦没有实力跟项羽抗衡,项羽军队一个冲锋能把刘邦打的丢盔卸甲。刘邦派兵把守函谷关无疑暴露了自己的政治意图,如果项羽有政治头脑必定趁机灭之,但是项羽没有,他没有看透目前的政治局势,项羽只是很气愤刘邦派人把守函谷关。
项羽气愤只能说明他不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秦朝灭亡后,项刘两家从此不再是友军而是敌军,项、刘两家现在都想享用灭秦的胜利果实,是对立的军事集团,项羽如果能够比刘邦先看透目前的政治局势,那么他在政治上便占据了主动权,他完全可以以刘邦把守函谷关为由消灭刘邦集团,可是项羽没有。
项羽破关在鸿门驻扎下来以后,接到刘邦手下曹无伤的密告,他说刘邦想做关中王,想独吞财富,而且还任命秦王子婴为丞相。项羽本来就仇秦,刘邦还立亡国之君为相,于是非常气愤,决定第二天率兵讨伐刘邦。项羽的决定非常正确,他手下谋士范增也认为刘邦向来贪财好色,入关后都戒了,可见刘邦的野心不小。范增是楚汉时期赫赫有名的谋略家,也是非常出色的政治家。
项羽打刘邦无疑是以石击卵,项羽手下40万大军,而刘邦只有10万,而且项羽的军队向来战斗力强,攻打刘邦犹如探囊取物。但是项羽讨伐刘邦是在他一怒之下决定的,项羽并没有像一位成熟的政治家那样跟手下的谋士商量后再决定,所以决定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切都是意气用事。
项羽剧照
就在项羽准备攻打刘邦的前一晚,项羽的叔父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偷偷骑马找到张良将项羽的计划告知了张良,并告诉张良投靠项羽可免杀身之祸。
张良对刘邦可谓是忠心耿耿,他听后立刻忽悠项伯留下,张良对刘邦说:?你怎么能派兵把守函谷关,就你那点兵能与项羽抗衡??刘邦听后很冷静地问张良怎么办。张良说:?你去向项伯表明你对项羽的忠心?。
刘邦老奸巨猾,很擅长人际交往,他为了拉拢项伯提议与项伯结成儿女亲家,而且表明对项羽是绝对的忠心,项伯便信以为真,离开时叮嘱刘邦第二天去鸿门亲自向项羽解释。
其实项伯也不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他为了义气,出卖项羽,对刘邦的糖衣炮弹没有辨别真假的能力。难道项伯看不明白,刘邦只是在利用他而已,如果项羽死了,项伯就会失去利用价值,那么儿女亲家的事就会化为泡影。
项伯回到项营之后,开始游说项羽,并且不断地替未来的亲家刘邦开脱罪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项羽跟叔父项伯一样糊涂,既然都相信刘邦的谎言,只有一个人看得很明白,就是楚汉时期非常杰出的谋略家范增。
刘邦第二天来到鸿门见到项羽,非常热情的谢罪,开始忽悠项羽自己对他绝无二心,项羽很是感动,便设宴款待刘邦。整个宴会上,只有范增一人看出刘邦的狼子野心,于是借舞剑之名趁机杀刘邦,可是项伯却立刻挺身而出替刘邦解围,后来刘邦找借口离开了项营,项羽无疑是放虎归山。
公元前205年,刘邦趁项羽平息齐国内乱,统帅56万大军攻占西楚彭城,项羽听闻后立即班师回朝,突然偷袭汉军,刘邦惨败,项羽仅用了3万人马击溃刘邦56万大军,刘邦主力军被歼灭,彭城之战是自刘邦起兵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争,几乎全军覆没。
刘邦惨败后,收集残兵退守荥阳,项羽乘胜追击围困荥阳。此时老奸巨猾的刘邦向项羽诈降,幼稚的项羽既然准备接受投降,范增说:?此时是歼灭汉军的最佳时机,如果你把他们放走了,你一定会后悔的。?项羽听取范增的建议准备歼灭汉军,刘邦知道后惊恐万分。便问陈平怎么办,陈平献出妙计,使用离间计,挑拨项羽和范增的关系,项羽觉得范增和刘邦有勾结,开始夺取范增的权力。
范增知道后,气愤又无奈的说:?如今大局已定,项王你自己想办法吧?,随后范增辞职归乡,在回乡途中病逝。
项羽接受刘邦投降以后,便挥师东去,刘邦立刻反军追击项羽,此后刘邦基本上也没有赢过项羽,由于刘邦后方源源不断的支援,而项羽却没有,最终项羽军队被刘邦联军困在垓下,楚军全军覆没,项羽自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3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始于秦始皇历代皇帝的传国玉玺终归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