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军和后金军队有什么区别,

人生百味 2023-07-20 01:33:37

清朝(1636-1912年)的“八旗”是由后金(1616—1636年)统治者在女真人牛录制度基础上建成的,是生产及军事合一的基层组织,是严密有效的社会组织形式,曾为贯彻最高统治者意志和统一政令,为巩固其统治,起到了组织上的保证作用。

实物以北京故宫所藏清中晚期八旗兵丁棉甲胄为例“八旗”始于女真族狩猎过程中的生产劳动组织。这种生产劳动组织,后来逐渐形成军事组织,但仍然保持其社会组织的性质。一般以300人为一单位,称为牛录,设一首领,名为牛录额真。每5个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统领1500人。每5个甲喇为一固山,设一固山额真,统领7500人,也就是一个“旗”。早期的八旗所属校尉、兵丁均带弓箭并佩刀(以下图录资料均来自清朝典籍《皇朝礼器图示》,需要注意的是,传世实物与图示相互对应时期比较短,仅乾隆二十四年前后制造大致可以对应)。实物以北京故宫调拨军博曾经展出的清中晚期兵丁佩刀为例
实物以清晚期驻扎北方的八旗职官/兵丁弓箭为例(私人藏品)

实物以沈阳故宫曾经展出的清中晚期八旗兵丁藁鞬为例

随着建州女真势力逐渐壮大,统辖人数日渐增多,为便于管理,努尔哈赤在原有军事组织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旗”制。

实物以清晚期驻扎南方的满洲镶白旗兵丁佩刀为例,铭文为“满厢白”,“厢”为镶字的讹变(私人藏品)

努尔哈赤最初设立的是黄、白、红、蓝四旗,随着他不断征伐,建州女真部众日渐增多,于是在原有四旗的基础上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努尔哈赤亲自统帅两黄旗,其余六旗由其子侄担任旗主,共尊努尔哈赤为共同的首领。八旗中由后金大汗(后来是清朝皇帝)直接统领的地位较高。努尔哈赤之后,其继任者皇太极直接统领正黄、镶黄、正蓝三旗。顺治皇帝以后,清朝皇帝直接统领的三旗变更为正黄、镶黄与正白。这三旗通称为“上三旗”,其他为“下五旗”。汉军八旗的连枷棒和障碍物鹿角在清朝入关后,每攻占一个省份,都会留下八旗驻守。每个省份都驻扎在省会等重要地方。而且,清朝后期开拓疆土的时候,也会让八旗一同驻扎边疆。一般来说,一座重要城市,都会留下上千名八旗兵丁。如果数量多的话,可能有六七千人。实物以清晚期驻扎南方的汉军正蓝旗大刀为例,铭文为“汉正蓝旗”。(私人藏品)清军有如下营制︰前锋营︰清会典载“(前锋营)大阅则为首队,介护军以列阵,鹿角开则前进,返则分前锋之半殿焉”,皇帝“巡幸则警跸”。前锋营设前锋参领8人、委署前锋参领4人、前锋侍卫8人、空衔花翎8人、前锋校96人、空衔前锋校8人、委补蓝翎长8人。前锋营之兵员,是由八旗满洲、蒙古每个佐领下选择勇武强悍者两人充任。清朝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大约有885个佐领,因此全营兵额共应有1770人左右。凡遇兵员缺少之时,当由前锋统领会同护军营统领挑选补充。从图示能看得出前锋校尉比前锋兵丁的甲胄结构和工艺要复杂得多该营为满、蒙八旗最精锐的部队,分左、右两翼,左翼负责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官兵,右翼负责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官兵,每翼设正二品前锋都统一员。实物以军博正在展出的前锋营清中晚期制式顺刀为例前锋营的其他武器:从配备的左、右翼镰、前锋营左、右翼斧来看主要是以工具类的杂式器械为主骁骑营:兵员叫“马甲”,从满洲、蒙古旗中每佐领中选拔20人,汉旗中每佐领中选拔42人,满、蒙、汉马甲共28000多人。满、蒙、汉军各自为营(驻防外地的骁骑营由满、蒙、汉军混合编组,由八旗都统分别统领)。护军营︰守卫紫禁城的卫队之一,由满洲、蒙古八旗每佐领下选17名精锐者组成。设护军统领8人、护军参领满洲80人、蒙古2人、护军校满洲681人、蒙古204人,分辖营众共15000人。上三旗守护紫禁城内,下五旗守卫紫禁城外。《清会典》载“(护军营)大阅则为首队,夹前锋以列阵,鹿角开则前进,返则分前锋之半殿焉。常日令上三旗参领、副参领坐班于太和门。朝会则侍于陛前以管辖,不敬者执之。燕飨戒其执事,部燕则率以弹压,午门颁赏亦如之。大祭祀,统领一人与于后管。皇帝宿斋宫,率其属以环卫。驾出入则警跸。巡幸则设管营大臣一统辖营众。掌司门禁,率直班官兵以守卫宫阙。紫禁城内以上三旗官兵直焉,紫禁城外以下五旗官兵直焉”。雍正三年(1725年),又设圆明园八旗护军营﹐驻于该园。其兵员约6000人,领兵官为掌印总统大臣。 实物以北京故宫调拨军博正在展出的护军校甲胄和铜饰件方装具佩刀(左下方已撤展)为例实物以北京故宫调拨军博曾经展出的清中晚期制式佩刀为例。铭文为“正白护”藤牌营:八旗汉军各设一营,附于骁骑营内实物以故宫编撰图书《清宫武备》中的藤牌为例藤牌营所用进攻性冷兵器为:㓲刀、挑刀神机营︰由亲王、郡王内特简一人为掌印总理大臣。神机营之兵选于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之前锋营、护军营、步军营、火器营、健锐营、内务府、圆明园护军营中的精锐者,是一支优中选优的最精锐的皇家卫队《清会典》载“(神机营)皇帝大阅于南苑,则分布全队以列阵,阵各备其式,分官兵以守卫。紫禁城内,则协同巡缉焉。三海墙外,则轮流值宿焉,皆日而代,阅十日而周”。善扑营:清廷内卫部队。设立原因是剪除乱党,职责是安保、表演、培训。虎枪营︰虎枪营清朝禁卫军之一。康熙二十三年设立,负责沪从围猎,如在塞外皇家围场的狩猎,一般称木兰围场(木兰满语。原为哨鹿,後为地名)各个善骑射,都是从八旗前锋、护军和火器等营伍挑选的,兵额约600。实物以北京故宫及曾调拨首博、内蒙古博物院展出的虎枪为例健锐营: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三月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反叛,乾隆派张广泗去云南平叛。因作战需要,命八旗前锋护军内选体壮勇猛者千人习练云梯技艺。战事结束以后,乾隆遂命云梯兵别立为营,遂有健锐营之设。此为乾隆十四年之事。健锐营云梯兵千人分为左右两翼,各设翼领1人、前锋校50人,统于掌印总统大臣。健锐营共有兵员3800名。《清会典》载“(健锐营)大阅则为翼队,会外火器营以交衡。常日备静宜园之守卫,巡幸则扈从”。实物以北京故宫2008年借展首都博物馆展览中的带鞘铁鞭为例,此鞭有健锐营鞭的可能船营:健锐营管辖下的昆明湖水操演习部队。步军营:隶属于驻京八旗,也叫禁旅八旗或京旗。由满洲、蒙古组成,共有兵21000余人。按八旗方位驻防,负责城内社会治安,专司缉扑之事。此外还有火器营、番子营等恕不赘述。绿营是参照明朝军卫制度改编和新招的汉兵,冷兵器比较繁杂,将另文阐述。

明军为什么打不过后金(清)军队 – 铁血网

崇祯到死,清军都还在关外呢。打南明靠的是汉八旗的军队。很多人在分析那段历史的时候,都会想当然的认为如果明朝的火器足够强大的话,为什么会败给清军。可是,战争是对等的,清军在与明军打的时候,用的是从晋商手里买到的武器,所以,明军有什么样的武器,清军也同样拥有。后来清朝为了防汉人而禁海,火器尽入府库。明未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民众不愿为家天下的老朱家做更多的事情。这倒致了府库钱银不足,无法支付军饷,那些武器的质量可想而知。那时的南京内阁出现了宋未一样的情况,无视外部威胁,掀起党争,最后不亡才没天理。黑明只不过是包衣们为了转移清未百年耻辱的目光而已。从世界历史上来看,明朝是世界封建史的终结,而清朝则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汉人在明朝可以出王阳明这样的思想家,在清朝却腐朽而无所为。这也是一些人挺明贬清的原因。

清朝前军队主要有什么兵和什么兵组成,什么兵是清朝军队的核心

满族的士兵在前期刚开始是八旗兵(红黄蓝白,分正和镶,就是正红旗,镶红旗之类),慢慢的加入新的蒙古八旗,后来有了汉八旗,清军入关后,因为八旗兵数量太少,又成立了绿营兵,而且是终身世袭治。满八旗是清朝军队的核心

在浑河之战中,后金到底有多少人马又死伤多少?

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下被袁崇焕“定点爆破”之前,他经常吹嘘自己纵横辽东数十载,却未尝一败。对于他的这种说法,确实不是吹嘘,就算是吹,那也是有吹的资本,不信你们自己可以看看,宁远战败前,他有在和明军的对战中输过的吗?而且不光是明军,就连自己女真之间的内战,打蒙古人,打朝鲜人,那也是手拿把拽,十分轻松的事。就好比我们玩一品官老爷或者麻雀飞青天这类朝代游戏一样,只要等级经验上来了,打小怪刷小野那是轻轻松松的事了。



但吹牛归吹牛,打仗那是两方人的事,也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那是要死很多人的。而对于战场上人员损失,明朝作为一个拥有完整体系的政体,打这场仗死了多少人,死了张三还是李四,基本上也弄的清个大概数据,比如在损失惨重的萨尔浒一战中,虽然明朝的损失十分惨烈,但关于这场战役里的死亡人数,明史里的记录都可以精确到个位数。而和明朝相对应的,还属于流氓抢劫团伙性质的后金军,那就不太喜欢提及自己的损失。而且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都没有资料能够佐证他们到底损失了多少人,小编这里估摸着,或者是努尔哈赤这边文盲比较多吧。



但虽然后金这帮人不识数,可在关键战役中那些伤亡数据就很能吸引后人的眼光,因为这些数据会“侧面”告诉研究者,这场战役双方打的到底轻松不轻松。就好比努尔哈赤吹牛皮之余还心有余悸的浑河一战,后金军队在和10000名白杆军加戚家军的联合军团作战时到底出动了多少人,又死伤了多少了,就是到了如今也没个准数。当然了,既然努尔哈赤不愿意提,我们也并不是没有办法去了解,事实上如果我们从其他地方上来分析的话,其实也能得个大概数据的,今天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伙捋一捋这场战争。



这里我们先用清人魏源的话来说下,他是这么说的:"是役,明以万余人当我数万众,虽力屈而覆,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而明朝方面基本也是都保持一万对数万的说法。那么,此战后金军到底出动了多少人呢?虽然清军不说,但也难不倒我,我们知道浑河一战是沈阳之战的延续,那么后金军在进攻沈阳的时候出动了多少人呢?《明史》记载,此时沈阳城里的明军有7万人(扣除吃空饷的加外蒙古兵,在3万左右),而沈阳一直是努尔哈赤的眼中钉,加上攻城作战,因此努尔哈赤这一回:“大军倾巢而出”是可信的。



而努尔哈赤此时全部的人马在6万人左右,扣除留守的,应该不低过4万人马。而为了狙击明军支援,努尔哈赤又让努尔哈赤带了“数千”人出去迎敌,因此浑河一战后金应该是3万人对阵明军1万川浙联合军。如果这里在算上新投降清军的沈阳明军,人数应该在5万左右,没得跑的数据。而此战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最为艰难的一战,据《全边略记》和《山中闻见录》的记载,土司兵连续击退八旗强劲的步骑猛攻,挟着攻占沈阳之胜利余威的八旗劲旅,竟在四川步兵抗击下“死于枪弩者数千人”,后继骑兵也被打得“纷纷坠马”。

百万清军精锐在大清灭亡后,都去哪里了?

清朝在还没有正式建立的时候,军队一度非常强大,甚至当时流传着一个传言,叫做:“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也就是说当时的满族军队如果达到一万,天底下都少有他们的对手,满族齐射,在当时确实是一流的。

后金当时最核心的战斗力就是八旗军。

努尔哈赤在1601年,以原有的牛录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八旗制度。他规定,没300人为1牛录,每5牛录为一甲喇,每5甲喇为一固山——即“旗”。共设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8个旗,所以号称8旗。这是最初的八旗制度,也称为“满八旗”。

一开始的“满八旗”军队的战斗力确实很强悍。那些八旗的士兵多半生活在比较落后的生存环境下,他们动作敏捷,吃苦耐劳,而且精于骑射,相比连饭都吃不饱、打扮的跟叫花子一般的明军,他们几乎是屡战屡胜。

但是等到清朝正式建立之后,沾染了中原这个花花世界之后,八旗的战斗力就越来越下降了。再加上后面为了增加数量,又扩充了“蒙古八旗”,“汉八旗”,队伍更加变得混乱不堪,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崇祯时期,明军经常会被后金打的大败而归,但是崇祯皇帝死了之后,明朝只剩半口气了,那些南方小政权反而经常把人多势众的清军打的大败而归,甚至于李定国打得清军溃败,顺治皇帝甚至几次在诏书中表示想与南明政权划江而治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又大量招募明军降将,组建了一支“绿营军”。但是当时的绿营还是很强的,就是依靠着这些绿营,清朝逐渐荡平了南方,在这期间出现了三个“绿营”里面的典范: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

等全国统一之后,因为没有了战争实践,再加上他们都有国家的特殊照顾,不愁吃不愁吃,八旗和绿营的战斗力进一步下降。


等到鸦片战争的时候,清朝的所有人都发现,现有的八旗和绿营几乎不能用来打仗,还不如毫无组织的老百姓,当时的三元里老百姓自发的抗英活动都比清朝的正规军打的漂亮。

后面就是军制改革了。

但是在现有的八旗和绿营基础上改太难改了。这些八旗“老爷兵”天天抽大烟、逛窑子、逗鸟,过惯了享受的日子,你现在要他走正步,学打枪,谈何容易?

新军倒是战斗力很强,但是却忠诚度令人担忧。

实际上后面推翻清朝的辛亥革命,其中的骨干成员就是武昌新军。掌握了新式武器的新军非但不帮助清朝镇压那些革命党,反而与他们合为一体,这真是令人唏嘘啊!

不过虽然清军的军制改革不成功,但是清朝灭亡后,却还是有一只清军隐藏起来,驻守自己的防地,这只近百万的清军甚至一直坚持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

原来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把香港租借给英国的时候,却给自己留了一手,以备他日有不测之事。清朝和英国商议决定,香港里面一个叫做九龙城寨的地方不租借给英国,这个地方仍然是清朝的合法领土。并且派了一支军队前去驻防九龙城寨。

时光飞逝,可能连清朝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在1840年之后的不到一百年就灭亡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灭亡来的是那么迅速,乃至于驻扎在九龙城寨的清朝军队都来不及撤回去。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陷入了分裂割据时期,这些驻扎在香港的士兵索性不回去了,就在当地住了下来。这个地方法理上不归英国人管,因为他们的条约上没有租借这块地;新建立的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也根本没有时间去管这一块弹丸之地,这些士兵居然就在这个地方安安稳稳的住了下来,成了当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不过最后他们还是被发现了。1984年,中英就香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涉之后,英国开始放开手脚清理这一块地方,这时候他们才发现这个地方有一只清军长期驻守的痕迹,并且发现了留在这里的清军后裔。

人们都没有想到,清朝灭亡了快一百年了,在这个不为人知的地方居然还驻扎着近百万的清军,免不得让当时的中国跟英国都颇有些震惊。

不过这么多年过去了,清军也早已物是人非,以前的八旗也好,绿营也好,在英国人发现他们的时候,都变成了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有的甚至变成了农民,这样的一支军队,再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了。

一支军队,失去了敢死敢战的军魂,它就已经失去了军队的热血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83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