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康熙时期对朝鲜是什么态度

历史典故 2023-07-20 01:21:27

康熙年间,朝鲜放弃了北伐论,康熙也对朝鲜实施德化政策,中朝两国宗藩关系得以平稳发展。三藩之乱时,朝鲜国王李棩(显宗)抵住国内舆论压力,并未起兵进攻清朝,而是继续进贡,从而获得了康熙的信任。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朝鲜发生大饥荒,国王李焞(肃宗)请求清朝赈济,康熙帝慷慨允诺,派人运送5万石粮食以救助朝鲜,并御制《海运赈济朝鲜记》以纪念此事。

不过,康熙时的中朝关系也有波折。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发生了朝鲜边民越界杀人的三道沟事件,康熙帝对此严肃处理,迫使朝鲜方面处死相关责任人,并罚银20000两。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朝与朝鲜勘界,划定了鸭绿江-图们江一线的中朝边界,并竖立了穆克登碑。

北伐论是朝鲜王朝提出的攻击并消灭清朝、恢复受到伤害的民族自尊心的理论。其特征是“反清复明”。

朝鲜在明朝与后金的对立中,光海君不愿意积极支持明朝对抗后金,这成为西人推翻光海君,拥戴仁祖即位的大义名分之一。“仁祖反正”也进一步强化了朝鲜王权与尊华攘夷,以及尊明排清意识之间的关系。随后,1627年后金军队第一次人侵朝鲜,朝鲜称之为“丁卯胡乱”。后金强迫朝鲜与其结为兄弟之国。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清军随即再次入侵朝鲜,即“丙子胡乱”。清强迫朝鲜结束对明事大关系,而开始对清事大。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并扫荡了南明政权。

为什么清朝政府能容忍朝鲜使用明朝年号还收容明朝遗民?

朝鲜使用明朝年号的问题是个假象。

真相是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41年之前,朝鲜虽然被清朝击败而归附,但依然不愿意写清朝年号而是用干支纪年,期间发生了两次沈狱事件,即朝鲜官员到沈阳见皇太极,没有使用清朝年号,因而被清朝下狱。

第二阶段是1641年起,由于前述事件的影响,以及明朝的灭亡,朝鲜下令严格遵守使用清朝年号。如1645年下令,承政院疏章不书清年号者不得捧入。

第三阶段是多尔衮死后,顺治康熙掌政,特别是康熙亲政后对朝鲜的限制减少,朝鲜在前述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允许极少数高官大儒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清朝年号,而以干支纪年代替,这种允许被视为极大的恩典赏赐。期间最有名的事件就是1704年,明亡60周年,朝鲜于当初纪念明朝援朝抗日的大报坛祭奠万历皇帝跟崇祯皇帝,特意不写清朝年号,而写干支纪年。但祭奠刚结束就立即烧毁相关文书,怕被清朝知道。

第四阶段是乾隆登基之后,由于此时清朝对明朝已经不如之前那么在意,自己也拜祭孝陵(朱元璋),整修明朝十三陵等,所以朝鲜也跟风开始放松,先是举办忠良科科举,应试者限定为明人后裔或朝鲜人而于丁卯、丙子两役与满清作战身亡者的后裔,允许这些人中举红牌可以不写清年号而写干支纪年。后来又扩大到一切忠良之后。由此,朝鲜民间不使用清年号而使用干支纪年成为潮流。同时,朝鲜对写有明朝年号的事物视为古董珍重收藏,譬如朝鲜国王1756年得到13个写有明朝年号的马牌(马牌即古代传递的驿马的身份证明),特别收藏于尚瑞院马牌柜。(后来还成为文物古迹上了韩国的邮票)

第五阶段是乾隆晚期之后(1800年之后),朝鲜除了官方文书依然严格使用清朝年号之外,对于臣民用干支纪年代替清朝年号不再限制,而如果是普通平民,那即使使用双年号(明清两个年号)也睁眼闭眼不去管了。这个时候的清朝也不怎么管朝鲜了。

所以,事实上说朝鲜使用明朝年号是个假象,真相是朝鲜官方一直使用清朝年号,民间不喜欢使用清朝年号,但也没有使用明朝年号,而是使用干支纪年,因此从壬辰倭乱到甲午战争,与朝鲜相关的很多历史事件,连我们都习惯于使用干支纪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83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