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7年2月(明万历三十五年正月),江苏省泰兴县知县龙镗赴京参加“大计”(明朝官员考核制度,每隔六年考核一次官员,考核外官名“大计” ),因考绩不佳,被贬了官。当他走到广宁门时,遇到税监赵禄、王泰、张宪、邢相等人正在收税,见龙镗到来,于是便横加勒索。谁知龙镗的行囊空匮,税监们就对他拳打脚踢,龙镗被打得口喷鲜血而死。
事后群众联名写了奏文,由兵部呈给皇帝,依法严办这伙税监。明神宗迫于公愤,把肇事者收监。经吏部查明:龙镗致命的一击出自赵禄之手。经过科道、法司合议,于2月18日(正月二十二日),将赵禄处决,邢相等三人充军。
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是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山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东征北京,二月初二(3月10日),在沙涡口造船三千,渡过黄河,攻下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杀卢江王载堙。初五日(3月13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在太原休整八天。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宁武境)。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后火药用尽,开门力战而死,全身矢集如猬毛,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余人登屋而射,全被烧死。三月初一日(4月7日)李自成克宁武关,前后死将士七万余人,伤亡惨重,《罪惟录》记“后贼陷京师,多有手足创者,皆经战宁武者也。”,李自成下令屠城。当晚,大同总兵姜瓖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降表亦到,又连下居庸关、昌平。三月初八日,兵至阳和。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崇桢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三月十五日(4月21日)农民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后,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过昌平,抵沙河。十七日进高碑店、西直门,以大炮轰城,入午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监曹化淳率先打开外城西侧的广宁门,农民军由此进入今复兴门南郊一带(此事存疑,参见曹化淳条目)。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四载,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双方谈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所部军,中午,李自成由太监王德化引导,从德胜门入,经承天门步入内殿。此时崇桢带著太监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宫,大臣皆己逃散,最后崇祯前往景山自缢,史称甲申之变。李自成下令将崇祯“礼葬”,在东华门外设厂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贵妃墓中。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大顺军入北京之初,兵不满二万[14],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有二贼掠缎铺,立剐于棋盘街。民间大喜,安堵如故”。但从二十七日起,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牵魏藻德、方岳贡、丘瑜、陈演、李遇知等,勋戚冉兴让、张国纪、徐允桢、张世泽等八百人追赃助饷。”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大顺军于占领区皆设官治事,首为追饷,例如在城固县,“贼索饷,加以炮烙”;在汾阳,“搜括富室,桁夹助饷” ;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在宣化,“权将军檄征绅弁大姓,贯以五木,备极惨毒,酷索金钱”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留守北京者为刘亮与李侔。
据说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时人许重熙在《明季甲乙两年汇略》借谈迁之口谓曰:“损其奇零,即可代两年加派,乃今日考成,明日搜括,海内骚然,而扃钥如故,岂先帝未睹遗籍耶?不胜追慨矣。”但可信度并不高。计六奇认为:“予谓果有如此多金,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方可载之,即循环交负,亦非计月可毕,则知斯言未可信。”据梁方仲估计,1390年至1486年,中国内地白银总产量只有三千万两上下。明亡前,虽有大量西班牙银元与其他外籍银元流入,但也只有四千五百万两。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二月,光宗朱常洛第五子、熹宗朱由校之弟朱由俭出生。天启二年(1622年),13岁的朱由俭被熹宗封为信王。天启六年(1626年),朱由俭前往信王府邸居住。次年八月,比朱由俭仅大5岁的熹宗病逝。熹宗临死前没有子嗣,兄弟也只剩下朱由俭一人。如此以来,熹宗便将他视为唯一的继承人。朱由俭在良师的指导下不仅有着端正的品行,而且擅长书法、弹琴等,在朝臣中的口碑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朱由俭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帝宝座。朱由俭即位后,是为思宗。
光宗的悲惨命运和熹宗的英年早逝在给思宗带来创伤的同时,也使他养成了谨慎和警惕的习惯。谨慎和警惕使他成功铲除了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体现出了他的英明果敢。
天启年间,魏忠贤逐渐专权。至天启六年(1626年),朝内朝外大权由魏忠贤一人独揽。内廷有王体乾、李朝钦、王朝辅、孙进、王国泰等三十多位宦官是他的死党,外廷有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五虎”)五位文官为他出谋划策,还有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五彪”)为其铲除异党。另外,“十狗”,“十孩儿”、“四十孙”都是为他卖命的。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他遍置死党。
思宗对魏忠贤的恶行了如指掌,魏忠贤渐渐感到了危险。杨所修、杨维垣、陆澄原、钱元悫、史躬盛见新主刚立,不愿意继续韬光养晦,将矛头指向了魏忠贤及其党羽。思宗考虑到时机还不成熟,并没有作出任何举动。接着,一位名叫钱嘉徵的贡生弹劾魏忠贤,列举了魏忠贤的十大罪:并帝、蔑后、弄兵、无二祖列宗、克削煖封、无圣、滥爵、掩边功、朘民和通关节。思宗收到上疏后召来魏忠贤,然后令内侍阅读。魏忠贤非常害怕,向其赌友、原信王府内的太监徐应元求救。思宗得知此事后,将徐应元罢黜。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思宗将魏忠贤贬至凤阳。思宗见其虽然被贬仍然大有排场,不待其赶往凤阳就下令逮治他。魏忠贤闻讯后惶恐不已,结果畏罪自缢。除掉魏忠贤后,思宗又下诏笞杀了熹宗的乳母客氏这个不安分且歹毒的女人。
崇祯二年(1629年),思宗命令大学士韩煖等人了结阉党逆案,魏忠贤党的残余势力很快被剿灭。然而,就在这一年,山海关外的满洲人开始进攻明朝。此时的思宗没有因谨慎和警惕化解危机,反而因过度谨慎和警惕而犯了猜疑的毛病。满洲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利用反间计使得思宗错杀了令满洲人感到畏惧、战功赫赫的袁崇焕,从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正在思宗为抵抗满洲人忙得焦头烂额时,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崇祯三年(1630年),陕西延安府米脂人李自成率领当地饥民起义,于崇祯九年(1636年)被推为闯王,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国大顺。此后,天顺军继续攻打明军,很快逼近明都北平。
思宗拒绝投降,李自成下达全面进攻的命令,天顺军于当晚攻破广宁门(广安门)。接着,德胜门、阜成门、宣武门、正阳门、朝阳门均被攻破。思宗知道大势已去,匆忙来到煤山(今景山)上俯瞰,见整个北京城已经是“烽火彻天”,顿时觉得王朝末日来临。徘徊许久后,他回到乾清宫,然后秘密招来太子、永王、定王这三个儿子,嘱咐一番后命人保护他们秘密外逃。不久,皇后与他诀别后自缢。他几近崩溃,用宝剑杀死幼女昭仁公主,并砍伤了长女乐安公主。
三月十九日凌晨,思宗“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心腹太监王承恩劝崇祯乘天不明逃出京城,怎奈各城门均有天顺军把守。思宗带着沉重的心情重返皇城,在煤山自缢。思宗之死,宣告明朝彻底灭亡。
景帝即位后,倚信于谦等,积极筹划抗御瓦刺。
九月初七日,于谦推荐辽东都指挥范广为副总兵,协助石亨佐理京营。大同总兵刘安擅离职守,进京求封赏,被群臣弹劾禁锢。
十五日,景帝依于谦荐,任命固守大同的副总兵都督同知郭登佩征西将军印为总兵官,镇守大同。随后,又依于谦议,命监察御史白圭、李宾等十五人,往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各府县招募民壮,就卫所操练,听调策应。
十月初一日,也先和脱脱不花率领瓦刺军挟明英宗至大同,被郭登拒绝。也先绕过大同南进。前哨精骑二万于初三日抵紫荆关北口,另一路瓦刺军从古北口南进,过洪州堡进攻居庸关,转攻白羊口(居庸关西南)。初八日攻破白羊口,明守将谢泽战死。
明廷接到郭登的战报,京师戒严。初五日诏诸王派兵入卫。初八日,命于谦提督各营军马,将士皆受节制,刘安协守京师。分遣诸将率军二十二万列阵于京师九门外:总兵官石亨副总兵范广、武兴列阵于德胜门,都督陶瑾于安定门,广宁伯刘安干东直门,武进伯朱瑛于朝阳门,都督刘聚于西直门,副总兵顾兴祖于阜成门,都指挥李端于正阳门,都督刘德新于崇文门,都指挥杨节于宣武门,皆受石亨节制。于谦亲至德胜门石亨军营,抵御瓦刺的主攻部队。初九日下令“有盔甲军士但今日不出城者斩”(《英宗实录》卷一八四)。各军至城外部署完毕后,即关闭城门,以示背城死战的决心。又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明史·于谦传》)。于谦躬擐甲胄,率先士卒,以忠义谕三军,人人感奋。
初九日,也先抵紫荆关,督促瓦刺军攻关。投降瓦刺军的明宦官喜宁引瓦刺军由山间小路越过山岭,腹背夹攻关城,守备都御史孙祥、都指挥韩清战死,紫荆关被攻破。瓦刺军由紫荆关和白羊口两路进逼北京。十月十一日,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将明英宗幽禁在德胜门外空房内以为要挟(袁彬《北征事迹》)。都督高礼、毛福寿袭击瓦刺军于彰义门北,杀敌数百人,夺还所掠干余人。喜宁向也先建策,要明臣出迎英宗。明廷以通政使参议王复、中书舍人赵荣到也先营见英宗。也先对王复等说:“尔小官,可令胡濙、于谦、王直、石亨、杨善等来”。
瓦刺军散骑到德胜门窥探明军阵势。于谦知瓦刺军将攻德胜门,命石亨伏兵于道路两侧空房中。瓦刺军来攻,明军佯为败退,瓦刺万余骑追来,明军神机营的火炮、火铳齐发,石亨伏兵突起夹攻。副总兵范广,跃马陷阵,部下奋勇作战。瓦刺军大败,也先弟平章孛罗卯那孩,被火炮击毙。瓦刺军转至西直门进攻,明守将都督孙镗率军迎战,斩瓦刺军前锋数人,瓦刺军北退,孙镗率军追击,瓦刺军增兵合围,孙镗退到城边。给事中程信在城上发炮轰击瓦刺军,高礼、毛福寿率兵来助战,石亨也派兵来援,瓦刺军三面受敌,被迫退去。
瓦刺军自德胜门和西直门退走后,又在彰义门进攻。于谦命副总兵武兴、都督王敬、都指挥王勇率军迎战。以神铳列于前,弓矢短兵次之,挫败了瓦刺军的前锋。明后军阵乱,瓦刺军乘势反击,武兴中流矢死。瓦刺军追到土城,当地居民登屋号呼,投砖石阻遏瓦刺军。王竑、毛福寿军赶来支援,瓦刺军撤退。
明军抗御瓦刺,屡获胜利,士气旺盛。进攻居庸关的五万瓦刺军,也被守将罗通击退,罗通三次出关追击,斩获甚众。也先得知各地援军将集,于十五日夜拔营北撤。于谦命石亨等举火发火炮轰其营,瓦刺军死者万余人。也先自良乡西退,沿途大掠,在昌平焚毁皇陵寝殿。十七日,也先拥明英宗由紫荆关北退。昌平伯杨洪自宣府率兵二万入援京师,受命与孙镗、范广军追击瓦刺。二十四日杨洪追至霸州,败瓦刺军,俘掳敌军四十八人,夺还被掳人口万余。二十五日,孙镗、范广追败瓦刺军于固安。到十一月初八日,瓦刺军全部退至塞外,京师解严。景帝、于谦领导的守御京师之战取得了胜利。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80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1662年2月1日郑成功收复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