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万历十五年发生的大事(万历十五年讲的是什么?)

华里士 2023-07-19 23:38:17

明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他在位时间长达48年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万历15年。为什么明朝的万历十五年最为出名呢?万历十五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

万历十五年放在明朝三百年国祚中,万历十五年是明朝少有的中兴之年,所以万历十五年在文人的纸笔下被发挥传播,从而被后人所知晓。但是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只能算是普通的一段时间,在明朝历史上算是一个亮点。

万历朝的前十年,万历作为一代英主,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辅佐下,使大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平定了拜叛乱和杨应龙叛乱,对外帮助朝鲜击败侵朝日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史称“万历中兴”。

明朝明成祖统治时期设立内阁,在当时内阁仅作为政治顾问并没有实际的权利。但后来由于皇帝才能平庸许多国家大事都有内阁来处理,所以内阁大臣的地位逐年增高。

朱翊钧即位后的十年,是万历朝最为昌盛的时期,当时国泰民安,当然这主要是张居正励精图治的结果。张居正去世后不久,朱翊钧对张居正改变态度,首先就将冯保逐出宫去,查没财产。其后将矛头对准张居正。

做为皇帝,万历竟不临朝,纵饮作乐。为争立皇太子,演成了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万历十五年,辽东巡抚注意到一个建州酋长逐渐开疆拓土,吞并附近部落。他察觉到养虎将要贻患,遂派兵征讨。

消息传到北京,包括首辅申时行在内的所有朝臣,一致反对征剿辽东后来这位酋长于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就在这一年,勇猛、孤独、天才的戚继光死了。

戚继光的离去,让大明朝失去了在军事上继续保持世界领先的机会。也是在这一年,刚直不阿、清廉贫苦的海瑞死了。海瑞的离去,让大明百姓在面对庞大的国家机器时产生了迷茫。

万历十五年讲的是什么?

《万历十五年》一书主要讲了些什么?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元辅张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在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将戚继光也在年底殁了,时年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了:始建宫室,布教令于部中,禁暴乱,戢盗窃,立法制……然而朝廷却未予注意;西班牙无敌舰队即将出征英吉利,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
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啥
作者从万历皇帝入手,从集权社会的中心向下辐射,分别选取两位内阁首辅:张居正,申时行,另外选择三位此朝的几位代表人物:清官海瑞,名将戚继光以及哲学家李贽。

皇帝、首辅、高级将领、文官和思想家,帝国上层阶级的主要类别代表,折射了整个社会的阴阳两面。而这五个对后世有影响的人物,要么身败,要么名裂,要么身败名裂。一个彻底腐败的体制下,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顶多只能延长帝国走向穷途末路的时间。

明朝政体中文官制度对皇权的压制极大,皇权和文官制度的冲突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彻底爆发,年仅24岁的万历皇帝在这一年彻底失去了励精图治的心志,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躲入后宫不再上朝。

五年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1年),随着和稀泥本领超强的首辅申时行退休,对大明朝有着深刻理解的人都死光了。此后东林党崛起,夸夸其谈之辈登世,大明王朝开始一步步走向灭亡的边缘。
五分钟读懂《万历十五年》:明朝衰败到底该不该怪万历
《万历十五年》是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作,也是一本畅销学术书。可以说,在散文里面,它的历史水平最高,在历史里面,它的散文水平最高。其地位自然不言而喻,达到了“生平不读十五年,就称明粉也枉然”的地步。如果你希望给自己的标签加一个历史爱好者,那这本书是必读书。

那么,这个本书讲的什么?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从名字上看,黄仁宇讲的是明朝万历十五年发生的事情,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黄仁宇先生选取了最平淡的一年,去除了一切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帝国的运作面貌,从而归纳出中国是一个依靠道德而不是技术在运转的社会,这种社会的缺陷是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崩溃。

黄仁宇先生以六个典型的人物、七篇文章来解释这一观点。

因为让领导先走的原因,第一篇是:万历皇帝。

开篇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万历十五年的三月二日,本来清静的大街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一大堆官员奔赴皇宫。原来,传出来消息,万历皇帝要开会:午朝,所以大家拼命赶,迟到了要扣工资嘛。结果满头大汗跑到端门,发现没有任何要开会的样子,负责点名的侍卫将军也不在。

显然,这是出了乌龙,万历皇帝根本没有开会,所以大家拍拍 *** 回家了。但接下来,万历皇帝很生气,竟然扣全体官员的工资。

黄仁宇先生为什么要写这件事情?显然,他是要告诉读者,明朝万历的管理已经失去了控制,连开会这种事情都组织不好了。

对此,万历皇帝当然勃然大怒。但是,这个庞大的机构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很多史书把问题推到了万历皇帝身上,因为万历皇帝是有名的旷工皇帝。正是因为他开会不规律,所以才会出乌龙。

但黄仁宇先生并不这样认为。他说:看了我的论述,你可能对万历皇帝更多的是同情。因为万历同样是一个失去技术手段皇朝的牺牲品。

万历先生用大篇的篇幅描写了皇朝的礼仪,比如上朝时,万历戴着缀有十二串珍珠的冕,像戴了一块瓦片,极不舒服,但这是必须的,因为这象征著皇权。而皇帝绝大部分的精力,就这样用在维持礼的存在。剩下的一小部分精力,又要处理明朝官员无休止的争议。

这样一来,原本希望大干一场的万历就不得不发现,他只是一辆老旧车子上的零件,做着早已经规定好的动作,一旦想自己设计两个动作,这辆车子的其它部件就会集体 *** 。

一开始,万历以为反对来自张居正。

张居正是他的老师,也是万历前期的掌权者。万历很长一段时间生存在其阴影之下。张居正死后,万历开始借打倒张居正,宣告自己的权力与权威。

但万历很快发现,打倒张居正之后,他面对的是更为庞大的官宦集团。以前这个集团以张居正为目标,现在张居正倒了,只好把火力集中在万历身上。可以说,打倒了一个张居正,一百个张居正站了起来。

此外,黄仁宇先生还介绍了万历皇帝一个特殊的情况:他的婚姻生活。万历同志先是在自己母亲的宫里跟一个宫女王氏发生了关系,结果演变成狗血剧:泡妞泡成了老公以及喜当爹。宫女生下了常洛,是万历的长子。

万历很快就审美疲劳,爱上了一个称为淑妃的郑氏,并生下了朱常洵。万历试图册立朱常洵。因为这件事情,万历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文官集体发文章批判万历宠爱郑氏冷落王氏。

可是!我跟哪个女朋友亲近一点,关你们屁事!

无休止的礼仪,无休止的争论,无休止的指责,万历终于烦了。

黄仁宇写道,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主持殿试,题目是:无为而治。

让你们吵!老子不跟你们玩了!

有一个人说,不行啊,这个游戏还得接着玩,这个人叫申时行,第二篇的题目就是:首辅申时行。

在这一篇里,黄仁宇细致地描写了申时行的工作......>>
万历十五年 活着的祖宗讲的是谁
转自知乎网友的评论

《万历十五年》记

这是一本介于学术和商业的书籍。涵盖经济 政治 社会结构 军事 以及当世的思想的历史著作。我感觉作者贯穿始终的就是对明王朝以及类似的王朝以宗法及道德运作国家机关的分析和批评。作者以各个看似联系不怎么紧密的几个主题来分别阐述作者的观点,形式类似于小说的细致。作者分析的立场以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作者是“大历史观”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万历皇帝 第二章——首府张居正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 第四章——活着的祖宗 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第六章——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第七章——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其实上面都是扯淡,来谈谈我都收获了什么。分条阐述是我这个理工思维的认为最高效清晰地表达。

1)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观念——{依靠儒家学说培养精英分子,从而形成读书阶级进而形成文官阶级,依靠统一的价值观约束统治阶级(宋明清重文抑武文官阶级代表了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以道德宗法约束,主要方式为对士大夫阶级的模仿和绝对服从。但是缺乏灵活有效地法律规则,社会运作完全依靠所谓的道德掌控。国家机器的运作从皇帝到首府都只是 *** 作,本人的意志被彻底的压制,失去了高效的机会,除旧革新更是不可能做到的,依靠惯性去维护。一旦平衡打破,就是推倒重来。}我书读的少,因此不能判断作者对明代的制度描述是否合理,但是就给读者很大的启发。个人到公司国家,它们的运作必须达到有实质的操作规则去遵循并且给予做事者足够的空间去利用,强调人的价值给予人的欲望和需求一个合适的平衡,而且制度要想与时代保持一致就必须赋予它能改变的规则,制度不能赋予它神化或者虚无的力量否者就会僵化。简而言之就是运作的有价值且高效的方法。

2)对于官僚阶层的价值观和贪污的理解。明代的文官薪水很低,中层官员依靠薪水过活都很艰难何况下层。而明代的文人的文化讲究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无私奉献精神(历史惊人的巧合)一方面是自身物质的需求与微薄薪水,另一方面是个人想要享受生活的欲望与无私奉献的马克思主义。呵呵,这种想畸形的制度,前后矛盾,试想想这样的制度和文化会造成什么样的官员阶级,官员阶级是大众文化的引导者这样社会会形成什么样的畸形,人的内心会造成什么样的阴暗。其实在我们身边遍地是这种矛盾,企图磨灭人性的做法。在这个就不多说
为什么说看懂万历十五年就看懂中国古代史
看完这本《万历十五年》,全书篇幅不长,却描写了有明一代不能不说的人物——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通读全篇,全文总结成一个词:无奈!

万历的无奈:想做一个千古留名的明君,却发现张老师骗了他,而他自己既缺乏政治斗争的技巧和策略,又不懂培植自己的势力,最终无奈的选择逃避、选择视而不见、选择置若罔闻;

张居正的无奈:希望凭借一己之力创造一个盛世,无奈活着的时候别人斗不过他,死了以后只能无奈的任人清算;

申时行的无奈:他被看做文官的首领,又被看做是皇帝的心腹,奈何两头不讨好,只能无奈的和起了稀泥——安抚各方;

海瑞的无奈:他严格的遵守儒家的道德标准,却发现与整个世界都格格不入;

戚继光的无奈:一个旷世的武将,无奈在文官势力统治下,隐藏自己的全部才华!这样一位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在靠山倒台后也只能卸甲归田,无奈的终老此生矣;

李贽的无奈:他在致力于反抗儒教,无奈却是以卵击石,况且又没有严谨的思想体系来说服他人;

作者所谓的“大历史观”,即是把一件小事放到几百年的历史纬度中来看,就像是让后人站在山上往山下看,自然会看的清清楚楚,更能真正意义的“以史为鉴。”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写哪个朝代
《万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是三联书店出版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作者是黄仁宇。

1587年的历史事件也是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换一个视角来解读历史,世界变得更立体。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明朝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其著作主旨在书中末段看出:“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书 名

《万历十五年》

作 者

黄仁宇

原版名称

1587,A Year of No Signifiance

ISBN

978-7-108-00982-1

页 数

320

定 价

18.00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开 本

880*1230 1/32
《万历十五年》是哪一年写的,主要说了些什么
《万历十五年》由黄仁宇先生于1976年在美国所著,在国内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众的注意。其实这一年大明王朝并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不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青萍之末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
万历十五年 活着的祖宗讲的是谁
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无像张居正的人可以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崩,终年56岁,庙号神宗,諡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万历十五年的简介,内容概括和故事情况
1、简介:

《万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是黄仁宇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不仅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内容概述:

全书以人物为主线,分为七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主角,而这些主角的选择又涉及到社会不同的阶层,构成了明代中晚期社会结构的一个缩影。在这些人物中既有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又有权倾一时的重臣张居正;既写了当权的保守派官僚海瑞,又写了身为布衣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李贽。而这些人物之间又暗藏着各种矛盾:有万历皇帝同群臣之间的矛盾,有各级官僚之间的矛盾,有保守派与自由派的矛盾等等。但是所有的矛盾都集中于一个矛盾即个人与体制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的存在导致了所有这些人物都具有一个共同点--最终的命运都具有悲剧色彩。如万历皇帝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在立储这个问题上却一直不能如愿,在与群臣争斗了数十年之后最终屈服,这种屈服表面上是向群臣屈服,实际上是在向体制屈服;又如戚继光为了建立新军和保卫国家,不得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离,这种游离迫使他投机取巧,巴结权贵,最终仍逃脱不了政治中的现实,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在书中,所有的人物,无论地位,无论善恶,统统都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他们或身败,或名裂,还有的身败兼名裂,没有一个功德圆满者。他们的个人理想、价值在一个大黑暗时代里被社会现实击得粉碎,而他们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湮灭了。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剧,这个悲剧一直延续到1840年而发挥成了极致。

3、书籍的历史地位:

这是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经典之作。它的重要在于,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具有颠覆意义的叙述历史的新方式。在此之前,国人的历史写作,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政治宣传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历史书都是一种模式,一种口吻,一种角度,只提供了一种画面。黄仁宇的这本书,简直是给我们开放了另一个世界,每一位阅读这本书的大陆人都会震惊,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原来历史是如此的有趣、复杂、丰富,原来历史人物并不像我们的教科书上讲的那样单调、格式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就像一道匕首,撕开了由意识形态统治历史写作的铁幕。

明朝万历年间发生的大事有哪些?

万历大事件

1. 万历出生: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十七日/1563年

2. 荣升皇太子:隆庆二年 (6岁)

3. 登基为帝:隆庆六年(9岁)

4. 辞退内阁首辅高拱:为帝第六天(实际是冯保、张居正二人联合)

5. 册封嫡母与生母

6. 任命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开创新政(整顿吏治实施考成法、丈量国家土地、一条鞭法)

7. 王大臣案:万历元年/1573年

8. 夺情与丁忧:万历五年(1577年秋)张居正得罪天下士林。

9. 大婚:万历六年(14岁,皇后13岁/1578年)

10. 高拱逝世:万历六年十二月(1578年)隆庆新政的开创者 于死后第二年万历七年 赠复原官。

11. 张居正逝世: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1582年

12. 明光宗朱常洛出生:万历十年八月十一日/1582年 (挺击案与红丸案主角)

13. 清算张居正: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第四天以潘晟致仕拉开清算张居正的大幕。

14. 斥逐冯保:万历十年十二月初七 发往南京闲住。

15. 徐阶逝世:万历十一年六月七日/1583年(内阁首辅,清理严嵩一党整治朝纲)

16. 福王朱常洵出生: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1586年 万历国本之争事件主角之一。拉开了长达15年的争国本,是万历一朝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立虚岁二十多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告终。

17. 转折点:万历十五年/1587年 这一年海瑞、戚继光相继去世。黄仁宇老先生称之为明朝转折年。(24岁)从这一年开始万历开始长达28年未上朝记录。(虽然不上朝,但并非不管事)

18. 宁夏之役:万历二十年三月四日-万历二十年九月 明朝胜。

19. 播州之役:万历二十七年-二十八年六月 明朝胜。

20. 朝鲜之役:万历二十一年正月- 万历二十五年十一月 明朝/朝鲜胜。

21. 妖书案: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22. 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23.万历驾崩: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

24. 死后闹剧红丸案:万历四十八年八月(8月份以后为泰昌元年)

明朝万历年发生的大事

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红薯传入中国.
万历元年(1573年)——以“僰人拒税”理由,派总兵刘显带领14万大军讨伐.
万历二年(1574年)——僰人族灭,僰国亡.
万历六年(1578年)——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
万历十一年(1583年)——缅甸入侵,明朝取得明缅战争的胜利.
万历十二年(1584年)——利玛窦翻译绘制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万历十二年——朱载堉出版《律吕精义》.
万历十二年——定陵开建.
万历二十年(1592年)—— 丰臣秀吉发动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明朝取得平壤大捷的胜利,击退日军.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中朝联军取得露梁海战的胜利,再次击退日军.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农历八月廿三——广东省潮州府南澳岛发生7级地震.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利玛窦将油画引入中国.
万历二十九年——杨继洲撰写《针灸大成》.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七月十三日——海南琼州发生7.5级地震.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吕宋群岛(菲律宾)遭到西班牙人进行大屠杀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天主教传入上海.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与后金的萨尔浒之战.
出生
万历六年——沈德符,文学家
万历十二年——胡正言,镌刻家
万历三十六年三月——金圣叹,文学评论家
万历十年 八月——朱常洛,明光宗
万历十四年 正月——朱常洵,福王
万历二十年 十月——皇太极,清太宗
万历三十三年 十一月——朱由校,明熹宗
万历三十九年正月——朱由检,明思宗
逝世
万历十年——张居正,政治家
万历十五年——海瑞,政治家
万历十五年——戚继光,军事家
万历二十一年——李时珍,医学家
万历二十二年——梁辰鱼,剧作家
万历三十三年——田义,太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9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