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对付元军、明军老百姓是墙头草

人生百味 2023-07-19 21:46:01

元末,元军和朱元璋的起义军在黄河北岸展开拉锯战。双方军队每攻下城池都要当地百姓表态效忠。元军来,百姓做块木牌:保境安民;起义军来,百姓再做块木牌:驱除鞑虏。后来双方进出太频繁,有人图省事,就在木牌的正面写保境安民,背面写驱除鞑虏,谁来了就按谁的意思说。

没有原则的有名事例,墙头草,见风使舵等名人事例

1.苏克萨哈,见多尔衮垮台,投靠顺治
2.吕文焕,见宋将亡,降元
详情:
1.苏克萨哈,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父苏纳,叶赫贝勒金台什同族.太祖初创业,来归,命尚主为额驸,授牛录额真.累进梅勒额真.天聪初,从太宗征锦州,贝勒莽古尔泰帅偏师卫塔山饷道,苏纳屯塔山西,明兵来攻,击破之.三年,与固山额真武纳格击察哈尔,入境,降其民二千户.闻降者将为变,尽歼其男子,俘妇女八千馀,上责其妄杀.蒙古人有自察哈尔逃入明边者,命苏纳以百人逐之,所俘获相当.累进三等甲喇章京.坐隐匿丁壮,削职.寻授正白旗蒙古固山额真.崇德初,从伐明,攻雕鹗、长安诸堡及昌平诸城,五十六战皆捷.又攻破容城.及出边,后队溃,坐罚锾.又从伐朝鲜,击破朝鲜军,俘其将.以朝鲜王出谒时乱班释甲,又自他道还,坐罚锾.寻以谳狱有所徇,坐罢,仍专管牛录事.顺治五年,卒.
2.樊城失陷以后,襄阳形势更加危急.吕文焕多次派人到南宋朝廷告急,但终无援兵.襄阳城中军民拆屋作柴烧,陷入既无力固守,又没有援兵的绝境.咸淳九年(1273年) 二月,阿里海牙由樊城攻打襄阳,炮轰襄阳城楼,城中军民人心动摇,将领纷纷出城投 降.元军在攻城的同时,又对吕文焕劝降,吕文焕感到孤立无援,遂举城投降元朝,襄 樊战役宣告结束.
望采纳

朱元璋在起义时,专打友军不打元军,为何却能成功?

朱元璋专打友军,这是因为当初这些友军比元军对他的威胁更大,从阵营上看他们是友军,但实际上他们是竞争对手。其实朱元璋一开始确实是专打友军,他先把这些比较强大的?友军?打败,吞并他们的势力,最后再对付元军。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他们虽然从阵营上是友军,但却是竞争关系,而且他们对付元军都是各打各的,并没有齐心协力一起对付元军。

元朝末年,起义的人多不胜数,大大小小的起义势力遍布全国。元朝朝廷对于这些起义军也很头疼,因为太多了,所以一般都是盯着一些比较高调的打。什么叫做高调?就是那些宣布建国称帝的。而当时朱元璋实行的策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所以一开始元军并没有注意到他。而朱元璋的?友军?就比较高调了,所以元军一开始都是将矛头指向朱元璋的友军。朱元璋的策略就是先低调发展自己的势力,等到势力强大时再去与元军交锋,所以元军不来打朱元璋,朱元璋也不会主动去打元军。

元朝朝廷注意不到朱元璋,但他的?友军?可没有忽略他。他的友军都是奔着当帝王去的,起义阵营这边的其他势力全部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朱元璋当时想闷声发大财,他的?友军?们可不同意。所以当时即使朱元璋不去打?友军?,他的?友军?也会来打他。朱元璋如果想实现自己推倒元朝的目标,那么就必定得先把自己得这些?友军?给先打败才行。所以朱元璋起义之初才会专打友军,不打元军。

朱元璋最后能够得到天下,与他一开始专打友军,不打元军的策略有很大关系。可以说,他的决策时很正确的。先让?友军?跟元军打,坐山观虎斗,背地里偷偷发展,最后上去收拾残局,夺得天下。

历史上两万蒙古兵是凭借什么本领,打败三十万精锐明军的?

蒙古属于游牧民族,擅长骑射,在世界史上,蒙古军队可以说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他们战无不胜,令敌人闻风丧胆。他们攻占了很多城池,占领了大片土地,前后曾有1亿多人,因为蒙古军而丧命,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蒙古人数当时只有88万人,并且当时蒙古骑兵也只不过只有20万之众,但是就是这样精悍的部队,成就了蒙古的强大,成为了东西方的恶魔,蒙古军到底厉害在哪里呢?



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秋7月,也先统领强悍的瓦剌骑军大举犯边。势如破竹。北部边境告急的十万火急军报送达京师,京师一片慌乱。7月8日,也先军团进入明朝境内,兵锋甚锐。势不可挡。明廷大同守军溃不成军。塞外一应要隘、城堡陷落,瓦剌军所向披靡。

曾经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却再也不复当年的风采。到了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领导的明军几乎是以吊打的方式,轻而易举地就打败了元朝军队,将蒙古统治者赶回到了蒙古高原。蒙古铁骑为什么突然就不行了呢?



有人认为,明军之所以能迅速击败元军,靠的是火器的大规模使用。而实际上,当时的火器装填火药速度太慢,精确度也不高,甚至还不如弓箭好用。所以,明军用火器打败了蒙古铁骑的说法并不客观



其实,蒙古铁骑战斗力之所以迅速下降,主要原因还是元朝内部政局混乱导致的。元朝从创立之初就在一个重要问题上摇摆不定,那就是到底是走哪条路线的问题。元世祖忽必烈对中华文明非常推崇,元朝的国号就是取自《易经·乾篇》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所以他在位期间,元朝执行的是接受和推广汉文化的政策路线。

忽必烈是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所以下面的那些蒙古贵族没人敢挑战他的权威,他要走汉化路线,大家也只能跟着他走下去。可是,到了忽必烈去世后,情况就发生了重大转变。元朝的蒙古统治者就在路线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一派坚持以蒙古为基础的政策;另一派则是认为应该延续忽必烈的路线,以中国为基础,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这两个派系的蒙古统治者从争论不休,发展到了兵戎相见,互相残杀。在忽必烈去世后到元顺帝即位前,短短39年时间里,元朝更换了九位皇帝。中央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导致了元朝总体实力迅速衰落,原本战斗力强悍,军纪严明的蒙古铁骑,也变得腐败、堕落不堪。

到了元朝末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军呈现燎原之势爆发,可是元朝的最高层统治阶层还是在忙着内斗。结果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葩的现象:北方是元朝统治者忙着内斗、厮杀;南方江南一带则是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农民起义军领袖在互相攻伐,抢占地盘。



当时蒙古贵族已经腐败,只贪图享受。还有就是底盘太大,很多不满他们的统治,纷纷起义,原来的铁骑军团作战能力下降,才会被明军打的落花流水。成吉思汗早有预言说:草原上的骏马不再吃草的时候,预示着蒙古帝国的衰败。现在马不再吃草,吃起了草料,蒙古军也就此衰落了。

一场让明朝焦头烂额的战争

一场让明朝焦头烂额的战争

大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六月,正率军在云南苦战的明军大将傅友德、沐英等人收到了一封明太祖朱元璋的亲笔信。信中,明太祖先是肯定了大家的功绩,对全体将士表示慰问,但随后他又对战事的久拖不决深感忧虑,并对明军官兵付出的辛苦和牺牲心疼不已。明太祖写道:“贵州都司文书至京师,知盘江道路尚未通行,兼说目下并无升合口粮,不期如此艰辛。”(《明太祖实录》)那么,究竟是什么战事,能够让久经战阵的明太祖深感忧虑?明军将士们又究竟面临了怎样的困局,以至于明太祖会如此苦叹大军的艰辛呢?这一切,还得从五年前明军远征云南说起。

剑指云南

在将元朝皇室从大都(今北京)赶到大漠之后,明太祖便开始考虑攻灭割据在其他地区的元朝残余势力,尽快一统天下。在先后攻取了辽东、四川,迫使高丽臣服之后,云南便成为了大明的下一个目标。当时盘踞在云南的势力主要是梁王集团和土酋段氏。梁王一家在元朝世代管理云南,以昆明(今云南昆明)为统治中心,奉元朝正朔,服从退据漠北的北元势力。土酋段氏则控制着大理(今云南大理)一带,虽然名义上臣服于北元,但实际处于半独立状态,与梁王政权之间不时发生冲突。起初,明太祖欲以和平方式解决云南问题,多次派使者前往谈判,但均被杀害。如此不给面子的举动,迫使明太祖最终决定采取武力手段攻取云南。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明太祖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大军30万征伐云南。按照明太祖战前为大军制定的计划,傅友德指挥大军兵分两路:北路由都督郭英、胡海洋、陈桓等率兵5万,由永宁(今四川叙永)趋乌撒(今贵州威宁),这里是滇、川、黔三省交界处,是当时一个军事重镇;东路由傅友德亲统大军自辰州(今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趋贵州,进攻普定(今贵州安顺)、普安(今贵州盘县)。两路大军中,北路先发,为疑兵,以吸引元军注意力,从而为东路军主力部队的进军减轻压力。

曲靖鏖兵

不出明太祖所料,当北路军进入贵州境内时,云南守军果真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了北面的防御上,这就给明军主力东路军创造了绝佳的战机。作为一代名将,傅友德深谙兵贵神速之道,他没有丝毫迟疑,迅速进军拿下普定、普安,当地罗鬼、苗蛮等蕃部震恐,纷纷为明军献上牛羊粮米,表示臣服。随后,明军马不停蹄一路急行,只耗时四天便走完了七天的路程,于十二月十六日乘大雾进抵曲靖(今云南曲靖)东北之白石。直到这时,镇守云南的元朝末代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才得到明军已经逼近的消息,遂急令平章达里麻率元军主力10万驰援曲靖,意欲在这里和明军来一场大决战。

曲靖位于云南东北,自古便是入滇的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云南多山,但过了曲靖之后便可沿蜿蜒的古道直入云南腹地、进抵昆明。所以,曲靖的得失对交战双方来说意义重大。达里麻不敢怠慢,他赶到白石后,隔江望见明军势众,遂急遣精兵扼守江岸。傅友德采纳沐英之计,督将士正面佯攻,另遣奇兵暗从下游渡江,绕至元军阵后,在山谷间树旗帜、鸣金鼓。元军以为后方遭袭,惊乱不已。沐英乘势率军强渡白石江,过江后挥军大进,一举击溃元军大阵,俘达里麻以下两万余人,大败元军,进而顺利占领曲靖。

明军占领曲靖,既扼住了云南的噤喉,又打通了进军昆明的道路。于是,傅友德分东路军为二,一部由蓝玉、沐英率领,直趋昆明 ;一部由傅友德亲自指挥,策应北路军。十二月二十二日,梁王获悉曲靖失守,遂逃往晋宁州(今云南晋城)。另一边,郭英的北路军也抵达乌撒,与当地土酋的军队隔赤水河对峙。当时,天降大雨,河水暴涨。郭英给部下打气,这帮乌合之众绝对料不到我们敢在此时渡河,遂指挥官兵伐木造筏,准备渡河。恰在此时,傅友德军亦至。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两路明军利用夜幕掩护强渡赤水河,出其不意发起攻击。当地土酋军队难以抵挡,大败而走。傅友德、郭英两路夹攻,很快平定滇北地区。梁王见大势已去,遂自缢而死。不久后,元右丞观甫保出降,蓝玉、沐英随即整军入昆明。

大理告破

拿下昆明后,傅友德率军赶来,与蓝玉等会师。随即,明军再度兵分两路,如两把利剑直刺滇南、滇西,进取大理。一路之上,明军势如破竹,地方蕃部不敢迎战,纷纷投降。明军声威大震,很快便来到大理城下。

大理有苍山作为天然屏障,段氏又率军五万扼守上、下两处险关。沐英亲率大军攻城,却久攻不下,损失颇重。见强攻不成,沐英迅速改变战术,派遣一支精兵,将上、下两关割裂开来,使段氏首尾不得相顾,并与明军的攻城部队互为犄角。另外,选擅于攀爬的官兵,从关隘背后的山上摸索出一条山路,绕到段家军背后,然后竖起明军战旗,以扰乱敌军军心。次日黎明,山上的明军突然放起炮来,被惊醒的段家军将士不明所以,朦胧之中抬头一看,发现山上竟全是明军旗帜,顿时乱作一团。见计策奏效,沐英一马当先,向城头杀去,众将士紧随其后,杀声震天,山上明军也奔驰而下,两面夹攻,没过多时便攻下上、下两关,杀入大理城中,生擒段氏,云南遂平。

焦头烂额

然而,明军万万没有想到,云南战事到这里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当地土酋起初摄于明军兵锋,纷纷选择不战而降,但由于他们割据一方许久,早就习惯了当土皇帝,打心眼里不愿服从政府的管辖,因此无不蠢蠢欲动。而明军由于推进过快,加之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付梁王和段氏上,没有留下足够兵力镇守各地,也没有对归顺的蕃部进行有效管理,这在客观上也给了这些土酋作乱以可乘之机。到次年初(洪武十五年),乌蒙、乌撒等地蕃部起兵作乱。很快,叛乱就波及到整个滇北及黔西南地区。傅友德、蓝玉、沐英等人只好率军离开昆明和大理,前往平叛。待到当年七月,明军好不容易平定叛乱,但昆明土酋却趁明军主力离去之机突然发难,纠集20万人围攻昆明。明军无奈,只好又从滇北回撤,解昆明之围。明军前脚离开滇北,那里的各蕃部便又举起了反旗,弄得明军疲于奔命、狼狈不堪。就这样,前后的平叛战争进行了四年多,直到洪武十九年(1386年),此时距离明军入滇已经过去了五年,战事仍然胶着不下,这才有了本文开头明太祖的那封来信。

面对困局,明太祖指示傅友德、沐英等人,不仅要守住城池,更要敢于去做土酋们的工作。对于那些负隅顽抗者,不要急于攻破他们的营垒,可以扼控其与周边联系的交通线,将其锁死在原地,并在要害处建立卫所,派兵戍守,保障粮道畅通。待到粮秣足备、敌军气沮之时再发兵征讨,定可成功。

良策出台

除去在用兵策略上为明军将士亲作指导外,为彻底解决云南问题,洪武二十年(1387年)十月,明太祖调长兴侯耿炳文率山西、陕西等地兵马五万六千人入滇。十一月,又命普定侯陈桓、靖宁侯叶升各带本部官兵入滇,统一受沐英节制,在云南进行大规模屯田,同时兼修驿道,便于公文书报的往来传递及粮草物资的调配。除军屯外,还募盐商于云南各地,广行商屯。屯田商人向政府上交粮米1石8斗至3石不等者,皆给安宁盐200斤,以此调动其屯田的积极性。沐英还组织江西、两湖等地无地农民二百余万入滇开垦荒地,并由政府提供资金、种子和农具,实行民屯。

屯田的广泛开展,使明军的粮草供应得到保障,由此大大降低了对当地蕃部的后勤依赖。各蕃部由于不用再向明军贡献牛羊粮米,对明朝政府的好感也逐渐增加。而且,大量汉民及汉军家属入滇后,与当地百姓杂居,一方面带来了汉民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汉民族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被当地各民族接受,由此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这就使政府的民政管理体系顺利深入到了云南各地,加强了对当地的控制。正因于此,云南地区不仅得到空前的发展,其局势也日趋稳定下来。

令明太祖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一政策,不仅被明朝的后世统治者沿用,即便到了清朝,也一直没有被废止。清代由于中国人口出现空前增长,统治者萧规曹随,继续推行大规模向边疆地区移民屯田的政策,云南地区亦不例外。特别是平定三藩之后,清廷组织大批流民进入云南各地开垦,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生产方式的提高,促进了内地与边疆的交流与联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清朝时民屯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军屯的比例渐渐下降。得益于此,明朝时期为稳定当地而实行的军管体系在云南被逐步废止,大量原明代的都司卫所等军事机构被州府县等行政区划所取代,这不仅为后来的改土归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云南等边疆和内地紧紧联为一体,不再分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5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