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诗人章碣有一首很出名的讽刺诗,叫《焚书坑》,是一首七言绝句,很多人都会背: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关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流传甚广,尤其是最后两句,给人一种“刘邦和项羽都不读书”的印象,这是真的吗?刘邦和项羽真的不读书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刘邦和项羽其实都是读书的,尤其是汉高祖刘邦,书还是读得很好的。
既然刘邦和项羽都读书,为何章碣要在诗中写,“刘项原来不读书”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章碣是个怎样的人。
章碣是唐代诗人,是个好写讽刺诗的诗人,《焚书坑》之外,章碣还有一首广为流传的七言绝句,即《东都望幸》:
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
这首诗也不难懂,大概就是说,东都洛阳的宫女都懒得梳洗打扮了,因为她们清楚地知道,即便是君王会东巡到洛阳,也会带着美人过来的,她们还是没有被临幸的机会。
但这不可能是事实,君王深情的很少,带着美人出游的,也不多。
为什么明明不是事实,章碣还要这样写呢?
因为章碣表面上写的是东都的宫女,但实际上写的参加科举的考生,即便这些考生考上了,也很难成为要职,因为要职都被君王的亲信占据着。
妥妥的讽刺。
《焚书坑》也是一样,秦始皇焚书的时候,刘邦已经成人,已经度过了读书的黄金时间,焚书对刘邦几乎没有影响了,项羽也已成年,该读的书,也都读得七七八八了,所以焚书也不会影响到项羽。
所以,焚书根本不会影响到刘邦和项羽。
另外,秦始皇焚的书,是百家之言,尤其是儒家的学说,而刘邦和项羽,很少读儒家的书籍,所以,就算秦始皇在刘邦和项羽读书的黄金时间来焚书,也未必会影响到刘邦和项羽。
章碣的这首诗,只是讽刺秦始皇瞎折腾,竟干些没用的事情。
事实上,在《史记》中,清楚地记载过刘邦读书,也清楚地记载过项羽读书,在很多细节处,都可以看出,刘邦读书读得很好,张良、陈平、陆贾、郦食其等饱学之士一点,刘邦就通了,甚至不点也会通。
不仅刘邦和项羽读书,就连韩信这样的连饭都吃不上的人,也是读书的,读兵法的。
所以,焚书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有的人连饭都吃不上,仍旧不放弃对知识的渴望,你把书给烧掉了,他们还是会想别的办法来继续学习知识。
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就是要把这些对知识充满渴望的人吸纳到体制内。
然而秦始皇并未想到这一点。
参考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淮阴侯列传》、《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刘项原来不读书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名称:焚书抗
创作年代:晚唐
作者:章碣
原文: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词注释
焚书坑:秦始皇焚烧诗书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
竹帛:代指书籍。烟销:指把书籍烧光。帝业:皇帝的事业。这里指秦始皇统治天下,巩固统治地位的事业。虚:空虚。
关河:代指险固的地理形势。关:函谷关。河:黄河。空锁:白白地扼守着。祖龙居:秦始皇的故居,指咸阳。祖龙:代指秦始皇。
山东:崤函之东。一说指太行山之东,即为秦始皇所灭的六国旧有之地。
刘项:刘邦和项羽,秦末两支主要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不读书:刘邦年青时是市井无赖,项羽年青时习武,两人都没读多少书。
诗句译文
燃烧竹帛的青烟散尽帝业也化而为虚,函谷关和黄河白白护卫着始皇帝所居。
焚书坑内的灰烬未冷山东已发生暴乱,灭亡秦国的刘邦和项羽原本并不读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采取丞相李斯的建议,于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烧毁图书(医药、卜筮、农作书籍除外),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活埋儒生,力图使他的帝业延续下去。作者可能到过烧毁图书的地方,耳闻目睹,有感而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诗的首句点出焚书坑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当年秦始皇下令搜集所有民间的儒家典籍和百家之书,并进行销毁,诗人用“竹帛烟销”简练概括这一史实,而用“竹帛”这一文字的载体,来代指儒家典籍和百家之书,则是故意夸大秦始皇的罪过与荒谬。
紧接着,诗人用“帝业虚”三字来将秦始皇“焚书坑儒”所酿就的后果概括出来,就仿佛秦始皇焚烧书籍的飞烟袅袅升起的时候,他千辛万苦创下的秦国基业也被销毁了,本可以流芳百世的千秋伟业霎时成为虚空。
“帝业虚”引出了次句对“虚”的具体描写,这里的函谷关、黄河仍在,秦始皇以为它们是可以保卫秦朝天下万世长存的天险,但是这些天险并没能守住始秦朝的宫殿,没能守住他奠定的基业,“帝业虚”得到了具体化的阐释。
同时,首句和次句构成了递进的关系,前者说秦始皇焚书是为了禁锢民众的思想,使他们不能产生反抗朝廷的思想,后者则是说秦始皇把函谷关和黄河这些天险看做帝业永固的地理屏障;前者为抑的方式,后者为扬的方式。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只是秦始皇美好的愿望,他的愿望最终还是“虚”“空”了。诗人将始皇帝的两项重大举措都予以否定,说明作者认为帝业永固绝不是压抑民众的思想和凭借险要的地理优势能够做到的,进而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才能使帝业永固。
其中“祖龙”一词用得很有深意,因为祖龙是始皇的意思,点明了秦始皇的野心,即希望秦朝的天下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然而事与愿违,秦朝只经过二代就灭亡了,以至于秦朝宫殿没有得到任何扩建,一直只是“祖龙居”。这里用“祖龙居”来代指秦朝帝业,形象地说明了秦朝的短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焚书坑?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