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刘表,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诸葛亮在追随刘备之前,一直待在在荆州,平时也就读读书,见见名士,没有正式工作。
他不想工作?绝对不是。学而优则仕是当时知识分子的理想,诸葛亮学得一生好本事,肯定也想有一番作为。他在等待一位赏识自己的好老板,然后再大展宏图。
诸葛亮所处的荆州,地方长官是刘表,而且刘表与诸葛亮有亲戚关系(刘表是诸葛亮老婆的姨父,诸葛亮是刘表老婆的外甥女婿)。按照常理,诸葛亮应该去刘表手下任职,他却偏偏追随刘备,这是为何呢?
第一,诸葛亮是一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
有大才者必有大志,有大志者必有大舞台。诸葛亮的志向是出将入相,而不是当个普通员工。荆州的人事权一直被蔡家把持,人事关系复杂。诸葛亮如果加入,只能从基层做起,很难实现理想。
第二,刘表虽是荆州之主,但没有大的志向,荆州迟早易主。
在隆中,诸葛亮对刘备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诸葛亮清楚地知道,刘表过于平庸,没有进取的志向,荆州必然落入他人之手。
第三,诸葛亮需要的是伯乐和平台来实现自己的志向,而不是依靠裙带关系找一份谋生的工作。
诸葛亮是荆州上流社会的人,生活自然是不用愁,否则不会“躬耕于南阳”(在古代,能够隐居的人,身价往往不菲)。他完全没必要为了工作而工作,更不需要靠工作养活自己。工作是诸葛亮实现理想的平台,所以他要慎之又慎,宁精勿杂。
所以,诸葛亮一直都在等待、期待、忍耐。他在等待明公、在期待机会、在忍耐孤独。终于,他等来了刘备。
刘备虽然没有多少硬实力,头顶却有一块皇室的招牌——刘皇叔。有招牌就有号召力,就能出师有名。更重要的是,刘备有兴复汉室的志向,也就是统一全国市场。诸葛亮跟着刘备,将来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刘备的产品是“仁义”,这个产品在古代社会市场前景广大,诸葛亮拿着这样的产品开拓市场,很容易做出业绩。
此时的刘备缺兵少将,正是用人的时候。诸葛亮加入,可以迅速出类拔萃。
普通人把工作当饭碗,优秀的人把工作当事业,卓越的人把工作当成实现鸿鹄之志的平台。诸葛亮无疑就是卓越的人,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就能大鹏展翅。
公元190年,刘表出任荆州刺史,经过一番征伐建立了荆州的割据政权。在东汉末年的群雄争霸中,刘表相对幸运。毕竟,荆州并没有经历徐州那样的大规模战争破坏,也没有经历过董卓针对洛阳那样的浩劫。所以,荆州是东汉末年相对安定的一片沃土。
诸葛亮是公元195年随叔父来到荆州的。当时的诸葛亮才14岁,到208年刘表死的时候,诸葛亮已经27岁了。诸葛亮在荆州待了13年。至少从20岁开始,诸葛亮就已经具备出仕做官的学识与名气。遗憾的是,诸葛亮并没有收到刘表政权的正式邀请
湖北社科院的夏日新教授通过对史书的分析发现,“刘表政权主要由三部人组成:一为荆楚的大族豪强,如蒯良、蒯越、蔡帽、庞季、张允、黄祖、文聘等,他们是荆州政权的核心,是刘表依靠的主要力量;二是荆楚名士,如韩篙、宋忠、刘先、邓羲等,他们是刘表争取团结的对象;三为外来流移人士,如傅巽、王粲、弥衡等,他们只是点缀,量少而不受重用。”
从这里可以看出,像诸葛亮一样的外来人士,在荆州政权中仅仅是点缀的作用。诸葛亮当时是年轻的小伙子,他的名气与才能又不足以做点缀,所以刘表对诸葛亮这样的年轻人断然不会重用的。这是荆州政权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也决定了诸葛亮的命运。
虽然汉末荆州政权中也有如傅巽这样的外来人士参与政事,对儒士颖容也准备授以武陵太守,便就整个荆州的流移人士来说,在政治上基本是受排斥的。王粲说:“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在所有外来人士的阶层中,刘备是最典型的例子。刘备有带兵打仗的经验,手里又有一组武装力量,但刘表就是不重用他,甚至让他做了守卫北部边境的外放将军。很多流落到荆州的人都是南北方特别有名气有水平的人,在荆州都毫无作为。
诸葛亮不可能看不出这一点。对他来说,加入刘表集团没有任何好处,也不可能有任何作为。所以,诸葛亮坚决选择了隐居躬耕,不闻荆州之事。这是他对刘表政权的反抗,也表达了他对刘表的失望。
如果诸葛亮非常想为刘表服务,他是有这个机会的。诸葛亮的妻子与刘表有亲戚,为诸葛亮谋一个职位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不过,诸葛亮是人中龙凤,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安排。即便是雄才大略的孙权要请诸葛亮,也被他拒绝了。
刘备到新野驻防不久,席不暇暖就前去拜访当地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德操。
对刘备的到访,“清雅有知人鉴”的司马德操表现的十分谦逊。他自称为“儒生俗士”,不敢与伏龙、凤雏比肩。不等刘备开口相请,他就婉拒道:“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刘备闻言强自压抑心底的失落,问伏龙、凤雏何许人也?司马德操告诉他:“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刘备主动上门拜访水镜先生虽吃了闭门羹,却有徐庶毛遂自荐的意外收获。
之前,刘备虽有简雍、孙乾、麋竺等文士相助,但这几人做些文案工作、充任使者尚可,其才略不足以襄助刘备大展宏图。颇有谋略的徐庶的到来,在他辅佐之下,刘备事业立即有了起色,开始步入正轨。刘备如获至宝,对他言听计从。
徐庶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又将自己与诸葛亮交往的旧事重提――
诸葛亮在荆州,与颖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尝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
徐庶、石广元三人问诸葛亮的志向,诸葛亮却笑而不语。
孟公威思乡心切,听说官渡之战曹操战胜了袁绍,北方渐趋平静,打算北归谋求发展。诸葛亮却劝他道:“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焉?”
表面上,诸葛亮是在替孟公威考虑,其实是担心他前往投奔曹操,日后极有可能二人分属敌对阵营。曹操在打败袁绍后,势力迅速扩张,帐下人才济济,去了也不会被受重视。
孟公威选择的是绩优股曹操,诸葛亮看中的却是潜力股刘备。绩优股四平八稳,潜力股却有无限之可能。正是出于收益回报的考量,诸葛亮没有象孟广威那样舍近求远。
刘备听了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不禁怦然心动。
他已年过不惑,却仍寄人篱下。未来人生将去往何方?刘备心中一片茫然,他急需明白人为他指点迷津。
葛大叔曾在《天下无贼》中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同理,在汉末三国时期,最稀缺的资源也是人才。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那是统治者脸上贴金的说法。得士人者得天下,为此曹操几次三番下求贤令,正是希望天下人才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袁绍在官渡的覆辙前车之鉴不远,残酷的事实告诉刘备――最终决定战争走向的是人才!
事实胜于雄辩,刘备对人才的评判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决定趁着现在曹操忙于统一北方战争之时,摒弃从前只知论资排辈的择才观念,延揽人才为己用。
刘备必须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团队。多渠道、多形式的聚集、引进各种人才,强化顶尖人才对自己组织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才有可能与曹操一较高下。
从风华正茂到中年油腻大叔,刘备一事无成、一文不名,始终过着东奔西走颠沛流离的生活,正是因为他对人生缺乏一个清晰的长远规划。在最落魄的时候,刘备吃了上顿没下顿,甚至不知道“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刘备急需一个智囊,而刘表徒有其表缺乏锐意进取之心,对避难至荆州地方的人才不能为我所用。刘表的短视,恰恰为刘备的发展势力、招募人才提供了可能。他不可能永远做刘表的门童,他迫切需要“复合型人才”帮助他规划未来。
参考书目:《三国志》《三国演义》《后汉书》《资治通鉴》
诸葛亮家族是世家大族。
第一,祖上高贵。西汉文帝时,文帝为追录葛婴反抗暴秦的功劳,赐封葛婴孙子为诸县侯,并世居于诸县。葛氏感念文帝的恩情,将“葛”姓与地名合并改称“诸葛”。诸葛这个姓氏自问世那天起便饱含着对汉室满满的忠诚和感激。
第二,能人辈出。在世风日下的汉元帝时期,诸葛家族出了一位大人物——诸葛丰,这是一位卓越的凤凰男,因为德才兼备而出人头地,一度做到司隶校尉。在兵连祸结、瘟疫横行、伸手不见五指的东汉末年,一个叫做诸葛珪的年轻人当上了泰山郡郡丞,他的弟弟诸葛玄当上了荆州牧刘表的属官。
第三,权倾朝野。蜀汉诸葛武侯的事迹,就不再赘述了。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也曾经执掌东吴大权。此外,还有曹魏的诸葛诞,也是手握大权的一方诸侯。
诸葛家族投资各诸侯就没看上袁绍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柴荣是谁靠养子的身份登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