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宋真宗皇帝御制《劝学篇》(《劝学》的作者)

历史典故 2023-07-19 20:08:15

劝士子们六经勤向窗前读。你干吗要读书呢?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你只要念书,什么玩意儿都有:黄金屋、颜如玉、车马簇、千钟粟。今天也一样,也是六经勤向窗前读。英语、数/理/化、生、史、地、政,正好六个。你连大学都没上,你就看超市缺不缺扛货的。大学没毕业工作都找不着。你读大学的,黄金屋、颜如玉、车马簇、千钟粟。不读,铁皮屋、柴禾妞、棒子面、自行车。

《劝学》的作者

荀子( 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曾两次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担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了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与其弟子撰成《荀子》一书。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荀子认为,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才干,修养品德气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学习儒家经典,同时要善于向求贤者求教,也要善于教人;学习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胡适,蔡元培说《怎样读书》

看了一本小书,是胡适等著的《怎样读书》.原书封面是蔡元培对书名的题字.上海一心书店印行.(民国)廿五年(1936年).书名是因为第一篇文章是胡适的《怎样读书》,而且这与本书的精神相契合,所以就叫这个书名了. 不知道是谁珍藏的这本小书.现在还可以看到,也许正是新文化运动影响力的一种见证吧.新文化运动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的社会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今天的文化构成.譬如白话文,譬如新式教育,譬如科学态度,譬如社会整体思想的指向等等. 现在大家读书常常提到的“四到读书法”“博而专”的读书法(参看本书1-7页胡适《怎样读书》),大概就是胡适的创举吧.胡适的文章总是言简意赅,条分缕析而又耐人寻味.而“为学当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页7)这句话也深深地在一代代人的心里再版,再再版. 第二篇是蔡元培的《我的读书经验》,乃是教人不要学他的地方.一是不专心,二是懒得动笔.虽然如此,但是蔡元培的心量和博学也是很难学得来的,不专可以成博,懒动也省力三分.值得揣摩,值得揣摩. 第三篇又是胡适的,名为《为什么读书》.我从未掩饰过对胡适的喜爱和赞叹.我常想只有搁置一些先入为主的成见,看到胡适的睿智之处,学到此老的精神才是主要的,才是得法者.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编辑者言》就提到,只是“书中自有千钟粟”,好奇,查了一下,原来这句话出自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作《劝学篇》: 当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本文中,胡适谈到了为什么读书的三个原因,即“第一,因为书是学问知识经验之纪录,人类之遗产,读书就是要接受这部遗产来做基础,再去发挥而光大之.第二,因为要读书而读书,人类是必要读书的,是有读书之必要的,所以才去读书;而且要读书,只有去读书,读书愈多,则所能读的书愈多.为要读书所以读书;为要多读书所以多读书.第三,因为要解决我们的困难所以要读书.读了书是能够替我们解决目前的苦难,应付环境和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所以要读书.”(页11) 这篇文章中提到罗素说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是因为古代希腊人说过这句话,哥白尼想到这句话可以解决这个(太阳中心说)问题就采用了.需要考证一下. 胡适在这里把中国书比作“杂货店”.甚是有趣.中国书的无系统性,辑录性是得用自己的思维进行分析整合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1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