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和议是中国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宋军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已取得一定的胜利,但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唯恐有碍对金议和,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甚至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派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进行反对。绍兴十一年(1141)双方达成和约。
影响
随著和议达成,金亦放还宋徽宗灵柩和高宗生母韦贤妃归宋。离行时,宋钦宗挽住她的车轮,请她转告高宗,若能回去,他只要当个太乙宫主就满足了。韦贤妃哭著说,如果你不回来,我宁愿眼睛瞎掉算了。但宋高宗可能考虑到自己不能生育,接钦宗回来皇位必定回到钦宗或其後代,所以後来宋钦宗到死也没回到宋境。
《绍兴和议》后,宋、金之间维持了近二十年的和平,期间双方虽然偶有冲突,但冲突之规模不大,直到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和约伐宋。
《绍兴和议》使宋朝永久失去了原来北宋的山西和关中养马的马场,从此岳家军的背嵬战士万骑马军成为南宋一朝的绝唱,宋朝直至覆灭,都只能靠步兵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精骑对阵。后来南宋的「隆兴北伐」和「开禧北伐」,以步兵逆击金国精骑大败而归,原因之一就是这个《绍兴和议》导致南宋骑兵力量可以忽略不计,无法和绍兴年间的南宋军队相提并论。
《绍兴和议》确定了完颜昌提出的、秦桧大力提倡的“南自南,北自北”,即原籍在《绍兴和议》规定的南宋境内的汉人归南宋,原籍在《绍兴和议》规定的金国境内的汉人归金国。从此北方汉人不但完全在名义上成为金国臣民,而且不能南逃,否则将被遣返。这造成了北方汉人没有选择地成了宋的敌国子民,以致宋朝实力的一进一出:
南宋初年的名将,包括中兴四将中的岳飞、韩世忠、刘光世以及刘錡、吴玠、杨沂中均为华北汉人。从小接受的是忠于宋朝的教育,忠心保卫的是宋朝,在抗金多年以后,终于有击败完颜宗弼等金国主战派并收复失地的实力。 1279年灭宋的元镇国大将军张弘范和他的父亲张柔是河北的金国汉人,从未接受忠于宋朝的教育,一路击败南宋优势兵力,崖山海战灭宋后张弘范在崖山写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
1、名称为绍兴和议
2、和议内容:
①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
②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县)二州及商(今陕西商县)、秦(今甘肃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
③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3、和议进程:
绍兴十年(1140),宋军在反击金军的入侵中取得顺昌(今安徽阜阳)、郾城(今属河南)、颍昌(今河南许昌)等大捷后,宋高宗赵构与宰相秦桧唯恐有碍对金议和,下令各路宋军从河南、淮北等地撤回,以取悦金人。金完颜宗弼则率重兵深入淮南,造成大兵压境的形势,以利于宋廷投降派的活动。绍兴十一年,宋将刘锜、杨沂中、王德等部,在柘皋镇(今安徽巢县西北)大败金兵,金兵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击败宋兵,退至淮河北岸,淮西的宋军也退至江南。宋廷以论功行赏为名,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召赴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分别任命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实际上解除了兵权,把他们所领的三个宣抚司撤销,军队也直属宋廷。秦桧进一步拉拢张俊,打击韩世忠、岳飞,甚至不惜采用卑劣手段,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派无法对正在进行的投降和议采取有力的反对行动。与此同时,宋高宗和秦桧加紧对金乞和。绍兴十一年十月,派魏良臣为禀议使赴金。十一月,金以萧毅、邢具瞻为审议使,随魏良臣入宋,提出和议条件
南宋向金称臣是的盟约是《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是南宋和金朝在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达成的第二次和议,南宋朝廷在急于求和下,接受了金朝的苛刻条件。此和议达至宋金南北分治的局面,大致以秦岭淮河线为界。
为了彻底求和,绍兴十年四月下旬,高宗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刘锜、杨沂中等大将的兵权,为《绍兴和议》做好了准备。十月,南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要再次议和。
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今杭州),据《宋史》载这是为了满足完颜宗弼为《皇统和议》所设的前提以防止岳飞的十万岳家军攻入黄河以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1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你所不知道的宋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