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朝起,中原政权的都城就形成了"宫城"和"皇城"的划分。皇城就是中央官署的集中所在地,包括台、寺、卫和省等机构。而宫城则分布着帝王的朝殿、寝宫和后苑。所以承袭唐代遗风的宋王朝在定都开封之后也按制修建了皇城"套"宫城的开封城,并将宫城布局于皇城的西北。
此时的"宫城"一带,也被宋人称作"大内"。不过这"大内",相较于东西长2820米、南北宽1492米、周长8.6千米的唐代宫城,着实太小了些。那么,宋朝的皇宫为何如此小呢?
据考证,北宋宫城的南北宽在1570米左右,东西长在1100米左右。虽然因为如今北宋宫城埋在开封市地下,测量困难,这个估算还不够准确,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其与唐代宫城的大致对比发现宋代宫城着实"袖珍"。
这种"袖珍"在宋人手中并未变成一种吝啬,而是一种蕴藏风水之奥妙,透着山水之灵动的精巧。
中国多山,而山地又孕育了江河。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之中,我们的祖先已经有了对于山水审美的积淀和相应的山水文化精神。在中晚唐之后,类似"中隐"、"城市山林"这样的需求在士人群体之中越来越普遍。而在一建国就定下了"崇文抑武"基调的宋朝,"山水"的"狂热粉丝"更是遍及朝野。
北宋时,二程、朱熹和苏轼等名家,都发表过有关借由山水将风水融入都城建筑的论述。所以在这些"粉丝"们的支持下,北宋的宫城呈现出不同于唐或明清的格局:大庆殿至文德殿,垂拱殿至紫宸殿,东西呈两排队列。大庆殿至紫宸殿,再至崇政殿;文德殿至垂拱殿,再至延和殿;皇仪殿至宣和殿,南北呈三线并列。
在规整的格局之下,城门"皆金钉朱漆",墙壁处处镌刻龙、凤、云这些祥瑞纹样,"雕甍画栋,峻角层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亭阙相对。
而这些细节处的巧妙于山水的"粉丝"们而言还不够。在皇城周围,玉津园、宜春苑、瑞圣园、琼林苑和金明池等前代皇家园林被接连翻修、扩建,一起构成了北宋皇帝在宫城之外的后苑。故而北宋最核心的"宫城"不大,但皇帝的实际活动范围却很大。
不仅如此,知名的风雅皇帝宋徽宗还下令在皇城东北隅修建艮岳,这座堪称宋代园林顶峰的皇家园林,在皇城北门一带修建垒石为山、凿池为海的新延福宫,后又建撷芳园……可以说,时人所能见到,所能想到的所有美,都被宋人灵巧地放进了皇城内外的这些后苑里。
而南宋总体上继承了北宋对于都城建设的观念。在两宋之交的风水大使傅伯通"相地"之后,人们觉得临安凤凰山这块地风水不错。但此地的自然格局着实不太适合往常建于平原的都城。据考证,临安皇城东西长约1093米,南北长约698米,比北宋宫城都还要小一圈。
这么小一个皇城,要在满足办公需要的同时满足帝王的个人需求,显然不够现实。所以南宋虽仅有一百五十余年历史,却有大量内涵真正山水的皇家园林,以及散布在江南多地的华美行宫。
临安皇城西部,也就是凤凰山东麓,基本就是南宋位于皇城之外的后苑。虽然这片区域如今已无明显的南宋宫苑景观,但在《湖山便览》、《南渡行宫记》、《华灯侍宴图》、《秉烛夜游图》等南宋典籍和画作之中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当年这些园林的精致与不凡。
故而对于两宋的宫城,我们将其与前代及以后的宫城做对比,说它主体面积小是恰当的。但若要说它"寒酸",那实在是错得离谱了。北宋宫城的东西并列与南北并列兼容的格局,是中国宫城发展史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其将中央机构成两列部署于宫城前,也为后代开了先河。
宋代的皇家园林,虽不是直接修筑在宫城主体以内的"纯粹"的后苑,但其建造技术也是空前绝后的。
无论是直接从记载当时园林的相关著作,还是侧面从宋人们对于山水的追求,我们都可以合理地推测宋代皇帝们大手笔造出的园林必定与"寒酸"二字无关。要知道,当初在宋人眼里远比不上皇家园林的沧浪亭、网师园等,如今都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珍品。
所以说,仅仅把面积大小作为评判一座古代宫城够不够"体面"的标准,这并不合适,况且唐风宋韵从来也不是一对冲突。
北宋汴京宫室宫城周廻五里。皇宫的正殿叫做大庆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大庆殿之南,是中央政府办公机关,二者之间有门楼相隔。大庆殿之北的紫宸殿,是皇帝视朝的前殿。每月朔望的朝会、郊庙典礼完成时的受贺及接见契丹使臣都在紫宸殿举行。大庆殿西侧的垂拱殿,是皇帝平日听政的地方。紫宸、垂拱之间的文德殿,是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后稍作停留、休息的地方。宫中的宴殿为集英殿、升平楼。北宋皇宫内的殿宇并不很多,后宫的规制也不很大。
后宫有皇帝的寝殿数座,其中宋太祖赵匡胤住的是福宁宫,除后妃的殿宇外,后宫中尚有池、阁、亭、台等娱乐之处。
宋初,皇帝为了表明勤俭爱民和对农事的重视,在皇宫中设观稼殿和亲蚕宫。在后苑的观稼殿,皇帝每年于殿前种稻,秋后收割。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每年春天在亲蚕宫举行亲蚕仪式,并完成整个养蚕过程。
延福宫是相对独立的一处宫区,在宫城之外。延福宫是帝、后游乐之所,最初规模并不大。宋徽宗即位后不满于宫苑的狭小,遂大肆扩建、营造。延福宫扩建以后,幽雅舒适,宋徽宗大部分时间是在这座宫苑中度过的。
延福宫殿、台、亭、阁众多,名称非常雅致,富于诗意,当然是富于艺术修养的宋徽宗所取的。宫的东门为晨晖,西门称丽泽。大殿有延福、蕊珠。
东旁的殿有移清、会宁、成平、叡谟、凝和、昆玉、群玉。阁有蕙馥、报琼、蟠桃、春锦、叠琼、芬芳、丽玉、寒香、拂云、偃盖、翠保、铅英、云锦、兰薰、摘玉。西侧的阁有繁英、雪香、披芳、铅华、琼华、文绮、绛萼、琼华、绿绮、瑶碧、清荫、秋香、从玉、扶玉、绛云。在会宁殿之北,有一座用石头叠成的小山,山上建有一殿二亭,取名为翠微殿、云归亭、层亭。
在凝和殿附近,有两座小阁,名曰玉英、玉涧。背靠城墙处,筑有一个小土坡,上植杏树,名为杏岗,旁列茅亭、修竹,别有野趣。宫有右侧为宴春阁,旁有一个小圆池,架石为亭,名为飞华。又有一个凿开泉眼扩建成的湖,湖中作堤以接亭,又于堤上架一道粱入于湖水,粱上设茅亭栅、鹤庄栅、鹿岩栅、孔翠栅。由此到丽泽门一带,嘉花名木,类聚区分,幽胜宛如天造地设。[2]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0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宋朝缺战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