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很多古典小说都用这句话来形容美女。沉鱼是西施,落雁是王昭君,闭月是貂蝉,羞花是杨贵妃。然而正史里却不见如此形容她们的美貌。不过,正史里倒是有一位号称“花见羞”的大美女。
这位花见羞姓王,出身邠州卖饼之家。很小的时候就被卖给后梁名将刘鄩(xún)做侍女。923年,刘鄩去世,年六十四年,花见羞“无所归”。恰巧此时李嗣源(后唐明宗,李克用养子)的夫人夏氏去世了,要纳侧室。有人向安重诲介绍花见羞(安重诲是李嗣源的亲信),安重诲遂告知李嗣源。于是李嗣源纳其为侧室。花见羞很会做人,将从刘鄩处得来的金子分送给李嗣源的左右亲信和夫人们,人人都称赞她,李嗣源也更加宠爱她了。李嗣源的夫人曹氏“为人简质,常避事”,于是花见羞“专宠”。
李嗣源即位后,议立皇后。曹夫人本当为后,曹夫人想让与花见羞,对花见羞说:“我素多病,而性不耐烦, 妹当代我。”花见羞推辞了,她说:“后,帝匹也,至尊之位,谁敢干之!”于是曹夫人被立为皇后。
花见羞在天成三年(928年)被封为德妃,长兴二年(931年)进号为淑妃。花见羞事曹后甚为恭谨,曹皇后也很喜欢她。媛儿宫中之事,都是花见羞做主。当时有后宫妃嫔生子,李嗣源让花见羞(无子)养育,此子就是许王李从益。
不久李嗣源病重,花见羞与宦官孟汉琼侍奉左右,“遂专用事”。她参与了杀重臣安重诲、秦王李从荣(拥兵谋反,欲夺帝位,事败被杀)之事。与此同时刘鄩的几个儿子,也因她而封官拜爵。
李嗣源本就病重,闻李从荣造反被杀之事,受惊而崩。明宗驾崩,愍帝李从厚即位。
李从益乳母司衣王氏之前与李从容私通,并充当其宫中内应。李从容事败被诛,司衣王氏口出怨言。李从厚听说后大怒,赐死司衣王氏。这件事牵连到花见羞。李从厚因此内心不悦,想将她迁到至德宫。但因为曹太后平素和花见羞关系好,李从厚就没有这么做,只是之后待花见羞甚薄。
934年,李从厚被废,后唐废帝李从珂即位。废帝即位后,在妃院设酒宴,花见羞举起酒杯说:“愿辞皇帝为比丘尼。”废帝大惊,问她原因, 花见羞回答道“小兒处偶得命,若大人不容,则死之日,何面见先帝!”说着就哭了。废帝也为之凄然,从此待她很好。石敬瑭(李嗣源女婿)兵犯京师,废帝聚族将自焚。花见羞对太后说:“事急矣,宜少回避,以俟姑夫。”曹后曰:“我家至此,何忍独生,妹自勉之!”于是曹后和废帝一同自焚而死,花见羞与许王从益及其妹藏于鞠院,得以幸免。
后晋高祖石敬瑭即位,花见羞自请为尼,不许,迁居于至德宫。后晋迁都汴州,花见羞子母都相随,被安置在宫中,后晋祖皇后事其如母。石敬瑭待李从厚也甚厚,把郇国三千户封给后唐许王从益(郇国公),依旧奉唐祀。出帝石重贵即位,花见羞母子都回到了洛阳。
契丹攻陷京师后,耶律德光因赵延寿(投靠了契丹)的夫人(其夫人为后唐明宗公主)已死,便让他娶李从益之妹永安公主(也是花见羞养女)。花见羞遂到京师主持婚礼。耶律德光见到明宗的画像,焚香礼拜,对花见羞说:“明宗与我约为弟兄,尔吾嫂也。” 不久,戏辱地说:“今日乃吾妇也。”于是拜李从益为彰信军节度使,李从益推辞了,不当此官,和花见羞一起回了洛阳。
耶律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后汉高祖刘知远起兵太原,萧翰也想北归,就派人召李从益,让李从益权知南朝军国事(强迫的,这不是好差事)。 群臣入宫谒见太妃(花见羞),花见羞说:“吾家子母孤弱,为翰所迫,此岂福邪?祸行至矣!”不久,萧翰北归,只留下契丹兵千人。
后汉高祖刘知远拥兵南下,李从益派人抵抗,然而将领不听命,遂准备闭城自守。花见羞说:“吾家亡国之余,安敢与人争天下!”于是派人上书迎汉高祖。刘知远听说李从益之前派兵抵抗,遂派遣郭从义先入京师,杀死花见羞母子。花见羞临死前大喊道: “吾家母子何罪?何不留吾兒,使每岁寒食持一盂饭洒明宗坟上。”“闻者悲之”。李从益死时年仅十七岁。
花见羞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个朝代(就差后周),极为罕见,堪称传奇。然因其身处乱世,终不能善终。奈何生于乱世!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年仅十七岁的花见羞成了年近花甲的刘彟那的爱妾,这种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婚姻关系羡煞了¥那州一带的官员百姓,老夫少妻居然恩爱异常,可是无情的战火却吞噬了幸福的婚姻,他们只度过了两年的甜蜜岁月。
刘彟那死去,婢仆星散,花见羞带着一名婢女和一个老仆,为丈夫依礼营葬并在墓庐守节,生计十分黯淡。人们时常见到花见羞穿着洁白的衣裙,踯躅在刘彟的墓旁,杂树生花,风吹袂起,有如仙子临风,遗世独立。城中富户人家多有遣媒说合,希望娶她为妾的,却均遭到她的拒绝。
李存勖即位为唐庄宗后,李嗣源就被任命为天平节度使,军次邠城,这位敢于弯弓射虎,却不识文字的武夫,拜倒在花见羞的石榴裙下,甚至不惜向敌将刘彟的孤坟长揖行礼,终于除去了花见羞的孝服,把花见羞拥入自己的怀中。
李嗣源即位后,本打算立花见羞为皇后,花见羞对他说:“皇后只不过是一个名号而已,倘若彼此相爱,名号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何况陛下的原配夫人夏氏曾经患难相随,如今虽已过世两年,但她所生的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且正领兵在外,况且夏氏族人也多宦居要职。不如暂时不册立皇后,而追封原配夫人为后,一来可以使人觉得陛下不忘旧情,二来也可以安定父子关系,并笼络夏氏族人。”
所以答案是李嗣源是花见羞最后才爱的,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哈哈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有姓名记载的皇后,唐朝及唐代以后的皇后史书上均记载为某氏,只有一些有特殊经历的皇后才记载了姓名(如宋真宗皇后刘娥、明太祖皇后马秀英),故唐朝及唐代以后的部分皇后姓名为近年考证所得,有部分著名的妃子用*标出。
两汉时期:
·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
·张嫣(汉惠帝刘盈皇后)
·窦猗房(汉文帝刘恒皇后)
·薄阿渝、王娡(汉景帝刘启皇后)
·陈阿娇、卫子夫(汉武帝刘彻皇后)
*李妍、赵钩弋(汉武帝刘彻妃):赵钩弋并非真名,其真名历史上没有记载,钩弋为其外号
·上官小妹(汉昭帝刘弗陵皇后)
·许平君、霍成君(汉宣帝刘询皇后)
·王政君(汉元帝刘奭皇后):王政君历汉四世为天下母,并最终导致其侄儿王莽篡汉建新
·许夸、赵飞燕(汉成帝刘骜皇后):赵飞燕原名赵宜主,因其舞姿轻如飞燕遂更名赵飞燕,赵飞燕是中国历史上最擅长舞蹈的皇后
*赵合德(汉成帝刘骜妃)
·郭圣通、阴丽华(汉光武帝刘秀皇后)
·邓绥(汉和帝刘肇皇后)
·阎姬(汉安帝刘祜皇后)
·梁妠(汉顺帝刘保皇后)
·梁女莹、邓猛女、窦妙(汉桓帝刘志皇后)
·何莲(汉灵帝刘宏皇后)
·伏寿、曹节(汉献帝刘协皇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郭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后):《二十五史》中称她郭嬛,女王是她的字,最近史学家新考证郭女王大名叫郭照
*甄洛(魏文帝曹丕妃)
·吴苋(蜀昭烈帝刘备皇后)
·杨艳、杨芷(晋武帝司马炎皇后)
*左棻、胡芳、诸葛婉(晋武帝司马炎妃)
·贾南风、羊献容(晋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国毒后,她导致了西晋的八王之乱;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度皇后,西晋灭亡后她被匈奴贵族刘曜所得,并成为了前赵的皇后
*谢玖(晋惠帝司马衷妃)
·梁兰璧(晋怀帝司马炽皇后)
·虞孟母(晋元帝司马睿皇后)
*郑阿春(晋元帝司马睿妃)
·庾文君(晋明帝司马绍皇后)
·杜陵阳(晋成帝司马衍皇后)
·褚蒜子(晋康帝司马岳皇后)
·何法倪(晋穆帝司马聃皇后)
·王穆之(晋哀帝司马丕皇后)
·庾道怜(晋废帝司马奕皇后)
·王简姬(晋简文帝司马昱皇后)
·王法慧(晋孝武帝司马曜皇后)
·王神爱(晋安帝司马德宗皇后)
·褚灵媛(晋恭帝司马德文皇后)
张徽光、刘娥、靳月光、靳月华(汉王刘聪皇后)
·羊献容、刘芳(前赵刘曜皇后):羊献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两度皇后
·郑樱桃、杜珠(后赵石虎皇后)
·段元妃(后燕慕容垂皇后)
·苻训英(后燕慕容熙皇后)
*苻娀娥(后燕慕容熙妃)
·段季妃(南燕慕容德皇后)
·李敬受(北凉沮渠牧犍皇后)
·臧爱亲(宋武帝刘裕皇后)
·司马茂英(宋少帝刘义符皇后)
·袁齐妫(宋文帝刘义隆皇后)
*沈容姬、路惠男(宋文帝刘义隆妃)
·殷玉英(宋废太子刘劭皇后)
·王宪嫄(宋孝武帝刘骏皇后)
·何令婉(宋前废帝刘子业皇后)
·王贞风(宋明帝刘彧皇后)
*陈妙登、陈法容(宋明帝刘彧妃)
·江简珪(宋后废帝刘昱皇后)
·谢梵境(宋顺帝刘准皇后)
·刘智容(齐高帝萧道成皇后)
·裴惠昭(齐武帝萧赜皇后)
·何婧英(齐郁林王萧昭业皇后)
·王韶明(齐海陵王萧昭文皇后)
·刘惠瑞(齐明帝萧鸾皇后)
·褚令璩(齐东昏侯萧宝卷皇后)
*潘玉儿(齐东昏侯萧宝卷妃)
·王蕣华(齐和帝萧宝融皇后)
·郗徽(梁武帝萧衍皇后)
*丁令光、阮令嬴(梁武帝萧衍妃)
·王灵宾(梁简文帝萧纲皇后)
·章要儿(陈武帝陈霸先皇后)
·沈妙容、韩子高(陈文帝陈蒨皇后):韩子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男皇后,但史学界一直不予承认,元代有戏剧《男皇后》即记述韩子高的故事,在江苏的陈文帝陵前立有两尊雄麒麟(其他南朝帝陵均为一雄一雌),可见韩子高的地位
·柳敬言(陈宣帝陈顼皇后)
·沈婺华(陈后主陈叔宝皇后)
*张丽华(陈后主陈叔宝妃)
·冯有(魏文成帝拓跋浚皇后)
·冯润、冯清(魏孝文帝元宏皇后):冯润小名冯妙莲,因私通假宦官高菩萨而被废
*高照容(魏孝文帝元宏妃)
·高英(魏宣武帝元恪皇后)
*司马显姿、胡仙真(魏宣武帝元恪妃):胡仙真即史书上的胡充华,充华为妃嫔封号并非人名,胡仙真在魏宣武帝死后临朝称制,她荒淫无耻,宠爱男色郑俨,最终导致北魏六镇起事
·尔朱英娥(魏孝庄帝元子攸皇后)
·宇文云英(西魏元钦皇后)
·李祖娥(齐文宣帝高洋皇后)
·李难胜(齐废帝高殷皇后)
·穆黄花(齐后主高纬皇后)
*冯小怜(齐后主高纬妃)
·元胡摩(周孝闵帝宇文觉皇后)
·李娥姿(周武帝宇文邕皇后)
·杨丽华、朱满月、陈月仪、元乐尚、尉迟繁炽(周宣帝宇文赟皇后)
·司马令姬(周静帝宇文衍皇后) 隋唐时期:
·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皇后)
·萧后(隋炀帝杨广皇后):萧后虽无名字记载,但萧后历经五主而不衰,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妖娆的皇后,《隋唐演义》中为萧后取名萧美娘
·长孙无垢(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清代一学者考证其名为长孙无垢
·武则天(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小名武媚娘,武则天也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韦香儿(唐中宗李显皇后):韦香儿曾经在唐中宗落难时与其同甘共苦,但后来她权力欲膨胀,并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了唐中宗,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将她杀死
*杨玉环(唐明皇李隆基妃)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张惠(后梁太祖朱温皇后)
·刘玉娘(后唐庄宗李存勖皇后)
*花见羞(后唐明宗李嗣源妃):花见羞本姓王,其真名历史上没有记载
·李三娘(后汉刘知远皇后)
·黄惠姑(闽国王审知皇后)
·陈金凤(闽国王延钧皇后)
·李春燕(闽国王昶皇后)
·宋福金(南唐李昪皇后)
·周娥皇、周女英(南唐李煜皇后):周女英即小周后,南唐灭亡后她被宋太宗奸污而忧愤死,最近史学家新考证周娥皇大名叫周宪、周女英大名叫周嘉敏
·金飞山(前蜀王宗衍皇后)
·刘娥(宋真宗赵恒皇后)
·高滔滔(宋英宗赵曙皇后)
·孟婵、刘清菁(宋哲宗赵煦皇后):孟婵在北宋灭亡后,号召天下反金,并在杭州再造大宋王朝
·邢秉懿、吴芍芬(宋高宗赵构皇后)
·李凤娘(宋光宗赵敦皇后)
·杨桂枝(宋宁宗赵扩皇后)
·谢道清(宋理宗赵昀皇后)
·全玖(宋度宗赵禥皇后)
·述律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
·萧温(辽太宗耶律德光皇后)
·萧撒葛只(辽世宗耶律阮皇后)
·萧绰(辽景宗耶律贤皇后):萧绰小名萧燕燕,她就是辽国著名的萧太后
·萧菩萨哥(辽圣宗耶律隆绪皇后)
·萧挞里(辽兴宗耶律宗真皇后)
·萧观音、萧坦思(辽道宗耶律洪基皇后)
·萧夺里懒(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皇后)
·塔不烟(西辽耶律大石皇后)
·野利都兰、没藏黑云(夏景宗李元昊皇后)
·耶律南仙(夏崇宗李乾顺皇后)
*唐括定哥、唐括石哥、蒲察阿里虎、耶律弥勒(金海陵王完颜亮妃)
*李师儿(金章宗完颜璟妃)
·王霓(金宣宗完颜珣皇后)
·孛儿帖(蒙古成吉思汗皇后)
·脱列哥那(蒙古窝阔台皇后)
·海迷失(蒙古贵由皇后)
·忽都台(蒙古蒙哥皇后)
*也速儿(蒙古蒙哥妃) 元明清时期:
·察必、南必(元世祖忽必烈皇后)
·失怜答里、卜鲁罕(元成宗铁穆耳皇后)
·真哥(元武宗海山皇后)
·阿纳失失里(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后)
·速哥八剌(元英宗硕德八剌皇后)
·八不罕(元泰定帝也孙铁木耳皇后)
·卜答失里(元文宗图帖睦耳皇后)
·答纳失里、伯颜忽都、完者忽都(元顺帝妥懽帖睦尔皇后)
·马秀英(明太祖朱元璋皇后)
·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皇后)
·钱锦鸾(明英宗朱祁镇皇后)
*万贞儿(明宪宗朱见深妃)
·张宝珠(明熹宗朱由校皇后):张宝珠的大名叫张嫣,宝珠是她的字,史书和文学作品上为区别她与汉代的皇后张嫣故用张宝珠一名较多
·周玉凤(明崇祯帝朱由检皇后)
·阿巴亥(后金努尔哈赤皇后)
·哲哲(后金皇太极皇后)
*海兰珠、孝庄太后布木布泰(后金皇太极妃):孝庄太后是大清王朝幕后的开创者
·娜木钟(清顺治帝福临皇后)
*慈禧太后(清咸丰帝奕詝妃):据考证慈禧太后叫叶赫那拉·杏贞,而不是曾经流传的叶赫那拉·玉兰
·婉容(清宣统帝溥仪皇后):婉容为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后,满洲国建立后,她与侍卫李体育和祁继忠私通并怀孕(影视上将李祁二人合成虚构的李忠一人),遭到溥仪软禁,最终患精神失常而死
*文绣(清宣统帝溥仪妃)
传奇的五代第一 > 她被誉为「五代第一 」,天生丽质,娇艳如花,芳菲满体;>她是中国五代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美女,亲身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几乎见证了整个五代史;>她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17岁嫁给后梁名将刘擭为妾,刘擭死后为李嗣源所得,李嗣源称帝,她谦逊贤德,坚辞为后,颇有东汉光武帝阴皇后的风骨;>她出身平民,性情温顺,心地善良,向往平淡如水的生活,唯因天生红颜,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充满血腥杀戮的权力漩涡,虽然对权力、功名、利禄等一概看得很淡,数次虔诚向佛,却难遂其愿,最终死于非命,这正应了一句俗语:英雄当生于乱时,美女应活于盛世。>她姓王,人们却叫她「 」。>唐宋之间的历史断层,长达半个世纪多,其间烽火连城,腥风血雨,朝代更迭,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一时期既没出秦皇汉武之类的名君,也没出多少顶天立地的名将,倒是出了两位驰名中外的顶级美女,一个是后蜀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一个是见证了几乎整个五代历史的 。>>英雄起于乱世,美女长伴英雄。在中国历代名将谱上,不知该不该有后梁名将刘擭的位置。他能被历史记住,或许更主要是因为艳福不浅,50多岁时娶了号称「五代第一美女」的17岁的花见羞为妾。> 「十八新娘八十郎」 >据《新五代史》记载,花见羞乃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氏。和花蕊夫人一样,花见羞并不姓花,她父亲王氏在城内经营一家副食商店。及笄之年的花见羞生得眉如远山,目如秋水,鼻似琼瑶,齿似瓠犀。因为天生丽质,芳菲满体,容颜比春日里盛开的鲜花还要娇艳,远亲近邻们送她一个美名「花见羞」。虽然出身低微,但父母还是请了专门的私塾教女儿诗书文章、琴瑟音律。花见羞聪明机灵,学习能力很强。由于从小在店里帮父母料理生意,见多识广,察眼观色,历练得心灵手巧,待人接物从容得体。少年时代的特殊历练对她后来的人生经历帮助很大。由于家教严格,花见羞从小就性情温顺,心地善良。>后梁名将刘擭得知花见羞的艳名,携重礼上门提亲。刘擭年龄虽大,但文武兼修,很有气度,威名远播。战乱时期,王家正需要有刘擭这样的军人背景。于是,年仅17岁的花见羞(「王氏」)成了年过花甲的刘擭的爱妾,这种「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婚姻,不知羡煞了陕西陕北的多少痴情少男。( 「一树梨花压海棠」:典出苏东坡嘲笑好友词人张先的调侃之作。张先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东坡作诗调侃他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之后,「一树梨花压海棠」成为老夫少妻,也即「老牛吃嫩草」的委婉的说法。)>老夫少妻恩爱和谐,相敬如宾。或许是天妒红颜,甜蜜美满的婚姻只维持了不到三年,刘擭就在征战中死去。刘擭死后,花见羞虽然不是正妻,仍然为他结庐守节。那段时间,人们时常见到花见羞一身白衣,踯躅在刘擭墓旁。杂树野花丛中,群鸟掠空悲鸣而过,风吹衣袂飘飘,窈窕动人的花见羞临风伫立,寂寞如洛水中冉冉升起的洛神。城中仰慕花见羞姿色的富家子弟纷纷托人上门说合,愿出重金娶她为妾,她却一概回绝。> 成为李嗣源的枕边人 >李存勖灭后梁,最先攻入都城的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李嗣源出身沙陀平民,没有姓氏,只有一个小名邈佶烈,「李嗣源」为养父李克用所赐。李存勖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唐,任命李嗣源为天平节度使。>李嗣源进兵邠城。这位敢于弯弓射虎的武夫,见到花见羞时竟然魂飞魄散,当即拜倒在花见羞的石榴裙下。为了获得花见羞的芳心,李嗣源不惜向敌国名将刘擭的孤坟长揖行礼。为其诚心所感,花见羞终于褪去孝服,投入到李嗣源的怀抱,此时的花见羞年仅20岁。>>李存勖与李嗣源同为李克用养子,两人间的明争暗斗由来已久。花见羞深恐自己的第二任丈夫招致杀身之祸,奉劝他恬淡自保> 不可须臾离开军中,以免李存勖乘机戟杀。>后唐天成元年(926),李嗣源于平叛路上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帝,与李存勖公然决裂。花见羞高瞻远瞩,为李嗣源献策道:河北各地形势复杂,难以立国,不如渡过黄河,以开封为帝基,进图洛阳。李嗣源深以为然。>正当李嗣源率军抢渡黄河之际,传来洛阳城中发生军变的消息。伶人出身的禁军统领郭从谦发动叛乱,乱军中李存勖中流矢而死。>计画没有变化快。李嗣源急令大队人马掉转马头,星夜飞驰洛阳。战乱很快平定,李嗣源即立为帝,史为唐明宗。>李存勖狂妄自大,继位后信任伶官、宦官,苛剥百姓,终至内乱。李嗣源采纳花见羞的建议,革除了李存勖在位时的颇多苛政,撤销了一些有名无实的机构,推崇节俭,勤政爱民,老百姓逐渐安居乐业,于是朝野出现了整个五代时期难得的短暂安宁。>当初李嗣源只是贪恋花见羞的美颜,绝没想到一个糕饼店老板的女儿竟有如此高明的政治修养。更为难得的是,她的谦逊美德与东汉开国皇后阴丽华相比也当毫不逊色。李嗣源娶花见羞时,正妻夏氏已死,他想立花见羞为皇后,花见羞却说:「皇后只不过是个名号,只要彼此相爱,有无名号并不重要。夏夫人是陛下的原配,虽已过世两年,但她所生的两个儿子都已长大,且领兵在外,夏氏的亲属也多官居要职。不如暂且追封原配夫人为后,一来可以体现陛下不忘旧情,二来也可安定父子关系,并笼络夏氏族人。」>李嗣源为花见羞的远见卓识所折服,同时也为花见羞的谦让美德感动,于是欣然采纳了花见羞的意见。果然满朝文武都认为皇上处事缜密,不忘旧情,乐意为朝廷尽忠效力。刘擭死后留给花见羞一笔不菲的财产,花见羞很懂得物尽其用的道理,将其遍送「明宗左右及诸子妇」,一时花见羞在朝廷中的人气指数扶摇直上。>李嗣源此时已是年过半百之人,花见羞年仅十九岁,这段婚姻,其实又是一桩「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老少配。> 无冕的皇后 >三年之后,群臣纷纷上表,认为皇后母仪天下,不可长久虚置,一致推荐花见羞为皇后,李嗣源也认为皇后非她莫属。花见羞却坚辞不肯,并力荐曹淑妃为后。她的理由是:曹淑妃从前侍候过夏氏夫人,并对夏夫人的两个儿子有哺育之恩。李嗣源见花见羞态度坚决,只得遵从她的意愿立曹氏为后,花见羞则仍为淑妃。花见羞对曹皇后非常尊重,曹皇后对她更是感激涕零。明宗征战半世,此时疾病缠身,宫中的大事多采纳花见羞的意见。花见羞虽然不是皇后,实际则是无冕皇后。花见羞与宦官孟汉琼联合,秉承明宗的旨意诛杀了重臣安重诲。刘擭的两个儿子也得赐官爵,从此衣食无忧。>李嗣源在位八年,虽然保持了朝政的总体平稳,但却无力改变唐末以来地方将官拥兵自重、恃骄犯上的大气候。 长兴四年(933),李从荣乘唐昭宗病危之机率先发难,兵败被杀,67岁的明宗也受惊吓而死。李嗣源的第五子宋王李从厚继位,是为闵帝。闵帝无能,实权掌握在凤翔节度使李从珂及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手中,(两人原是李嗣源的左、右手,李从珂更是李嗣源的养子兼女婿。)两人都不把李从厚放在眼里,朝廷又一次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闵帝封花见羞为皇太妃。四个月之后,李从珂杀闵帝取而代之,是为末帝。闵帝以花见羞曾过多干预朝政,对她有意冷淡。花见羞自己并未生育,进宫后收养了许王李从益。一次,末帝在太妃宫院置酒,花见羞举杯戚然道:「吾愿辞皇帝,出家当比丘尼。」帝问何为,花见羞道:「小儿李从益,若你不容,则他死之日,我有何面目见先帝!」言罢声泪俱下。末帝为之凄然,从此对她母子例外优待。>李从珂只做了不满三年皇帝,又被石敬瑭撵下龙辇。后晋大兵来犯时,末帝聚集族人自焚。珍惜生命的花见羞镇静地对曹太后说:「事情紧急,但并非无可救药,何不暂且躲避?」已抱必死信念的曹太后决定舍生取义,从容道:「我们李家到了这一地步,我不忍心独生,妹妹自己保重吧!」曹太后和末帝等均自焚而死,花见羞与李从益兄妹因躲藏严密,得以脱险。>大难不死,花见羞为石敬瑭所获,再一次自请为尼。石敬瑭敬重花见羞人品,觉得留她可以收买人心,遂将她母子迁至德宫,一体宽宥。后晋迁都汴梁,又携她母子随行。高祖皇后对花见羞十分敬重。天福四年,石敬瑭为后唐立宗庙,封李从益为郇国公,以主持后唐宗庙。>石敬瑭为帝七年,于公元942年病亡,养子石重贵继位,是为出帝。石重贵听从权臣冯道、景延广的建议,与契丹人反目。花见羞母子还归洛阳。契丹人耶律德光率大军攻破汴梁。为使无辜百姓免遭兵燹,花见羞返回京师面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敬慕花见羞人品,看到明宗画像后焚香跪拜,对花见羞道:「明宗与我约为弟兄,你便是我的嫂嫂。」遂传令三军不得扰民,更不得滥杀无辜。(与事实大相迳庭。)又让欲图霸中原的赵延寿娶李从益妹妹为妻,并封李从益为彰信军节度使。冷眼淡看江山更迭如走马灯一般的花见羞代李从益婉言谢过,携子重返洛阳。(错了,乱世拥兵,方可自保啊!)>耶律德光北归,留萧翰驻守汴州。此时「五代」的接力棒传至第四棒,即后汉高祖刘知远手上。刘知远起兵太原,声势颇大。萧翰心虚,欲撤兵北去,看中花见羞和李从益的号召力,想让李从益做中原的傀儡皇帝。花见羞母子得知消息后慌忙出逃,仍然为使者截获。李从益被推上皇帝龙座接受群臣拜贺。花见羞含着热泪道:「我孤儿寡母为萧翰所迫,这难道是福吗?我看为祸不远!」萧翰北去,仅为汴州城留下不足两千契丹兵的兵力。>汉高祖刘知远领兵来犯,气势汹汹。李从益派人召请高行周、武行德等地方军阀商议抵御,高、武却按兵不动。李从益只好指挥契丹兵闭城自守。花见羞审时度势,对儿子说:「我们家是亡国的后代,岂敢与人争天下!」于是修书一封,派人往迎刘知远。刘知远闻说李从益先前曾想抵抗,遂派大将郭从义入汴州杀花见羞母子。花见羞面无惧色,怒斥郭从义道:「我家母子何罪之有?为何不留我儿子一命,使他每年寒食敬孝道于明宗?」郭从仪奉旨行刑。听到花见羞悲怆 *** 声的人们都潸然泪下。李从益死时年仅17岁,花见羞42岁。刘知远同样「名不符实」,(不「知远」。)连孤儿寡母也不放过,他自己又岂能有好下场?总计后汉仅苟延四年,他自己更是当了不足一年皇帝就一命呜呼,(从公元947年二月在太原称帝到次年正月,不满12个月。)儿子承祐两年后也被乱军击杀。>花见羞是五代时期最具传奇色彩的美女之一。她身历后梁、后唐、后晋直至后汉,几乎见证了五代所有王朝的兴衰。(除后周之外。)她出身平民,向往平淡如水的生活,由于天生红颜,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充满血腥杀戮的权力漩涡。虽然对权力、功名、利禄等一概看得很淡,数次虔诚向佛,却难遂其愿,最终难免死于非命。这只应了一句成语:生不逢时。还应了一句俗语:英雄可以生于乱时,美女则最好生于盛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9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太监系列:乱世中不能靠颜值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