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天堂共五层,它比明堂高得多,在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全景。天堂、明堂,构成了洛阳城辉煌壮丽的景观,象征着无与伦比的财富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代表了唐朝建筑技术的杰出成就。20世纪80年代经考古发掘,天堂中心柱础保存完好。
唐人张鷟(生活于武则天时代)撰《朝野佥载·卷五》记载:“周证圣元年,薛师名怀义造功德堂一千尺于明堂北。”一千尺是多少米?
如果按照最短的一唐尺=29.4cm计算,则天堂高1000*0.294≈294米。
如果按照平均值一唐尺=30.33cm计算,则天堂高1000*0.3033≈303.3米。
如果按照特长值一唐尺=31.209cm计算,则天堂高1000*0.31209≈312.09米。
而《通典》与《资治通鉴》记载,天堂高“五级,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 现有文献认为明堂的高度在90米左右,以此计算,天堂的高度最少应该不低于150米。郭黛姮教授认为,中国古代高层建筑的结构方式是把木头做成柱子,通过榫卯,一层一层叠摞起来,现存的木结构最高的只有60多米,从技术上来说,天堂150米的这个记载是不确切的。
900唐尺,
如果按照最短的一唐尺=29.4cm计算,则其高900*0.294≈264.6米。
如果按照平均值一唐尺=30.33cm计算,则其高900*0.3033≈272.97米。
如果按照特长值一唐尺=31.209cm计算,则其高900*0.31209≈280.88米。
这与《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所言的“通天浮屠高66丈(220米)”颇接近。《资治通鉴》亦言:“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由此我们可以想象这尊佛像的高度非同寻常,估计至少是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好几倍。
遗憾的是,公元695年,失宠的薛怀义放了一把火,将这座能与如今摩天大楼比肩的巍峨建筑付之一炬,从建成到烧毁,它的寿命仅有可怜的7年。
中国古代有历史记载的最高建筑是洛阳永宁寺塔。
永宁寺塔为北魏洛阳城的皇家寺院永宁寺中的佛塔,据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载,永宁寺塔为木结构,高九层、一百丈,百里外都可以看见;
永宁寺塔始建于孝明帝熙平元年(公元516年),由笃信佛法的灵太后胡氏主持修建,规模之宏大为洛阳千寺之冠,修建成的永宁寺塔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是专供皇帝、太后礼佛的场所。
扩展资料:
永宁寺塔是洛阳的制高点,在这座塔的注视下,当时的洛阳城好比梵天佛国,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规模兴建佛寺,使得洛阳的佛寺数量剧增,当时的洛阳城辉煌壮丽无与伦比,永熙三年(公元534年)永宁寺塔被大火焚毁;
永宁寺塔现存遗址位于汉魏洛阳故城中,迄今尚存塔基遗迹,为高大的土台,当地俗称木宁寺或木塔寺,清代误定为陵冢,树“汉质帝静陵”碑,至今碑石犹存,遗址于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察,1979~1981年发掘;
永宁寺塔已进行了考古探查,基础由夯土筑成,约百米见方,上有包砌青石的台基,长宽均38.2米,高2.2米,周边原有石栏杆,四面中部各有一斜坡道,塔身四角加厚成墩,使塔显得十分稳定,塔建在永宁寺内中心,四周包围廊庑门殿,是早期中心塔型佛寺的代表。
-永宁寺塔
明堂 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神都洛阳皇宫正殿,又叫万象神宫。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武则天将明堂建在隋乾阳殿,天堂建在隋大业殿,说明明堂、天堂在当时是按皇家宫殿的规格礼制建造的,不仅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大事,而且影响到后世。明堂又是国家举行祭祀大典的场合,武则天亲祀明堂,合祭天地。像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就参考了唐洛阳明堂的建筑特点。
明堂是唐代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是唐代著名大型建筑物。充分显示了唐代极盛期建筑的高度水平。据记载,明堂方300尺(88米),为多边形,圆顶;高294尺(86米),分三层,下层布政,中层祭祀,上层是圆顶亭子,上立高 1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柱,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695年明堂烧毁,696年春重建明堂。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前后两次建造,日役万人,包括清理场地,都没有超过一年时间,反映其设计、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武则天死后,于737年拆去上层,恢复为乾元殿,约在755年以后安史之乱中被毁。
1986年考古专家发现了武则天时期的明堂遗址,2007年起洛阳启动了隋唐洛阳城的现场发掘。将在原位展示出的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是座既融入历史元素,又具现代气息的保护性建筑。明堂保护展示建筑:总高20米左右,总宽度105米,明堂保护展示建筑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共分2层。首层中心有一个与下层连通的共享空间,可以从这里直接俯瞰最下面的明堂中心柱坑遗址本体。
新明堂是一座座具有唐代风格的现代建筑。设计中,我们既考虑了对文物遗迹的最大保护,同时也运用了一些现代手段以增加观赏效果。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完全遵从于史书记载的,绿色、环保的新明堂。”
新明堂并非是一种复原,在整体造型上和原明堂有很大差别,最大的差别就是原明堂气势恢宏,而新明堂则“谦逊”很多。对明堂遗址的保护,主要采用“保护罩”的形式进行,即在遗址上采用网架结构,做一个保护型的覆盖建筑。同时为了避免过大的体量对整个遗址公园造成不协调的冲击,将对整个建筑外立面进行绿化覆盖,甚至包括整个建筑的顶部,也将全部采用人造草皮覆盖,让游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整个建筑都能与周围的公园绿化环境合为一体。
一、中心遗址大厅:
1986年考古发掘明堂基址,是六圈八边形的夯土台基,在明堂遗址中心为圆形的巨型大柱坑,坑口直径9.8米,逐层内收,坑底直径6.16米,深4.06米。坑底为四块大青石构成的巨型柱础,柱石外围由两圈刻度线,外圈直径4.17米,内圈3.87米。其中三方上面有圆形榫眼,在柱础石外侧有包砖呈八边形,外围是夯土。整个遗址坑有不同程度的残损和酥碱,经过专家们反复研究,采用轻钢架结构进行保护,基本上不改原柱坑的外观。
二、正北:沿革厅——钩沉辑古,千年不竟
前方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在盛唐时期所做的《明堂赋》。明堂,是古代帝王所建的重要礼制建筑,用作接见群臣、发布政令、大享祭天之所,是古代礼制建筑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唐代时期的明堂是最为恢宏壮丽的建筑之一,唐代刘允济和李白均曾写过明堂赋,赞美这座壮观的建筑。
接下来是明堂建筑历朝历代发展的外观样貌。
武周时期,武则天以“自我作古,用适于事”建明堂,在形制,结构,规模的方面,将明堂这一古代重要的礼制建筑,推到了一个不可企及的巅峰高度。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则天毁乾元殿,造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四面各宽三百尺,有上下三层,下层象时,各随方色;中层通贯。上为圆盖,有条九龙作捧著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下层象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圆盖,盖上盘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圆盖。”上层为圆顶亭子,上立高一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桩,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反映其设计与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武则天时期,曾在此宴飨群臣,接受朝贺,发布政令。
三、西北:大享厅——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我们现在参观的是大享厅,位于明堂的西北侧,主要展示的是武周时期在明堂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明堂即是武则天的布政之宫,也是敬神之所,是武则天皇权的象征。
那些我们的大享厅里,首先设置了一个武皇宝座十万朝乐的体验区,再现了一代女皇上朝的盛大场景。
武则天自与高宗共同执政算起,前后执政了半个世纪主要生活在洛阳,可以说武则天一生中最精彩的篇章,都是在洛阳谱写的,那么也都发生在这座明堂里。
前方式武则天在明堂受朝时的微缩场景,再现了一代女皇武则天,打破世俗,赫令群臣,荣登大宝,君临天下的无上气概。
武则天于公元的687年令薛怀义拆毁李唐时期的乾元殿,就地建造明堂,仅仅花费的一年时间,明堂就建造完成了,距史书记载,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
但可惜的是,武则天花费的巨大的财力和精力的明堂,毁于公元695年,很快明堂重建,并于696年的3月完工,由于这次新修的明堂贡奉的是武氏族人,所以也叫做武周明堂,又称通天宫。
四、正西:政绩厅——娥眉气宇,天下胸怀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为政绩厅,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登基,极具政治才能的她总结唐太宗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自己辅佐高宗20年的经验教训,比照前朝与当今,制出了施政大纲十二条,也就是我们面前所看到的——建言十二事,稳定了社会,造福了百姓,为后来一些执政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武则天统治时期,武则天亲自主持考试,云集各地精英于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数日。在他执政之后,又开设了武举。武则天在位的15年间,基本能维护了帝国的统一,疆域的辽阔,国家的强盛。这里的互动体验区,各位游客可以重返大唐,感受武周盛世的威严。
五、西南:文化厅——蔚然唐风
来到文化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面装饰有二十个汉字的墙壁—武皇造字,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她在文字上大胆改革,增减前人笔画,从其独创却广为使用的二十个汉字中,不难窥见其才气与非凡智慧!其中日月当空这个字念zhao,是武则天当初为自己起名字所用,因为日月当空普照大地,所以叫照。
升仙太子碑历经1300余年风雨沧桑,依然矗立于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南缑山之巅,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而撰写碑文,并亲为书丹。
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在思想还是物质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盛行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图案,工艺饰品普遍使用花卉图案,结构图活泼自由,丰满圆润!唐代女性的服饰,确实是浓艳、大胆、奢华、雍容大气、标新立异。
六、正南:城建厅——象天法地,辉赫有截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唐,五代,北宋,一直沿用,南宋初年,宋金争夺洛阳,城区毁于战火。隋唐洛阳城前后沿用时间长达五百余年。由宫城,皇城,东城,外郭城等几部分组成。
在天字轴线上修建了世界上最高的木建筑——明堂与天堂。形成了隋唐洛阳城最为辉煌壮丽的景观。
在进入一层时,我们看到遗址坑的时候,有跟大家提到巨木十围的说法,就是说的明堂中心柱的尺寸,现在我们这里虚拟设计了通天柱的剖面装置。柱体就是有多层巨木包裹合围而成,以榫木连接,铁箍围合。以此来展示当年气势恢宏的通天柱,让我们再次领略盛唐的奢华。
七、东南:休息区(卫生间)
八、正东:影院
明堂一层东厅——影视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弧幕影院之一,该弧幕荧屏长达28米,宽4米,为大家带来超震撼、广画幅、宽视域的全新体验。
九、东北:规划厅
1、L显示屏:
隋唐洛阳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十一五”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及大遗址综合保护与科技示范区,同时被列入丝绸之路申遗名单。武周明堂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遗址核心区内的中轴线上,以隋唐洛阳城遗址“一区一轴”的规划为基础,传扬洛阳武周明堂大遗址的保护理念,整体性地展示和宣传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文化价值。这个L型的展示屏所展示的正是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读过《女皇帝武则天》小说后,就一直想着能有机会去洛阳,看看武则天的明堂和天堂,这次去洛阳,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明堂、天堂景区,是昔日女皇武则天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广阔的隋唐洛阳城遗址群中,明堂、天堂亦被称为紫微城的核心所在。
明堂是唐洛阳紫微城正殿,号“万象神宫”,天堂是武则天的御用礼佛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的建筑。
明堂
据史书记载:早在隋代即有建造明堂的计划,但未及施行。唐高祖受禅,天下尚未太平,明堂未遑建立。
唐太宗之世,天下初定,明堂之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太宗追古制礼,但明堂规制已无章可循,此事终被搁置。
唐高宗时期重议明堂方案, 多费周折,但未来得及建造,高宗便一病不起,呜呼而去。
武则天继承高宗遗愿,同时也视明堂为自己得天命的标志和王朝国运的象征,因此对造明堂之事极为重视。但其决断议案的风格与高宗截然不同,不听诸儒喋喋不休的争议,而独与北门学士议其规制,明堂方案被很快确定。
唐睿宗垂拱三年春(687年),武则天力排众议,拆除紫微城之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就其地创建明堂。
垂拱四年正月五日(688年春),历约一年,明堂成,号为“万象神宫”。随后,武则天大赦天下,允许百姓入紫微城参观万象神宫。公然允许寻常百姓参观皇宫正殿,在整部世界历史上仅此一例。
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武则天称帝后的第五年,武则天的面首薛怀义失宠后放火烧了明堂身边的天堂。
明堂是帝国命运和皇权的象征,明堂被毁这件事对武则天打击很大,然而她并没有灰心。
公元695年三月,武则天又下诏造明堂、天堂。又铸铜为九州鼎及十二神,皆高一丈,安置在各自的方位。
武则天天册万岁二年(公元696年)三月,新明堂落成。由于这次新修的明堂贡奉的是武氏族人,故为武周明堂,又号曰“通天宫”;其中的“太室”号为"端扆殿"。
天堂
天堂,“天”,是“至高无上”之意,见于《说文解字》:“至高无上,是其大无有二也”;“堂”,通常是指高大的房子,故“天堂”意为“至高无上之堂”。
整个“天堂”建筑外观五层、内有九层,明暗相间,一气呵成,象征着女皇九五至尊的无上地位。
天堂遗址地下夯土层的直径有70米之多,遗址中心为直径11米的中心柱遗址坑里,外两圈都是用很厚的青石垒砌,凭此可以想见天堂在当时的宏伟和壮观程度。
天堂数百尺高,共五级,至第三层,已经可以俯视高近90米的明堂了,可见天堂之高大。
坛城是新“天堂”内部展陈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原地区不多见的藏式唐卡风格壁画。
2008年,明堂、天堂遗址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十一五”大遗址保护和丝绸之路申遗重点项目成功立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9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历史上武则天时期真的有告密制度吗
下一篇: 天堂建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