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对西域等地区的管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唐帝国是当时世界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即不担心中国人出去后忘本忘祖;也不担心外国人进来后喧宾夺主。仅这一点就说明贞观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强的土地,不担心外来文化把自己淹没。贞观王朝的国民素质是如此之高,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来主义”,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国民气度和王者风范。
外国人在中国就象中国人在自己家里一样,享有和中国人一样的公民权力,不但可以发财致富,还可以从政当官。来自中亚和东亚各国的侨民就有不少在中国担任官职的,有的还担任部长级高级官员。
唐帝国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此数。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 ――“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王朝,使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日本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年。
导语:唐太宗开创了大唐盛世,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是怎么做到的吧!
唐王朝的建立是为了推翻隋炀帝的暴政,唐初的统治者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唐太宗在位期间,一直很注重民生,将经济发展作为执政的中心,积极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在政治上,唐太宗能够知人善任,首先为自己组建了一个高效能的领导班子,营造出了一个清明的政治氛围。他一生从谏如流,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据记载,光是魏征,就二百多次直谏他的过失。对此,他不但没有恼怒,反而愈发谦虚,从谏如流,而且将魏征视为明得失的一面镜子。为了巩固统治,他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而且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培养人才,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唐太宗深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一上台就颁布了一系列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农业发展。而且他早年目睹隋炀帝的穷奢极欲,底层人民所遭受的压迫与奴役,决心爱惜民力,从不肯轻易征发徭役。即便是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都始终不肯耗费民力去修筑新宫。这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为他赢得了上下的一致爱戴与拥护,所以,贞观一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君臣和谐,上下一心,经济发展形势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年至九年(634~635),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唐太宗一生致力于推行仁政,与此同时,他又十分注重法治,即便是在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他也坚持维护法律的公正,以身作则推行法治。他曾经对臣下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在贞观一朝,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严格,但量刑的时候又非常慎重,因为唐太宗秉性仁厚,一直对执法的官员说:?人死不能复生,执法务必宽大。?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贞观年间的法制情况很好,作奸犯科的事情大大减少。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629),全国判死刑的人犯仅有二十九人,几乎到了不依赖刑罚的程度。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唐朝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经济空前繁荣,社会稳定,政治清明。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而长安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贩和求学者。唐王朝又是一个开放的国度,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使节,遣唐使,在目睹了唐王朝的盛世之后,将唐朝高度发展的文化和技术带向了世界各地,为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历史上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的时期称为?贞观之治?,它不仅是唐王朝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最璀璨辉煌的一段记忆。
唐太宗画像
唐太宗继承了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这一国策发扬光大。值得肯定的事唐太宗选贤举能,知人善用,完善科举制度,使得唐朝出现人才济济的现象。不仅如此,唐太宗李世民还广开言路,自我警醒,这样的行为也进一步促使国家政治的清明。看到隋朝的灭亡,李世民将其看作前车之鉴,对待百姓可以说是十分的宽待,以农为本、休养生息,进一步促使唐太宗时期的人口增加,百姓生活安定的局面。
对内如此,唐太宗李世民对外也进行了一番整治,大力平定外患,远征高丽等,将大唐的版图进行了重新规划。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唐太宗李世民对少数民族的外交也是做的不错。接受松赞干布的联姻,将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带去的汉文化,同时使得两族文化的互相交融,经济上也带来的了一定的发展。
唐太宗对亚州各国的往来也表示友好,接受各国的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文化,而外国人在大唐也没有很多限制,与大唐百姓一样可以做生意可以做官,因此,当时还是有很多外来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使得大唐成为当时世界上文明最为强盛的国家。
唐太宗剧照
因为隋唐战争使得百姓生活的水生火热,形成了地多人少的局面,这也就促使了贞观之治的产生。隋炀帝开挖大运河、开通丝绸之路、科举制度等,但大运河劳民伤财,早就了贞观之治的出现,也就有了这样的一句话:开创大运河,鄙在当时,功在千秋。贞观之治使得唐朝声名远播,在对外关系上,李世民拥有无比的自信,因为唐朝的开放程度很高,所以那些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十分兴盛,为当时和后世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现代实行的一带一路也多是当初丝绸之路的路线,可以看出,贞观之治带来的影响有多深远,对贞观之治的评价也是十分肯定和赞誉的。
在贞观之治中,唐太宗施行的那些仁政,让后世看到李世民的治国安邦之才,对人才的渴求,对自身的警醒等,这样的仁君错创造出的贞观之治也获得了史学家的一致好评。
也有一些人对贞观之治的评价持中立态度,因为他们认为贞观之治并没有大家说得那么美好,很多都是在前朝的建立下得到的好处,例如粮食、大运河等。但抛开这些,只看贞观之治下,百姓生活安定,丰衣足食,政治清明就够了,只要老百姓认为好,那么那个国家才是真正的好。
最简单的观之治之
1.君臣论治
2.选贤任能,兼听纳谏
3.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4.布德怀柔,民族关系密切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比较快,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都比较安定
最详细的
观之治之内容如下:
1.建立制度:唐代政制,灿然大备,尤以中央三省制之建立,至为重要。此外又行租庸调制、府兵制、科举
制等,政制益见良善。
2.整饬吏治:太宗扩大谏官职权,并设黜陟大使,巡视全国政务。命房玄龄省并冗员,又详细记录都督、刺
史之善行劣绩,以作为黜陟之参考。
3.崇俭爱民:太宗自奉俭约,轻徭薄赋,又能抚恤饥民,宽省刑法,更经常遣使巡察四方,除民疾苦。
4.提倡文教:太宗任秦王时己开馆延纳房玄龄、虞世南、孔颖达等讨论文籍。即位后又开设弘文馆、筑学
舍、扩大国子监,学生能通一经者授官。又下诏修《五经正义》及历代正史,使天下学者,云集京师。
5.平抑门第:太宗为消融社会阶级的对立,纠正魏晋以来重视门第的风气,命高士廉等修《氏族志》,并以
功臣代替世胄,以科举代替门第,社会渐趋平等。
贞观之治之影响:
1.内政方面:家给人足,国泰民安,且贞观政制,颇称完善,自后各朝多有仿效。
2.外交方面:由於太宗提倡文教,大兴国学,外国君长皆遣弟子来华留学,使日后东南亚各国受汉文化影
响颇深。
3.声威远播:同时国力强大,声威远播,四夷向慕,「唐人」一名,亦由此而来。
开元之治
玄宗英年有为,即位后锐意求治,针对武韦以来的弊政进行改革,遂开开元盛世。其主要治绩如下:
政治方面:
1.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人为宰相,以领导推行国家政务。各人均以求法持正,直言极谏,
勤慎俭朴知名,力矫武后晚年歪劣士风,一时中央政风肃然。
2.裁减冗员,废除「斜封官」之设,加强中枢机构之效能,增置翰林学士 ,参与政务工作。
3.调整地方行政组织,将唐初十道改为十五道,各道置采访使,监督地方县长吏,对地方官吏之考选及升调
甚严。又施行内外官吏迁调制度,以消除中央及地方之隔阂。一时吏治整饬。
军事方面:
1.太宗以后,天下承平日久,府兵制渐已废弛,为应付国防需要,玄宗唯有改用募兵制。
2.开元十年(公元 722年),挑选府兵及白丁十二万人为京师宿卫,后称为「 骑」。
3.边疆设有十大兵镇,其最高长官则称为节度使,用以控制异族,巩固疆土。
文化方面:
1.提倡学术,优礼儒臣,设置书院,下令搜求遗书,选吏缮写,又命张说撰《五礼》,定名《开元礼》。一
时文教大盛。
2.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开元二年,命有司淘汰僧尼,勒令还俗,禁止营建 寺院,铸造佛像,缮写佛经等。
经济方面
1.玄宗倡行俭约,兴利除弊,派宇文融清查户口和土地,增加政府税收。奖励农桑,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
荣。
贞观、开元相似治绩之比较:
甲、知人善任:
1.太宗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忠直之士,其他如李靖、
李绩、尉迟敬德等均一代名将。
2.玄宗初期任用姚崇、宋璟,后期任用张九龄,韩休,均方正之臣;其他如李元紘、杜暹、张说等,均德
政昭著。
乙、提倡文教:
1.太宗任秦王时己开馆延房玄龄、虞世南、孔颖达等讨论文籍,即位后又设弘文馆、筑学舍、扩大国子监,
学生能通一经者授官,修五经正义及历代正史,使天下学者,云集京师。
2.玄宗亦注意维护中国传统文化,开元二年,命有司淘汰僧尼,勒令还俗,禁止营建寺院,铸造佛像,缮写
佛经等,又下令搜求遗籍,选吏缮写,又命张说撰《五礼》,定名《开元礼》。
丙、整饬吏治:
1.太宗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又详细记录都督、刺史之善行劣绩,以备黜陟。
2.玄宗为减冗员,废除「斜封官」之设,又严格执行官吏之考选办法,经常以有识之京官出任为都督刺史。
丁、崇俭爱民:
1.太宗崇俭薄赋,宽省刑法,又经常遣使巡察四方,除民疾苦。
2.玄宗倡行俭约,兴利除弊,又设十道采访使巡察天下。
戊、改善制度:
1.太宗施行三省六郡制度,以互相牵制,防犯权奸;行府兵制,平事耕作,有事出征,国家不必筹饷养兵;
行均田及租庸调制,人民生活安定,赋税亦易徵收。
2.玄宗清查户籍,赋税增加,废府兵改置「骑」,成立十大兵镇,率兵屯戍边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9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贞观之治时期唐朝在文化方面的政策
下一篇: 贞观之治时期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