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朝官员官服

话历史 2023-07-19 15:27:40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

皇帝服饰

唐代皇帝服饰类品繁多,有大裘冕、通天冠、翼善冠、武弁白帢等14种。大裘冕是皇帝祭祀天地时穿的礼服和礼帽。礼帽,外表黑色,里面浅红,帽两边悬着的黄绵对着双耳。礼服,外表由缯制成,黑羊羔皮镶边,里为浅红色,领子、袖口为黑色。身带鹿卢剑,白玉双佩。衮冕是皇帝登位、祭庙、征还、遣将、纳后、元日受朝贺、林轩册拜王公时的着装。衮冕中的礼帽,垂白珠12旒,大红丝组带为缨。上衣深青,下裳大红,绣有12章纹。通天冠(形似卷云,又叫卷云冠)是皇帝郊祀、朝贺、宴会时的首服,它比以往的通天冠质地精良,有24梁,附蝉12首,加珠翠、金博山,异黑介帻承冠。

贞观八年,唐太宗开始戴翼善冠。翼善冠因冠缨像“善”字得名。在元日、冬至,上殿听政时,皇帝带翼善冠。在讲武、出征、狩猎时,戴武弁。在大臣去世,则服白帢,即着白纱单衣,乌皮履。《新唐书·车服》中记载:皇太子谒庙、纳妃时穿衮冕;还宫、元日、朔日入朝戴远游冠(形状似于通天冠);五日常朝、元日、冬至受朝穿公服;会见宾客则戴乌纱帽;乘坐马车时穿平巾帻。

文武官员

唐代官员平时穿的服装圆领袍衫,通常用有暗花的细麻布制成,领、袖、襟加缘边,在衫的下摆近膝盖处加一道横襕,故又称“襕衫”。据说,这道横襕是唐代中书令马周建议加上的,以示不忘上衣下裳的祖制。武则天时流行一种新式服装,即在不同职别官员的袍上绣有不同的图案。文官袍上绣有飞禽,颇具文雅气质,武官袍上绣走兽,呈现勇猛气魄。

唐代群臣服饰多达20余种,一品官服为衮冕。冕有九旒,青衣纁裳,绣有九章纹,金玉饰剑镖首。

二品官服为鷩冕。冕有八旒。青衣纁裳,绣有七章纹,银装剑。

三品官服为毳冕。冕有七旒,衣裳绣有五章纹,佩金饰剑。

四品官服为絺冕。冕有六旒,衣裳绣有三章纹,佩金饰剑。

五品官服为玄冕。冕有五旒,青衣纁裳。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官位越高,冕旒越多,衣裳章纹越复杂,佩剑的质地也越好。

唐代官吏的礼帽,种类繁多。文武官吏都戴进贤冠。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两梁,九品以上即国官一梁。杜甫的《丹青引》中写道“良将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指的就是唐代文武官员的服饰。

幞头即包头软巾,也叫折上巾,两脚左右伸出,叫“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两脚脑后交叉,叫“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

唐代中叶,二脚稍翘,系裹幞头,里面加衬物“巾子”。“巾子”形状决定了幞头的造型。唐代“巾子”历经四次变革。开始为“平头小样”,呈扁平状,没有明显的分瓣,唐高宗、太宗、高宗时的巾子就是这样的。接着是“武家诸王样”,样式比“平头小样”高,顶部上有明显的分瓣,中间部分呈凹势。因由武则天创制,赏赐给诸王近臣,故称“武家诸王样”。再后是“英王踣样”,出现于景龙四年,它比“武家诸王样”更高,头部略尖,左右分成两瓣,并明显地朝前倾倒。开元后,人们认为“倾倒”的巾子不吉利,逐渐改成“官样巾子”。它比“英王踣样”还高,左右分瓣,形成两个球状,但不前倾。《旧唐书·舆服志》中记载:因系唐玄宗赐给供奉官及诸司官吏,故称“官样”。

唐代官吏的毡帽比较厚,而且坚固。据说,唐宪宗元和年间,晋国公裴度早朝的路上,突然有人持刀行刺,刀子刺进帽檐,由于唐宪宗戴的是厚毡帽,才躲过一劫。唐代官吏按品级不同分别佩带金、银、铜制的鱼符,他们将金属鱼形的符信装在袋里,这种袋叫鱼袋。鱼符上面刻有姓名并且分成两盘,一盘在朝廷,一盘自带。如有迁升,以鱼符相合为证。鱼符也是出入宫廷的凭证,它的质料因官阶等级不同而不同。例如三品官以上佩金鱼符,五品官以上佩银鱼符。到了天授二年,改为佩龟,三品官以上龟袋饰金,四品官龟袋饰银,五品官龟袋饰铜。直到中宗,又恢复了鱼符。

唐代的革带不用带钩,而用带扣板扣结。带上装有带銙,这是一种方形饰片,依官职品阶不同饰片质地有所区别。例如,二品官以上用金銙,六品官以上用犀銙,九品官以上用银銙。

唐代文武官员都穿靴。当时,不仅有皮靴,还有马靴。高承的《事物纪原》“唐马周以嘛为之”,指的就是麻布制的靴。

戎 服

唐代的戎装,还有袍(用于将军、军士)。公元694年以后,在将帅袍服上绣有雄狮、猛虎、飞鹰等象征性图纹,变现武将的勇猛。唐代武官戴武冠。唐代服装有裤褶之制、腾蛇之制。所谓裤褶之制,就是上着褶下缚裤,便于骑马。例如质地方面,五品官以上,用细绫及罗制成;六品官以下,用小绫制成;颜色方面,三品官以上服紫色,五品官以上服绯色,七品官以上服绿色,九品官以上服碧色。

当时军队有一半以上配有铠甲。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写道“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边塞要地,“将军金甲夜不脱”;可见,边防线上的官兵昼夜铠甲不离身,他们为守护边疆而牺牲自我、坚持不懈。据《唐六典》记载,最著名的是明光铠。它以十字形甲系结在胸前,左右各有一块围护和肩缀披膊。腰下部左右各有一块“膝裙”,小腿各加一只“吊腿”。

有的在铠甲前身左右两片上,各在胸口处装有圆形护镜,铠甲背部连成一片。前后两甲在肩部用带扣相连。两肩披膊作两重,上层作虎头状,烘托出猛虎般威风的气势。中宗时,甲的形制又有变化,披膊作龙头状,表达对君王的效忠。还有绢布甲,是用绢帛之类的纺织品制成,结构轻巧,造型美观,但不具有防御能力,多为武将、侍卫平时服饰,以显示皇家军队的威严。

唐代同样实行佩剑制,包括金装剑、苍玉剑等,有只佩、双佩等品级规定。皇帝佩鹿卢玉具剑,皇太子、侍臣佩剑也相当普遍。朝廷上百官走动,佩剑摆动作响,非常威风。尚方宝剑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它是皇帝御用宝剑,亲信大臣得到它,有权先斩后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8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