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神武帝高欢,从洛阳回乡之后,散尽家产来结交四方的朋友。亲戚故旧很惊讶地问他缘故。他说:“我到了洛阳,看到京师的侍卫军士,成群结队地去焚烧将军张彝的住宅,朝廷害怕动乱,竟然不闻不问。国家政事到了如此的地步,未来的情势可想而知,钱财怎么可能永远保得住呢?”
尔朱荣被孝庄帝害死后,他的侄子尔朱兆又杀死了孝庄帝。大将高欢曾是尔朱荣的部下,他的势力增长后,除掉了尔朱氏家族,毒死节闵帝元恭,改立孝武帝元 修,执掌了朝政。后来,孝武帝以为高欢要图谋不轨,便带兵入关中投奔大将宇文泰,高欢于是又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并将都城迁到了邺城,是为东魏,与 以宇文泰为首的长安西魏政权形成了对抗之势。> > ■时局混乱,祸起萧墙> > 孝庄帝杀了尔朱荣后,尔朱兆和尔朱世隆二人发 兵攻进洛阳,将孝庄帝吊死,致使北魏上下混乱不堪。那时,葛荣残部的20万起义军再次来袭,攻进了北魏的并州、肆州地区,相继发动了26次战争。当时,尔 朱兆执掌着兵权,他领兵前去平定叛乱,杀死了几万名起义军,可义无反顾的起义军前仆后继,越战越勇,令尔朱兆手足无措。他只会逞匹夫之勇,僵持不下的局面 让他十分气愤,可却又想不出对策。> > 此时,他想到了叔父尔朱荣曾有个大将叫高欢,他对高欢印象很好,觉得这人忠实可靠,有勇有谋,于是就命他主持平定叛乱,并统辖六个镇,给了他很大的权力。殊不知,正是这个错误的决定,毁掉了整个尔朱家族。> > ■纵虎归山,韬光养晦> > 高欢,汉族人,北魏时,家族中有人曾出任太守和右将军之职。后来,高欢的爷爷高谧因别人犯法而受牵连,致使高家全家被流放到了偏僻的怀朔镇(今内蒙古国阳南)。高欢自幼就在边疆和鲜卑族人过着杂居的生活,成年后,他又与鲜卑族女子成婚,因此言行举止已经完全鲜卑化。> > 高欢年幼时,家中非常穷困,他自幼就将世间的人情冷暖看透,因此非常痛恨那些为官之人,并发誓要有一番作为。史书上评价高欢“深沉有大度,轻财重士”, 这与他不一般的生活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早年,高欢就加入了葛荣的起义军。后来,葛荣起义失败,高欢就投靠了尔朱荣。高欢精于射箭和骑马,为人颇有城府, 因而很快就得到了尔朱荣的重用,不久就做了卫队长。此后又因战功而被升为晋州刺史,有了自己的兵马。> > 尔朱荣被杀后,高欢又投靠了尔朱 兆,可是尔朱氏家族杀人如麻,权倾朝野。高欢实在是看不下去,渐渐就有了二心,想脱离尔朱氏,自己去单干一番事业。恰在此时,起义军又一次叛乱,高欢平叛 时再次立功。之后,高欢快速赶往并州,将那里的流民集中在一起,并依照部队编制安排他们,势力飞速发展。> > 不久,尔朱兆、尔朱世隆等人 在朝中激烈地内斗,洛阳城内一片混乱。高欢认为除掉尔朱氏势力的时机已经成熟,就率领大军自并州去了山东。在山东稳定了下来,高欢就打算公然和尔朱氏势力 对抗。此时,高欢的属下孙腾说道:“如今尔朱氏独揽朝权,我们师出无名,不如先立个皇帝,否则迟早会使军心动摇。”> > 于是,高欢就扶立渤海太守元朗为帝,而他自己则做了宰相和大将军,大权在握。> > ■高欢起兵,灭尔朱氏> > 531年,高欢自信都(今河北冀州)发兵,充满信心地公然挑战尔朱氏势力。两军对阵时,尔朱氏的兵力虽然具有绝对的优势,但高欢和属下一同商议应对之策 时,大将段韶胸有成竹地说道:“尽管他们比我们人多,可那也不表示天下人都拥护他们。尔朱兆这些人杀死了皇帝,还屠杀朝臣,残害百姓,人民能不憎恨他们 吗?主公您征讨他们是顺乎民意,必定会势如破竹,他们根本抵挡不住。”> >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后,高欢就率领2000骑军和3万余步兵,在临近邺城的韩陵山摆开了阵势。他向兵卒宣称此战将会孤注一掷,不留退路,要想活命就要奋战到底。众将士在他的鼓励下,意气风发,都决心与尔朱氏决一死战。> > 没多久,尔朱兆率领将士赶了过来,他远远地看见高欢,就怒喝道:“你竟然背叛我,我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吗?”> > 高欢义正词严地说道:“你们尔朱氏不仅害死了皇帝,还肆意横行,致使国家动荡,简直是罪大恶极,不可饶恕,我不过是顺应民心,一定要为百姓除掉你。”一 听这话,尔朱兆怒吼了一声,立即率领兵马冲杀过来。起初,尔朱兆由于极端愤怒,左冲右突奋力厮杀,占据了优势,可是没过多久,高欢的数名手下就自侧面率军 冲杀过来,致使尔朱兆军大乱。> > 尔朱兆平日里很少管教将士,军队纪律也不严明,此刻将士们乱作一团,七零八落。高欢仅用3万兵马,很快就战胜了尔朱兆的20万大军。> > 此后,被逼无奈的尔朱兆自杀而亡,尔朱世隆也被斩首,高欢顺利地铲除了尔朱氏的势力。> > ■政权分裂,两魏并存> > 高欢执掌朝政后,就让平阳王元修登基为帝,即孝武帝。之后,孝武帝担心高欢的权势太大,就想举兵消灭他,却被高欢所洞悉。534年,孝武帝逃离洛阳,投 奔了关中的鲜卑贵族宇文泰,并留在了长安,封宇文泰为大将军,总揽朝权。气愤不已的高欢在洛阳又扶立了新帝孝静帝元善见,并将都城迁到东边的邺城,建立东 魏。宇文泰杀死了逃亡关中没多久的孝武帝,改立元宝炬为帝,即文帝,西魏政权也就此形成。自此,北魏就陷入了东、西两魏分裂的局势。
高欢和宇文泰谁更强?宇文泰与高欢的一生之战。
六镇是指北魏前期在都城平城以北边境设置的六个军镇,包括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这些军镇的建立是为了预防柔然的进攻,镇守兵士得到朝廷的优厚待遇,是鲜卑贵族子弟和汉族世族子弟争相加入的地方。
然而随着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都城迁往洛阳,六镇的重要性降低,从国都防卫军变成了边防军,待遇也大幅下滑。除了囚犯刑徒,再没有人到六镇戍边,因其世兵制度,子孙后代也要世世代代戍守这荒蛮之地,六镇子弟彻底沦为了弃儿。
在北魏末年,六镇起义爆发。六韩拔陵被沃野镇民破,赫连思、胡琛等六镇军民响应起义。尔朱荣借镇压起义之机大肆扩张势力,并从六镇起义军中招降了高欢、贺拔岳、侯景、宇文泰等一批将才。
高欢出身在怀朔镇的兵户之家,最初只是一个城门小兵,但得到了财力与魅力的富贵女娄昭君的支持后,结交了许多英雄豪杰,在六镇子弟中混的风生水起。宇文泰出身于武川镇兵户之家,没有富贵女相助,全靠一刀一枪的打拼。虽比高欢出道晚,但也成为了一位将领。
在永安三年,尔朱荣下令镇压关陇起义军,高欢、侯景、贺拔岳早已投靠尔朱荣,成为其麾下大将,而宇文泰还在起义军首领葛荣手下效力。葛荣战败后,宇文泰才投入武川镇老乡贺拔岳麾下。宇文泰随贺拔岳入关,并因镇压起义军有功而累迁至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加直阁将军、行原州事。
尔朱荣死后,高欢收编的六镇起义军残部二十万之众,铲平尔朱氏残余力量,拥立孝文帝之孙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北魏孝武帝即位后,想联合贺拔岳牵制高欢。于是,宇文泰自请出使晋阳,察探高欢的情况。到达晋阳后,宇文泰机敏而雄辩,应对自如,让高欢十分惊讶。
两位英雄彼此欣赏,但高欢想留住宇文泰,宇文泰固辞而回。永熙三年,贺拔岳联合侯莫陈悦讨伐灵州曹泥,但侯莫陈悦被高欢离间,设计谋害了贺拔岳。此时,宇文泰赶赴凉州,号召部众,统率大军击败侯莫陈悦,稳定了关中局势。
同年七月,在洛阳爆发大战,孝武帝兵败逃往关中,迁都长安,加授宇文泰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十月,高欢即位孝静帝元善见,将都城迁至邺。十二月,宇文泰毒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北魏正式分裂成东西两魏。宇文泰统治西魏,高欢统治东魏。
在东西魏并立之初,宇文泰的实力远低于高欢。高欢早早崛起,六镇起义军大部分被其招揽。宇文泰所接收的自贺拔岳的部队仅是六镇起义军的偏师,兵力只有三万人。实力上相差悬殊,宇文泰无力发起战略反攻。为了阻止东魏军渡过黄河,一到冬季,西魏士兵就会跑到黄河上凿破冰面。
535年正月,高欢命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率大都督窦泰、秦州刺史韩轨等攻潼关。然而,宇文泰早有防备,屯兵灞上,司马子如只能返回北方。大统三年正月,关中饥荒。
高欢趁机督军三路讨西魏:南路以司徒高敖曹领兵攻上洛,企图从武关进入关中;中路由大都督窦泰率领一万军队自晋南出击,经风陵渡口渡过黄河,直攻关中门户潼关。北路由高欢亲自领军自晋阳趋蒲坂,在黄河上大造浮桥,打算西渡黄河。
尔朱荣是北魏末期权臣,宇文护是北周初期独裁者,两个人军事造诣都非常高,依靠武力成为权臣。尔朱荣杀了胡太后和小皇帝和一千多个文武大臣,,另外立元子悠为帝。宇文护更历害"废三君王,杀三帝。"不同之处是尔朱荣是个奸臣,宇文护是个忠臣。两个人共同特点都是被自已亲手扶植起来的皇帝亲手杀死。
尔朱荣(公元493一530)是北魏末期的权臣和终结者,出生在山西肃州,出自羯胡。尔朱荣自幼聪明伶俐,肤白貌美,在动乱年代散尽家财,拉起一只战斗力强悍的的军队,占据肆州(忻县),设置百官,自成一体。北魏胡太后和儿子孝明帝反目,把儿子毒死,另立一个女孩元姑娘为皇帝。尔朱荣趁击发兵洛阳,胡太后和小皇帝扔进黄河中,又发动河阴之变杀死文武百官,造成恶劣影响。
尔朱荣想自已当皇帝,却下不了决心,想铸小金人占卜,四次都没有成功,请个相士占卜,说他没有当皇帝的命,于是,立长乐王元子悠为帝,即孝庄帝。尔朱荣把自已的亲信党羽安插在各个要害部门,贪污腐败,把北魏政权弄到万劫不复的地步。尔朱荣任太原王,大丞相,骠骑大将军躲在晋阳遥控朝政。
尔朱荣执政的本领不行,在军事上是那个时代最厉害的一个。他有识人之才,高欢,候景,贺拨岳和宇文泰等牛人都是他发现和提拨上来的军事狂人。尔朱荣几乎打败天下无敌手,依靠七千名棒子军打败了葛荣三十万大军。尔朱荣用了四年时间戳刑杲,剪韩楼,万俟丑奴,萧宝夤把四分五裂的北魏重新统一起来。
尔朱荣军事上连续胜利,同北魏皇室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尔朱荣另一个身份是皇帝元子悠的老丈人,而元子悠不甘心做傀儡皇帝,密谋除掉尔朱荣。由于,计划不严密,尔朱荣知道了。尔朱荣的亲人和部将都劝他不要去洛阳,尔朱荣非常的自负,根本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到了洛阳后,他还当面质问元子悠为什么要除掉自已。元子悠非常沉着的说,有人还说你要取代我呢,难道是真的?
宇文邕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帝,也不甘心做有名无实的傀儡,暗中找机会除掉宇文护。公元572年,宇文护从外地回到京城觐见皇帝。当朝太后喜欢饮酒,宇文护便写了《酒戒》让皇帝宇文邕念给皇太后听。宇文邕隐惹了十多年,宇文护没有一点都戒心。宇文邕念到一半的时候,突然用写字的玉笏砸在宇文护的头上。
玉笏重量起码得有几斤,一下子把宇文护砸个昏迷不醒,武土上来把他剁成肉泥。宇文护是一个有实力的权臣,他是一个忠臣,为北周的兴盛做出具大贡献。他为了自身利益废三君,杀三君。也引来了杀身之祸。尔朱荣和宇文护都是有名的权臣,军事能力出众,最后都被自已立的皇帝杀死,还搭上了儿子。做奸臣死,做忠臣亦死。伴君如伴虎,权臣如何处理好手中的权力和皇权的关糸,是一门艺术。五代时期的政坛不倒翁冯道,总结自已从政经验,还写本书叫《权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6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王敬则借神除赋
下一篇: 个生太子真除权臣尔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