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朱橞,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朱橞王号为何是“谷”?这恰恰就跟他的藩地宣府有关。《明史诸王列传》载:
“(朱橞)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八年三月就藩宣府。宣府,上谷地,故曰谷王”
,因宣府在隋唐前为上谷郡地,故封其为“谷王”。
上谷郡,
始建于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年)
。燕昭王十二年(前300年),燕将秦开率燕军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燕国取地千里。而后,燕国为了巩固新占领的疆土,遂就在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就这样,上谷郡诞生了。
为何要叫“上谷”?
那是因为上谷郡的郡治,其是建在大山谷的上边,故名“上谷”郡
秦始皇一统中国后,沿用上谷郡建置,将其划为三十六郡之一。刘邦代秦建汉后,继续延续上谷郡的建置,但是将上谷郡一分为二,划出了一部分土地,建涿郡。
王莽时期,改上谷郡为郡。
东汉时期,光武帝恢复上谷郡郡名。三国时期,上谷郡归魏国,郡名依旧。晋代,晋武帝分上谷郡部分地区,置广宁郡。南北朝时期,上谷郡先后归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置北齐改为易州。隋代,文帝改易州为上谷郡,复置。唐代,废郡置州,以故上谷郡地置妫州。
此后,上谷郡不复存在。
明代,朱元璋为防范北元残余力量的反扑,遂在原上谷郡置宣府镇,是为九边镇之一。宣府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据《读史方舆纪要》载:
“南屏京师,后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
,简单的说,宣府无论是在明朝的手里,还是在北元的手里,它都是一个战略要地,明朝得到宣府,既可保京师无忧,也可时刻威胁北元。反之北元得到宣府,则可保北元无忧,也可时刻威胁明朝。
正如明程道生所言:
“宣府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建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京师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
,宣府距离明朝京师不过百里,一旦宣府被占,则北京危矣,明廷危矣。
朱橞能被封为“谷王”,且12岁就就藩于宣府,去执掌这一战略要地,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他是十分器重的。
而朱橞也确实有让朱元璋器重的资本,年仅12岁的他,一到宣化镇,就积极贯彻朱元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治国方略,构筑长城,戍边御敌,替大明牢牢巩固边疆的统治。
朱元璋时期,朱橞过得可是无比的惬意,因朱元璋的器重,他可是手握重兵,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藩王之一。
但是,随着朱元璋的驾崩,手握空前实力的朱橞,开始面临着无尽的打压,毕竟怀璧有罪,作为臣子拥有这等强大的实力,皇帝肯定会忌惮,而一旦让皇帝忌惮,他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最初,在朱允炆削藩之时,因燕王朱棣突然造反,朱橞侥幸逃过一劫。但是,在雄主朱棣登基后,朱橞的好运也就到头,没过多久就被朱棣找了一个借口,从要地宣府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长沙,失去了宣府的兵权,沦落为一个可以被朱棣任意宰割的存在。
或许,就是因为这种巨大的落差,被贬到长沙的朱,他开始自己作死,是大肆搜刮民财,卖官爵,弄得属地长沙是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当然,如若朱橞仅仅只是如此,或许还不会有他后来悲惨的结局。真正造成他后来那悲惨结局的,还是他之后的那般谋逆之举。当时,因对朱棣将其贬往长沙的不满,他有了谋逆之心,开始大造战舰弓弩,训练兵勇,同时妄图联合蜀王朱椿一起举兵造反,推翻朱棣统治。
此次计划,因蜀王的反对,而宣告失败。但是,这次谋逆之举虽未成功发动,可却被朱棣知晓。试想,被朱棣知道,他岂能有好结果呢?
最终朱橞被朱棣废为庶民,关进狱中,直至宣德三年在狱中孤独而死。
朱元璋,即明太祖,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明朝皇帝列表】
本名:朱元璋
别称:朱洪武、洪武帝、明太祖、朱重八、朱兴宗
字号:字国瑞
庙号:太祖
谥号:高皇帝
年号:洪武
陵寝:明孝陵
朝代:明朝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民族族群:汉族
所处时代:元朝——明朝
出生时间:1328年(戊辰年)
去世时间:1398年(戊寅年)06月24日(洪武三十一年)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民族平等,建立明朝,开创洪武之治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祖父:熙祖裕皇帝朱初一
祖母:裕皇后王氏
父亲:仁祖淳皇帝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母亲:淳皇后陈氏
皇后:
马皇后,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八月初八,本名不详,是归德府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结发妻子。
妃嫔: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生怀庆公主。谥号成穆
李淑妃,寿州人,父李杰。史书未有她生下皇子的记载,但有人却认为李淑妃生懿文太子朱标、秦愍王朱樉、晋恭王朱棡
碽妃,她为高丽进贡的女子,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她是明成祖朱棣和周定王朱橚的生母。《南京太常寺志》所载明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于陵殿,掌于祠官,三百年来未之有改者”
胡充妃,生楚昭王朱桢朱元璋简介,谥号昭敬。
郭宁妃,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生鲁荒王朱檀
郭惠妃,生蜀献王朱椿、代简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汝阳公主
崔惠妃,谥号庄靖安荣,未生子女
胡顺妃,生湘献王朱柏
赵贵妃,生沈简王朱模
郑安妃,生福清公主
李贤妃,生唐定王朱桱
刘惠妃,生郢靖王朱栋
达定妃,生齐恭王朱榑、潭王朱梓
葛丽妃,生伊厉王朱彝(木彝)
韩妃,她为高丽(今朝鲜)进贡的女子。生辽王朱植、含山公主
余妃,生庆靖王朱栴
杨妃,生宁献王朱权
周妃,生岷庄王朱楩、韩宪王朱松
张美人,生宝庆公主。朱元璋死后,她因女儿年幼而幸运的成为仅有的一位免于殉葬者。
任顺妃,生平不详
郜氏,生肃庄王朱楧
儿子
长子朱标,封王懿文太子,母亲孝慈高皇后
二子:朱樉,封王秦愍王,母亲孝慈高皇后
三子:朱棡朱元璋简介,封王晋恭王,母亲孝慈高皇后
四子:朱棣,封王燕王,母亲孝慈高皇后
五子:朱橚,封王周定王,初封吴王,母亲孝慈高皇后
六子:朱桢,封王楚昭王,母亲胡充妃
七子:朱榑,封王齐恭王,母亲达定妃
八子:朱梓,封王潭王,母亲达定妃
九子:朱杞,封王赵王,母亲未知
十子:朱檀,封王鲁荒王,母亲郭宁妃
十一子:朱椿,封王蜀献王,母亲郭惠妃
十二子:朱柏,封王湘献王,初谥戾,母亲胡顺妃
十三子:朱桂,封王代简王,初封豫王,母亲郭惠妃
十四子:朱楧,封王肃庄王,初封汉王,母亲郜氏
十五子:朱植,封王辽简王,初封卫王,母亲韩妃
十六子:朱栴,封王庆靖王,母亲余妃
十七子:朱权,封王宁献王,母亲杨妃
十八子:朱楩,封王岷庄王,母亲周妃
十九子:朱橞,封王谷王,母亲郭惠妃
二十子:朱松,封王韩宪王,母亲周妃
二十一子:朱模,封王沈简王,母亲赵贵妃
二十二子:朱楹,封王安惠王,母亲未知
二十三子:朱桱,封王唐定王,母亲李贤妃
二十四子:朱栋,封王郢靖王,母亲刘惠妃
二十五子:朱(木彝),封王伊厉王,母亲葛丽妃
二十六子:朱楠,封王未封王,母亲尚妃
女儿
长女:临安公主,母亲成穆贵妃孙氏,驸马李祺,李善长子
二女:宁国公主,母亲孝慈高皇后,驸马梅殷,梅思祖从子
三女:崇宁公主,母亲未知,驸马牛城
四女:安庆公主,母亲孝慈高皇后,驸马欧阳伦
五女:汝宁公主,母亲未知,驸马陆贤,陆仲亨子
六女:怀庆公主,母亲成穆贵妃孙氏,驸马王贞亮,王宁子
七女:大名公主,母亲未知,驸马李坚
八女:福清公主,母亲安妃郑氏,驸马张麟,张龙子
九女:寿春公主,母亲未知,驸马傅忠,傅友德子
十女:十公主,母亲未知,驸马
十一女:南康公主,母亲未知,驸马胡观,胡海子
十二女:永嘉贞懿公主,母亲惠妃郭氏,驸马郭镇,郭英子
十三女:十三公主,母亲未知,驸马
十四女:含山公主,母亲高丽妃韩氏,驸马尹清
十五女:汝阳公主,母亲惠妃郭氏,驸马谢达
十六女:宝庆公主,母亲美人张玄妙,驸马赵辉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忧劳而逝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
朱元璋去世后埋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和马皇后合葬于此。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此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1961年3月,明孝陵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明孝陵及其明功臣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12月,又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长子,朱标,懿文太子;
2、二子,朱樉,秦愍王;
3、三子,朱棡,晋恭王;
4、四子,朱棣,初封燕王,后为明成祖;
5、五子,朱橚,周定王,初封吴王;
6、六子,朱桢,楚昭王;
7、七子,朱榑,齐恭王;
8、八子,朱梓,潭王;
9、九子,朱杞,赵王;
10、十子,朱檀,鲁荒王;
11、十一子,朱椿,蜀献王;
12、十二子,朱柏,湘献王,初谥戾;
13、十三子,朱桂,代简王,初封豫王;
14、十四子,朱楧,肃庄王,初封汉王;
15、十五子,朱植,辽简王,初封卫王;
16、十六子,朱栴,庆靖王;
17、十七子,朱权,宁献王;
18、十八子,朱楩,岷庄王;
19、十九子,朱橞,谷王;
20、二十子,朱松,韩宪王;
21、二十一子,朱模,沈简王;
22、二十二子,朱楹,安惠王;
23、二十三子,朱桱,唐定王;
24、二十四子,朱栋,郢靖王;
25、二十五子,朱(木彝),伊厉王;
26、二十六子,朱楠,未封王。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扩展资料:
朱棣夺位之战:靖难之役
朱元璋为御虏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
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故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
因为燕王朱棣势大难图,所以削藩从朱棣同母弟周王开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其余都废为庶人。接着,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对燕王防范措施。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时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
七月,朱棣以计(以装疯麻痹张昺、谢贵二人)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朱棣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
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擅长于防守)为大将军,率师30万伐朱棣。先锋抵雄县,为朱棣所袭,9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败。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调兵50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
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相当于雇佣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
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长子朱高炽镇守,用冰冻住城墙,使李景隆无法破城)。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九月,朝廷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
建文三年(1401年),建文帝恢复齐、黄官职。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在滹沱河打败盛庸,再在藁城打败吴杰等。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他们外出募师勤王。当时,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
建文三年(1401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得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朱棣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允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