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大将,人们往往首先想的是“五子良将”、“五虎上将”之类的人物,再不然就是吕布孙策等能战诸侯,其实,袁绍、袁术手下同样有一些能战之将,只不过由于他们早早消亡,这些将领被历史淹没罢了。刘表手下就有这样一员大将,他从建安四年(199年)开始,到建安十三年(208年),独自以一郡之力抵挡了江东十年之久,其能力绝对不可忽视。这个人就是黄祖。
黄祖在刘表任荆州牧时为江夏太守,有人据此推测,他很可能是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黄氏族人,因为刘表在任,重用的都是当地地方豪族势力。黄香是东汉名臣,就是二十四孝中那个“扇枕温衾”的孝子,到三国时期,江夏黄氏已经是天下著名的士族。根据这种情况来看,这种推测并不是毫无根据。为什么说他是半个诸侯呢?这一是因为他始终都受到荆州牧刘表的管辖统属,二是他自己有地盘有军队又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汉代的郡守权力非常大,到东汉末年就更加厉害,三国早期的诸侯,大多都是州牧郡守。比如孙坚是长沙太守,曹操为东郡太守,刘备为平原相(相当于太守)等等。州牧和郡守关系有点儿说道,如果州牧有能力有势力,那他就有权力任命调遣郡守;如果他的能力不够强或者是实力不够大,那么这个郡守不但不会听他的,反过来还会成为他的威胁。前者如冀州刺史韩馥,当公孙瓒来攻打他,他把冀州让给了勃海太守袁绍,袁绍接过冀州城就把他排挤走了;后者如孙策,当他打下了江东,自己马上就任会稽太守,也不用请示州刺史老领导袁术,一口气又任命了自家四名郡太守。说黄祖是半个诸侯,就是说他常年驻守江夏,还没有脱离刘表自立。
说黄祖算半个诸侯,还有两件事要说,一是他杀了当时的大喷子祢衡,二是鲁肃给孙权做战略规划时特别提到了他。祢衡这个人想当官,但因为有才不愿意自荐更不愿意求人,还因为自视甚高是见了谁蔑视谁从而骂谁,曹操就领教了这个人的厉害。但曹操这个人狡猾,怕杀了他坏了自己的名声,就把他推荐给了刘表。刘表也受不了这个人整天的嗤笑羞辱,就把他送给了黄祖。黄祖得到了这个人,开始觉得真不错,自己心里想的事情,还没等他说完整,祢衡写出来就完全符合他的心意。不过祢衡连曹操这样有才气的人都敢羞辱,他能放过黄祖这样的粗武将?哪知道黄祖脾气实在是太差了,被祢衡骂了一通脸上挂不住,一道命令下来就要把他给杀了。也是祢衡得罪人太多,手下人马上立刻不给祢衡一丝一毫喘息之机就让他的脑袋搬家了。等到黄祖的儿子赶过来想求个情,祢衡已经在黄泉路上走了很久了。这也说明,当时郡太守的权力就是这么大。再说鲁肃为孙权画策之事,原话是“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就可以称帝图谋天下了。你看,这儿是“剿黄祖,伐刘表”,把黄祖单列出来,能不说他是半个诸侯吗?
再说说作为将军的黄祖。
初平二年,袁术让孙坚攻打荆州的刘表,刘表派黄祖迎战。孙坚击败黄祖,渡过汉水,保卫襄阳。刘表紧闭城门不战,晚上却派黄祖出城调集士兵。黄祖带兵回来,再与孙坚大战,黄祖再败,逃到山中。孙坚紧追不舍,黄祖的部将兵士们却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
孙坚当时已经是名满天下之将,刘表派他迎敌,说明他在刘表这儿还是有地位的。虽说连败两阵,但刘表也没有替换他,况且孙坚是谁?当时天下能顶住他刀锋的能有几人!后来这黄祖到了江夏,又和孙策孙权对上了阵,这一抗前后就是十年。十年当中,孙权一直不能向西发展,除了有内部动乱需要平定以外,不能攻下江夏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在这当中,黄祖虽然处于下风,但孙权部将凌操死于和黄祖的交战之中,也说明黄祖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况且和孙氏兄弟对阵,又有几人占到过便宜?至于最后江夏失守,那是在孙权坐镇周瑜指挥,东吴几乎是倾巢出动才获取成功的。应该说,黄祖最终失败被杀,既有能力不是特别出类拔萃的原因,也有年老的原因,另外还有刘表的原因。单凭他能挡住江东十年攻伐,就说明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总之,不管怎么说,一旦说到东吴,就像是袁术一样,黄祖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东汉末年,诸侯讨董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 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
河内郡太守王匡。 陈留太守张邈。 东郡守乔瑁。 山阳太守袁遗。
济北相鲍信。 北海太守孔融。 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
西凉太守马腾。 北平太守公孙瓒。 上党太守张杨。
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再加上曹操的本部兵马。共计18路诸侯。
曹操
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袁绍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讨董,推举袁绍为盟主。 袁绍虽为众望所归,其实很不孚众望。作为盟主,他既不率先杀敌,也指挥不了这支数十万的大军。各州郡长官各怀异心,迁延日月,保存实力。酸枣驻军的将领每日大摆酒宴,谁也不肯去和董卓的军队交锋。酸枣粮尽后,诸军化作鸟兽散,一场讨伐不了了之。
孙坚
孙坚,据传为孙武的后代,县吏出身,因勇敢又有谋略被官府赏识,提拔为军官。孙坚参军后多次成功平定汉末叛乱,又随朱儁征讨黄巾,立下许多功劳,被东汉朝廷封为长沙太守、乌程侯。后董卓乱政,孙坚联合袁术,参加了诸侯联军,征讨董卓,表现最为积极,数次击败董卓的部队;并且斩了董桌的大将华雄,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兵洛阳,修复被董卓破坏的皇陵后返回鲁阳。
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珪, 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少数民族,做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杀死了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分派刺史,成为北方最强大的一路诸侯。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 在与袁绍的争斗里。易经楼(一种防御,相当战壕)袁绍用计破去。公孙瓒处于被动,最后自焚而死。
袁术
袁术(?-199)字公路,袁绍的族弟,汉末群雄之一。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但孙坚及时调整了军队,最终大败华雄。袁术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逃到寿春后,袁术找人要蜂蜜,却又找不到,袁术大叫道:“袁术至于如此吗?”遂吐血身亡。
马腾
马腾(?-211)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末群雄之一。是后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三国蜀汉名将马超的父亲。当时各路军阀受命勤王,董卓在率军前往洛阳前,任命马腾与韩遂驻防长安。后马腾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屯于郿城。不久后,董卓兵败,马腾的手下与韩遂手下发生摩擦,导致两家失和,率兵相互攻打,先是马腾将韩遂打败,韩遂又纠集了一些人马还攻马腾,杀了马腾的妻子。于是两家成为仇敌,相互攻打。
孔融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终于在建安十三年被曹操所杀。
其他
冀州刺史韩馥。 豫州刺史孔伷。
兖州刺史刘岱。 河内郡太守王匡。
陈留太守张邈。 东郡太守乔瑁。
山阳太守袁遗。 济北相鲍信。
广陵太守张超。 徐州刺史陶谦。
上党太守张杨。
注:三国志中为14路诸侯,没有孔融,陶谦。马腾,公孙瓒。并且发起者不是曹操,是乔瑁。
1、袁绍(?— 202) ,字本初,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官至大将军、太尉,封邺侯。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弟袁术则称仲家皇帝,袁氏一族可谓“五世三公一帝王”。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文武双全,英气勃发。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主持朝政。董卓专权,袁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关东军盟主,自号车骑将军。董卓不久被杀。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东汉势力最强的一方诸侯。不久袁绍被册封为大将军、太尉,总督冀州、幽州、并州、青州,成为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实际统治者。同年,袁绍准备向曹操发起进攻,直捣许都,劫夺汉帝。监军沮授、谋士田丰劝其进屯黎阳,据守黄河,以逸待劳,遣精骑以骚扰曹军,俾不出3年可击败曹操。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一部分将领主张迅速决战。袁绍采纳后者的意见,五年,发布讨曹檄文,率10万大军进军黎阳。当年与曹操决战于官渡,大败,主力7万多被消灭,只与其长子袁谭带800多亲随败回河北。两年后惭愤病死,诸子亦败灭,所据之地尽并于曹操。
2、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今迁安、迁西一带)人,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他貌美,声音洪亮,机智善辩。涿郡刘太守很赏识,将女儿许配给他。后来跟卢植于缑氏山中读书,粗通经传。后又被举为上等郡吏。刘太守因事犯法,发配日南。当时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他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刘太守日用品,驾车护送。行前,他跪在祖坟前说:“昔为人子,今为人臣,我应随刘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气弥漫,我恐怕回不来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辞别了。”他慷慨悲泣,拜罢起身而去,围观的人无不感叹。后在途中刘太守获得了赦免。 公孙瓒,书佐出身,靠自己的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少数民族,做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少数民族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发展到互相攻打,公孙瓒靠自己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杀死了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分派刺史,成为北方最强大的一路诸侯。公孙瓒与袁绍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因其只求自保的自私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的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被困于自己修建的易经楼(一种防御,相当战壕)之中,引火自焚,势力被袁绍吞并。,
3、袁术(?-199)字公路,袁绍的族弟,汉末群雄之一。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但孙坚及时调整了军队,最终大败华雄。191年,袁术让孙坚去攻打刘表,孙坚从之,但最终孙坚被黄祖射死在襄阳城前。袁术就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后来孙策用玉玺换来了兵马,一举平定江东。袁术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寿春后,袁术找人要蜂蜜,却又找不到,袁术大叫道:“袁术至于如此吗?”遂吐血身亡。
4、孙坚,据传为孙武的后代,县吏出身,因剿杀海盗显得勇敢又有谋略而被官府赏识,提拔为军官。孙坚参军后多次成功平定汉末叛乱,又随朱儁征讨黄巾,立下许多功劳,被东汉朝廷封为长沙太守、乌程侯。后董卓乱政,孙坚联合袁术,参加了诸侯联军,征讨董卓,表现最为积极,数次击败董卓的部队,并且斩了董卓的大将华雄。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兵洛阳,修复被董卓破坏的皇陵后返回鲁阳。不久,孙坚受袁术派遣与刘表交战,击败了刘表部下黄祖,却在一次追击中被黄祖的士兵射杀。孙坚的儿子孙策、孙权后来创建了东吴政权。
5、孔伷,最初为名士符融所举荐,在陈留太守冯岱手下作上计吏。“伷”字音“胄”,故有的地方亦记作孔胄。
189年 董卓掌权,为收买人心,大量任用名士,在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人的建议下,任命孔伷为豫州刺史。
190年 关东诸侯起兵反董卓,孔伷也响应,屯兵于颍川。后反董联盟解散,不久孔伷也病逝。
6、汉兖州刺史。齐孝王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岱伯父宠,为汉太尉。弟繇,扬州牧、振武将军。岱历位侍中,兖州刺吏。初平元年春正月,岱从袁绍、曹操令,起兵反董卓。后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初平中,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问程昱。岱乃召见昱,问计,昱劝助绍,岱从之。后瓒大为绍所破。永汉三年,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转入东平。岱欲击之,鲍信谏先为固守。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
7、桥瑁:东汉末年灵帝时期的东郡太守。董卓专权之时,桥瑁首发檄文传至各镇诸侯,联合讨董。与袁绍等人滞留于董卓烧毁的洛阳城一时。后讨董联盟瓦解,桥瑁被兖州刺史刘岱所杀
8、王匡(?—192?),字公节, 东汉末年兖州泰山(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北)人,河内太守,是东汉末期起兵讨董卓的地方势力之一,被董卓击败后败逃乡里,想与张邈会合,但被其所杀害的胡母班之亲属联合曹操攻杀致死。在《三国演义》中,王匡曾参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本部将领方悦被吕布所杀。
9、韩馥[1](141年?—191年),东汉末年的军阀。字文节。颍川郡人(今河南省禹县)人。
韩馥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参与者。韩馥与袁绍也曾经有意立刘虞为皇帝。
当时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于是袁绍便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之后张邈与袁绍的使者见面,韩馥以为是要来杀害自己的,于是在厕所中以拆信用的刀自杀。
10、张邈(?~195) 东汉官员。字孟卓。东平寿张(今阳谷)人。少时,家中富裕,疏财仗义,广交朋友,甚至曹操、袁绍都与他有交往。汉灵帝时,初任骑都尉,后升为陈留太守。昭宁元年(189)董卓篡权,他与曹操、袁绍等起兵讨伐。次年,战于汴水,被董卓击败。张邈调集全部兵力追随曹操,袁绍担任盟主后骄傲、自大,张邈以正义之词劝言袁绍,绍怒,指使曹操杀掉张邈,曹操拒绝,张邈甚为感激。兴平元年(194),但张邈还是害怕曹操始终有一日会听取袁绍先言而杀了自己,听从其弟张超与陈宫的建议,叛曹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脱离曹操联盟。吕布占据濮阳,兖州所辖郡县除鄄城、东阿、范县外皆归顺。次年,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随吕布投奔刘备。其弟张超护送全家去雍丘,全被曹操围杀。张邈向袁术求救,途中被部下所杀。
11、广陵太守张超,张邈弟,建议张邈叛曹操而迎吕布为兖州牧,脱离曹操联盟。吕布占据濮阳,兖州所辖郡县除鄄城、东阿、范县外皆归顺。次年,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随吕布投奔刘备。张超护送张邈全家去雍丘,全被曹操围杀。
12、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著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始步入仕途。中平初(185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所杀。年终53岁。
13、张杨(?-198)字稚叔,云中人,汉末群雄之一。最初因为武勇而在并州为武猛从事。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他奉刺史丁原之命带兵往见上军校尉宦官蹇硕,后来蹇硕死,他奉大将军何进之命回并州募兵,得到一千余人,此后一直留在上党攻打山贼。董卓作乱时,他带兵在壶关攻打上党太守,攻陷了几个县,士兵、数达到几千人。后来袁绍来到河内,张杨又和袁绍以及匈奴单于於夫罗一起屯兵于漳水。之后单于发动叛乱,劫走了张杨,但旋即被袁绍部将麴义击败。董卓封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后来,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叛乱而流落到河东,张杨带兵来到安邑,被封为安国将军、晋阳侯。当时张杨想把献帝迎接到洛阳,然而诸将不从,因此张杨回到野王。建安元年(196),献帝在返回洛阳的途中,张杨给献帝供应粮草,来到洛阳,因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决定不留在洛阳,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为大司马。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围攻时,他曾出兵响应吕布,但却被部将杨丑所杀。而杨丑又很快被张杨的部将眭固杀死,当时眭固想要同袁绍联合。曹操派部将史涣攻打眭固,在犬城攻杀之,尽收其众。。
14、鲍信鲍信受何进征召在外募兵,回到洛阳时适逢董卓进京,鲍信劝袁绍除掉董卓,袁绍不同意。后袁绍、曹操等人起兵对抗董卓,鲍信也起兵响应。后联盟破裂,鲍信劝戒曹操静观其变。兖州爆发农民起义,刺史刘岱不听鲍信所劝贸然出战,兵败战死。鲍信把曹操迎为兖州牧。在镇压农民起义其间。鲍信为救曹操不幸战死,曹操后来追记功绩,赐封其子。
15、袁遗袁绍从兄。为长安令。曾任山阳太守,并作为一路诸侯参与讨伐董卓。《英雄记》说,前扬州刺史陈温病死后,袁绍后用袁遗为扬州刺史,192年为袁术所败,袁术然后任命自己的亲信陈瑀为扬州刺史,而袁遗败军之际为士卒所杀。昔河间张超尝荐遗于太尉朱鉨,称遗“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罗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鷪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事在超集。太祖称“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语在文帝《典论》。
16、马腾,相传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因其父马肃与羌女通婚,故马腾有二分之一的羌族血统。马腾于汉灵帝末参军,由于身长力大,性格宽和,待人诚恳而因功升至军司马。但之后由于当时的朝廷黑暗,民变频频。韩遂先后杀死当时想要乘乱起义的少数民族首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之后韩遂又用计杀死了凉州刺史耿鄙和汉阳太守傅燮,当时在耿鄙手下担任军司马的马腾见式投靠韩遂并与之结为异姓兄弟,割据一方。当时各路军阀受命勤王,董卓在率军前往洛阳前,任命马腾与韩遂驻防长安。后马腾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屯于郿城。不久后,董卓兵败,马腾的手下与韩遂手下发生摩擦,导致两家失和,率兵相互攻打,先是马腾将韩遂打败,韩遂又纠集了一些人马还攻马腾,杀了马腾的妻子。于是两家成为仇敌,相互攻打。 后两家在钟繇、韦端及张既等人的调解和劝说下,又重归于好。
曹袁相争之际,曹操以汉帝的名义急调马腾助战,马腾于是派长子马超协助钟繇击败郭援、高干等人。马腾转拜前将军。封为槐里侯。长居槐里十数年。
马腾在槐里十余年间“北备胡寇,东备白骑,待贤进士,衿救民命”,使三辅一带在战乱中免受一了段时间的战争骚扰,得到了十年的安定。三辅一带的人民对马腾相当爱戴。(三辅皆安爱之)。
后来,马腾“自见年老,引入宿卫”,曹操在发动南征之前,将西部有威胁的马腾招入京做官。官封卫尉,应该是掌管京城(当时的许昌)的宫门的职务,但是,全家却被曹操移到了邺城去。马腾入朝为官,把部队交予儿子马超管理。
曹操南征失利后,听说刘备向西发展,于是准备进攻西部。就想先箭除马超等关西势力,让西部巩固后再进攻汉中等地。后来马腾因勾结孙权北上被杀。
17、 陶谦字恭祖,丹阳人.他小时候是孤儿,好学,性格刚直,有高尚的节操。后举孝廉,拜尚书郎,授予舒令。后迁幽州刺史,征拜议郎,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西讨韩遂。后来黄巾起兵徐州,就让陶谦做徐州刺史,大败黄巾军。董卓之乱中,各州各郡纷纷起兵,当时天子在长安城中,与各处都中断联系。陶谦就派使者到长安去进贡。又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当时的徐州民殷国富,流亡外地的人也大多归顺他。但是他却背道而驰:广陵太守赵昱忠直,却疏远他;曹宏这些小人反倒亲近他们,任用他们。这样使各方不能和睦,渐渐乱起来。后来下邳的阙宣自称天子,陶谦杀死他,合并他的队伍。
初平四年,曹操征讨陶谦,攻下十几座城。在彭城大战,陶谦败走,退守郯城,死伤过万。后曹操因粮少退兵。兴平元年,曹操又东征,平定琅邪、东海等县。陶谦害怕了,想去丹阳。恰好张邈叛乱,迎合吕布。曹操又去和吕布打。当年,陶谦病死,时年六十三岁。
18、曹操,这里不多讲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3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