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也喊了,把文聘也打了,结果党中央倒先滑脚了。简直弄了个猪八戒照镜子。老魏无家可归,只得投奔长沙去也。第二次好不容易在长沙混了口饭吃。关二哥又来战长沙,跟守城的老将军黄汉升俩个人在战场上眉来眼去。长沙太守韩玄看了火腾得就上来了,你老小子里通外国啊!这还了得。把黄老爹拿下,捆吧捆吧要枪毙。魏延听了又急了,如法泡制,杀人,开门,欢迎人民的队伍入城。这次人家倒是入了城。可老魏还没把椅子坐热呢,孔明开腔了"你丫可是个反骨仔,来人,拖下去正法!"幸亏刘主席苦劝才没把脑袋给搭进去。
后来魏延在猪哥亮手下当差也没少穿小鞋。有功劳的事儿要让元老们先来,打了败仗就轮到他第一顶缸。猪哥亮火烧葫芦谷之前,先把老魏吹捧得晕呼呼的,让他领一千人马去引诱司马懿,老魏不负重托,把人家的大军引来了。结果孔明把谷口一封,奸笑着说"放火,赶紧放火!!"放话下去,这可是一箭双雕之计想把老魏和司马都做了。好么,这一通火把老魏烧了个皮脆肉酥,须发皆无,跟全聚德出来的那几样也差不多模样。结果老天有眼下了一场大雨,老魏才得生还。回来后气呼呼地质问,孔明还装着不只知道,把责任一骨脑儿地都推给了马岱,马岱再推给了扬仪。魏延心胸开阔,苦苦为马岱求情,做了保人,收马岱入了自己的帐下。
没成想,后来猪哥亮死后,魏延和杨仪开打了。可怜心地善良的老魏被和杨仪早有勾结的马岱从被后一刀砍死。死了不算,砍下的脑袋还被杨仪当球踢。杨仪当时踏着魏延的脑袋,丧心病狂地大笑"庸奴,复能作恶不?"为人之卑劣可见一般,总算冥冥有天数,杨仪也因为反动言论被革职,后自杀。
看了"三国演义"的魏延,再来看看"三国志"中的魏文长。
魏延在刘备入蜀之后,被刘备封为汉中太守。同时张三黑也想争这个官衔,刘备却力排众议把这个位子给了魏延。当时汉中是蜀国的首都,汉中太守的地位相当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行使的权力却大得多。在国宴上,刘备问魏延"我官是封给你了,那你准备做些啥子哟?"老魏回答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意思是如果曹操发全国之兵来我来抵挡,如果是别人领十几万兵来那我就叫他全军覆没)
这句话说得真是气吞山河,让人不由得击节赞叹。
魏延被刘备所器重绝不是因为他的豪言壮语。魏延的战功可以说除张飞外蜀中是无人出其右的。关羽守荆州后几乎没立什么功劳,祸倒是惹了不少。黄忠和马超都早亡,积功不多。也许会有人问"那么赵子龙比起魏延如何呢?"本虫认为,虽然赵子龙参加革命比魏延早许多,长得又CUTE,跟上级和同事人际关系都很好,又有当年长阪坡救主之功劳。可是生前最高的军衔是"镇东将军"封"永昌亭候。"病逝之后,阿斗主席念当年救命之恩才追封了"顺平候。"
相比之下魏延的仕途似乎比子龙好得多。和赵云一起受了"镇远将军,"几年后拜"都亭候"后又累功,升为"征西大将军,"封"南郑候"。爵位以高出当时的赵云许多,直追张飞和关羽。按当时论功封官的习惯来推理,这一不是元老,二没裙带关系,三无救驾之功的魏延,能位列名臣之首定是战功卓越所至。
可惜,功高妨主,猪哥亮因怕魏延成了韩信第二,对魏延事事制肘,计计不从。甚至把和魏延势如水火的杨仪用为长史,同军受命,大概就是想让两人相互钳制。不料,孔明死后,两人的矛盾终于爆发。魏杨两军交战,因为军心散,败北,被马贷追而杀之。其实根据史料记载,魏延并无降魏的意图,没有带军去北方,反而率领本部南归,一心只想杀杨仪。兵败后,更没有逃亡他国,反而"奔汉中,"途中被马所杀。看来他当时还是想回去当朝和杨仪对质曲直。
魏延死后,蜀国的军事一蹶不振,从此开始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没落局面。
刘备还在世时,特别器重魏延,封他为镇远将军。而魏延也不负刘备所托,与曹军对峙十年,牢牢护住汉中。刘备登基后,大手一挥,封魏延为镇北将军,魏延跻身成为蜀汉一流大将。 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按理说刘备器重的人,他也应该另眼相看一些。然而,诸葛亮却是怎么看魏延,怎么不顺眼。甚至,诸葛亮在临终前还留下一计,害死魏延。 魏延到底做了什么,让诸葛亮这么讨厌他呢? 魏延投靠刘备时,诸葛亮就建议刘备杀了魏延,并说,魏延这人天生反骨,以后肯定会造反。刘备求贤若渴,没把诸葛亮的话放在心上,坚持重用魏延。诸葛亮也没法,让魏延保住了一条命。 之后,魏延大破郭淮、镇守汉中等,立下无数战功。刘备越发满意魏延,对他多加赞赏。诸葛亮依旧不信任魏延。 刘备死后,诸葛亮作为领头人,执行北伐计划。魏延提出了「 ”子午谷奇谋”的计策,然而诸葛亮将其一票否决了。诸葛亮认为这个计策太凶险,而魏延这人的想法也太危险,所以更加忌惮魏延。 北伐中途,诸葛亮突然病逝,北伐计划也正式宣告破产。此时,魏延是蜀汉最牛的将领。诸葛亮理应将军队交给魏延,但他却偏偏交给了魏延的死对头杨仪。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放话给杨仪,若魏延不服从命令,可自行发落。最后,杨仪派出马岱,斩杀了魏延,并诛杀了魏延三族。 魏延到底做了什么,让诸葛亮这么忌惮? 魏延投奔刘备后,一直忠心耿耿,刘备看在眼里,所以愿意重用魏延。但诸葛亮却忘不掉,魏延曾经杀的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魏延的前任主公——韩玄。魏延在韩玄的手下时,不怎么受重用。所以,魏延决定投奔刘备。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魏延亲手杀了韩玄。 诸葛亮对魏延的这个做法很不认同。因此,诸葛亮从心底觉得很危险,不可重用,不可信任。 北伐时,蜀汉大将凋零,诸葛亮用得上魏延,所以继续留着他的性命。诸葛亮有信心压着魏延。诸葛亮病重后,害怕蜀汉没有能压制住魏延的人,所以把军权交给杨仪,并授意杨仪杀死魏延。 魏延的死,早已注定,只是可惜了他对蜀汉和刘备的忠心。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诸葛亮瞧不起魏延这一说法应该是受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诸葛亮说他脑后有反骨,日后必生异心,而且说是魏延在诸葛亮摆下七星阵准备续命时闯进营帐,走路带风带灭了蜡烛诸葛亮才一命呜呼的。其实正史中魏延是个人才,而杨仪和马岱在诸葛亮死后嫉妒他才引来杀身之祸的,根本不存在 诸葛亮瞧不起魏延这一说法
一方面是诸葛亮识人有问题!!另一方面是魏延这厮性格有缺陷!高傲自大,有野心!魏延是蜀汉后期中流砥柱,所以诸葛亮这个人不能太重用他!用易中天的话说蜀汉非能成事的国家,只能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魏延是坚决的攻魏者,故诸葛亮不用他
最早,老魏是在刘表手下工作的,身份么,也就是一个基层小干部。刘表死了,家里财产分配不均,闹事儿。为什么闹事儿,因为刘表娶过两个老婆,两个老婆都有儿子,肯定不是一条心么。于是刘表前窝儿后窝儿的两个儿子闹着继承遗产。打起来了,还打成了一锅粥(这种事儿,当今社会也有。不新鲜)。刘备作为刘表的远房同宗兄弟,大概也是穷疯了,也想进来掺和掺和分点什么遗产。可难度太大,你想想啊,这一家子都盯着刘表那点遗产呢,跟乌眼鸡似的,外人能捞着什么油水啊?刘备不死心啊,管他呢,有枣没枣三杆子。走过路过,不能错过。他还真掺和进来了。刘备假借奔丧,想进襄阳城,可人家的城门关着呢。魏延也没有请示领导,就私自跑出来欢迎(这叫没眼力架,领导没说话呢,你急着欢迎个什么劲啊?),这应该是魏延第一次露面。城里的人可都明白刘备那点儿心思,乱箭射下来,刘备眼看着人家不欢迎自己,也没大脸进城了,掉头走了。魏延也进不了城了,也落荒跑了。他投奔长沙太守韩玄了(人有本事,到哪也成,魏延不是白给的)。我们猜测,魏延这第一次露脸的原因,大概就是想到刘备的企业里来上班儿。
魏延第二次露面的时候,就赶上关老爷攻打长沙,黄忠也是长沙市的老干部了,他跟关羽在战场上相遇,本来应该刺刀见红,可是黄忠出卖企业利益,做人情交换。原因是关羽放了黄忠一马,黄忠就饶了关羽一箭。这算什么啊。这跟现在的足球场上互相放水有什么区别呢?有些书评家还跟着喊好,说黄忠是有情有义之人。这不是瞎起哄吗?两军阵前都杀红了眼了,黄忠玩这套把戏,真是跟踢假球没有区别了。那韩玄在城头上看得清清楚楚,他能不急眼吗?好啊,姓黄的,你吃里扒外啊,我白给你开工资了,我白给你年终发奖金了。来人啊,把黄忠绑到刑场上去。给我杀喽!形势危急之下,魏延又面了。他是个能干的人,也是个聪明人,他大概在韩玄的企业里干得不如意,一直也没有提拔起来,也就是一个一般干部,他早就想跳槽,到刘备的公司里去干活了。这下算是有了机会了。于是,老魏拎着大刀片儿,闯了法场,救了黄忠,杀了韩玄,开了城门,把刘备放了进来。至此,韩玄这家公司算是破产了。
这一通紧忙活,魏延先生肯定得累出一身臭汗,也算是有功了吧。没有魏延,您刘老板想攻下长沙,得增加成本,追加投资啊。刘备诸葛亮至少得跟我老魏说声谢谢吧。至少也得摆一桌请我老魏一顿儿吧。
可是满拧,天底下有时候就没有道理可讲。诸葛亮不干。他硬说魏延脑袋上长着反骨。非要杀了他。读书读到这里,真有点让人替魏延寒心。旧话说,女怕上错床,男怕入错行。魏延可是也没上错床,也没入错行,他就是帮错忙了。人家刘备打长沙,这里边其实没你魏延什么事儿。你急着插什么手啊?你这叫破裤子乱伸腿么。想立功受奖?你得看看人家待见你不,喜欢你不,现实生活中,像魏延这样急于跳槽的事例并不乏见。中国人常常讲一个俗话儿:树挪死,人挪活。是不是这样?可得具体分析。你得挪好了,你要是挪不好,也得死。比如说,你真看中某一个单位或者企业了,左思右想,前后核计,总觉得这个单位十分合你的心意。你真的看中了这个单位的办公条件,工资待遇,而且这个单位也同意你调入。但是,你可别天真地傻想,这下儿我可如愿了,到了那里如何如何大干一场,建功立业,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你一定得先了解一下这个单位的人事关系如何,是不是真的适合你。如果你调进去了,很可能你就是“掉”进去了,如果跟新单位的人事关系搞不到一起,你就算是栽了。如果再跟顶头上司搞不到一起,你就更栽了。你就得跟魏延似的,忠心耿耿,一腔热血,豪情壮志地来到了刘备的企业上班儿,可是人家的主要领导诸葛亮先生一见面就不喜欢他啊。还一定要杀了他。这可太别扭了。
说到“战长沙”这一段,其实挺没劲的。如果我们不相信相书上的话,那么诸葛亮刚刚跟魏延见面,就要杀魏延,就是有些找碴儿了。或者说,这两人天生就不对眼。读者别误会,谈歌这绝不是讲迷信,现实生活的经验中,这种事儿真是不少。无论你如何积极要求进步,领导就是看不上你,你也真没有办法。举个例子,谈歌有个朋友,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姓周。老周就对谈歌讲过,单位有几个人,他就是死活看不上。其实人家也没有什么错,可是他就是看着人家别扭。用老百姓的话说,这叫犯相。跟他犯相的这几个人当中,谈歌还熟悉其中一个,姓李。老李也很头疼地向谈歌诉苦,说周领导不赏识他,无论他怎么卖力气干活儿,怎么为企业出谋划策,周领导也不喜欢他。谈歌劝老李:别着急,慢慢的,时间长了就好了,周领导还不大了解你么。老李苦恼地说:关键是周领导不愿意了解我。还怎么了解我啊?最后,老李得出了结论:我跟周领导犯相。
这实在是人性的弱点啊。生活中,人们常常被这种弱点伤害着。而这种事情常常说不清楚,讲不明白,更摆不到桌面上。再往深里想想,人们在生活中不是常常被这种“犯相”的现象困惑着么,如果你跟某个领导犯了相,你说得对也是不对,你说得不对更是不对。总而言之,你怎么着也不对。
魏延算是跟诸葛亮犯了相了。经验告诉我们,跟领导犯相的人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这可是自古以来,存在于人事关系中的一件特别尴尬的事儿啊,真是不容易解决。中国还有句话,叫做日久见人心。可是现在这话不大实用了。用不了“日久”,如果领导跟你犯相,过不了一个礼拜就得把你炒了鱿鱼,还见什么人心啊。你见“伤心”吧。如果你去应聘,你遇到一个跟你犯相的考官,你肯定连面试这一关都过不了。就算你是怀揣着绝技,就算你揣着外国留学回来的学历证明,就算你是MBA推荐来的,就算你揣着一叠子钞票,想面试过后请人家撮一顿儿,可人家就是不用你。就是看着你别扭,看着你不顺眼。你还真没辙。你还想请客么?你就是请人家喝茅台,喝XO,吃燕窝鱼翅,人家也不稀罕去。古时候那位揣着和氏玉到处献宝的先生,肯定遇到了一些犯相的人,不仅不认和氏玉这块宝贝,还让人家把手脚都跺了。更惨。这岂不是抱着猪头,进不了庙门么!你就叫撞天屈吧。
刘备还算是顾全面子,第一把手嘛,总要顾全大局。他劝住了诸葛亮,这才算是留下了魏延。是啊,真要这时候杀了魏先生,传扬出去多不好听啊。损害企业形象啊。人家谁还敢来投奔啊。咱这刘氏公司刚刚成立,正是招工的时候,可别弄出乱子来啊。行了行了,孔明先生啊,看在我老刘的面子上,先让魏先生留下吧。先试用一个月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3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浅谈三国时期荆州和益州的重要性
下一篇: 说说曹操求贤若渴的另类人才招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