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宦官专权(只在汉元帝时期有过短期的宦官专权),整个西汉最明显则是外戚专权和权臣(文武)。同样,东汉窦融一脉窦氏外戚,从东汉建国到末期其势力都较大。为此,我们可以说,西汉宦官没有专权正是外戚势力庞大压制了宦官专权。
这个很明显,皇帝能力不行(老婆能力太强,例如吕后),首先是老婆、枕边人;其次是兄弟手足;这两个都不行才会是外人。这是人之常情,皇帝也不例外。
(1)西汉只有四个半皇帝拥有完整皇权
“专权”的根本就在于皇帝。西汉真正掌握权力的人不过,高皇帝、文帝、景帝、武帝、宣帝五人,其余权力也都旁落。但景帝因为有窦太后存在,皇权不能得到舒展。
正如南宋高宗朝江阴县学教授陈长方(1108—1148或1117—1157,字齐之,今福建福州长乐人。《永乐大典》录有《步里客谈》二卷。)在《开元治乱论》中指出的那样:“夫人君之心天下之枢机,枢机之邪正,则天下随而治乱。”。皇帝权力是否在手,主要还是看个人。
(2)西汉外戚权力高涨与权臣交相接替,使得宦官没有得道机会
汉太祖刘邦在位期间,吕后权力就非常大,刘邦过世后,吕氏外戚掌权。之后,诛杀吕氏刘氏大权重掌。
从文帝到武帝的九十年间,因为皇帝自身能力较为突出,虽有窦太后在景帝、武帝初期权力较大,但也算平稳,保证了汉政权继续前行。但是武帝死后,权臣霍光再次出现,最终霍光去世两年后子孙因谋反、霍光之妻毒杀皇后旧案等原因被灭族。
霍氏家族被宣帝灭掉之后,大权重掌皇帝手中。然而,宣帝之子元帝重用宦官石显成为西汉特有时期。但石显时期,王氏外戚权力逐步扩大。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从皇后到皇太后到太皇太后,再到西汉灭亡后的王莽时期,高寿84岁、高位61年(公元前49年为皇后到新莽时期公元13年病逝)。
虽然新莽建立的五年,作为前朝的太皇太后已经没有权力,但其之前56年的岁月,王氏外戚集团积攒了强大的军事、政治资源。这是任何宦官家族都无法比拟的。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西汉的延续,由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光武帝刘秀建立,为表示合法和正统,将国号定为“汉”,定都洛阳。因为刘邦所建立的“汉”定都长安。故称刘邦所建汉室为西汉,刘秀所建汉室为东汉。
东汉前期,国力强盛,有刘秀的“光武中兴”,汉明帝和汉章帝的“明章之治”,汉和帝的“永元之隆”。他们四位皇帝都能够控制国家权力,但是进入中后期后,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的局面,朝廷日益腐败。桓帝、灵帝时期,更是昏庸无道、横征暴敛,百姓在多重压迫之下,爆发黄巾之乱,诸侯割据,进入了三国鼎立时代。
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宦官轮流专权的局面是有很多原因的,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东汉加强中央集权走向了反面。
刘秀建国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三公设置为崇高地位,但是却不能管理具体事务,而是把权力交给了尚书台。汉武帝时期刘彻为削弱丞相权力,以“尚书”后基础建了内朝,用一些下级官员与尚书令一起成立决策机构。到了刘秀时期,更是在尚书台之下设置“六曹”,具体管理国家事务,他们官小权大,直接听命于皇帝。这种皇机的加强前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由于尚书台只听命于皇帝,所以只要控制了皇帝也就控制了尚书台。所以这为外戚宦官专权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二,皇帝大多年少继位。
自汉和帝以后,皇帝有的早夭,有的年少继位,这样就造成了母后执政的局面。这些皇太后也都是年轻姑娘,因为皇帝老公早死,又不能改嫁,本就一身忧伤,还得管理朝廷,他们也没有多少政治经验,所以只能依靠父兄来帮助自己处理国家大事,于是权力落到了外戚手中。皇太后和这些外戚可不都是简单人物,他们大都是东汉开国功臣的后代。外戚强悍而皇帝弱小,造成了外戚专权的局面。
第三,皇帝利用宦官夺权。
当皇帝长大后,有了独立思想,就会开始从外戚手里夺权,由于从小长于深宫,又被外戚管制,没有朋友,也没有势力,只有从小陪他一起长大的宦官,这些宦官是照顾皇帝长大的,所以也是皇帝最信任的人。宦官也想飞黄腾达,自然与皇帝成了盟友,于是暗中联合朝中被打压的文人与武人,帮助皇帝夺回权力,于是权力落入宦官手中。当皇帝死去,太子年幼继位,太监不能辅政,所以皇太后再临政,又一批外戚上台。周而复始,外戚宦官轮流执政。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2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汉朝为何会将罗马帝国叫做大秦
下一篇: 新朝为什么把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