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秦朝宰相,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一生干了很多好事,比如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但出于对权力的追逐和执着,李斯也干了不少坏事,比如沙丘之变,李斯作为赵高的帮凶,把秦二世胡亥捧上了皇帝的宝座。
一生精明的李斯毕竟还是一个学问人,不是赵高的对手,最后还是栽在赵高的算计之下。
胡亥即位之后,在赵高的怂恿下,胡作非为,强盛的大秦帝国加速驶向毁灭的深渊。
一手缔造辉煌的李斯自然想劝谏胡亥回到正轨,但落入赵高的连环坑。
赵高一面答应给李斯创造进谏的机会,一面专挑胡亥轰趴的时候通知李斯登门说教。
胡亥歌舞狂欢,醉态可掬,正要蒙头大睡,李斯来了。
胡亥前戏做足,春光满室,正要提枪上马,李斯来了。
几次三番,差点把胡亥弄出心理障碍,胡亥很生气,加上赵高在一边煽风点火,说李斯的儿子纵容陈胜吴广的起义军。
胡亥生气的后果很严重:李斯被抓起来了。
此时,心理学造诣颇高的赵高,把审讯“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狱中,李斯受到严刑拷打,实在支撑不住,只好屈打成招。李斯希望在胡亥派特使前来确认的时候,翻供求生,毕竟,谋反是必死无疑的大罪。
但赵高早就预料到了李斯的这一招。
赵高派出自己人假扮胡亥的特使,什么御史、谒者、侍中之类的,李斯信以为真,当堂翻供,结果迎来的是变本加厉的严刑拷打。
几次三番,起到了“狼来了”的效果,当胡亥真的派人来参加审讯的时候,李斯不敢翻供,屈打成招的口供签字画押之后送到胡亥面前。
死路一条。
《李斯列传》里记载了李斯在被腰斩前的一句调侃。
当时,李斯对和他一起即将奔赴黄泉的二儿子说了一句:“牵犬东门岂可得乎?”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牵着一群黄狗,出东门去打猎的情景么?看来,这样的闲情逸致,大概是不可再得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生前最后一次出巡,不料在沙丘暴病而亡,赵高和李斯合谋篡改了秦始皇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秦二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赵高和李斯篡改遗诏本应该是绝密的事情,为什么会被记载下来呢?
对于胡亥,他是整个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历代秦王传承几乎都是嫡长子制,虽然秦始皇没有皇后,但是胡亥上面还有17个哥哥,继承资格都不比他小,特别是长子扶苏。因此,胡亥是绝对不会跟任何人说这件事。
对于赵高,他既然事件的始作俑者,也是受益者,一是除掉政敌蒙氏兄弟,二是权力一跃而上,成为“指鹿为马”似的人物,所以也不可能泄露这件事。
既然不可能是胡亥,也不可能是赵高,那就只剩下李斯。李斯与赵高不同,他参与“沙丘之变”是被动。李斯没有性命之忧,只是考虑荣华富贵,可是这种事风险太大,不能一下做出决定,需要找最亲近的人一起权衡利弊,这个最亲近的人可能就是李斯的儿子。因此,李斯入狱后,李斯和他的儿子会试图用“沙丘之变”的真相来制衡赵高。
沙丘之变记载在《史记·李斯列传》,过程之详细令后世惊叹,甚至还有赵高与李斯的密室对话。然而,许多人忽视了另一点,李斯入狱后,在监狱的生活记录也非常详细,甚至有一大段是描述李斯大骂胡亥的话,“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这段记载如此详细,如同皇帝实录一样,很有可能是狱吏或者狱友把李斯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保存下来,然后这份材料被司马迁得到,最后才形成《史记·李斯列传》。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本来是让长子扶苏接班的,是赵高与李斯密谋篡改了遗诏,将胡亥扶上了皇帝的宝座。二人密谋内容大意如下:赵高对李斯说,秦始皇的密
诏没有其他人知道,谁当皇帝就在你我的嘴里。李斯坚决顶了回去,说,你这是亡国的话语。赵高进一步分析,如果扶苏当了皇帝,那就会让蒙恬为丞相,你不仅当
不了丞相,而且可能有杀身之祸。李斯终于为之所动,流着眼泪同意了赵高的谋划。
由对话内容不难判断,这样的密谋绝对不会有第三者在场。因而,密谋过程应该只有他们二人知道,最多后来告诉了胡亥。那么,到底是谁泄露了密谋的过程呢?
李斯会泄露吗?应该不会!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他不会不知道为了个人的祸福而听从赵高的阴谋,对他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污点,难道他愿意将这个污点暴露出
去,留下千秋万代的骂名?赵高会泄露吗?应该也不会!他称不上政治家,但说他是阴谋家则当之无愧。以他的精明,他也绝不会将这种事情说出去。那胡亥会说出
去吗?更不会!如果泄露出去,他当皇帝的合法性就有问题了。
既然他们三人都不会泄密,《史记》又如此记载,那就有两种可能:或者是有人对事情作了合理想象,而司马迁将想象当事实记了下来;或者是司马迁本人在写作过程中为了生动形象而作了艺术加工。
在《史记》中,类似的记载还有多处。《项羽》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项籍(项羽)少时……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本段话确实写出了项羽的“奇”,然而真实性却大可怀疑:
一、在那个时候,这可是要灭族的话。即使项羽真的这么说了,谁敢泄露出去?
二、《高祖》中写道:“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始皇,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楚汉战争中的两个主角所说的话何等相似?天下真有这样的巧事吗?
我以为无论是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还是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都属于传闻或作者的艺术加工。
或许有人会说,《史记》素以“信史”著称,史家说它“其文真,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怎么可能有艺术加工的地方?
但为什么就一定不可能呢?《高祖》一文中说:“其先,刘媪(刘邦的母亲)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
遂产高祖。”可信吗?后边又说,刘邦在醉中斩了一条挡道的蛇,而一老妪称蛇是她的儿子,为赤帝所杀。说罢,老妪就忽然无影无踪了,这又可信吗?既然这样荒
诞不经的文字都有,为什么就不可能作前边所说的那种艺术加工呢?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秦始皇是第五次出巡时病死的,而后赵高和李斯两人合谋秘不丧,篡改秦始皇的诏书,设计害死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把胡亥扶上当秦二世,也有一些野史说秦始皇是赵高乘出巡之时毒死的。
赵高李斯合谋篡改遗诏史料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第五次出巡,当是他追求长生不老之药,可能就是感到自己时日不多,在出巡路上发病之时,就连夜召见李斯立下遗诏,要立扶苏为继承人,让李斯传达这道密旨。当时秦始皇的身边还一个宦官赵高,他当时负责起草诏书和保管玉玺,而赵高早就站在胡亥一边,所以他压下诏书,当秦始皇在沙丘平死的时候,他就威胁劝告李斯,遗诏在他的手中,可以改立胡亥为太子,以保将来的权势和富贵,李斯考虑之后,同他合谋,篡改了诏书,并下令赐死了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把胡亥扶上帝位。
秦始皇之死《史记?秦始皇本纪》: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在民间的野史之中,很多说当时赵高早有反心,是乘着秦始皇南巡之时病重,就下毒把秦始皇给杀了。在资料记载,李斯秘不发丧是为了怕改起政局动乱,赵高把秦始皇的尸体放和?鲍鱼?一起,以掩盖尸臭,但是这段秘不发丧的时间就给了赵高说服李斯的时间,为人正派的扶苏与手握兵权的蒙恬在赵高和李斯的陷害之下死去,只会吃喝玩乐的胡亥完全把政务交给了赵高,为秦朝灭亡埋下了种子。
秦始皇结束战国诸侯国的纷争,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集中权,为中华的统一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无论知识、货币等等的一统,都为后世打下基础,可惜却在追寻长生不老的路上,错信赵高李斯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1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白起有多厉害,白起擅长打歼灭战,